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成炮灰,10%撐不過半年,商場餐飲要死了嗎......

來源:東方美食

2018-02-02 10:26

編者按:

儘管2017年全國餐飲收入達到了3.95萬億元,但在這一漂亮數據的背後,卻有很多餐飲未能完成堅持一年, 尤其是商場餐飲數據慘淡。據統計,有36%的商場餐飲成炮灰,10%撐不過半年。商場餐飲已無力回天了嗎? 很多耳熟能詳的品牌都遭遇了挫折,進一步證明了餐飲競爭的慘烈。但也不乏商場餐飲成功者的經驗,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都值得吸取。

2017年10月,狗不理北京金源店被曝關店;

2017年9月,小天鵝火鍋關閉成都市區6家門店;

2017年8月,很高興遇見你持續關店;

2017年7月,高端自助餐品牌金錢豹持續關店;

2017年6月,味千拉麵關閉13家門店;

2017年2月,鼎泰豐成都來福士店關店;

2017年初,黃記煌三汁燜鍋關閉上海松江新理想店;

……

( 2017年一、二線城市開關店對比)(圖片源於商業地產雲智庫)

「三月死」現象比比皆是

據贏商網大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一二線城市545家大型購物中心(商業面積≥5萬)共關店10087家品牌,餐飲關店數量佔比最高達36%;其中,近10%的商場餐飲開業不到半年就被淘汰出局。

即使是比較大的品牌,周中的接單率也僅是周末的兩成左右,更不要說還有惡性競爭、抄襲等外部制約因素。餐廳看似開門營業,其實大家都在虧損狀態。最終使得餐廳的紅利期日益縮短,「三月死」現象比比皆是。

商場餐飲失敗的6大原因1、開發速度遠超需求,客流嚴重被稀釋

目前,全國大型購物中心有近5000家,據各方透露的規劃,從現在到2015年,全國還有7000家購物中心建成開業,到時全國總數將超過1萬家。

目前,在全國經濟最發達的一線城市購物中心的空置率已經接近10%,二三線城市也常有兩三個購物中心緊鄰的局面。可見,購物中心開發的速度遠超實際需求。

之前「一鋪難求」,如今情況反轉,越來越多的新商場主動邀請商家入駐,為了招商甚至提供一定時間的免租期和裝修補貼。

可是,一個城市人流就那麼多,購物中心過多的結果就是:家家客流稀少,誰都吃不飽。包括餐飲在內的各業態商家,都難以為繼。

(全國購物中心數量增長)

2、餐廳被商場政策「綁架」

每個商場都會為了拉流量,搞折扣比較大優惠活動,比如周年慶、節日慶等。對品牌不夠大不夠響餐廳來說,如果不參與,不用懷疑,一定會被商場「穿小鞋「,比如把你的店挪到更偏僻的角落,租約臨近拖著不續約,故意擠走你。

3、新開商場運營能力不足,吸客能力差

相對於老牌商場,新開的商場並沒有專業的運營推廣能力,一是沒有專業團隊,二是沒有強烈的運營推廣意識。

此外,選址也是個巨大問題,比如周邊沒有寫字樓,小區要麼在建、要麼入住率很低。整個購物中心都沒人,餐飲層商家半年就換了一輪。本地排名前五的餐飲品牌在這開店,開了3個月就撤走了。

(青島某商場)

4、同質化嚴重,不是KO別人就是被人KO

同質化分為連個方面,一是不同商場的同質化,二是同一商場中餐飲業態同質化。

以前商業體分布呈現長方形,消費者能連續逛一整條街;現如今,一個十字路口周圍都是商場,成圓形環繞,一邊還不只一家。各商場間的區分度並不高,你有服裝我也有,你有餐飲我也有,商場間的同質化問題日益突出。一個商場能同時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沒必要再逛第二家,客流就嚴重被稀釋。

同時,商場規划了很多高租金、高入場費的小餐飲鋪位,完全沒考慮各家經營的品類,這就導致了激烈的同類競爭。比如,有的商場里茶飲特別多,一共32家,除了幾家很有名的店之外,其他茶飲店幾乎都沒生意。

5、「潛規則」升級,強制籤訂捆綁協議

商場餐飲的潛規則也在「升級」,比如某熱乾麵品牌跟招商經理談開店,對方很直接地表示:商場三期在籌備開業,想要在人氣火爆的二期開店,就得先跟三期簽約一年,期滿後再進二期。三期已經延遲開業了一年多,招商情況一直不好,最終勉強招滿也是業態混雜。

於是,開在三期的店夾在幾個大牌正餐的餐飲層,生意很不好,開了幾個月後撤店離場。

6、商場客流在空間和時間上被分流

如今的商場與餐飲已經相依為命,有客流則生,沒客流則死。那客流都去哪兒了呢?

從空間上看,商場增多,客流被稀釋。總共就那麼多人,商場卻越開越多,不被分流才怪。從時間上看,年輕人工作日沒空去商場,餐廳面臨著「服務員比客人多的窘境」;另一方面,學生也是一大群體,寒暑假時商場人流會多很多,一旦開學,人氣驟降。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據某商場市場部管理人員透漏,現在工作日逛商場的,五成以上的客群都是中老年人!

而很多餐廳為了迎合消費升級,針對的主要客群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產品和客群不對路,營收效率無疑會大打折扣。

(各年齡段餐飲消費佔比)

商場中能活下來的餐飲品牌有什麼秘密?

商場餐飲氣數已盡了嗎?並不是。

任何餐飲業態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面臨一輪或者多輪的「洗牌「,當前的商場餐飲業態也是如此。那什麼樣的品牌能成為商場餐飲「常青樹」?

在某北京某商場餐飲招商負責人張闖看來,目前能在商場中「活「得比較好的餐飲品類有四種:

1、引領消費潮流的品牌。比如上廣深港、國外的餐廳,首次進京或首次進中國。例如喜茶就是首次進京。即將開業的日本牛角烤肉就是首次進大陸。商場引入全新的品牌給消費者,可以引領消費者消費方向和行業的發展方向。

2、餐飲集團做的新品牌首發。細節品質有保證,運營有經驗,而且他們的承租能力很穩定。

3、代表餐飲消費升級類品牌。比如能代表消費升級的品類,包括舉個栗子、文宇乳酪等小品類升級品牌。最近華中、華南的購物中心出現了烤冷麵、烤雞爪、掉渣餅等超級單品店,北京也出現了倔驢幫、當哈驢火等對驢肉火燒品類升級的品牌。它們的共同點是做得都非常有特色,在保證了口味的基礎上,升級了消費體驗。

4、從未進購物中心,但知名度、消費者認可度極高的民間品牌。這類品牌有意向升級品牌,提升形象和細節後會非常受歡迎。

編後語:

不止商場餐飲,整個餐飲行業領域都處於開店潮和關店潮並行的狀態。面對購物中心數量激增,同一商圈同質化嚴重的現實,這不只考驗餐飲商家的自身品牌實力,更多的還是考驗選擇商場時的評估能力。如今進購物中心開店,其實相當於給品牌運營出了一道「附加題」:購物中心能為品牌運營錦上添花,也有可能讓運營雪上加霜,好與不好關鍵還是看餐飲投資者個人的眼界和能力。

推薦閱讀:

關了整整10年,南京路中央商場終於要重新開了!
逛這樣的商場,小心變胖大白喲
拿個鋪用盡半輩子關係!20位餐飲老闆泣血吐露商場「潛規則」
【轉載】多倫多華人商場展風采【原攝】
商場店鋪風水

TAG:餐飲 | 炮灰 | 商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