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資訊】太極拳視頻教程 太極內功與中醫養生的關係
太極內功是提升太極境界的重要因素,太極拳腹式呼吸是太極內功基礎。我們今天談談太極內功與中醫養生的關係,練好太極拳基本功有助於內在修鍊,下面隨著太極拳視頻教程練習一下吧!
太極內功與中醫養生的關係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修鍊太極拳也是對自身思想境界提升過程,常練太極拳能強身健體。
太極內功與太極拳是表裡內外關係。內功是煉神意氣勁的,拳架是練筋骨肢體的,外導內引,內外雙修,才能練成「周身一家」的混元勁。
中醫及傳統養生學認為,氣是生命的本源,元氣(真氣)是生命之寶,元氣充沛則生命力健旺。而內家拳則稱元氣為丹田氣。拳論有「拿住丹田煉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的說法。
氣功概念的提出是上世紀的事,而關於練氣之術已源遠流長,氣功養生與太極內功養生密切相關。
氣功療法散佈於儒釋道醫武俗各界,是祖國寶貴醫學遺產的一個重要內容,甚至是核心部分。可以說,氣學是中華學問的根本之學,而煉養氣之術正是祖國醫學與養生學的關鍵。
追溯歷代典籍不難發現,相關論述比比皆是。上古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素問》中就講到了很多養生道理和方法,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提道:「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遺篇刺法論》中提道:「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凈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後,餌舌下津令無數。」
名醫扁鵲所著的《難經》中曾專門計算過人的呼吸次數,並把「呼吸太陽」作為一種鍛煉方法。漢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寫道:「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乾忤經絡,適中經絡,未經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
修鍊太極內功能使呼吸更深長細勻,太極內功能使血液循環加快,促進新陳代謝,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而三國時華佗的「五禽戲」也是一套著名的古代醫療體育鍛煉方法。魏晉時期的道教人物葛洪所著《抱朴子·別旨》篇專論了吐納導引的理論和方法。晉陶弘景所著《養性延命錄》中也用大量篇幅講述了養生之道。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方·養性》中記載:「心無煩,形無極,而兼之以導引,行氣不已,亦可得長年,千歲不死、凡人不可無思,當以漸遣除之。」
又說:「和神導氣之道,當得密室,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閉氣於胸膈中,以鴻毛著鼻上而不為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此後歷代中醫與武術書籍中可以找到許多相關鍊氣養生之功法。
由此可見,祖圍醫學遺產中有關養生部分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中國曆來有「醫武相通」、「易武相通」之說,顯然太極拳與氣功有著密切關係。就氣功而言,太極拳是氣功中的「外功」,就太極拳而言,氣功是太極拳里的「內功」。
本文所說的太極內功就是太極拳和氣功相結合修鍊的一種卻病、保健、延年,並能增強太極拳技擊功力,即產生鼓盪氣能力的一種功法。
太極內功修鍊方法
腳呼吸法,又稱「踵提呼吸法」,簡稱「踵息法」
提腳跟。意註腳跟,要輕輕慢慢的往起提腳跟(此時感覺小腹上翻),忘掉腳跟,轉想腳大趾,輕輕慢慢的往起蹺腳大趾(此時感覺小腹下翻。小腹之上翻下翻謂丹田內轉,亦稱翻江攪海),然後忘掉腳大趾再想提腳跟,之後再提腳大趾。如此一提一蹺,反覆練習9次。
提腳跟時為吸,蹺腳大趾時為呼,是謂腳踵呼吸法,屬高層次的呼吸法,非常人用口鼻呼吸。古人云:「聖息以踵,由腳踵而頭頂一氣呵成。」提腳跟時督脈升,蹺腳大趾時任脈降。其養生作用不言而喻。
太極始於足下,腳在太極拳修鍊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只有腳部有力量,上身才能舒展開,這樣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效果。
胎息法(肚臍呼吸法)
意注肚臍。收肚臍,稍停。鬆開肚臍,稍停。如此一收一松,反覆練習9次。當在收肚臍時,感覺左右兩腎往左右兩側開,當鬆開肚臍時,感覺兩腎在合。肚臍為神闕穴,內聯五臟六腑。此法也是鍛煉內髒的方法。
肚臍是個很特殊的位置,丹田便是在肚臍這個地方,練好胎息法能有助於我們提高太極拳的境界。應用於推手時,拿人則收肚臍,發人則鬆開肚臍。
舉報推薦閱讀:
※太極秘法之松尾閭四步功
※李經梧珍藏《太極拳秘宗》及其箋注(二)
※太極拳粘走要義(下)
※(1)易經中的太極、陰陽和八卦之道
※武當熙太極 │ 太極整體勁之松腰松胯的丹田內轉勁
TAG:視頻 | 中醫 | 養生 | 太極拳 | 關係 | 中醫養生 | 教程 | 視頻教程 | 太極 | 資訊 | 內功 | 一點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