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浪費在美好上,體驗不好怎麼行?

就餐的環境,是不是設計裝修完就可以了?其實,僅僅著重裝修(硬環境),而不「經營」環境(軟環境),同樣是缺乏感染力的。

紅餐網 · 2017/01/09 09:44

作者:王鹿鹿

在羅輯思維的跨年會中,談到了很多觀點,其中談到了一點——幫助消費者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其實在餐飲領域(非快餐),大家對此早有共識,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做餐飲,如何為顧客創造更好的體驗?鹿鹿想分四個部分來說,即產品/環境/服務/傳播四個維度,由於單篇文章篇幅有限,咱們就濃縮著說,先說兩點:產品與環境體驗。

1

產品體驗

說到產品,大家會想,餐飲就是就吃的生意,產品就是那些產品,怎麼個體驗法?其實並非這樣,在食物進入嘴巴之前,人們的心智已經被調動,各個感官開啟的是食慾,甚至可以激發文化或情感共鳴。

1)好食材、好手藝,看的到的才美味

食物好不好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食材,如何呈現出新鮮、豐富、美味的食材,是一個學問;除了好食材,還要有好手藝,這個好手藝不是藏在廚房裡,而是要秀出來的。我們看到今天的餐飲,很多都配置了開放式的明檔,但是很多餐廳並沒有認真研究明檔這件事。開放式廚房到底要展現的是什麼?除了起到最基本的安全監督作用,它應該是一個技藝和形象的展示窗口,一個產品的視覺和氣味的刺激源,甚至是一個互動交流的小平台。再看看有的明檔,鍋碗瓢盆雜亂無章,後廚人員缺乏規範操作指引,只是自顧自在做,很多廚房的缺點都暴露了出來。

在食材的陳列上,我們可以學習韓國餐飲擅長的:豐富、有序、有層次的展示方法。第一,豐富。食材不止一樣,根據你的品類,判定那些食材是值得展示,並能夠很好的展示的;第二,有序。在展示同種食材的時候,擺放的序列很重要,這就好像把不規律的物體進行規律性陳列,讓人清晰的辨別之餘,留下較深的印象;第三,層次。不同的食材不一定以同一層次陳列,多層次的陳列更有視覺上的挑選性,也便於顧客進一步選擇。

2)教你吃、給你拍,能傳播更能加分

記得羅振宇剛剛說過「父愛演算法」,也就是「你不用懂,聽我的」。其實這點用於餐飲亦極為恰當。當全球化的美食快速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心智中,對各國、各地美食的了解,究竟有多少?其實是很有限的。我們更需要在接觸到一個新品牌,一個新產品時,有人告訴我們「怎麼吃最好」?所以,讓餐飲人感覺困難的兩點:如何讓顧客吃的滿意,以及顧客為什麼願意自發傳播,引導就餐其實是可以設計出來的。

如何吃的更滿意--告訴顧客以怎樣的順序吃、什麼是餐廳的特色主打產品、怎樣搭配更合適。做到這個並不容易,因為餐飲人很容易陷入自己的圈子中,不會真正站在消費者角度上去想。吃這個該怎麼吃?怎麼吃的會更舒服、更滿意?另外,為了菜單產品的銷售量,也往往衝動的給一大片產品標上「招牌」、「推薦」字樣,對此鹿鹿只能說,什麼都推薦等於沒有推薦。

如何讓顧客自發傳播--這個咱們就談其中一個方法:設計你的就餐場景。什麼意思呢?你看很多餐廳的菜端上來,似乎是一群「群眾演員」,彼此之間並無關聯,更沒有讓人拍照的衝動。其實讓顧客為了進行拍照傳播並不難,就通過好好設計你的就餐場景。比如韓國的「八色烤肉」,你只點一次,但上上來的美食讓你不得不拍照,因為這個場景明顯就被設計過:主次分明、搭配得當、豐盛感十足。視覺衝擊是拍照的第一動力,而「美」和「新奇」則是衝擊視覺的主要組成元素。

大家都忙於去給自己的餐廳加重裝修,給營銷增加預算,很多時候卻忘記了,餐廳的產品才是永遠不變的「明星」,我們用了多少心思在我們的產品上?我們是如何設計它包括體驗的?消費者去買單的不是我們的裝修,而是TA坐下來,品嘗到的、體驗到能夠匹配裝潢的出品。而這個,也才是能更多產生復購的真正原因…

2

環境體驗

就餐的環境,是不是設計裝修完就可以了?其實,僅僅著重裝修(硬環境),而不「經營」環境(軟環境),同樣是缺乏感染力的。既然談到五感,我們也來聊聊這針對消費者設計的「五感體驗」跟「環境匹配」,會是怎樣的?

1)視覺--說明品類、表達品牌、表現產品

視覺這個點,大家往往摸不著頭腦,鹿鹿想不妨這麼去理解--譬如作為一家連鎖餐廳的視覺呈現,我們可以去看它這三點做的怎麼樣:是否一看之後,很快能了解到它所做的品類是什麼?是否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有基於品牌的核心表達?是否關注自己的核心產品,有針對產品如何呈現進行的設計?如果能做到以上三點,那麼可以說,這家餐廳的視覺呈現還是構思的很完整的。

2)味覺--味蕾能夠辨識,味覺成為記憶

味覺是一種奇妙的感官,即使多年過去了,你還記得曾經吃過的某一種味道。這就是因為,我們的味蕾,有著強大的辨識和記憶能力。當我們看到很多的火鍋、麻辣燙、米線、米粉,為什麼它們的生意很好甚至多年生意興隆?就是因為它們有著自己獨到把控味覺的方式,在食材本身味道不明顯的情況下,通過對湯底或者是小料的研發、把控、熬制,提煉出屬於自己獨到的味型。而這個味道,能讓它從同品類中跳脫出來,被別人記住和識別。

3)嗅覺--嗅覺連接心智,香味激發共鳴

我們不一定要通過「吃」才能感知味道,用「嗅」的也可以!對於嗅覺的運用,也不失為一種有力的方式。當然,這要看所做的具體品類和產品是什麼。比如,當走過一家老字號的鹵鵝店,滷汁與鵝的味道很容易就發散出來,成為了對經過者最好的提醒與廣告。這種對嗅覺的調動,單品類門店具有更大的優勢。回憶看看,我們曾經為了某個美味大排長龍的時候,嗅覺帶來的心智暗示,激發了多大的意志力,讓人願意去等待。

4)聽覺--根據用餐時段,播放契合的音樂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一個外國人感慨說,中國的購物中心內播放的音樂,竟然能重複20遍以上,讓他百思不得其解。其實,餐飲門店何嘗不是這樣,我經常在不同的餐廳,聽到與餐廳本身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音樂,從鄧麗君到周杰倫,又或是從藍調播到夜店風。鹿鹿認為,千萬不要隨意去播放音樂。一個連鎖餐廳的音樂,一定是由總部「直營」的,配合用餐的時段,播放更契合的音樂,讓音樂的揀選,與店長、店員的口味不產生聯繫,才是對顧客的就餐體驗,更負責的做法。(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研究一下星巴克的店內音樂揀選)

5)觸覺--考慮消費者實際接觸點的觸感

對於這一點,鹿鹿之前倒提過一二,就是 「遠距離有范兒,近距離有品」。即考慮到顧客的真實感受,我們可以在空間的場景、畫面上,呈現出更多的設計感,即「有范兒」,但不做過於昂貴。但在消費者的接觸環節上,如消費者近距離使用的傢具、器皿上,則考慮更親和,更具舒適感,這個成本是要考慮投入的。因為觸覺,也是消費者重要的體驗感知之一。當消費者花100多吃一頓正餐時,TA是為餐桌上得到的一切在買單,觸覺的提升會帶來消費體驗上的加分。

6)環境的匹配--就餐環境為就餐場景服務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打個比方,如果你是在宵夜的就餐場景下,環境應該是開放式的,推杯換盞中嘈雜之聲不絕於耳,如果是在小清新文藝風的環境下,你還能放得開么?再比如一個西式簡餐,朋友小聚暢聊的場景下,重工業風+亢奮的音樂則往往打擾消費者的興緻。所以品類的選擇決定了就餐場景選擇,而環境的選擇則是對就餐場景最好的空間表達。

今天說到這,下次咱們再繼續往下談。其實對於餐飲創新體驗的研究,信息量比較大,也很難通過一兩篇文章去說完整。但是鹿鹿覺得,可以簡單的來聊一聊,打開大家的思路。有一種學習的方法,鹿鹿本身在使用的,叫做「不要找答案,學會找啟發」。就是說,我們身邊有智慧的老師、朋友都很多,有時TA們會說很多信息(比如羅振宇),往往大家會先站一個立場,或者去評判TA,事實上,任何人都無法帶給你完整的答案,只要TA能給你帶來啟發,就足夠了。我們需要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下,藉助他人之智,激發對自己的啟示,讓自己不斷進步,共勉!

更多專業報道,請前往各App商店搜索下載「界面新聞」,或點擊鏈接


推薦閱讀:

得了甲銀屑病該怎麼辦?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怎麼理解?(派派派派派大星66585787的回答,4贊)
衣櫃太小,衣服太多,怎麼辦
怎麼成功的和女生約會
燈飾應該怎麼去選擇

TAG:美好 | 生命 | 浪費 | 體驗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