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諮詢 轉帖-試析閔一得之龍門方便法門

轉帖-試析閔一得之龍門方便法門

發表時間: 2010-3-20 17:52 作者: 雪山來客 來源: 民間中醫網 ngotcm.com

字體: 小 中 大 | 列印

丹道文獻網論壇-南北合參-試析閔一得之龍門方便法門http://www.taoism.net.ru/bbs/viewthread.php?tid=573&extra=page%3D1《試析閔一得之龍門方便法門》劉煥玲(http://hi.baidu.com/axblog/blog/item/1823850a77092b1e95ca6b3b.html)  一、前言      全真教龍門派在清初經王常月闡揚後,康、雍、乾時期出現中興盛世,遍及南北,以江浙地區的發展最為突出。其中龍門派第十一代閔一得,在教理及著作方面的成就最為著名。   閔一得(1758-1836)從高東籬受戒於天台桐柏山,派名一得。後從業於沈輕雲習內丹,且受雲南雞足道人之西竺心法,其修道經歷豐富,歷吳楚燕趙,足跡半天下。晚年隱於湖州金蓋山,修鍊、論道與講學。其生平勤於著述,撰有《金蓋心燈》八卷,記述東南龍門派歷史;又輯撰《古書隱樓藏書》,以內丹為主,收道書三十餘種。閔一得修道思想的一大特色,就是「三教同修」,「以儒釋之精華詮道家之元妙」,其徒孫王來因等宗祖閔一得,開覺雲支派,為浙湖雲巢分支,閔一得被尊為啟龍門方便法門之祖,在江浙一帶影響頗大。      二、清代的龍門中興      全真教龍門派在清初由於得到皇帝的信任與支持,龍門第七代律師王常月奉旨於北京白雲觀三次開壇傳戒,大江南北聞訊求戒者接踵而至。之後,並往來各地傳教、授戒,在康、雍、乾時期出現中興現象,龍門弟子遍及南北,其中以江浙地區最突出。據閔一得《金蓋心燈》所載,龍門派由邱處機所開創,第一代律師趙道堅從邱處機受戒,親傳心印、付衣缽、受天仙戒;並贈偈四句,以為龍門派源,計二十字,即「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①。   順治十三年(1656)王常月首在北京白雲觀傳戒後,順治十五年、十六年,王常月又兩次奉旨開壇傳戒。通過這三次公開傳戒,僅在京師白雲觀就度有全真龍門弟子一千餘人。且在這三次受戒弟子中,有許多弟子後來在江浙一帶開啟龍門支派,成為龍門中興的骨幹。   清聖祖康熙即位後,仍重視王常月,於是王常月於康熙二年(1663)率弟子詹守椿、邵守善等人南下傳教。是年十月,在南京碧苑登壇說戒,系統闡述全真道龍門派的思想特點,即是《碧苑壇經》(龍門心法)。②此後,歷住金蓋(浙江湖州)、穹窿(江蘇蘇州)、青坪、棲霞。王常月從康熙二年南下後,直至康熙七年(1668)秋,一直傳教於南京、蘇州、湖州、杭州一帶,從而為龍門派在這些地區的傳播和興盛奠下基礎。繼王常月之後,他的大批弟子長期在這些地區傳戒授徒,相繼分衍形成了許多龍門支派。其中較重要的幾個支派如下:   一、金蓋山雲巢支派:由王常月弟子龍門第八代陶守貞所開創,傳播於浙江湖洲金蓋山一帶。③   二、天柱觀支派:由王常月弟子龍門第八代金築老人所開創,以浙江餘杭金築坪天柱觀為傳播點。④  三、金鼓洞支派:由龍門第九代周太朗所開創,以杭州金鼓洞鶴村道院為傳教點。⑤   四、桐柏宮支派:由周太朗弟子龍門第十代高清昱所創,以天台桐柏宮為中心。⑥   後世全真道士所津津樂道的龍門派「中興」盛世,即以此時期在江浙地區的發展為其代表。⑦此時中興的龍門派有幾個特點:一是大批文化素養高的儒生湧進教門,他們是推動龍門派中興的骨幹,這一點與金元之際全真道人才濟濟、成就鼎盛的局面有些相似;二是教派融合,學兼儒釋,法兼正一,在「三教合一」的祖風上表現更加明顯深刻;三是教義教規日趨世俗化、普及化,這是順應時代變遷所致。      三、閔一得的生平與師承      (一)生平   閔一得是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的高道,關於其生平事迹,略述如下:⑧   閔一得,名苕敷,字輔之,一字小艮,號懶雲,又自稱閔真仙、金蓋山人、發僧際蓮氏。世為吳興望族,生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二月初二。父大夏舉於鄉,授河南息縣令,尋改教諭餘杭。閔一得依高東籬(高清昱,龍門第十代傳人)於桐柏山,習導引術。留數載,體始充,遂皈龍門,派名一得。疾愈,歸家讀書,研究性理,不為科舉。及壯,以父命入貲為州司馬,服官滇南。不一年,以父喪歸,不復仕。其師高東籬卒(乾隆33年,1768),遵師遺囑從其師兄沈一炳(號輕雲)為師。沈卒(乾隆五十一年,1786),乃出訪名勝,歷吳、楚、燕、趙,足跡半天下。先後遇金懷懷(王清楚)、白馬李(李清純)、李蓬頭等龍門道士,與往複講論,多所契合。乾隆五十五年(1790),攜王常月所傳大戒書,往謁雲南雞足山雞足道者(黃守中),道者傳一得西竺鬥法,止宿三月,梵音得,歸纂《大梵先天梵音斗咒》凡十部,計十二卷刊行於世,奉為西竺心宗。⑨此後,隱居金蓋山,並繼沈輕雲主持金蓋山教務。除閉關修道、著述、講學外,並往來江浙間隨緣啟迪,自縉紳之士至胥吏仆輿,欽其道範,納交受業者,實繁有徒。遂啟龍門方便之法,三教同修,於道光十六年(1836)卒,享年七十九歲。   (二)師承   閔一得師事高東籬、沈輕雲和雲南雞足道人黃守中,並四處遊歷訪道,他的師承除傳金蓋山雲巢宗師第九代周明陽律師一脈的龍門太上心傳,更有三教合一的特色,這也是明清以來全真道龍門派的主要特點。   其師高東籬師事第九代周明陽(名太朗)律師,為金蓋山雲巢之宗師。據《金蓋心燈》卷三《周明陽律師傳》記載:   全真一派,東華而下,盛自重陽,歷傳邱趙張陳周祖,周傳張趙王黃,並傳沈衛沈孫諸師祖,皆奉元始度人無量之心,修其內觀無心之法,故能化愚迷而成知識,遵正軌而破歧途,不重法力神通、長生不死,惟煉性淳心凈、大道同風。逮我明陽子周律師出,祖道南行。   說明龍門北宗至此始盛於南方,故曰「祖道南行」。   而宿學儒者高東籬為周律師之高足,據《金蓋心燈》卷四《高東籬宗師傳》:   周起初授以《南華》,高東籬受而伏揣,益自折節以事之。十三年後,周乃授以《道德》,且為標撥宗旨。旋授以《參同》、《悟真》。未幾,又授以趙注《學庸道德首章》、《心經》全冊,曰:「此出世、入世真消息,簡易易行。進此後,熟揣《周易》,神仙之能事畢矣!」   高東籬深得周明陽律師的傳授,深悟三教經典而總歸「一心清凈,自與道合」的龍門清凈的太上宗旨。雍正十三年(1735),高東籬至天台,主桐柏崇道觀講席,啟桐柏宮支派。弟子有方一定、沈輕雲、閔一得等人。而在其眾多弟子中,「求其賢賢,相繼得心解而力行者,惟輕雲氏」。沈輕雲律師是高東籬的首座弟子,學綜三教,得東籬真傳。   閔一得因身體羸弱,謁高東籬於桐柏山,受服食導引法,留數載,體始充,遂皈歸門,派名一得。後乾隆三十三年(1768),高東籬謝世,閔一得遵囑師事沈輕雲律師近二十年。閔一得的修道著作思想,深受沈輕雲的影響。有關沈輕雲的事迹,《金蓋心燈》卷四《沈輕雲律師傳》云:   (師)究心儒書、耽性理,參《周易》五十餘年。其得力在慎獨,其致功在真誠,步趨語默,未嘗心離中正也,晚歲通神知未來,洞悉三數一貫而謙讓不自盈,亦未嘗預示可否。人問吉凶悔吝,但據理以答之,不涉神異。   師嘗語人曰:「有道德者有神通,無道德者無神通……關尹五千惟明道德,可知道德,體也;神通,用也。取其用而遺其體,適成其妖孽。君子則不然,廓其真靈,養其真氣。積之宏、畜之久,及時流露,有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之妙。」   沈輕雲教人有十義,曰忍辱,曰仁柔,曰止敬,曰高明,曰退讓,曰剛中,曰慧辨,曰勤,曰信,曰廉,閔一得謹受行持三十餘年,並讚歎其師「道高且深矣」!道光十三年(1834),閔一得時年七十五歲,其云:   師傳天仙功夫,余於乾隆丙午歲,耳食於玄蓋洞天,心襲以藏之,迄今四十有七年矣。   他認為沈輕雲所授《天仙心傳》,直指太上心宗,故拳拳服膺,體悟出《天仙心傳》不外「虛寂恆誠」四字,這也是其龍門方便法門的核心思想。   閔一得另外一個重要的師承,來自雞足道者黃守中所授的西竺心宗。西竺心宗的創始人雞足道者自稱野怛婆 ,本月支人,奉西竺鬥法,屬於佛教密宗。後來雞足道者從王常月受龍門戒法,賜名黃守中,成為龍門第八代律師。其後,黃守中將鬥法全部秘要傳給閔一得,這樣佛教的密咒也傳入了全真教,後世稱該派為「龍門西竺心宗」。   閔一得受雞足道者黃守中的西竺鬥法,纂為《大梵先天梵音斗咒》十二卷刊傳於世。閔一得嘗云:   得歸山四十餘年,前二十年方自拳拳於外摩內省之功,於先師遺傳大道未敢以筆墨闡述。……迨嘉慶庚午(筆者按:1810年,時年53歲)入圜三年 ,學養稍純,漸通經咒微言。   可見「經咒微言」亦是其重要的修持。而且,其內容除了西竺鬥法之外,更有正一之法。我們從《古書隱樓藏書》中的《天仙心傳》、《雨香天經咒注》、《智慧真言》、《一目真言注》、《增智慧真言》、《祭煉心咒注》、《持世陀羅尼經法》、《持世陀羅尼經注》、《大悲神咒注》、《密跡金剛神咒注》等可看出端倪。   (三)其它師友   有關閔一得的傳記記載,在其師沈輕雲謝世之後,他曾「出遊吳楚燕趙,先後遇金懷懷、白馬李、李蓬頭、龍門道者,相與往複講論,多所契合」。   這四位皆是雞足道者黃律師所傳龍門西竺心宗之法嗣,各具神通法力以度世,《金蓋心燈》皆有傳。   閔一得拜金懷懷(王清楚)為師,白馬李(李清純)、龍門道士(郭來澄)、李蓬頭也常至金蓋山,訪道於沈輕雲、閔一得。另外,還有一位金懷懷的弟子石照山人(章大亨),亦是閔一得的好友。   閔一得以戒易法,得雞足道者黃律師之西竺鬥法,亦稱律師,且皈投金懷懷為師,與西竺心宗脈傳人相往密切。可見,西竺心宗是閔一得另一個重要的師承。   閔一得是龍門第十一代,與其先後同宗的師友多有所親炙熏習,於是成就其道學,道功深厚淵博。例如,其在《金蓋心燈》云:   陳雲樵律師,輕雲律師戒弟子,金蓋之嗣師。余(閔一得)之畏友也。……謂余曰:「若吾子心性磊落而好為其難者,猶當戒。」(卷五,頁259)   周梯雲律師,初事符籙,年六十餘始過輕雲律師,乃皈龍門,一意金丹,入銅山半持庵,獨居三十餘年。日惟禮誦,倦則凝神養炁。樵者過訪,囑以守正、少者孝、老者慈;士大夫來,惟舉《學》、《庸》、《論》、《孟》中語,返復祥示,不雜二氏說;遇釋氏,證以《金剛》、《圓覺》等經;遇同門,則以五千言為宗旨。……余以師友交三十餘年矣。師嘗同居金蓋山六載,每曰:「真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之謂也;真人者,物物圓覺而一無所惑。」……師可謂得吾沈師(輕雲)之宗旨。(卷五,頁261)   還有一位潘雪峰律師,是閔一得的莫逆之交。他童真慕道,年十五即舍俗精修雲遊,海內勝境名山無不踵至。他兼承王嶧陽、錢陽 、王一誠、沈輕雲諸師道嗣,於宗、律、教、法四科兼而求之。閔一得對他推崇備至,認為其為「世之羽客罕有得而及之者」(卷五,頁276)。   四、閔一得之龍門方便法門   閔一得的師承淵博,其後隱居金蓋山內省外摩、真修實煉、講學著述,近四十年的積累,著作甚豐。除《金蓋心燈》八卷外,《古書隱樓藏書》內收三十餘種著作,其中一部分為閔一得自撰,部分則為閔一得對他人著作之重編、訂正或注釋,其圓融三教,互為詮釋,並將內丹修持要領說理透徹,具體而通俗,開龍門方便之法門。   以下茲即根據其著作,闡述龍門方便法門之重要理法訣要:   (一)學道者,正心為第一義,三教同修   閔一得的思想學說,融合儒、釋、道,特別是融合儒學的特徵極為明顯。據《龍門正宗覺雲本支道統薪傳》中《第十一代閔大宗師傳》記載:   沈師羽化金蓋山,師遂主之。閉關修道,……遂啟龍門方便之法,以三教同修。儒者讀書窮理,治國齊家;釋者參禪悟道,見性明心;道者修身寡過,利物濟人。至律、法、宗、教四宗及居家出仕、入山修道、尋師訪友、蓄髮易服,均俾有志者自然而行。其大旨以五倫八箴為體用,蓋聖賢仙佛天不由五倫八箴而證果焉。故曰「龍門方便法門」!   閔一得內丹學及丹法的觀點,是以天元丹法煉性還虛為主。他認為「學道者,正心為第一義」,「學知盡心窮理,自克原始返終,是知行並進之學。……身心不二,是為腳踏實地,能自第一著。實實體返,體還,玄關自開;玄關一開,金丹大道修復,不落虛妄。而致開之訣,端自克己第一著始」,克己功法,端自凈心除妄始」。   所以閔一得在《上品丹法節次》中,述內丹修鍊節次為:(一)煉己存誠;(二)築基培葯;(三)坎離交媾;(四)採藥歸鼎;(五)周天火候;(六)乾坤交媾;(七)十月養胎;(八)移神換鼎;(九)泥丸養慧;(十)煉神還虛;(十一)煉虛合道;(十二)與道合真。   這是為有心好道之士,能按步循行指引一條坦平大道,其要訣端在克己功純,抱元守一,造至自然,以至虛極而靜篤,自然會促開玄關一竅。   而其在《泄天機》中,將先師太虛翁(沈輕雲)傳授之赤、黑、黃三道關竅說加以補述,期後人明了丹家理氣三道之秘奧。赤道為任脈,黑道為督脈,而「黃道乃黃中,道介赤、黑中縫,位在脊前心後,而德統二氣,為闔辟中主,境則極虛而寂,故所經駐,只容先天,凡夫仙胎之結之圓,皆在斯境。雖有三田之別,實則一貫。法故標曰『仙道』。然為先哲寶秘,故爾丹書充棟,鮮敢備述」 。  赤、黑二道,丹家稱為人道,兼容先、後天之精氣運行;黃道只容先天真精、元炁通過,稱仙道,自虛危穴(一名陰蹻),過中黃,直達頂骨(天靈蓋、囟門)。故丹家有「欲修仙道,先盡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遠矣」之說。可知,欲通中脈(黃中),必先通任、督二脈,而閔一得強調是自然緩進之法。「必先堅持正念,就倫常日用中,處處懲念窒慾,真實無妄,是為煉己。進而滌慮忘情以疏通督、任二關,遂由慎獨而退藏於密,是為築基,自然身中還出一點真陽。從此心自存誠,氣自周行,久則萬緣澄澈,六根清靜,方寸虛明,如是始終以清靜自然為運用,可以還源返本與道合真,是為全真金丹之要」。   由此可知,閔一得的龍門方便法門,在當時社會上是普傳的。他指引一條不分貧富貴賤,人人可自然而行的修道次第。只要能深察儒、釋、道三家宗旨為一,不出家修行同樣可以成仙、成佛、成聖。   (二)以身醫世,功行圓滿   閔一得進一步提倡醫世說——「即身以治世,身治而世寧」。至於閔一得提出的醫世說,是傳承其先師太虛翁(沈輕雲)及雞足道者的由呂祖垂示之醫世思想而來,通過內煉外養,培養真元,先治以身,次治以心,最終修真證果,達到無為濟世之目標。其入手之門,「當以《參同》、《悟真》了命,《大洞玉經》化凡,唱道真言煉心,然後以三尼醫世證果,則醫世經義自可默會。而行之自有步驟,使世之士,從此上續三尼心學。累行積功,天仙之梯航也」。能醫世「即身以治世」,可以說就是三千功、八百果,功行圓滿的天仙了。   要知災劫頻臨,皆由人造者,故爾仙佛聖賢,教主修身心,返還道體,夭壽不貳焉。醫世之學,呂祖肇而集示,……功訣簡易,端在維持一念耳。所謂意誠心正,心正身修,身修家齊,家齊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也,夫豈專利一身哉?芽至謂道不外我,其義精玄而切實也。   醫世說乃三聖之精蘊,……實不外始基於定靜,定靜乃三家同入之門。……至於盡性知命而功及於天地,則三尼同道。   閔一得的醫世與儒家的修齊治平宏旨,及釋家的「持世」,是相通的。是在天人一體、身國同治的基礎上,發揮濟世利人的真精神。   其以身醫世之原理:  人稟天地之氣,故通天地之氣,而純運天地之氣。人氣為天地二氣之樞紐,作善則百祥隨之,作不善而百殃隨之,皆自然之道也。而致殃致祥之柄,乃人操之,而天隨之,是可見人有轉移造化之力矣!……轉移在人,而藉有轉之、移之之人。一氣轉,而人心皆轉;人心轉,而天心亦轉矣。   其法:在治心煉性,修身了命,達到身世兩忘,即由後天道返先天,復歸先天真元真一的身心狀態時,以之醫世,出神入化。   近則一家一村,遠則一縣一郡,推其極則四大部洲,無不調攝於此方寸之中。消其災硏,無水火、刀兵、蟲蝗、疫癘;正其趨向,則俗無不化,人無不新,民安物阜,熙熙然如登春台。小用之而小效,大用之而大效,道如是也,而用之則存乎其人。  閔一得的醫世說,是承傳自沈輕雲及雞足道者。在《古書隱樓藏書》中,除了《呂祖師三尼醫世說述》、《呂祖師三尼醫世說管窺》、《呂祖師三尼醫世說功訣》之外,在其它著述中,亦時有所見。如《泄天機》末云:   即身即世,即世即心,是以世治願始圓耳,其法備於呂祖三尼醫世功訣。……吾宗乃全真,全真末後大著指此步也。是以道憑行進,功賴德圓,故有三千功八百行之積。然以在下匹夫,功由何積?芽行由何圓?芽惟此別傳,不勞絲力,不費一錢,只與造化一心,即身以理,但具恆誠而無息。……其訣至簡至易,然皆天機也。……泥丸氏泄之,余承而述,故仍以《泄天機》名之。   文末閔一得注曰:   閔小艮曰:「醫世一宗,律宗之秘,向惟口授,是書不述,似出謹慎。然既詳述篇目,理應略述端倪。如或不信此理,請讀《碧苑壇經》,得承師訓,謹補述之。道光癸巳(道光13年,1833)七月七日,後學閔一得謹識。」   雞足道者野怛婆 傳授《持世陀羅尼經法》給閔一得,也是依准三尼醫世功法纂成。是經佛曰「持世」,蓋猶我宗之醫世,乃有身治寧之義。……不外靖身、靖心、靖念而已。   《天仙心傳》在《內篇》首句「師曰混化」一句,閔一得述注即云:   師乃泥丸李祖也,謹按混化乃即呂祖三尼醫世功訣,身等虛無,太虛(沈輕雲)曰:「此是無上上乘丹訣,然可心領,不可言傳者。我師泥丸氏述授余曰:『是真太上心傳,而入手務先止念。』」   可知醫世訣是李泥丸傳沈輕雲,再傳至閔一得。我們可以說,龍門方便法門的核心丹訣,亦即修行需行願醫世、修真證果。若能功行兩全、虛寂恆誠,其修道境界直可契入參天地贊化育之大道。   (三)《天仙心傳》直指太上心宗   《天仙心傳》為閔一得的傳道師沈輕雲(太虛翁)口授,閔一得纂述並注述,道光十二年(1832)閔一得七十五歲時,將其心襲藏之四十七年的天仙功法錄傳於世,總名《天仙心傳》,他並「揭其總持不外虛寂恆誠四字」。   他在《自序》中認為修道要先取法古之聖人,「三教經文,洗心以讀之。自知身世不二,性命一物」。而世運、道運之通否明晦,其機由人,運道惟神。所以「上古至人,治世功法,惟自盡己以為功,即使人人盡己以為學,何等簡易」。   閔一得進而闡明「盡己在於凈念返誠,初學者但崇止念,晉造自然,終始不貳,自還先天。故欲還先天法,惟一意虛寂,念中無念,自然後天氣寂,先天乃現」。   《天仙心傳》其內容包括:太虛氏授《內篇》、《外篇》、《醫世玄科儀則》,閔一得示門人之《圓訣》、《續篇》、《自警》,記載瞿蓬頭真人及沈太虛兩相宣說於大滌洞天之《大滌洞音》,附錄有《神人李蓬頭法言一則》、《真師太虛氏法言一則》。   茲將主要的《內篇》、《外篇》內容抄錄於下:   師曰混化,天仙功夫,萬緣放下,身自寂虛。爰引清鎮,承照常持,正維中下,罔或刻疏。圓虛圓寂,圓清圓和,何內何外,何有何無。化化生生,一付如如,還返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內身,是名真吾,尊之曰宰,親之曰兒。溫養沐浴,乳哺爾疏,功純行粹,還我太初。自終溯始,誥誡無多,惟喜混穆。切戒模糊。模糊混穆,相去幾何,一仍圓覺,一竟胡塗。覺則成聖,昧則成魔,師訓乃爾,慎勿參訛。(《內篇》)   天仙心傳,視身晶若,假以迎鎮,如承日下。鎮照則生,鎮注則化,化化生生,功為一法。天以一生,地以一成,身失其一,晶而得能。一之為一,無念而誠,有無不立,人法雙泯。原用之神,互根其根,置身於一,置一於心。大周天界,細入微塵,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神通變化,隱現隨心,功圓行滿,平昇玉清。(《外篇》)   總而言之,閔一得云:   《天仙心傳》乃得脫去丹家窠臼,將自己效驗功訣編成一冊,冀可啟迪學人。  《天仙心傳》是不朽的丹法節次,也是我的一部正書,此皆太虛的傳。   是由閔一得上承呂祖—李泥丸—太虛翁一脈即身即世,以身醫世之心傳,而傳予後學。可以說是其龍門方便法門的功訣與心法。功法平實,最宜實修。   (四)俾有志者,循序漸進,自有為以造無為   閔一得憂心丹經邪正混淆,流弊之多,所以讎校勘訂,剖其真偽,歸於中正。所著「《金蓋心燈》八卷,沿流溯源,發潛闡幽。又書《隱樓藏書》三十餘種及《還源篇闡微》,以儒釋之精華,詮道家之元妙。言言口訣,字字心傳,俾有志者,循序漸進,自有為以造無為,不至昧厥旨歸」。在清代丹經著作中,閔一得之作可謂最為精當明了。他研讀丹經四十餘年,拳拳服膺,師承大道,以其體道經驗,指點門人後學修道正途,不致誤入門,以害性命大事,足堪稱一代明師。因此,習其龍門方便法門者,不論「居家出仕、入山修道、尋師訪友」,均俾有志者自然而行。   丹家有謂「得訣歸來好看書」,學者一旦明白了丹訣,再看丹經就覺頭頭是道,句句都落在實處。閔一得在《古書隱樓藏書》所收之書籍,書前皆有自序或自述,闡明該書的功訣法要,說理透徹。茲舉三例說明:   《還源篇闡微》是其晚年力作,其《序》中云:   以宿所耳於先師者,參解石子《還源篇》,闡述人生之源,歷循節次。歸復還返,以變化氣質為入手功夫。以復命復性合元為究竟之道,開講即標正念為主,持到底為養其無形為了當。其中步聚精詳,竊於石子簡易功法,少有發明。……於《還源篇闡微》為闡其契靜精微之教也。因為摘其丹法次第口訣,只取清靜鉛汞四字。   按此篇(《還源篇》)大段功訣,始於有為,終於無為。有為之功,只是正位凝命、養我浩然;無為之訣,只是自強不息、養其無形。   吾師(太虛氏沈輕雲)嘗語人曰:「人必端直其體,空洞其心,真一其念,則得訣、煉丹自是容易。即不修鍊,亦足卻病延年,老而強健。是真入手之總持正訣也。」   而《悟元子修真辨難參證》肯定劉一明非有數十年苦學,斷難成是書,最為初學者切要之書。「然即是書而論,惟於玄關一竅致開功訣未備,虛空大交大媾,從何入手?……余既有所聞,不敢自秘,爰為採擇師傳,謹述補於問答,……以請證於得讀是書者。」   《天仙心傳》中即云:   揭其總持,不外虛寂恆誠四字而已。四字所宗,自完神始,即以神完為究竟之學。   《天仙心傳》文末還列出道光甲午年(十四年,1834)已付梓《古書隱樓藏書》之書目,及入門必讀之書,教後學之人循序進修:   我宗功法,一準天元,若未入世者,只從《碧苑壇經》入門,而致由夫白祖所注《道德經》、雲門朱祖所注《參同》、《悟真》兩書,歸宗於張祖《金丹四百字》,累行於《三尼醫世》,致化於《天仙心傳》,救弊於《悟元子前後辯參證》一書,證明於《陰符經玄解正義》、泥丸氏《雙修寶筏》二書。此上所事,不過造致「中和」兩字耳。其旨只是返本還元,乃即所謂全受全歸而已。      五、結語      閔一得強調三教同修,「以儒釋之精華,闡道家之元妙」。其大旨以五倫、八箴為體用,蓋聖賢仙佛無不由五倫、八箴而證果焉,故曰「龍門方便法門」。其輯撰《古書隱樓藏書》及《金蓋心燈》,是其龍門方便法門的師承源流與教理、功訣的重要典籍。而後其弟子費陽熙繼閔一得之後,主金蓋山純陽宮講席,「從學顯者甚眾,所傳甚廣。近江浙各雲壇,悉皆出自師門。秉金蓋之遺續,啟方便之法門,閔祖而下,偉為一代宗師」 。  《龍門正宗覺雲本支道統薪傳》是其徒師王來因等宗祖閔一得開啟覺雲支派,光緒戊子午(1888)開派。1927年戴本珩於其後跋云:   自閔祖啟方便法派而後,半多出自俗居有志之士,於是儒而道者日愈多,推行教法日益廣。今者雲壇竟遍於江浙、海上。覺雲之立, 於有清光緒戊子午,已歷四十寒暑。   由上可知,龍門方便法門之法脈,一直賡續至民國。   閔一得秉承全真傳統丹法,又兼承西竺心宗的特殊丹法,對內丹學有獨到的見解。由他口授門人閔陽林所寫的晚年力作《還源篇闡微》和經他纂定的《上品丹法節次》等,已闡述了他對丹法的諸多親證的體悟。近人精研丹道者,有陳攖寧、蕭天石、張義尚,對閔一得均有公開的評價。如張義尚云:   閔為乾嘉間證果之仙人,其學識淵博,不特深通道門各家各派,並且也涉及到佛法、密宗、儒門心法。在道家中,是抱朴子後一人。對於道家歷來從不公開之秘密,流露不少,大宜注意。   另外,劉利在《閔小艮仙學思想泛言》中,提到:   近代仙學大師陳攖寧先生提出「最上一乘仙學頓法」之概念,實際上是受了閔氏「太上心宗」提法之影響。   由上可知,閔一得是清代龍門派在江浙地區盛傳期間,對教理著作最有成就者。下啟龍門方便之法,也對後世丹道學術頗有深遠之影響。      註:   ①《金蓋心燈》,卷一,《趙虛靜律師傳》,收錄於《藏外道書》第三十一冊,頁176。   ②《碧苑壇經》(《藏外道書》第十冊),首卷《心法真言》云:「康熙二年歲在癸卯,十月之吉,昆陽子說戒於金陵碧苑。」   ③《金蓋心燈》,卷二,《靖庵先生傳(附墓誌)》,頁189-196;卷三,《陶石庵先生傳》,頁211-213。   ④《金蓋心燈》,卷二,《金築老人傳》,頁205。   ⑤《金蓋心燈》,卷三,《周明陽律師傳》,頁214-215;另可參《金鼓洞志》,收錄於《藏外道書》第二十冊。   ⑥《金蓋心燈》,卷四,《高東籬宗師傳》,頁237。   ⑦閔一得所編著之《金蓋心燈》,記載著龍門派由元代第一代趙虛靜律師,至清代第七代王昆陽(常月)律師及之後龍門派在東南支派繁衍與傳播的發展情形,是全真南傳的重要史料,可供參考。   ⑧有關閔一得的生平事迹,參見晏端書撰,《閔懶雲先生傳》、楊維昆撰,《閔懶雲先生傳》、沈秉成撰,《懶雲先生傳》。三篇傳記,收錄於《古書隱樓藏書》,收錄於《藏外道》第十冊,頁153-155;另有《龍門正宗覺雲本支道統薪傳》,卷下,《第十一代閔大宗師傳》,收錄於《藏外道書》第三十一冊,頁469-471。   ⑨《金蓋心燈》,卷六,《雞足道者黃律師傳》,頁277-278   ⑩閔一得的《古書隱樓藏書》中,有許多內丹著作及思想,多傳自沈一炳所授,如其最重要的《天仙心傳》,見《藏外道書》第十冊,頁430。   [11]見《金蓋心燈》,卷六,《雞足道者黃律師傳》,頁277。   [12]《還源篇闡微序》,收錄於《藏外道書》第10冊,頁669。   [13]《悟元子修真辨難參證》,收錄於《藏外道書》第十冊,頁293。   [14]《泄天機》,收錄於《藏外道書》第10冊,頁402。   [15]胡孚琛、呂錫琛著,《道學通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6月,增訂版),頁566-567。   [16]《還源篇闡微》,收錄於《藏外道書》第10冊,頁670。   [17]《呂祖師三尼醫世說述管窺》,收錄於《藏外道書》第10冊,頁355。   [18]《天仙心傳》,頁445。   [19]有關「醫世說」,詳載於《呂祖師三尼醫世說述》、《呂祖師三尼醫世說管窺》、《呂祖師三尼醫世功訣》,均收錄於《古書隱樓藏書》。三尼者,孔子、如來、老子也。另可參考蓋建民,《閔一得與道教醫世思想》,《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1期。   [20]《呂祖師三尼醫世說述管窺》,收錄於《藏外道書》第10冊,頁356-357。   [21]《泄天機》,頁407。   [22]《持世陀羅尼經?跋》,頁558。   [23]《天仙心傳》,頁436。   [24]《還源篇闡微?序》,頁669。   [25]《遺言》,見《古書隱樓藏書》,收錄於《藏外道書》第10冊,頁156。   [26]《天仙心傳》中(頁430-449),太虛氏授《內篇》首章云:「師曰混化,天仙功夫,萬緣放下,身自寂虛。」《續篇》前三章云:「嗟我志士,有志竟成。三尼醫世,胡不踵行。」「亦主混化,不事支離。假虛涵靜,假靜還虛。」「虛寂靜篤,至道已基。三年五載,身世希夷。」   [27]有關閔一得著作中之仙學思想,可參考劉利,《閔小艮仙學思想泛言》、《續一》、《續二》、《續三》,《氣功雜誌》1999年第20卷第2期~第5期。   [28]《還源篇闡微》。收錄於《藏外道書》第10冊,頁714。   [29]《藏外道書》沒有收入一部重要的史料《道統源流》,編者為莊嚴。莊嚴就是吳興全真道龍門派第十六代傳人嚴合怡。《道統源流》的材料有著深厚的全真教色彩,分上、中、下三卷。中卷所記載的人物,大大超出《金蓋心燈》所載之《道譜源流圖》及《龍門正宗流傳支派圖》。下卷也是由趙虛靜開始記錄,共記錄了二十五代道士兩千二百餘名。它對閥一得以後金蓋山梅花觀出身的道士,在吳興地區建立的道團,有大量的記錄。閔一得在吳興地區道教發展中,鞏固了金蓋山的中心地位,梅花觀成了吳興龍門派的宗壇。此後分壇發展組織,是主要的特徵。設立分壇的活動從閔一得的再傳弟子王來因開始有了很大的發展,反映在《道統源流》中的分壇名目有31個,覺雲壇可能是最興旺的。相關內容,參考王宗昱,《吳興全真道史料》,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riptures,Schools,and Forums of Practice in Taoism」, Hum-boldtUniversit,Berlin,2001.3。此文章由王教授提供,在此謹申謝忱。   [30]孔永劫,《閔小艮與西竺心宗芻議——兼與南懷瑾等商榷》,《氣功雜誌》1999年第20卷第5期。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所博士生、台灣南台科技
推薦閱讀:

【方曉燕】說說心理諮詢中的貫注行為
留學成功的關鍵是什麼?靠譜的留學諮詢顧問能為學生做什麼?
一個求助者對心理諮詢師的感悟
中國諮詢領域機構公司發展情況信息資料
培養諮詢師的素養要求

TAG:諮詢 | 中醫 | 養生 | 中醫養生 | 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