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成長人生

(1) 小故事大道理 故事一:誰是傻瓜? 「傻瓜繳學費學習,聰明人以傻瓜繳的學費學習」--巴西諺語 有一個楞頭楞腦的流浪漢,常常在市場里走動, 許多人很喜歡開他的玩笑,並且用不同的方法捉弄他。 其中有一個大家最常用的方法。 就是在手掌上放一個五元和十元的硬幣, 由他來挑選,而他每次都選擇五元的硬幣。 大家看他傻乎乎的,連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楚,都捧腹大笑。 每次看他經過,都一再的以這個手法來取笑他。 過了一段時間,一個有愛心的老婦人,就忍不住問他: 「你真的連五元和十元都分不出來嗎?」 流浪漢露出狡黠的笑容說: 「如果我拿十元,他們下次就不會讓我挑選了。」 ※默想: 當人自以為聰明時,其實正顯出愚昧和無知。 讓我們多以柔和謙卑的態度與人相處,那才真正是智者的作為(2) 小故事大道理 故事二:觀察力 「多數人的失敗不是因為他們的無能,而是他的心志不專一。」---吉魯德 有一個外科醫生告訴學生: 「當個外科醫生,需要二項重要的能力: 第一丶不會反胃,第二丶觀察力要強。」 接著,他伸出一隻手指, 沾入一碟看來令人作嘔的液體中,然後張口舔舔手指。 他要全班學生照著做,他們只好硬起頭皮照做一遍。 醫生頷首一笑說: 「各位,恭喜你們通過了第一關測驗。 不幸的是,第二關你們都沒通過, 因為你們沒注意到我舔的手指頭,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根手指。」 ※默想: 你有沒有仔細而認真的觀察,現在從事的工作是否有不佳之處? 及時調整,永遠不晚。一個認真的人也必是一個智慧的人。(3) 小故事大道理 故事三:兩個家 「不要害怕你的生命會結束,而要害怕它從未開始。」---格雷斯.漢森 有一個人搭船到英國,途中遇到暴風,全船的人驚慌失措, 他看到一個老太太非常平靜的在禱告,神情十分的安詳。 等到風浪過去,全船脫離了險境, 這人很好奇的問這老太太,為什麽一點都不害怕。 老太太回答: 「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馬大,已經被上帝接走,回到天家, 二女兒叫馬利亞住在英國。 剛才風浪大作時,我就向上帝禱告,如果接我回天家,我就去看大女兒, 如果留我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兒, 不管去那裡我都一樣,所以我怎麽會害怕呢? ※默想: 無論是甚麽樣的遭遇任何事,總不致懼怕。 把命運交託上蒼,充實而用心的過好每一天。(4) 小故事大道理 故事四:小花的依靠 「沒有烏雲,沒有暴風雨,便沒有美麗的彩虹。」---芬生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風的小花,生長在一棵高聳的大松樹下。 小花非常慶幸有大松樹成為她的保護, 為它擋風擋雨,每天可以高枕無憂。 有一天,突然來了一群伐木工人, 兩三下的功夫,就把大樹整個鋸了下來。 小花非常傷心,痛哭道: 「天啊!我所有的保護都失去了; 從此那些囂張的狂風會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會把我打倒!」 遠處的另一棵樹安慰她說: 「不要這麽想,剛好相反,少了大樹的阻擋,陽先會照耀妳丶甘霖會滋潤妳; 妳弱小的身軀將長得更茁壯,妳盛開的花辦將一一呈現在燦爛的日光下。 人們會看到妳,並且稱讚妳說,這朵可愛的小花長得真美麗啊!」 ※默想: 當失去了一些以為可以長久依靠的東西, 自然會有難過及割捨的痛苦, 但其中卻隱藏著無限的祝福和機會。 日後回首時,你才驚訝自己成長的痕迹, 是那麽清晰明顯,甚至是令人滿心喜悅的。(5) 小故事大道理 故事五: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當你的孩子正在學習走路時,你會給他幾次機會? 你會在他跌倒十次之後,讓他改坐輪椅嗎? 還是只給他二十次學走的機會,若學不會走路就要他放棄? 或者當你身邊有五十個人叫囂著勸你放棄,你就決定讓他坐輪椅呢? 我想你的答案是:不會。 的確,當我間每一位父母,會給你的孩子幾次機會呢? 他們都說:我會給他無數次機會,直到他站起來,學會走路為止! 是的,一直堅持到底者,最終都會站起來。 為什麽許多父母只給孩子一次聯考的機會? 為什麽常用失望的口氣告訴孩子不適合某種行業,要求他轉行呢? 而許多人竟也因為沒有堅定的信念,一遇挫折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足, 因此放棄了他們的理想。 其實,凡事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6) 小故事大道理 故事六:上帝的延遲並不是上帝的拒絕。 有一個人,他在二十一歲時,做生意失敗。 二十二歲時,角逐州議員落選。 二十四歲時,做生意再度失政。 二十六歲時,愛侶去世。 二十七歲時,一度精神崩潰。 三十四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三十六歲恃,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四十五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落選。 四十七歲時,提名副總統落選。 四十九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再度落選。 五十二歲時,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 這個人就是林肯,因為他堅信上帝的延遲,並不是上帝的拒絕, 因此能屢仆屢起,最終成就不凡。 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麽事,而是要做那些事來改善它。 佛家說逆境是「增上緣」,可遇而不可求。 遇到困難時,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麽事, 而是你即將用什麽態度來面對, 做什麽事來改善它。(7)淡化痛苦 少婦多日茶飯不思,日漸消瘦。老中醫為她把過脈,說:「你心中有太多的苦惱事,體有虛火, 並無大病。」少婦聽了如釋重負,便向老中醫訴說心中的種種煩惱。老中醫聽罷問她: 「丈夫對你感情如何?」少婦臉上有了笑容,說:「很疼愛我。」老中醫又問:「有孩子嗎?」 少婦眼裡有了光彩,說:「有一個女孩,很懂事······」老中醫邊問邊寫, 然後把寫滿字的兩張紙放到少婦面前,一張寫著她的苦惱事,一張寫著她的快樂事。他對少婦說: 「這兩張紙就是給你治病的藥方,你把苦惱事記著了,忽視了身邊的快樂。」說著, 老中醫讓徒弟取來一盆水和墨汁,把墨汁滴入水盆中,只見那淡綠色的墨汁在水中散開, 很快不見了蹤影。老中醫說:「墨汁入水,味則變淡。人生何不如此?」不是我們承受了太多痛苦, 而是我們不善於用快樂之水混淡苦味。其實,在我們嘆息甚至流淚時,快樂就在身邊朝我們微笑。(8)認錯未必就是輸 曾聽過一個故事: 山上有二間和尚廟,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痛苦; 乙廟的和尚,卻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面,生活快樂。 於是,甲廟的住持便好奇的前來請教乙廟的小和尚:『你們為什麽能讓廟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 小和尚回答:『因為我們經常做錯事』。 甲廟住持正感疑惑時,忽見一名和尚匆匆由外歸來,走進大廳時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過去, 扶起他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擦的太濕了!』 站在大門口的和尚,也跟著進來懊惱的說:『都是我的錯,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 被扶起的和尚則愧疚自責的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來請教的甲廟住持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他已經知道答案了。您知道了嗎? 往往,我們為了保護自己而推卸責任或與人爭吵,殊不知認錯未必是輸, 因為認錯不但能表現出個人修養,反省自己激勵向上,甚至可以化暴戾為祥和。 朋友間發生衝突,如有一方能先認錯,戰火必然馬上平息一半。 人的一生,總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 家庭中,當子女不肖時,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是否未盡教養之責; 公司里,當屬下績效不佳時,我們應該檢討自己在教導管理方法上,是否出了問題; 社會上,當大家責怪環境惡劣時,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是否就是那個破壞環境的人。 轉換一下角色,今日的你或許是來日的我,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反省自己,那麽,處理事情的模式將會是另外一番風貌。 渺小的你我或許並無能力為世局扭轉乾坤,但若每個生命個體能培養勇於認錯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態度, 相信那股內心的平安與喜樂,將會不斷的擴散。(9)給人一個台階 一天閑逛商店,看見一位顧客來退西裝。 售貨員發現西裝有洗過的痕迹,但她沒有揭穿,而是給顧客尋求了一條免於難堪的退路。 她說:「可能您家人不小心搞錯了,把這西裝送去洗了。 我也有類似的情況,有一次,我外出時洗衣店的人來了,我丈夫稀里糊塗地把一大堆衣服讓人抱走了。 和您一樣,不是嗎?您看,您的衣服上面有洗過的痕迹。」 顧客聽了無話可說,大概心裡倒有些感激這位售貨員。 這位售貨員的心是善良的,因為她懂得給人一個台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在生活中,誰都可能有錯誤和失誤,誰也有可能陷入尷尬的境地。 因而,給人一個台階,是為人處世應遵循的原則之一。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過:「正義之神,寬容是我們最完美的所作所為。」 給人一個台階,正是寬容的一種體現。 只有襟懷坦蕩丶關心他人的人,才會時刻牢記給人一個台階。 在受到傷害時,許多人都會與對方針鋒相對地吵鬧一番,結果使雙方都十分難堪。 而美國總統林肯發火的時候,卻盡情地寫信發泄,等花了很多時間把信寫好後,自然就心平氣和了,就能理智地處理問題。 雖然寬容並不意味著一味忍讓,但學會最大限度地寬容,就能避免許多尷尬。 給人一個台階,往往會贏得友誼,得到信賴。 佛蘭克林少年時十分狂傲,凡是與他意見不同的人,都要遭到他的侮辱。 後來,他及時改變了乖僻丶好辯的性格,不再給人難堪,而是坦然接受反駁他的所有正確言論。 在與人交談時,他也和氣了許多。 這種轉變,使他結交了很多朋友,最終成為易於掌握公眾言論的政治家。 的確,給人一個台階,往往是擁有朋友的開始,也是自己成功的開始(10)波赫士談死與生 哲人說,不思考過死亡的人不知如何生存。 他的意思也許是,只有思考過死亡的人,才能好好地生活。 要理解生活,一個很好的途徑就是思考死亡,把死亡想得深刻的人,生活必定不會庸碌。 因此,遐邇聞名的詩人丶小說家波赫士有足夠的資格去談生去死。 死是什麽?波赫士引用聖保羅的話說: 「我天天死亡。」什麽意思呢? 他接下來慢慢解釋道: 「每一次我們不能有所感受,不能有所發現,而只能機械地重複什麽的時候,就是死亡的時刻。」 人們苟苟營營地上班下班,日日跑進同一間餐廳吃同一種食飯,沒有厭倦也沒有滿心喜悅; 上課下課,沒有理想沒有目的,在生活中沒有精採的時刻,沒有仔細留意身邊的事物, 人的生命就成了過活,就成了虛廢光陰。 波赫士一言驚醒夢中人,說,這就是死亡。 的確,這已經成為一具行屍走肉。 那麽生是什麽?談了死,總要談生吧? 「我不想做一具行屍走肉。我盡量保持對事物的興趣,我始終在接受各種經驗。」 學生們固然發覺到上課下課丶考試測試的千篇一律,又明白這些是無法逃離的,痛苦難安地問道生存的意義。 然而,他們除了怨天尤人之外,有否去留心身邊的事物,有否去尋找經驗呢? 我有些當義工的朋友,他們從不說人生沒有意義。 在波赫士看來,人每天皆在死亡,人每天也在誕生──誕生就是對事物驚覺,對事物保持興趣。 兒童最懂得這些,他們不需要別人教導,自然地對身邊的任何事物感興趣。 摸摸這個,嘗嘗那個,有時候還有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 人越長大,越是忘記那些純真的好奇,越是習慣於日常生活,對身邊任何事物抱有一種工具的態度, 把它們當作工具,而忘了去感悟它,了解它,欣賞它,讚美它。 在某種種度上說,懂得感謝神恩的基督徒,他們在生活總會仔細留意,為了發現神給賜予他們的點滴恩惠, 因此他們比常人活得快活──這是種自然流露的快活,而不是在Disco中刻意尋找的快感。 劉再復在《獨語天涯》一書中,讚歎了童心之純與美。 正是這種純潔的好奇心丶美麗的天真,讓波赫士感悟到人的生命, 寫出了讓人嘆為觀止的詩歌和迷宮般的小說。
推薦閱讀:

小故事:幸福感怎麼來
恐怖小故事5則
小故事:揭示算命到底準不準
小故事:兩個富翁和一個乞丐的故事

TAG:成長 | 人生 | 故事 | 道理 | 小故事 | 大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