格特魯德·斯坦因與現代主義
無論多麼驚心動魄或坎坷蹉跎的經歷,若干年後回憶起來的時也會是置身事外的心態,當時過不去的坎兒,到後來會一一變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到最後,它們會成為一張褪色的照片或輕描淡寫的敘述。
比如2006年轟動網路的「趙麗華詩歌事件」。一度被某些媒體稱為自胡適、郭沫若新詩文化運動以來最大的詩歌事件和文化事件。當時,我只感覺被人活生生挖坑活埋,甚至有被一群流氓街頭強姦、無數人圍觀起鬨的感覺,真恨不得弄一張大網,把全世界的電腦都蓋起來,甚至恨不得砸爛全世界的電腦,把那一張張我並不認識的、躲在電腦後面肆無忌憚用淺薄的、完全外行而不自知的語氣評價我詩歌的人統統拽出來每人給一個嘴巴。
但如今回憶起來,只是覺得奇怪而又好玩,彷彿這一切都不是我的事,而是發生在一個同樣叫趙麗華的別的什麼人身上的陳年舊事。
其實今天也不是要說我的事,我過去的事,只想通過回憶過去引出另外一個人,「趙麗華詩歌事件」那時候,面對一波又一波論戰,我曾拿過一個人為我辯護,這個人就是我今天我要說到的主角、旅居法國的美國女作家和藝術品收藏家、對20世紀西方文學藝術產生過重要影響、被稱為現代主義之母的猶太女人格特魯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2006年那些支持我的人,為了給我的寫作找到出處和理由,為了給我辯護,他們也不斷說到把小便池拿去參展的杜尚、寫便條詩的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當然談格特魯德·斯坦因是談的最多的。
(圖註:美國作家、詩人格特魯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資料圖片;編輯配圖,圖片來自網路。)
格特魯德·斯坦因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歌:「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出自《地理與戲劇》(1922年)里的一句話,應該也是她最著名的一句話。我為自己辯解說為什麼她的「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是詩,而我的「一隻螞蟻,另一隻螞蟻,一群螞蟻∕可能還有更多的螞蟻」就不是詩呢?玫瑰詩是為了還原和強化玫瑰本身,螞蟻詩是為了提示人類視域的局限及世界的無窮大。
這都是多麼簡捷、口語、四兩撥千斤、孩子氣的詩啊!為什麼寫出玫瑰詩的格特魯德·斯坦因被尊崇為現代主義之母、文學上的愛因斯坦,而寫出螞蟻詩的趙麗華就被鄙薄為梨花教主呢?
格特魯德·斯坦因讀書的時候就極其聰明。對待自己喜歡的書籍和課程她求知若渴,成績極其出色而且富有創造性,她不喜歡的課程則死活不願學,寧可交白卷。大學時,她跟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美國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兄弟)學習,有一次格特魯德·斯坦因在威廉·詹姆斯的考卷上寫下這樣一段話:「詹姆斯教授:真抱歉,我今天實在是一點都不喜歡這份考卷。」
這個事情放在俺們中國絕對是不可思議的,考卷還有你喜歡或不喜歡一說嗎?這是由不得你選擇的問題。而詹姆斯教授在她的考卷上給她的回復是:「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我自己也常會有類似感受。」在打分那一欄,詹姆斯竟然給了斯坦因滿分!
眾所周知,這個特立獨行、見解獨到並對自己充滿自信的女人後來成為巴黎最著名文化藝術沙龍的女主人。20世紀上半葉,幾乎所有巴黎的一流藝術家、詩人和作家都相繼出現在斯坦因家的周末沙龍上。馬蒂斯、畢加索、布拉克、海明威、菲茨傑拉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阿波利奈爾等一些列各文化界別一流大腕使斯坦因家的客廳星光熠熠、令人神往。
你如果想在文化藝術界佔有一席之地,進入該沙龍是最快的捷徑。如果你的作品得到了斯坦因的認同,那你就成了,你再不用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掙扎,你在聚光燈下大放異彩的時刻來臨了。
我曾跟人議論畢加索之所以能在生前享受所有的肯定與光榮,有兩個詩人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兩個人一個是格特魯德·斯坦因,一個是阿波利奈爾。
畢加索從第一次邁進斯坦因家的門檻就巴結著給要給斯坦因畫肖像,他去她家80多次,他畫了80多次,他總畫不好,她總不滿意。以畢加索那樣的天才畫家給一個人畫像要畫80多次,這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畫像或許就是個理由,是個借口,畫不好也是理由,這樣就可以再去再畫了,在畫的過程中,他和她可以近距離交流,可以互相長時間對視,可以一起探討他們那些超現實主義或現代主義的種種想法和理念,甚至可以談生活中的一切瑣事。這樣一對男女在一起,沒有擦出愛情的小火花嗎?
或許有,或許無,但終歸他們沒有蠢到把彼此弄到床上去,瞬間的顫慄和高潮之後彼此的神秘崇拜煙消雲散。當然,後來畢加索終於把斯坦因畫出來了,用了全新的立體的方式,這幅畫等於畢加索玫瑰時期的結束,立體主義的開始,雖然當時有人認為不像,但畢加索言之鑿鑿地說斯坦因早晚會長成畫中那個樣子的,而斯坦因本人也對此畫像非常難得的中意。
(圖註:畢加索畫作《格特魯德·斯坦因》;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另外一個影響畢加索的詩人是現代主義詩歌的領軍人物阿波利奈爾,他在從軍之前是畢加索的鐵哥們,兩人關係很鐵,志趣相投,經常在一起談詩說畫,阿波利奈爾也不斷撰文肯定著畢加索的藝術追求。後來阿波利奈爾死在戰場,畢加索又結交了另一位詩人艾呂雅。畢加索臨死的時候,不是念叨朵拉·瑪爾、瑪麗·戴雷思、佛朗索瓦等任何一個女人的名字,而是念叨著阿波利奈爾的名字,可見在他的意識深處,詩人給他的影響之大。
我還有一點淺見,在成就畢加索的問題上,斯坦因與阿波利奈爾相同之處在於畢加索幾乎同步甚至超前的藝術前瞻性,精神和趣味上的彼此印證和引領,用口碑和文字等多種形式對畢加索的肯定。還有一點是阿波利奈爾所不及的,斯坦因能買畢加索的畫,如果不是真欣賞,誰會花親錢買畫呢?這個收藏(有的還是分期付款)很大程度上是個態度問題,斯坦因能引領市場,她認為好的自然是好的,所以說畢加索活著的時候作品能進盧浮宮,能享受種種世俗的光榮,斯坦因功不可沒。
格特魯德·斯坦因對美國現代主義的影響也非常之大,甚至被稱為美國「垮掉的一代」(斯坦因也稱他們為「迷惘的一代」)的導師、保姆、代言人、命名者。該現代主義也稱「第二次美國文藝復興」,以一戰為起點,經歷大蕭條後一直延續到二戰,代表作家和詩人有埃茲拉·龐德、依·依·肯明斯、海明威、威廉·福克納等。
這些現代主義作家通過形式、技巧和風格的大膽實驗與突破,對傳統的習俗和寫法進行有意識的決裂和顛覆。儘管當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威廉·詹姆斯的意識流學說以及榮格的原型象徵理論對該文學思潮影響甚大,但毫無疑問,格特魯德·斯坦因才是該文學運動最不可忽視的酵母和催化劑。海明威甚至說過:「我只從斯坦因一個人那裡學會了如何寫作」這樣極端的甚至有馬屁嫌疑的話。
據說那時候在格特魯德·斯坦因的沙龍里,23歲的海明威總是乖乖地坐在斯坦因腳邊。斯坦因諄諄教誨海明威:「下評語可不是文學該做的事」,這脫口而出信手拈來的話其實蘊涵大道理,等於是對概念先行預設立場那類寫法的徹底批判和拋棄。和很多年後君特·格拉斯「文學不是評判者、不是法官,文學只負責呈現。」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
斯坦因懂文學和藝術的真諦,她鼓勵海明威去看鬥牛,鼓勵他像男人一樣去寫作,海明威文字的力量感就是這麼來的。斯坦因對海明威隨口而說的那句話:「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被海明威如獲至寶,並認認真真把這句話題在《太陽照樣升起》的扉頁上,影響了不少憂鬱氣質的文學青年。
格特魯德·斯坦因是個有親和力的人,面部線條和身體都健壯有力,她聲音好聽,笑聲響亮,坐在那裡很有氣場。她幽默、淵博、豁達,舉止瀟洒,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對一些名名利利的事情從不孜孜以求。這樣一個隨意、大氣、果敢、權威而獨斷的女人幾乎男女通吃,畢加索跟她叫「哥兒們」,海明威對她崇拜有加,甚至到對斯坦因的同性愛人羨慕嫉妒恨的程度。
1907年秋,斯泰因見到瘦削文靜喜歡傾聽的艾麗斯,立刻起了要保護她的慾望: 「她聽你講話,馴順,愚蠢,但她能佔有你。」1910年夏,斯泰因和艾麗斯在弗洛倫薩郊外正式結婚,艾麗斯正式搬進斯泰因的家。「這樣,艾麗斯比當時活著的其他任何人都要幸福。」斯泰因在為她的新娘寫的傳記性素描《阿達》中這樣講,「戀愛中的人幾乎總在聽。聽啊愛,愛啊聽。」
格特魯德·斯坦因還是個很強勢的人。她不喜歡愛爾蘭作家喬伊斯,誰要在她面前兩次提到喬伊斯,誰就必須從客人名單中消失。還有一次她看上法國鄉下一棟房子,而房主是一位軍官,執意不賣,斯坦因竟然動用關係把這個房主軍官調到中東駐防,以至於最後終於得到了這個房子。她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我行我素的人。
她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和寫作。她的語言沒有任何定勢和陳見,有的像個五歲孩子,不按規則出牌,隨意破壞舊有的句式和結構。她不遵循任何前人的規則,她一直在創造著自己的規則。她跌跌撞撞的語言非常口語、當下、質樸、新鮮,有一種令人著迷的氣質。她的文字活生生、有體溫,無任何陳詞濫調,這是尤其令我欣賞的。「斯坦的語言方式等於告訴我們,我們已經不會真正貼心地、當下地、誠實地、本然地使用語言了,實際上也就是,我們已經不會貼心地、當下地、誠實地、本然地接受現實了。」(王瑞芸語)
最後,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首斯坦因的舒服可口的小詩,這首詩很像斯坦因另一位鐵杆好友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描述他老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們那麼涼∕又那麼甜。」透著舒服滿足,層層遞進,不拽不裝:
「如果你聽到她打鼾/那是你還沒有愛上她之前/你一旦愛上她做了她的朋友多麼可愛/她甜美地在那兒她的捲髮多麼可愛/她甜美地在我這兒我挨的那麼近真是多麼可愛/她是我嬌嫩的甜心她的纖足好樣兒伸出來這個犒賞真是多麼地可愛/她嬌嫩的小鼻子長在她小小的眼睛之間,眼睛照那樣閉著多麼可愛/她真是非常可愛而她又是我的這實在是無比無比地可愛。」
(完)
(責任編輯:余江波)
推薦閱讀:
※李澤厚:誰對康德思想影響最大?|康德|法國唯物主義
※林丹:薩特的存在主義
※莫言領取諾獎 授獎詞:他是傑出寫實主義者
※需要把所有事情都上升到「女權主義」高度嗎?
※世界末日、恐怖主義和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