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專題介紹)

感恩教育的概念

  感恩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人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其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美德,且能夠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其成人後走向社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讓孩子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學會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引起的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感恩心理培養的重要性

  當寶貝長大成人了,如果不懂得對父母及家人感激,那麼這種養育一定是失敗的。其實,感恩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人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其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美德,且能夠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其成人後走向社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感恩教育中應避諱的話語

  「爸爸媽媽給你買了這麼貴的衣物、玩具,你看看別的小朋友有嗎?」

  父母總認為自己所付出的,是寶貝願意接受的,其實並不是這樣。有時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寶貝需要的,甚至是寶貝厭惡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回應,父母就會表現出失望:「我們為他付出了那麼多,寶貝卻不領情!」

  值得思考的是,父母在為寶貝付出的過程中是否徵求了寶貝的意見?「我要給他什麼,怎麼給」,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寶貝才會體會到父母是在用心為他考慮。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並尊重他的需要,從這一點上看,寶貝與父母應該是朋友關係。

  「爸爸媽媽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啊!」

  除了明白寶貝的需要外,還要讓他了解,父母並沒有想要在將來向寶貝索取回報。父母常常會在寶貝面前說:「爸爸媽媽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啊!」

  表面上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強化父母付出得多,其實恰恰相反,這給寶貝造成了心理負擔,它暗示了「我付出給你,你要償還」,這樣,寶貝就算回報也不是出於自願,而是一種償還負債的心態。

  「寶貝你累了嗎?渴了嗎?餓了嗎?」

  生活中,經常看到父母給寶貝無微不至的關懷,而按照常理,現在接受關心的一方應該懂得珍惜。但有時候,父母在寶貝還沒有提出要求前,就為他考慮得十分周全,寶貝從來沒有缺少過什麼,也就不知道「有」與「沒有」的區別。殊不知得到太容易,往往不會珍惜。

  因此,父母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時候讓寶貝受一些「苦」,這個苦就是別總是太急著滿足寶貝。只有當他有需要的時候才給,這樣寶貝才知道需求的滿足來之不宜,才懂得珍惜。

  教孩子學會感恩的10個辦法

  1、讓孩子從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應該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艱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噓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樣顯赫,怎樣日進斗金,卻不願講父母真實的工作狀況。事實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錢是何等的來之不易。

  據資料調查顯示70%的小學生認為父母的付出是天經地義,沒什麼過意不去的。在這種情況下,有意識地把孩子帶到父母的工作現場,讓孩子一起參與勞動,讓其親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艱辛,掙錢的不易。父母對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報的,但是在他成長過程中,讓他學會接受愛心,懂得感恩,知恩圖報是不可缺少的一課。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動、好模仿、可塑性強,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無意中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慢慢地記到心裡,並逐漸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因此,作為父母,在對孩子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應秉持「以身作則」的原則,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懷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圍一切,還要用自己的愛引導孩子、感染孩子。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關愛或幫助父母時,父母應敏銳體察,適當感謝和鼓勵孩子。父母的這種感恩方式,不僅言傳身教,使孩子切身體會到父母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也使孩子體會到了施恩的快樂。

  因此,父母的表率行為,對引導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

  如果父母總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插手幫忙。久而久之,孩子便習慣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無條件地滿足了,理所當然地認為什麼事情都應該先滿足他,認為別人的給予都是應該的。

  父母學著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夠做的事情就讓孩子去做,讓孩子去吃苦就是讓他懂得父母和別人的給予與幫助是一種「恩惠",而不是理所當然或者欠他的。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種節日作為教育的載體

  利用各種節日的機會教會孩子學會感恩,如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並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裡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

  教師節,讓孩子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父親節和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

  5、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學會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動場所,孩子經歷著、感受著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帶給他們的一切體驗。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這一契機,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識恩、知恩,培養他們的識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將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孩子總認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覺的,因此,家長可以藉此採用移情的方法,讓孩子學會識別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極行為,從而引導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謙讓等積極行為。其次,作為家長,應儘可能在家中創設感恩的氛圍,並且為孩子提供多種實踐機會,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有意識的抓住時機,啟發、誘導孩子對別人的利他行為進行識別和感受。

  另外,家長還可以給孩子講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或名人名家的

  6、讓孩子知道父母並沒有想要孩子回報

  父母們常常會在孩子面前說:「爸爸媽媽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表面上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強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實恰恰相反,這給孩子造成了心理負擔,它暗示了「我付出給你,你要償還",這樣孩子就算回報也不是出於真心的,孩子會以「形式對形式"來感恩。

  7、教育孩子積极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鼓勵孩子關心集體,培養孩子對集體、家庭的責任,進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對社會、國家的責任。總之,讓孩子懂得奉獻,懂得關心別人,他才能學會感恩。

  8、讓孩子從點滴小事做起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質、好行為是不斷培養出來的。父母要讓孩子從細微處人手,從小事做起。為了讓孩子懂得主動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從「謝謝、晚安"開始培養孩子講禮貌的習慣。

  通過生活中的小事,讓孩子知道人與人之間要友好相待。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服務,而當別人有恩於自己時,要懂得感恩。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學會感激親人給予他的一切,懂得感激在他成長過程中支持和幫助過他的每個人。

  9、讓孩子在對比中學會感恩

  父母可以帶孩子到孤兒院或傷殘醫院參觀,可以鼓勵、組織孩子與貧困地區的孩子結對交友等,讓孩子在對比中體會過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會珍惜的東西,改變孩子的冷漠,從而引發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10、教會孩子掌握好溝通與交流的方法

  父母可以通過良好的溝通,開啟孩子的心靈之門,並善於營造溫馨、充滿關愛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愛父母、愛家庭,並通過父母的「榜樣」,促發其感恩之心。

  聽過一位母親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們的世 界,大門為你們敞開,你們不想進來;你們的世界,我們想進去,你們又不肯。」可見,不能良好地溝通,就無法讓孩子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無法讓孩子了解父母的付出與辛苦,就很難讓孩子有顆感恩的心。

推薦閱讀:

請問,2016中南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和薪資情況?
費曼的父母是怎樣培養孩子的?
田慧生:新型教育智庫可以這麼建
班主任德育教育 案例
作為老師如何改變學生「課本知識無用」的思想?

TAG:教育 | 感恩教育 | 感恩 | 介紹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