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個人修史不能輕易否定

學者觀個人修史不能輕易否定

  被訪者:邱捷[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採訪者:吳小攀[羊城晚報記者]

  普及學術應該鼓勵

  易中天對歷史有他自己的理解,下過工夫,他所取得的成果、所走的路,無需國家財政撥款,沒有違反法律和善良風俗,因此,對他走的路應該尊重。

  作為一位學者,表述方式更考慮學術界以外的受眾,未嘗不是好事。原則上說,所有學問既有嚴格依從學術規範來做的一面,也有讓學術界以外的受眾接受的一面,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行有餘力,向學術界以外讀者普及學術知識,應該鼓勵,但很多學者未必有這個能力,這需要一定的公關溝通即興發揮的天分,不是人人都有的。

  現代人對三國的了解肯定對唐代人更多,為什麼?因為很多人都讀過《三國演義》。這種通俗化的閱讀趣味還是要以肯定為主,即使通俗化的歷史裡存在不一定正確的歷史事實或歷史觀,也不要緊,受眾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糾正。

  當然,作為公眾人物,易中天也許比一般學者走得更遠,就像名演員、名作家一樣,會受到更多批評。既然出了名,收了比較高的報酬,也要有雅量,犯不著一聽到批評意見,動不動就怒氣衝天。嚴謹的批評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學者們對歷史的信口開河。

  可以批評無法阻止

  個人修史不能輕易否定,也不能輕易否定官方修史。中國的前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都是個人寫成的,雖然司馬遷可能利用了不少前人的研究成果。個人修史比較自由,但一般人沒有司馬遷的才氣和地位,僅搜看材料一項就可把人累死。尤其是現當代治史,涵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天文、地理等諸多領域,以個人的力量修一本通史,可能有個人的見解,但具備這種能力的很少。當然,歷史的寫法本身就有多種,要允許百花齊放。

  1949年以後,較多集體編史,雖然也有個人寫史,但也基本是編的,從材料、寫法、觀點到結論都是差不多。改革開放至今,個人寫史又開始大行其道,只要不是國家投放巨資,而是走商業路線,那個人寫史就無須論證,不違反法律,不違反善良風俗,別人不喜歡可以不讀,可以批評,但無法阻止。這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們的文化出版的開放。

吳小攀


推薦閱讀:

智者先贊同 愚者先否定
[轉載]二十、誰敢否定上山下鄉?
肖一禾:「老路」有好也有壞,焉能一概否定?
如何面對別人的否定?
從格不可否定 不可濫用從格

TAG: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