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T雜誌中文版】Phoebe Philo 的設計哲學

Celine 的設計師 Phoebe Philo 最近接受了紐約時報T雜誌中文版的採訪,她談到了對工作職責的理解、設計的看法以及抄襲問題,我們得到了授權,把全文放在了這裡。

Celine 設計師 Phoebe Philo 圖片來源:CFP

「這份工作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穫是幫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一層層深入地走進自己的本心。」Philo 說。一直以來,她給媒體的印象總是疏離而淡泊的,但她言語中的坦誠和豁達卻推翻了人們先前的成見。當然,她的個人生活依舊保持私密。

眼下,Philo 所探尋的「本心」關乎一種全新的穿衣方式——「刻意裝 扮的感覺,是我從未嘗試的。太過耀眼和性感的時裝總令我感到不適。怎樣可以讓它們顯得真實?而什麼是真實?什不是?」 Philo 說 。類似這樣的問題,在不同程度上,也是每一位獨立而睿智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思考的。一 直以來,Philo 本人在穿著上都十分低調,她認為女性的魅力並非等同於精心打扮下的珠光寶氣,相較之下,她更傾心於簡約的奢華。

於是,在 Céline 新一季的設計中,那些狂野的元素——特別是 Céline 首次著重展現的動物印花——被進一步升華,變得更為抽象,帶有鮮明的現代性。文胸輪廓的弔帶長裙顯出模特纖細的身形,褪去了少女情懷、摒棄了實用主義,更多的是慵懶的飄逸,甚至是撩人的輕佻 ;背後飾有白色亞麻布系帶的上衣則巧妙暴露了最為性感迷人的脊骨。這是一個遊走在「性感和感性之間」的系列,Philo 如此闡釋道,「並通過 Céline 的法則將之詮釋出來。」

自 2008 年 10 月接管品牌以來,Philo 早已成功地運用 Céline 法則改變了女性穿衣的方式和風格,她被視為過去十年來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 「我在 Céline 所呈現的女性形象自信而堅強,」Philo 說,「我猜想在這怡然自得的外表下,她的內心有著明確的政治主張。」難怪世界各地的女人都對她的理念深感共鳴。

去年,在倫敦接受的一次採訪中,Philo 說道 :「甚至在我來到 Céline 之前,我就對這一品牌的核心理念有過設想。我希望將 Céline 轉變為一間時裝屋。過去,它一直都偏於市場化、品牌化,而我希望它能承載更多對於價值觀的思考和積澱,我樂於為之奮鬥堅持,給予不同的想法以討論的空間。」

這種真誠而開明的創作理念為這位設計師帶來了富有個性和特色的作品,也為選擇穿上 Céline 服飾的女性顧客增添了別樣的神采。本期雜誌中, 一組由 Céline 長期合作的攝影師 Juergen Teller 掌鏡的大片清晰地再現了 Céline 為女性帶來的個性與美。如果說 Céline 的秋冬系列僅僅展現了女性諸多個性中的某一面,那麼這些照片則恰如其分地詮釋了 Céline 的女性在生活點滴中的萬千神韻。單是妝容上的變化就能表現出不同的風韻,抑或胭 脂濃重、抹上青藍色的眼妝,抑或素麵朝天、不著半點痕迹。髮型的變換也同樣精心設計,絕不重樣。若是恰巧情緒正濃,她會披上寬厚而頹靡的狐狸 毛皮領大衣,一展雍容;又或者隨心轉念,選擇更為鮮明的斑馬皮紋。

攝影:JuergenTeller

攝影:JuergenTeller

她也可能會穿上修身的深藍色 Crombie 大衣,搭配利落的尖領;或是在端莊中增添一些浪漫的柔美,在奶油色的絲綢長裙里搖曳身姿。至於配飾,繼大獲成功的 Luggage、Cabas、Classic、Edge 之後,又一款 Céline 包袋登堂入室,那便是 Holster:寬闊的肩帶能將它牢牢系在身旁,包袋正面的口袋大大增添了實用性,讓你的手袋裡的物品不再凌亂。Céline 十分注重作品的實用功能,將之與高品質的原料和高水準的設計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當然,更重要的是,選擇 Céline 的女性在穿著服飾時似乎更加註重取悅自己,她們放開了束縛、充滿了靈性,個性百變而多元,而她們的個人風格與穿衣選擇也隨之變幻出多彩的風姿。

「我們所用的面料必須品質上乘,對此我堅定不移。」早在 2011 年我們初次見面時,Philo 就這樣對我強調。「另一個重點是做精剪裁,我們為此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只有當作品達到我想要的效果時,才能讓我真正滿意。工作室的員工們大多來自法國,他們都有頂級時裝屋供職的經歷,有著絕無僅有的精湛手藝。」 這是 Philo 執著追尋的兩大核心:傳承的品質與精良的剪裁。她用獨一無二的眼光將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不斷推動著時尚潮流的發展,也不斷帶來新的驚喜。

「我希望我的衣櫃中全是經典標誌性的設計,我不需要改變它們的款式,只要變化一下顏色和材質就可以了。」Philo 堅信,「我認為過多的七零八碎的服飾是毫無意義的,它們最終只會被束之高閣。」 遵循著這樣的設計理念,Céline 的服裝與配飾一直追求歷久彌新的品質,歷經歲月的洗禮依舊為人們所鍾愛。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仿男式襯衣,有領或無領、條紋或純色,萬變不離其宗;再比如闊腿長褲,同樣源自男裝風格,業界最精緻的褲裝廓型;又比如之前提到的 Crombie 大衣、海軍呢大衣和完美剪裁的背心,它們組成了 Céline 經典的衣櫥。

與此同時,Céline 在經典的基礎上又不失潮流感, 每一季的新元素不僅能與原有的風格完美契合,還會帶來更進一步的時尚韻味。Philo 對於女人們的需求有著天生的直覺。「就好像註定要與時尚相伴,」 她說,「我的內心總有個念想,希望用服飾來代替表達。」 眾所周知,Philo 對自己的私人生活諱莫如深。「 我 從 內 心 里 害 怕 出 名。」 她解釋道,「 我不知道這種感覺從何而來,但我從來不覺得變成名人對我來說是一件好事。我喜歡大隱隱於市的感覺,就好像走在倫敦的街上,沒有人知道是誰。我享受這樣的自由。但無論如何,我認為服飾比言語更能表達我的想法。」

攝影:JuergenTeller

儘管設計師本人選擇了低調平淡,但她的雲淡風輕反而令她成為執掌大眾時尚風向的繆斯。倘若 Philo 用 Vans 搭配了 Céline 的褲子,那麼用不了多久,似乎全世界都穿上了同樣的裝束 ;假如 6 個月以後, 復古 Nike 運動鞋成了她的新寵,那麼一場時尚潮流的轉變也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時尚的追隨者因為 Philo 而有了諸多出彩的造型:極致寬鬆的翻領毛 衣,像是要把你深深裹在溫暖里;清爽利落的黑色縐綢連體衣,讓你的晚裝在千篇一律的百褶長裙中脫穎而出。當然,Philo 總會一如既往地穿上自己的設計出街,她清秀的氣質、金色的髮絲、乾淨的面容與纖瘦的身體儼然成 了 Céline 最好的代言人。「女性不必裸露太多,我喜歡她們的含蓄和內斂,」 也許 Philo 所形容的正是她自己。

那麼我們所了解的 Phoebe Philo 是怎樣的呢?她生在巴黎、長在倫敦, 在倫敦西區上學,14 歲的時候便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台縫紉機。在完成了藝術類基礎課程之後,她申請了中央聖馬丁學院的時尚學士學位,與 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Hussein Chalayan 等一眾知名設計師成為校友,並於1996年畢業。當年備受推崇的內斂而富有都市韻味的審美至今仍影響著她。「是的,我估計是當年的時尚美學給我的影響,」Philo 這樣解釋自己風格的由來,「每個人都離不開成長期對自己的影響。那是當年的雜誌書刊上隨處可見的風格,它能讓時光倒流回到我 20 歲的時候,那些畫面、音樂與假期變得歷歷在目,帶來美好而熟悉的感受。」

Philo 的作品同樣受到了 1970 年代風格的啟發。「我的風格也帶有一些 懷舊的情緒。我生於 1973 年,越南戰爭就發生在那些年,第一波女性主義的風潮也剛剛興起,我對那一時期又愛又恨。在政治上,我十分感同身受, 但對於那一時期偏於輕浮的女性形象,我還是不能認同。」

在上藝術學院之前,Philo 從未有過以時裝設計為職業的想法。「雖然我總是會留意人們的造型打扮,也對自己的穿著很有主見,但我從來沒想到這可以變成一份職業。後來,我發現這竟也可以發展成為一項專長,於是我開始努力培養自己的素質,最終考上了中央聖馬丁。」

畢業一年後,她隨好友 Stella McCartney 進入 Chloé 工作,並最終接任後者成為創意總監。在她不斷攀上事業新高度,取得斐然成就的時候,她卻為了新出生的孩子選擇激流勇退,照顧家庭。直到休整了 3 年之後,她才又一次復出,加盟 Céline。

「前後兩份工作是截然不同的,」Philo 分析道,「Chloé 擁有既定的審美理念,我的職責只是去延續它,這也是我選擇離開的原因之一。回顧從前, 我更加清晰地感覺到,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全心投入、堅守自己的信念,而不是跟隨其他人的想法。」

Céline 由女設計師 Céline Vipiana 於 1945 年創立,由定製童鞋起家,並迅速將產品線擴展至女性與兒童的鞋履和配飾。上世紀 60 年代,Céline 開始經營高級成衣,以經典的法式設計風格和中產階級情懷而聞名。1996 年,品牌被奢侈品巨擘 LVMH 收購,一年後,美國設計師 Michael Kors 出任品牌設計師。2004 年,當 Kors 離開 Céline 時,他為品牌塑造的利落靈 巧的風格已深得人心,在多金的紐約職場人中廣受青睞。然而,Kors 離開以後,接任的兩屆設計師均默默無聞、表現平平,沒能為 Céline 注入新的生機,品牌發展陷入困境。

「Céline 沒有厚重的歷史,也沒有奉為聖典的傳承精髓,」Philo 說,「這反而令人激動,因為我有了充分的空間去再造它。當年的 Céline 還是一家小公司,我完全可以將它重新塑造,體現出自己的創意與想法,不被所謂的』傳統』所羈絆。而我們真的這樣做了。」

2009 年 10 月,Philo 為 Céline 推出首秀——2010 春夏系列,她的新作被業界評價為「極簡主義」,相較於當年更偏於誇張繁複的主流設計風格,Céline 的全新設計美學恰似一股清新之風,受到了圈內的褒獎。(私下裡, Philo 本人的淡泊、低調與對設計本身的專註也在那個追逐人氣與名望的時尚圈裡顯得與眾不同。)極簡主義也許包含著一絲「冷淡」的意蘊,而 Philo卻更願意用「乾淨」來形容它。於是,Céline 一直以來都秉承著這一標誌性的風格,但就算再簡單,我們都能由衷感受到蘊含在簡約之中的溫暖。

毫無疑問,Philo 改變了女性穿衣的方式,但她卻對 不計其數的模仿者泰然處之,因為模仿是最真誠的讚美。

「 時尚免不了被抄襲, 因為它是關於視覺的,」 Philo 坦言,「 Coco Chanel 說 『 模 仿即是肯定 』, 我也這樣理解, 所以如果哪天我們不被模仿了,我反而會覺得驚訝。有時候,的確會出現一些模仿得比較到位的作品,但總體上來說,通常的情況是,我路過街邊的櫥窗,猛地發現櫥窗里的什麼東西很像 Céline,心裡很是高興,但最終,我清楚 Céline 真正的樣子,明白兩者其實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攝影:JuergenTeller

Philo 在品牌宣傳上的經營也同樣可圈可點。Céline 的平面廣告由 Juergen Teller 操刀,令人感到親切而真實。

它的實體店環境也同樣富有匠心,設計完美地融合了傳統的技藝與時尚的現代性,將優質的原材料與創新的構思相結合,與品牌的服飾相得益彰。這一切都由 Philo 親自統籌,她認為這種全方位的介入「十分必要,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方式來保持各方面的品質。當然,這一切並非僅憑我一人之力,我身邊有一群出色的同事,我與他們緊密地合作,從而確保所有的工作都符合預期。」

2012 年 1 月,Philo 做出了一個顛覆時尚圈既定規則的驚人決定 :她將不為 Céline 當年的秋冬系列舉辦時裝秀,而此時距離秋冬時尚季僅剩下幾周的時間。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破天荒地是:Philo 有了第 3 個孩子。「籌 備時裝秀的工作要求高、強度大,對創意總監來說,需要耗費大量的個人精力,」Céline 首席執行官 Marco Gobbetti 當時解釋道,「我們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希望簡化工作量。」品牌的設計師與決策層在這一問題上體現了極高的文明素養與人性關懷,畢竟,T 台時裝秀被認為是時尚界品牌營銷的重中之重,而策劃一場時裝秀的巨大壓力因此也可想知。「我得到了極大的優待,」 談起那次決定,Philo 感慨道,「許多女性都沒能像我這樣得到特殊照顧。」

最終,簡化後的發布會在一個可容納千餘人的空間內先後舉行了兩次,觀展人員也限制在不到 30 人,而對這場秀的反饋恰恰證明:那些勇於打破常規的嘗試都會取得滿滿的收穫。《Vogue》美國版主編 Anna Wintour 稱讚它全然保留了大秀的精髓:「我希望所有的時裝秀都能做得像這次一樣。」

攝影:JuergenTellerE

6 個月後,Philo 再次回歸。彼時,她已經擁有了一群崇尚她風格的追隨者,他們甚至還有著一致的稱呼:Phoebe Philes。重新出山後,Philo 的風格更為輕鬆歡快、柔美瑰麗,Céline 的服飾也隨之顯得更為休閑。光澤亮麗的長靴和短靴被鋪著皮毛的涼鞋所取代,凸顯肩部輪廓的剪裁轉變成更為修身的連衣裙,Philo 甚至在 2014 春夏系列中用三原色勾畫出了 20 世紀早期的塗鴉藝術風格。如今,Céline 靜靜坐落於巴黎薇薇安街上的一座新古典主義大宅中,也許每一季的特色各不相同,但這座法式時裝屋所秉承的核心價值始終如一,持續展現著前所未有的產品價值和獨一無二的設計水平。

「當然,我也關注時尚以外的世界,外界的影響無處不在。」Philo 說,「作為設計師,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表達,傳達思考、表現情感,所以外界的一切都會與創作產生聯繫。另外,個人的經歷也很重要,情感的溝通、內心的感受、深沉的思考??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顯然,僅僅用「融合」 來形容時尚創作未免太過蒼白無力,但毋庸置疑,「融合」的最終作品誠然首屈一指。


推薦閱讀:

中文網路文學追上世界腳步
【中國】馬克·扎克伯格的中文有多好?
解決Url帶中文參數亂碼問題
澳大利亞駐華使領館提供中文在線簽證申請服務

TAG:設計 | 哲學 | 紐約 | 雜誌 | 紐約時報 | 中文版 | 設計哲學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