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卷三)
【圖說】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卷三)
【圖一】 有情眾生
「有情」就是本具真心的意思。上至諸佛世尊,下至菩薩、聲聞、緣覺、天、人、畜生、惡鬼、地獄皆屬有情。所以稱為:「十法界一切有情」。一切有情因本具真心而得名。所以,十法界有情也可以稱為「一真法界」。
【圖二】 眾生平等
眾生平等,是指眾生法性平等,對眾生的慈、悲、喜、舍、心平等,在因果規律面前,眾生平等,而非說眾生的際遇平等,禍福平等。眾生的差別,站在因果這個大環境下就可以理解了。眾生的不平等,是因為大家從無始以來,造的善業、惡業不平等引起的。
【圖三】 輪迴
一切有生命的眾生,如果沒有體證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或者不往生到佛國凈土繼續修行,就永遠在「六道」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故稱輪迴!而這種稱作輪迴的現象只是宇宙間的一種自然規律,被佛家發現說破而已。
【圖四】心地「三毒」
之所以我們芸芸眾生不斷的輪迴沒有出期。其原因就是世間眾生所染三種根本毒害,即:貪、嗔、痴。而其全稱是指貪慾、嗔恚、愚痴(又稱貪嗔痴、淫怒痴、欲嗔無明)三種煩惱。因貪、嗔、痴能毒害人們的身命和慧命也叫做「三毒」。
【圖五】 佛門「三學」
而貪、嗔、痴「三毒」反應在人身上,也就是行為、語言、思想三方面的造做與過失。要想破解這「三毒」,換句話說,眾生要想永脫輪迴,離苦得樂,就要以佛門中的「三學」戒、定、慧來破除。而「三學」又是學佛者必須修持的三種基本學業。
【圖六】 清 凈 心
所謂清凈心,也就是佛家講的一心不亂。把自己的這顆心安住在佛號上不間斷。「心凈則佛土凈」,世出世間真實的功德福報都在清凈心上,不修清凈心、不能在生活中得清凈心,就沒辦法離苦得樂。清凈心生智慧,純善的心生福德,福里就有壽。純凈的心,智慧圓滿,純善的行為,福德圓滿。一個人的高度智慧從什麼地方來?是從禪定中來,所以佛法的修學是修定。在凈土法門就是修清凈心。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修清凈心的方法。如何修清凈心?在行中修,行是生活、工作、應酬,在這裡面學不著相。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心就清凈了。
【圖七】 平常心 是佛
佛教所指的平常心即是在一切環境當中不起分別執著(一相三昧),在一切行為當中不起分別執著(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於一切處,行住坐卧,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
【圖八】 慈 悲 心
慈悲心不是情感,慈悲心是大乘菩提心,大智度論說:「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稱為慈;同感其苦,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佛陀之悲乃是以眾生苦為己苦之同心同感狀態,故稱同體大悲。大般涅槃經記載,慈悲有三種:(一)生緣慈悲,又作有情緣慈、眾生緣慈。即觀一切眾生猶如赤子,而與樂拔苦,這是凡夫的慈悲。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最初的慈悲亦屬這一種,故亦稱小悲。(二)法緣慈悲,指開悟諸法乃無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無學(阿羅漢)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薩之慈悲,又稱中悲。(三)無緣慈悲,為遠離差別之見解,無分別心而起的平等絕對之慈悲,此系觀音菩薩發之大願,故特稱為大慈大悲、大慈悲。以上三種慈悲,並稱為三緣慈悲。所以慈悲心是佛心。
【圖九】 菩提心
菩提心的本體就是利益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現觀莊嚴論》中所說:「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無上菩提之心。又稱無上菩提心、無上道心、無上道意,或略稱道心、道意、覺意。此菩提心為一切諸佛之種子,是凈法長養之良田,若發起此心,勤行精進,則得速成無上菩提。蓋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薩最初必發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稱為發菩提心,略稱發心、發意;最初之發心,則稱初發心、新發意,為菩提之根本。
【圖十】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梵語,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智慧心」。『阿耨多羅』意譯為『無上』,『三藐三菩提』意譯為『正遍知』。乃佛陀所覺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圓滿之意。以其所悟之道為至高,故稱無上;以其道周遍而無所不包,故稱正遍知。大乘菩薩行之全部內容,即在成就此種覺悟。
推薦閱讀:
※圖說老天津:大紅橋
※戴敦邦《圖說唐詩宋詞》(1 )
※看圖說命,幽默詼諧,不可多得!天運斗轉星移,人命富貴貧賤!
※《圖說道德經》第三十二章
※看圖說八字 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