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漫遊應許之地「以色列」(上)

恐怕大多數人對於耶路撒冷、以色列的印象多半停留在新聞聯播階段。從小聽著各種「巴以衝突、加沙地帶」長大的我們,很難親身接觸這個稍顯熟悉卻又完全陌生的國度。此次Partist走南闖北扛把子——天哥,前往這應許之地,帶回了獨家的異域印象。

四月流火、五月鎏金。國內春光爛漫之時,幾個不安分的靈魂說走就走,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一個遊人罕至之地—以色列。

為什麼要去以色列?

安全嗎?

和平嗎?

——臨行前聽到最多的問題...

開收入證明的小哥一臉疑惑地問,「咱單位從來沒人去過,幹嘛選這兒?」哥淡定地回答:

世界很亂,我想去看看

小哥玩笑又認真地囑託,天哥,活著回來啊…

為什麼要去以色列?

「世界若有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

走過一些地方,游過一些國家。或繁華,或寧靜,或熱情,或冷艷。而中東、以色列、耶路撒冷,這片歷經了幾千年風霜的土地卻總是如同戴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它有著我們知曉的歷史與變遷,又有著我們不解的信仰和沉澱。它離我們忽遠忽近,我們卻對它知之甚少。這份神秘與好奇,如同一種莫名呼喚,只有在路上,才知世界的遼闊。

【城市篇】

「特拉維夫」

海航直飛,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至特拉維夫本古里安機場。特拉維夫濱臨地中海,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也是以色列最國際化的經濟中心。

特拉維夫最初由一批猶太移民為逃避古老的港口城市雅法昂貴的房價興建,後來特拉維夫的發展超過了雅法,在以色列建國兩年後,特拉維夫和雅法兩市合併成立特拉維夫-雅法市。

漫步特拉維夫,這裡的繁華與悠閑與其他發達國家的海濱城市並無兩異,新城老城並存的情況更增添了一份對比強烈的衝擊感。一面地中海畔黃金海岸熙熙攘攘,另一面雅法古城一磚一石千年沉澱。

地中海畔悠閑自得的人們。照片中為以色列的國旗,旗幟上的圖案是大衛星,也稱六芒星,又名大衛之盾、所羅門封印、猶太星,是猶太教和猶太文化的標誌。

在海邊踏浪的以色列小朋友

穿著紙尿褲玩沙子的小盆友

遠眺雅法古城。沿著海畔一路走過來,僅僅2公里,繁華城市到古老城堡的神奇過渡,穿越即視感。

從古城裡走出來的一家人,身騎白馬漫步海岸

古城一角,石板房、銅雕像

古城裡一家手工皮具店的櫥窗,古城保留了最原始的手工店鋪,聚集了一些老匠人。

雅法古城保留著石板房子原始的樣貌,古樸而華麗

嘿 看哪兒呢!讓你看的是石頭牆壁,盯著姑娘幹嘛

地中海畔,幾個不安分靈魂的第一次合影~

幾個人就這麼懷著一顆去以色列的旅行之心,說走就走,由陌生到熟悉到默契,一路締造神奇的際遇。遇見世界,遇見彼此,遇見自己,就是旅行的意義。

「耶路撒冷」

由特拉維夫至耶路撒冷,彷佛變換了一個時代。在特拉維夫街上隨處可見遛狗閑逛的年輕人,而在耶路撒冷城市中看到的更多是各種宗教裝扮的教徒以及持槍的猶太士兵,整個城市端莊而嚴肅了起來。

老城

大馬士革門,新聞里出現了無數次的地方。印象里這是常年和宗教衝突、人肉炸彈、恐怖襲擊聯繫在一起的地方,而此刻,它僅僅安安靜靜地作為老城的入口之一,分隔開新城與老城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

「老城」

耶路撒冷老城面積僅1平方公里,分成四個宗教區域,分別為猶太區、穆斯林區、基督教區和亞美尼亞教區。老城內窄窄的石板路縱橫交錯,高高低低的舊式建築比肩接踵,身著長袍的教徒匆匆而過,不禁聯想到《冰與火之歌》里的kingslanding,古老喧鬧而落寞。

老城一瞥

聖城掠影

聖城教堂燃燭祈福

想說一件小事。拍完這張合影,我們幾個洒脫地走了,把買的一些紀念品落在了原地,在老城裡晃晃悠悠一個多小時後才想起來……

老城裡大多居住的是比較貧困的市民,人流量極大,我們原路尋回去,覺得找到的幾率極小。胖胖宇卻說應該不會丟,因為伊斯蘭教義里規定偷盜是重罪,除了法律和道德,他們還嚴格遵守教義。

當我們到達原處的時候,旁邊小店的店主叫住我們,拿出我們大包小包的東西,用不太流利的英語自豪地說:「You will not lose anything in Jerusalem.」

「金頂清真寺」

金頂清真寺,又稱圓頂清真寺,一直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標誌之一,《耶路撒冷三千年》封面中心就是金頂的剪影。圓頂清真寺無疑是耶路撒冷最耀眼、最炫麗的建築,被穆斯林認為是先知默罕默德升天之地。1994年更由約旦國王海珊出資650萬美元為圓頂清真寺覆蓋上了24k純金箔,使它名揚天下。我們去的那天天氣好得出奇,藍天映襯下金頂熠熠生輝。

「哭牆」

哭牆,The Western Wall, 又稱Wailing Wall. 據說是離上帝最近的地方,猶太教的最高聖地。這堵牆曾是猶太王國第二聖殿圍牆的一部分,羅馬人在毀城之時為了保存自己勝利的證據故意留下的,以後千年流落異鄉的猶太人一想到這堵牆就悲憤難言。

當羅馬入侵者焚燒聖城的時候,據說六位天使從天而降,坐在聖殿牆上哭泣,淚水滲入石縫,使這段牆更堅固。其中西面一側的牆最底層基石是希律王時期所造,被稱為「西牆」。千百年來,從世界各地來朝聖的猶太人都在牆邊追憶,掩面痛哭,因此它有著一個讓人心碎的名字—哭牆。

哭牆是此行最期待的地方,歷經千年風霜的牆壁承載著千百萬教徒虔誠的祈禱,牆縫裡塞滿了寫滿了願望的小紙條,每個人表情凝重而虔誠。我們也把願望小紙條塞進了牆縫裡,願波瀾過盡,歲月靜好。

The Western Wall. 聚集在哭牆祈禱懺悔的人們。中間的隔斷是為了男女分開。

去哭牆祈禱的哈瑞迪(以色列猶太教極端正統派)

他們的認真和虔誠會感染到你

儘管不是教徒,也心存敬畏

【歷史文化篇】

「大離散博物館」

到以色列,歷史與文化的積澱無處不在。一直崇敬於猶太人歷經幾千年的苦難仍堅持重聚的力量,疑惑於這樣歷經磨難跨越時間空間的凝聚力是怎樣代代傳承。慢慢地看完這些博物館,大致有了一些答案。

以色列大離散博物館位於特拉維夫大學內,精緻的陳列,清晰的脈絡,翔實地記錄了不同階段猶太人的經歷,猶太民族的烙印。

胖胖宇做了好多功課, 一路漢語、英語、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四語解說,霸氣! Theodor Herzl,猶太復國主義之父,德國猶太人受到迫害之後感到"the world has something wrong", 然後全世界的猶太人在他號召下離散到重聚。洞悉事理,堅定信念,一個人的思想可以影響一個民族甚至世界。

認真聽講的我們

猶太人稱自己是「記憶的民族」,賢人的智慧、先知的言行、民族的歷史,迫害、離散、痛苦、失敗,他們把這些一一記錄,回顧歷史,銘刻榮光。

博物館裡醒目的標語,我想也是猶太人歷經風險離散重聚的根源所在。他們對彼此負責,不離不棄,分久必合,合而不分。

出館前碰到了一對可愛的以色列小姐妹花,他們的父母看我們喜歡兩個小朋友,主動提出合影,還一字一句告訴小姐妹,Chinese are good. 這種天然友好讓我們有些受寵若驚,想起展廳里單獨展出的開封猶太會堂,耶路撒冷大屠殺紀念館裡專門展出的上海當時接收猶太人的記錄,大約這種友好被他們變成了潛移默化的觀念。這個民族銘記困難也銘記恩情,感恩,真是一種暖人心魄的強大力量。

特別喜歡提出修建博物館的詩人Abba Kovner最後那句詩:

To remember the past.

To live the present.

To trust the Future.

「聖母報喜堂」

Basilica of Annunciation 位於拿撒勒的聖母報喜堂,華美地令人嘆為觀止。聖經鐫刻在牆上:「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在地上平安歸於他所喜悅的人。」

聖母報喜堂是中東最大的教堂,也是此行最華美的教堂。拿撒勒傳說中是天使告知聖母瑪利亞懷有上帝之子耶穌的地方,慕名而來的教徒很多。百合花形狀的拱頂教堂,五彩斑斕的琉璃玻璃,教徒虔誠的祈禱聲…不置身其中,難言其美好。

琉璃·光影

伯利恆聖誕教堂

tips:教堂是不允許穿短褲短裙進入的哦,建議臨時準備大圍巾~ 磊哥說穿上這麼艷麗的裙子,他的人生圓滿了~哈哈

「巴哈伊空中花園」

沒錯,看過《曉松說》以色列那兩期的朋友應該都對這個印象深刻。巴哈伊教,世界各大宗教中最為年輕的宗教,在新興宗教里發展得也最快。導遊還用英語提到,中國比較知名的潘石屹夫婦均信仰巴哈伊教。

巴哈伊花園位於以色列海法,依卡梅爾山而建,共有19層梯田,從山頂到山腳延伸達一公里,垂直高度達225米,最大坡度達63度。梯田花園上層向下看,海法市的美景盡收眼底。

巴哈伊花園工程斷斷續續達百餘年,建造成本為2.5億元,每年維護費用也高達400萬美元。據說這每年的維護費用全靠巴哈伊教的教友們捐贈。站在山頂俯瞰巴哈伊花園和海法,那種壯麗和精緻,嘆為觀止。

坐落著巴哈伊空中花園的海法,不僅是地中海東岸美麗的山城、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也是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和諧共存,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和睦相處的和平家園。體驗過特拉維夫的繁華與海法的寧靜之後才真正覺得原來我們印象中戰火紛飛和宗教衝突不斷的中東也可以是這般景光。

伯利恆和平廣場

以色列行程的最後一天,我們帶了以色列當地的紅酒,登上了瞭望山的山頂。

坐在山頂的平台,可以看到整個耶路撒冷的夜景。環顧周圍星星點點的燈火,我們心中都有無限不舍。這個神秘而廣袤的國度,僅僅十天的行程,我們還是對它知之甚少,但僅這十天所見所感,已足夠帶來巨大的心靈震撼。

這個世界上,「傲慢」與「偏見」恐怕是兩大普遍存在而難克服的情緒,國家也好,個人也好,都因著自身利益和自己認知而堅定著自己的判斷。但是否真的客觀,是否足夠公正,又由誰來評判?

走過、路過、看過,方知世界的美好、醜惡與包容。了解、尊重、體諒,是難得的處世之道。夜晚燈光下的以色列祈禱的鐘聲悠然響起,平台上一起看夜景的以色列一家人和著鐘聲祈禱。他們隨身帶的小音箱里一曲阿拉伯語歌曲結束後,居然飄出朴樹的《白樺林》,兩種悠揚的旋律合二為一,回蕩在耶路撒冷的夜空。

那個瞬間被珍藏進一生的回憶,經歷,本身就是一種美好。

圖為作者天哥

未完待續...

To be continued...

推薦閱讀:

以色列之旅(2)第一天:海法到迦拿
去耶路撒冷,看盡天國和塵世兩種維度的美
耶路撒冷為什麼不是以色列的首都
俄軍事顧問在敘空襲中被炸死,美軍急忙甩鍋:以色列乾的
此例經常看見一些中醫愛好者用之指責現代醫學,請問這是真的嗎?

TAG:以色列 | 漫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