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星雲大師:嘴巴不一定要加把鎖,但一定要加把尺子

俗話說「言多必失」,這是因為說話之時必須要掌握適當的分寸,話說多了難免出現意想不到的負面作用。生活和工作總是離不開分寸。尤其是與人相處言談中更要有分寸。

  大多數人或許都會這麼認為:「自己做事坦坦蕩蕩,哪有什麼是說不出口的呢?更何況,對待朋友更應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如果有所保留,那不是顯得你自己城府太深了嗎?」你認為這是城府太深嗎?還是因為你根本就忽略了言辭上尊重的距離呢?

  試想,如果對方不是能與你互相了解的知己,話說得太多,反而更容易造成彼此的困擾與誤會。而且,如果你一味地只顧著表達自己的思想,對方便很快會失去對你的神秘感,因為太容易了解你而感到厭煩,甚至以為你根本沒有什麼潛力可以挖掘,而失去了深入交往的興趣。或者,當你毫無心防,大大咧咧地把心事跟對方傾訴時,對方卻因此產生戒心,擔心你們今天的話題,明天就會成為在別人之間流傳的耳語,朋友之間如果沒辦法守住秘密,關係也很難維繫長久。

  可以把握分寸的人,在與人交往言談的過程中,能收能放,能轉彎,能下台,能適可而止,能留有餘地,能使對方知難而退,也能使自己保持主動。沒有分寸感的人,說起話來,一發不可收,沒有迴旋的餘地,往往為了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弄成僵局,發生激烈的爭吵,造成很不值得的後果。一個有能力把握分寸的人,一般不會鬧不愉快的,這種人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夠很有分寸地和對方商談、討論,曉以利害,動以真誠,擺事實,講道理,解除對方的疑慮,提出具體的建議。每一句話,都能說得合情合理,婉轉動聽,輕重適宜,進退有據。很多糾紛、困擾、衝突、爭執,都可以通過細緻的商談、切實的討論來解決。說話分寸感極強的人,他們不但能夠控制自己的分寸,同時也能善於調整別人的分寸,在許多不同的分寸之間,加加減減,使各方面的人,都在他們的折中調節之中,儘快找到解決的辦法。

  反之說話不小心,則會招來災禍和不幸,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有個脫口秀主持名嘴,叫唐?伊穆斯。他有著極高的語言天賦,談吐幽默風趣,由他主持的節目,往往收視率常紅。然而,因為他的言語不謹慎,以致一次將某大學女子籃球隊的黑人女隊員稱為「捲毛妓女」,激起各個公民維權組織的強烈譴責。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迫於輿論壓力,無奈之下只能將他解僱,並停播他主持的節目。

  那些犯了錯誤的人,有時候需要我們提出忠告,這時言語中的分寸感更是需要細心地加以把握。分寸感強的人,當他需要批評別人的時候,能夠把別人的錯誤照實地舉出,還讓對方心平氣和地心悅誠服。假如說話的分量太重,超過應有的分寸,那麼別人雖然承認錯誤,但心裡會很不好受。假如再重一點,別人就可能不接受,甚至動怒發火,從此把你當做冤家,怨氣久久不散。這樣即使是給對方提忠告,那也沒有什麼效果了。

  美國斯坦福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弗利哲和弗利特曼兩位教授,曾對學校附近的一些家庭主婦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以調查在求人辦事時怎樣才能將分寸把握得恰到好處。

  他們第一個電話打給了米莎太太:「這兒是加州消費者聯誼會,為具體了解消費者之實況,我們想請教幾個關於家庭用品的問題。」

   「好吧,請問吧!」

  於是他們提出了一兩個例如府上使用哪一種肥皂等簡單問題。當然,這樣的電話,還打給了許多人。

  過了幾天,他們又打電話了:

   「對不起,又打擾你了。現在,為了擴大調查,這兩天我們將有五六位調查員到府上當面請教,希望你多多支持這件事。」

  

  這本來是件容易被拒絕的事兒,但最後卻被同意,為什麼呢?只因為有了第一個電話的鋪路。相反的,對於那些沒有接到第一個電話,而直接被提出拜訪請求的用戶,則遭到了多數拒絕。最後,兩位教授以百分比作出比較,前一種情況下答應他們的佔528%,後一種只有222%。

  由上述可知,向人有所請託,應由淺及深、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輕加重才行。如果一開始就有太大的請求,一定會遭到對方斷然拒絕。應該拿捏好分寸,不能太急,讓別人一步一步地接受你的說法,最後答應幫你辦事。

  因此,一步一步地引別人接受,慢慢地誘別人上鉤,既是找人辦事情的小技巧,也是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則。

  若想成就一番事業,求人辦事是在所難免的。而以下這些禁忌話題是你在與別人談話時所必須注意的。如果隨便觸及,你恐怕是要踩地雷了。

  1對方的健康狀況。除了自己的親朋好友,很多人都不希望他人談論自己的身體狀況。比如那些有嚴重疾病的人,如癌症、關節炎、動脈硬化等,通常不希望自己成為關注的焦點對象。因此你在求別人辦事,哪怕有問候身體的話,也應該盡量少談。

  2有爭議性的話題。除非你很清楚對方立場,否則應避免談到具有爭議性的敏感話題,如政治、宗教等易引起雙方對立僵持或抬杠的局面。

  3東西的價錢。一個人的話題若老是繞著「這值多少錢?那值多少錢?」便會令對方覺得你是個俗不可耐的人,那麼你在對方心中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當你提出讓人幫你的時候,對方很可能就會拒絕,因為你的表現會讓對方感覺你是因為錢才來找他的。

  有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話題,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適合拿來公開談論。求人也是一樣的,要想讓別人幫你,就須懂得掌握說話、做事的分寸。說話時的表情、動作,舉手投足都要有分寸,過於張揚給人輕狂感,過於木訥則又顯得呆板無趣。

  要想做到說話有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素質以外,還必須注意下面幾點。

  第一,說話時要認清自己的身份。

  任何人,在任何場合說話,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這種身份,也就是自己當時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對子女來說你是父親或母親,對父母來說你又成了兒子或女兒。如用對小孩子說話的語氣對老人或長輩說話就不合適了,因為這是不禮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第二,說話要有善意。

  所謂善意,也就是與人為善。說話的目的,就是要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把握好這個「分寸」,那麼,你也就掌握了禮貌說話的真諦。

  第三,說話要盡量客觀。

  這裡說的客觀,就是尊重事實。事實是怎麼樣就怎麼樣,應該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實際。有些人喜歡主觀臆測,信口開河,這樣往往會把事情辦糟。當然,客觀地反映實際,也應視場合、對象,注意表達方式。

  每個人都有嘴,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辦事,並且把事辦得很有分寸。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人和事,也就有不同的禁忌。生活有禁忌,做人有禁忌,說話更應該有禁忌。如果說話沒有禁忌,大家都一腦子捅到嘴,張口即來,毫不考慮後果,那麼社會就沒有秩序可言了。說話的禁忌說到底就是說話的分寸。

  人與人之間要有分寸,人與事之間也要有分寸,尤其說話更要有分寸。如果沒有分寸,就會有衝突,就會有是非,就會不歡而散。
推薦閱讀:

中興南山律宗弘一大師
高僧語錄:圓瑛大師說天堂地獄皆由人心善惡所作而成|智慧法語|高僧語錄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全紀錄(一)
看了這盆景 方知大師作
喬希克萊爾素描 | 不會畫頭像的大師不是好大師

TAG: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