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的博客
——在一次圖書研究會議上的發言
竇桂梅
平常,我們看到的是書的文字,沒看到幕後各位鮮活立體的出書者們。有這難得的機會能和幕後的你們交流,真好。我沒有準備,即興發言,也許很隨便。不過,準備的東西可能不一定是很自然的東西,可能想的就複雜了,說出來也許過於嚴謹和理性。呵呵。 先談第一點:讀書現狀。教師想讀,沒時間。這確是事實。現在,教師的壓力不輕。比如小學教師基本是包班,一個人教好幾科,大量時間都泡在課堂上。課後要參加各種培訓,要寫教案批改作業,還要管理學生的「吃喝拉撒」——負擔非常重。 再有,小學裡,女教師特多。學校搞讀書沙龍大多是下班的時間,有的就要回家做家務。平時你和老師談讀書問題,得到的感慨基本是沒時間——要經營自己的家庭,要管理自己的孩子。就我來說,自己的孩子學習自理能力比較強,愛人比較理解我,所以飯他做,活他多干,這就讓我騰出更多的時間讀點書,干我應該乾的事。更多的女同志就不是這樣,就自然而然擠佔了她讀書的時間。你想想,由於女同志的生理變化快,不像男同志,她在那麼大的負擔當中,還要迎接教育的變化,學生的變化帶來的挑戰。因此,讀書,她也知道是件好事,但她確實精力、能力達不到。說心裡話,所有的時間都被擠占,如果有一點時間,那就想睡覺!中學老師呢,可想而知。
閱讀全文(2807) | 回復(34) | 引用通告(0)·為什麼要這樣考試
(2010-6-18 12:38:00)竇桂梅為什麼要這樣考試
竇桂梅
人生就是考試
近幾天,那些家裡有中考,高考這樣孩子的家長,高興悲愁各不相同,原因是自己的孩子的成績影響的。「一考定終生」的高考制度,確實發揮選拔人才的作用,一些高分的學生自然被選入名牌重點大學深造。而與選拔相對的便是淘汰。老師呢,對成績的過分重視,考試早已瘤變成為老師的法寶,分數成為了學生的命根。如此巨大的壓力之下,許多學生考試怯場,討厭考試。 在美國,學生的一些大考,家長往往是在收到學校的成績單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又參加了一次大考。一點大考緊張的氣氛都沒有,學生都非常輕鬆自在地應對。除此,筆者還想到了美國的考試並非中國的「一年一考」,而是一月一考。只要你願意,你隨時可以參加,每次考試的成績都被認定,直到你自己對成績滿意為止,取你最佳的成績。這使得考試成為了學生習以為常的考試,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而且是輕鬆的,成績也往往能反映了他們真實水平。
閱讀全文(1810) | 回復(9) | 引用通告(0)·必須不拘一格,靈活識字(2010-6-11 10:16:00)竇桂梅必須不拘一格,靈活識字
——《祖國在我心中》一課的教學建議
竇桂梅
這幾天聽了兩節低年級識字課。 字是學生走向閱讀理解的攔路虎。因此,如何掃清識字障礙,是擺在語文教學面前的重要課題。學校圍繞「一手好字」的質量目標,制定了不同年級的落實措施。特別需要表揚的是,二年級的語文教師們輪流做識字教學的研究課。負責「主題識字」專項研究的王傑紅老師,還專門給全校所有語文教師進行了專題階段彙報。一年半的實踐與積累,我們看到了些許成績。 由於我國古代蒙學,語文教育是起點,而且語言組成是韻語形式。朗朗上口,合轍押韻《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古代蒙學教材的典範,它們以韻語、屬對的方式,開啟兒童心智,激發兒童對漢字的認知。因此,古代蒙學中的識字教學,對現代語文識字教學仍有深刻的啟示。這是我國古代語文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低年級學生初始階段語文學習的重點。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再加上學校使用的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材,其選文大多是「韻語」形式。運用韻語識字,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所以,學校在這方面開展的「韻語識字」教學,初見成效。 當年,我以身示範,給老師示範《登鸛雀樓》的識字教學步驟,並進行專題培訓,還邀請海淀中心學區觀摩了我們的這種識字教學。可以說,老師們對這種識字步驟的掌握,基本都會了。第二年,我又派這些教師輔導下一個年級的教師。當然,其它識字方法,我依然鼓勵教師根據教材的不同,以及學生的情況不同採取不同的方法識字。
閱讀全文(1659) | 回復(7) | 引用通告(0)·主題單元的語文課該怎麼備?(2010-6-4 11:13:00)竇桂梅主題單元的語文課該怎麼備?
竇桂梅
話由—— 開學,我聽了四年級的一位年輕教師的第一節語文課。這是北師大版,第一單元「師恩」主題單元的開篇課文——《師恩難忘》。上課的老師功底厚,儘管是一節常態下的教學,但如果從年輕教師教學入門的要求來看,不錯(教語文還不到一年)。可,進了教學的門,如何走進去探出個究竟來,這還需要功夫。隨著教學經驗的增多和本人的努力,這位老師一定會大有出息。我堅信。也正是這位老師與我彼此間的惺惺相惜,才促成了這段記錄。以下內容,是給這位年輕教師的評課及由評課引發的思考,願和老師共勉。立存此照,留待日後回味。
由《師恩難忘》一課引發開去
因這一位年輕老師的課,我想到了一些「底子」不如她的語文老師們的課。在我看來,即便是這位很優秀的教師,都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才能把課上得有效,其他老師的課呢,更需要再加強。 我擔心,也能想像到,大多的語文課是把課文「摩挲」一遍。平平淡淡,乾乾巴巴,讀讀課文,寫寫字詞。當然,有些環節這樣做,也相當必要。不過,想想我們的學生,天天如此,不管什麼「寓言」、「散文」、「說明文」,一成不變地簡簡單單走下來,一年、兩年、六年,語文成了沒有感情、沒有思想的白紙黑字,它怎麼可能不讓學生覺得味同嚼蠟呢?
閱讀全文(1859) | 回復(21) | 引用通告(0)·一堂語文課如何有效(2010-5-25 11:25:00)竇桂梅一堂語文課如何有效
——以《師恩難忘》一課為例
竇桂梅
《師恩難忘》的作者是劉紹棠。課文講劉紹棠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對他從事文學創作的影響。這是一篇深情而樸實的文章。課文通過對田老師「故事法」教學的回憶,抒發了對老師的尊敬與感激之情。 聽完執教老師上的這第二課時,我在想,這節課落在學生思想、情感認識上的收穫究竟有多少? 文眼,這位老師定的是——「師恩難忘」,也是題目。《師恩難忘》中,難忘的是啥?我們的課,能否讓孩子們真正感覺到田老師的「師恩難忘」?課聽下來,總體感覺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進去。也就是說,沒有把文字拆開,把難忘的師恩之感「破譯」出來。不然,那些經典的詞句,雖讀千遍萬遍,不知其味,便沒了「師恩」。 我想,這篇文章中,由「師恩難忘」引發開去,不是不行,但個人感覺這個「主題詞」有些抽象,是一種概括性的詞語,大、空。這堂課,從「師恩」出發,僅了解課文情節後,再回到結尾「無心插柳……」,學生還是在文字表面打轉轉。「恩」太空,於是課就飄了。 如何讓剛升入四年級的學生找到具體的「形象」?我看,關鍵是要找到文字中的具體抓手。我讀到了文中「感念」一詞。這個詞就有一種,一觸肌膚,就能摸到體溫的感覺。作家劉紹棠的這個「感念」,是全部的感激、感恩,是一輩子的紀念、懷念、感念。如果照這個思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思考作者「感念」的究竟是什麼,最後結合作者抒發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我終生難忘」——「師恩」可知、可感,從而具體化了。
閱讀全文(2869) | 回復(12) | 引用通告(0)·竇桂梅和清華附小的《小學語文質量目標手冊》 (2010-5-25 11:17:00)竇桂梅竇桂梅和清華附小的《小學語文質量目標手冊》崔 巒
竇桂梅,如今在語文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大多數人只知其課,不知其人;只知她在課堂上的風采,不知她在領導教學上的用心。竇桂梅,作為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的副校長,她在領導教學上下的功夫,比在自己教學上下的功夫要大得多;她在提升清華附小語文教學品質上作出的貢獻,與她在語文教學上作出的貢獻相比,一點兒也不遜色。其中,她帶領附小語文教師團隊,花費七年時間、付出許多心血研製的一套12冊《小學語文質量目標手冊》(一下稱《手冊》),便是一件成功之作。用竇桂梅自己的話說,這是「一群人向著共同偉大的事物」「認認真真地做成的一件大事」。 竇桂梅是怎麼想起做這件事,又是怎麼做成這件事的呢?這還得從她當上語文教師說起。
從「三個超越」到「主題教學」
自從1994年開始教語文,竇桂梅就不是一個「安分」的語文教師。她真切地感受到「三個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對語文教學的禁錮,一心想讓教材變得厚一些,課堂變得大一些,學生學得主動一些。於是,提出並開始踐行「三個超越」。即「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就在別人還在更多地關注、研究怎樣教更能取得高分數的時候,竇桂梅已經從中跳了出來,為學生主動學習、幸福成長著想,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
閱讀全文(1371) | 回復(24) | 引用通告(0)·教師博物館(2010-5-18 10:12:00)竇桂梅教師博物館
竇桂梅
博物館是對人類和人類環境的見證物進行研究、採集、保存、傳播的機構。據2005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已有各類博物館2200個,主要分為歷史類、藝術類、科學與技術類、綜合類這四種類型。相信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這個數字正在不斷變大。但,恕我孤陋寡聞,我還沒有聽說過哪一地區、哪一學校有教師博物館。而烏克蘭的每座城市都有教育博物館,幾乎每一所學校都有教師博物館。 烏克蘭是一個尊師重教的國家。跟著蘇霍姆林斯基女兒學習12年的中國博士烏日甘娜說,他們國家有一個傳統就是對教師的尊重勝過對醫生的尊重。只要家裡有當老師的,就是受尊重的家庭。在中國,玫瑰花是為愛情而送,而在烏克蘭,人們也給教師送玫瑰花,表示一份特別的愛。怪不得在開幕式的大會上與會專家領導都會得到一束玫瑰花。而這種尊重,更體現在為教育、為教師而立的——「教師博物館」。
推薦閱讀:
※今人為何喜說謊? 司馬當的博客
※酒文學舉證 - 滄海一粟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祝福語大全』可愛博客留言祝福語大全
※博客天下
※個人博客與個人網站有什麼不同?
TAG: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