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燕子專列》教學札記

     「課堂上沒有書聲是語文教學的悲哀,課堂上只有書聲則是語文教學的倒退。」《燕子專列》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課文,但是整個事件的每一個情節都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本節課教師把指導讀書作為教學的一條主線,以讀為本,創設情境,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激勵學生去感悟,體味文本蘊含的深義,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   一、入情入境,以境激情   「情生於境,境能移情」。在學生理解燕子遇到的麻煩時,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播放一段大風大雪的錄像片,狂風暴雪的震撼力深深地打動了學生的心。其次,過渡語設計都很煽情,很符合這一課的感情基調,在放風雪錄像片時,老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這樣說:「風猛烈地刮著,雪紛紛揚揚地下著,真是狂風暴雪,天寒地凍,小燕子覺得冷,也覺得餓」。在觀察課文插圖時老師又飽含深情地說:「成千上萬的人都在到處尋找凍僵的燕子。有大人,有老人,還有和你們一樣大小的孩子。其中有一個叫貝蒂的小姑娘,你們想認識她嗎?」。結束時老師煽情的聲音又再次響起:「正是有了千千萬萬有愛心的瑞士人民,燕子得救了,它們坐上漂亮舒適的專列,離開了瑞士,到了溫暖的地方。活潑可愛的燕子,熱情善良的人們,在大自然里幸福地生活。生命是這樣美好,人與自然是這樣的和諧。來,我們為幸運的小燕子放聲歌唱。」(課件:兒歌《小燕子》)。充滿視覺衝擊力的錄像片和煽情的導語不僅很好的渲染了課堂氣氛,而且為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了解人們不畏嚴寒到處尋找燕子是多麼的不容易提供了幫助,同時也為學生學習課文做好了情感鋪墊。   二、自主探究,「讀」占鰲頭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讀是關鍵,是「問」和「悟」的基礎,讀既是實踐,又是訓練;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有理解,又有體驗;既有語感的培養,又有情感的陶冶。好書不讀不知其妙,讀是學習語言的根本方法,是閱讀教學的主旋律。而老師就恰恰抓住了這一點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用自己質疑提問,「同學們都讀過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一定有許多問題縈繞在你的腦海中。誰來說一說?」這一做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學情,把讀書的權利、選擇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同時在學習小貝蒂一段時,「哪些語句使你感動,畫出來,讀一讀,想一想和小組同學交流交流」。這個開放性的自學要求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之一,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經歷「感悟——提煉」的學習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學生彙報、交流過程中,教師恰倒好處的引讀、指導讀,更提升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體會。整節課首先是自由質疑,初讀感知,接著,品讀感悟,深入情境,同時又在研讀中感受濃濃的愛心。清亮的童聲始終響徹課堂,琅琅的讀書聲成了課堂最美的語言。   三、朗讀指導,大雪無痕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同學的朗讀做出明確的評價,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朗讀。「這位同學讀得認真,同學們聽得投入。我們來評一評,到底讀得怎樣?熱情地指出優點,真誠地指出不足!」這一環節,激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使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取了進取的力量,分享了合作與和諧,與人為善,共同進步,將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的感情用自己的語言朗讀表達出來了。老師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的自讀、自問、自悟,營造了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閱讀中發現學習語文的樂趣,體會一種樂趣。當然教師必須首先體會作品中的感情,在教學中以情激情,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撥動她們的心弦,讓情滿課堂。   

 [2007-05-26]
推薦閱讀:

古典詩歌教學方法初探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棒針針法說明|棒針技術教學分區
教育領域的遊戲化——寓教於樂的現狀

TAG:教學 | 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