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精英】藝術名家重點推薦——梁榮新
梁榮新,齋號《榮寶軒》,1959年出生於廣州,祖籍廣東梅州,承學於黎雄才教授,張彥教授,修讀於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課程班。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任嶺南山水畫研究院院長,廣東省華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雄才國畫藝術館首席畫師之一。2007年,梁榮新作品《谷靜泉逾響》入選「廣東省第八屆書畫作品展」共32張作品2008 年5 月在廣州小洲德采堂舉辦《山水畫展》。2008 年, 梁榮新作品《萬山紅遍》入選「廣東省第九屆書畫作品展」。2008 年, 梁榮新作品《春天的故事》參加「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 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2009年3月,廣州玉鳴軒舉辦梁榮新山水畫精品展。2010 年在佛山石景宜參與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院舉辦的《國外寫生邀請展》。2011 年10 月,《梁榮新滴水集》由嶺南美術出版社。2012 年6 月梁榮新在廣州舉行《山河頌》國畫展。2012 年6 月梁榮新在廣州參與《水墨》粵港名家聯展。2012 年8 月梁榮新參加「扇面畫名家邀請展」(文化參考報· 藝術周刊主辦)。
《風正好揚帆》138cmx68cm一、鍾情翰墨、筆耕不輟中國畫壇名家輩出,特別是現當代山水畫領域,在新時代的呼喚下,藝術家們堅定地繼承傳統,又筆墨當隨時代歌,對藝術進行不斷革新,儘管萬變不離其宗,但在創作方式上既遵循傳統審美,又勇於探求時代風貌,努力在法度與變幻之間「帶著鐐銬舞蹈」,梁榮新便是這樣的探索實踐者。
《山居圖》138cmx68cm梁榮新祖籍廣東梅州,1959年出生於廣州,長得南人北相,有南方人熱情而不張揚的內斂,從小熱愛痴迷國畫藝術,懷著一顆樸素的初心,師承嶺南畫派代表人物黎雄才先生,並在廣州美院師從張彥教授。勤於觀察鑽研,在酷熱的柬埔寨吳哥窟、寒冷的尼泊爾喜馬拉雅山下,行索名川、畫筆不輟。加之曾從事過熒光顏料經營和研究,尤其對於美國熒光顏料、上海瑪麗顏料非常了解,並把這種認識運用到山水畫中,經過長期大量實踐,熟悉了顏色的把握、對比、和墨與顏料的關係,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雨後清泉處處聲》138cmx68cm觀梁榮新畫作,常感嘆於他在水墨運用上的淋漓痛快,變幻無窮,線條穩健,意由心生,臻至「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的境界。既吸收了前人解索、披麻、折帶等皴法,又綜合了渾點、破竹點、胡椒點、破墨點等經典樹法,又把色調色彩和明暗處理等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尤其值得推崇的是,其在山水點景中,加入了嶺南的風景、雁山、古勞水鄉等元素,新穎而不張揚,鬆動卻不浮華,既保留著嶺南筆墨的韻致,又緊扣新時代的旋律,體現了承前啟後和與時俱進的精神。
《雲嶺疊嶂》138cmx68cm2007年,梁榮新作品《谷靜泉逾響》入選「廣東省第八屆書畫作品展」;2008 年,作品《萬山紅遍》入選「廣東省第九屆書畫作品展」,《春天的故事》參加中國美協主辦「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 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2010 年,《會師井岡山》入選「廣東省第十一屆書畫作品展」,《梁榮薪滴水集》由嶺南美術出版社; 2012 年,參加文化參考報、藝術周刊主辦的「扇面畫名家邀請展」;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嶺南山水畫研究院院長、雄才國畫藝術館首席畫師、廣州大學設計學院客座教授、廣州美術家協會會員。
《真性知無往》138cmx68cm二、滴水志向,嶺南精神嶺南畫派在國畫基礎上融匯西洋技法,以革命的精神和強烈的使命感,保持傳統筆墨特色,注重寫生、法於自然,開創了出現代繪畫藝術的新格局。梁榮新師承嶺南畫派,用那份道不盡的山水情懷,善觀而自然的心,恬靜而抒情筆調,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以山水為題材,筆墨融入血脈,丹青淋漓盡致,作品逐漸顯露出個人獨特風格,深受藝術館、博物館與收藏家的喜愛。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梁榮新的《滴水集》,取意「水滴石穿」,體現了一種執著、堅定的信念,折射了藝術道路上踽踽獨行、單調枯燥的漫長過程。滴水能穿石,寂寞修大道。古代傳統山水畫的章法,大多是以三重四疊表達峰巒疊嶂的雄偉氣勢,梁榮新自幼學習中國傳統筆墨技法,通過在廣州美院國畫系研究生課程的學習,他努力探索將中國傳統水墨精神和西方繪畫的光色技巧進行融合,利用色與墨的干、濕所產生流動、滲化、點染的效果,增強水墨色彩的動感與抒情力度。梁榮新深知,只有在前人的成就中正確地繼承學習、取法乎上,才能更好地成長。其畫作分明保留著各朝名家筆墨的精髓,特別是深受嶺南大家黎雄才的影響,繼承了其運用寫實性的筆墨,採用大筆揉擦、色墨渲染的方式,真實而精謹,令作品在渾厚空間中,具有空氣朦朧的飄渺氛圍,成功揉合了厚得的青綠和粗筆深墨,千岩萬壑、峰巒曲折、山勢雄奇、構圖繁複、意境深邃的風貌。中國山水畫最重要的莫過於創新和繼承,藝術的使命就在於為民族的精神找到適合的藝術表現。梁榮新畫作用筆淡定自若,墨色清新大膽,往往一氣呵成,自然界的高山巨石在梁榮新的筆下氣象萬千,極具視覺衝擊力;側鋒、中鋒輕重有度,收放自如,時而枯筆乾擦,力道無邊,時而積墨渲染,似嫩實蒼,淡雅松秀,把高山平野間的層林古木鬱鬱蔥蔥、生機勃發地表現在畫面中;對山石處理多以干帶毛的渴筆,折帶、皴、擦、點、染並用,敷色清淡溫和,從而進入一種自由抒情之意的文人境界。三、筆隨時代、上下求索嶺南大家黎雄才以焦墨、渴筆寫生獨勝,風格老辣、雄勁,焦墨的運用栩栩如生,飲譽海內外。梁榮新師承了這一點,作品的濃墨、焦墨用得非常大膽,梁畫作既有文人之雅,又有大象之氣,譬如《雨過雁山》,構圖飽滿、張力十足、氣勢磅礴;紀元塔在他的精勾細染下,蜿蜒曲折的枯藤古木,舒展在塔間的雲氣如蒼龍出海、浩蕩衝天,顯得挺拔險峻,給整幅畫面平添了幾分高古蒼莽。梁榮新自稱,在不同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不希望被捆綁,因為創作需要激情,尤其是現場感受,要用心去和大自然對話,只有這樣,才能把握要點,獲得較好的寫生效果。在廣州美院師從張彥教授時,老師要求梁榮新臨摹不同時代的名家作品,他從圖書館、資料館借閱一比一的複製品臨摹。隨後是大量的寫生,到柬埔寨的吳哥窟和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用中國水墨來表現不同區域的山水,以此積累大量素材。在此過程中,梁榮新覺得最為重要的,是如何把現實物象轉化為創作性作品。面對雜亂無章、風華正茂的大自然,要大膽做好減法,把握住所要表達的核心內容,並進行深度刻畫。之後對寫生成果進行再創造,簡化物象、注重對比、反覆探究,直至成品。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梁榮新認為,山水畫也能表現時代精神和面貌。他的作品《長城鎖亂山》作為《滴水集》的封面,表現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軍民齊心協力救災、抗災的盛大場面。當時全國上下抗震救災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他,於是日夜挑燈揮筆潑墨。同時,他還將古典的山水畫與時代風貌、房屋結構、鄉村田野等元素的結合,「情性所至,妙不自尋」。學無大小,達者為師,正是這種上下求索的精神,讓梁榮新在嶺南山水畫的高峰上不斷攀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