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11、子曰:父在,觀其志

言麩子

1-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鑿[集解]孔曰:「父在,子不得自專,故觀其志而已。父沒乃觀其行。孝子在喪,哀慕猶若父存,無所改於父之道。」

[唐以前古注]皇疏:所以是孝者,其義有二也。一則哀毀之深,豈復識政之是非,故君薨,世子聽冢宰三年也。二則三年之內哀慕心事亡如存,則所不忍改也。或曰「若父政善則不改為可。若父政惡,惡政傷民,寧可不該乎?」答曰「本不論父政之善惡,自論孝子之心耳。若人君風政之惡,則冢宰自行政;若卿大夫之心惡,則其家相邑宰自行事,無關於孝子也。」

按:此則為治人者說,非後世苛之於匹夫匹婦之謂也。後世王朝所謂祖宗之法不可變者,亦是此意乎!

[朱子集注]父在,子不得自專,而志則可知。父沒,然後其行可見。故觀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惡,然又必能三年無改於父之道,乃見其孝,不然,則所行雖善,亦不得為孝矣。○尹氏曰:「如其道,雖終身無改可也。如其非道,何待三年。然則三年無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游氏曰:「三年無改,亦謂在所當改而可以未改者耳。」

朱熹之說簡明直接,其說切實,但是還是要添設一個前提,為治人者說也。

更有說者,以為是說:「為人子者,父在則能觀其父之志而承順之,父沒則能觀其父之行而繼述之。」(見程樹德《論語集釋》引范祖禹《論語說》)此解實是不通,在而觀志,沒卻觀行,如何能解得通。

度此處對孝重加解釋。語云:「國之大事,在祭與戎。」而對於士大夫、庶民百姓,孝弟之行、祖先神靈祭祀當然也是重大的事情。相反來說,「絕人之祀」就是最為可怕的事情了,不謹於孝弟、祭祀豈非自絕於家族、祖先、神靈。(這關涉到孔子對於人神關係的理解,留待後面解說。)


推薦閱讀:

(12)子平真詮11、用神純雜
1949、1911、1644?歷史上哪一年最至關重要
仁清法師講大悲神咒的功德妙用 11、 龍天護持(關於護法)
上海手錶廠經典款:A-581、A-611、1120

TAG: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