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把抑鬱症當成精神分裂症

雖然抑鬱症與精神分裂症都屬於精神疾病的範疇,但兩者確有本質的區別。抑鬱症多由心理社會因素導致,所以有人把抑鬱症稱作現代人易患的「心理感冒」,而精神分裂症除心理社會因素外,主要致病因素是家族遺傳及大腦某些器質性病變,「精神病」是它的代名詞。

人們常常錯誤認為,抑鬱症等於「精神病」,也就等同於精神分裂症,更有甚者認為抑鬱症嚴重了就會變成精神分裂症,這些錯誤觀念導致一部分抑鬱症患者不敢承認自身問題,甚至迴避治療,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期。

正確、及時的治療抑鬱症,是抑鬱症痊癒的基礎,但目前存在另一可悲的現象,往往一部分抑鬱症患者在前期治療中被醫院誤診為「精神分裂症」,嚴重誤導了患者的正確治療,給患者的心理及家人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當患者心理背負了「精神分裂症」的標籤後,影響將是致命的,這不僅強化了患者的癥狀,甚至導致患者失去主動求治的意願。

通過調查發現,32%的抑鬱症患者曾被診斷是精神分裂症,其中54%的患者曾按精神分裂症進行過治療,病人不但沒有治癒或改善,反而戴上一頂「精神病」的帽子,更加自卑、厭世,給治療帶來一定困難。

重塑心靈心理康復中心李宏夫老師指出:單憑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癥狀如迫害妄想、幻聽等表現,來對求治患者癥狀進行死板的篩查診斷,是不正確的。一旦患者有表現出相似或相同的癥狀,即草率的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時至今日,仍較為常見。

李宏夫老師說,對於嚴重的心理疾病如抑鬱症、人格障礙、強迫症等患者在某個階段也是會出現妄想、幻聽、自言自語、怪笑等表現的,如果不仔細全面的甄別患者癥狀的性質,就草率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將嚴重傷害患者本來就已經非常脆弱的心理。對於心理治療工作者來說,這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

在李宏夫老師的個案治療中,就常常遇到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的一些青年甚至未成年的抑鬱症患者,慶幸的是最後這些被誤診的患者大多數都已康復。

現舉一被誤診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

某女孩,25歲,就讀國內某知名政法大學,治療期間處於休學狀態。自上大學的第一年後,因為感情因素,導致情緒全面爆發,出現失眠、抑鬱、恐懼、疑心、自我貶低等癥狀,兩個月後,該女孩的癥狀加劇,覺得寢室的同學都在針對她,想要控制她,老師以及班上的同學也都看不起她,在校園中,也老是覺得過往的人都在盯著她,說她「賤貨」,甚至別人吐口唾沫,她都覺得是針對她。接下來,讓她失眠加重的是,晚上睡覺時她覺得門外有個人,想要害她。父母得知情況後,帶著女兒在當地的一家醫院精神科進行求治,精神科醫生對該女孩情況了解後,在診斷書上說明有迫害妄想和幻覺,故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建議住院治療,可該女孩認為自己是患有抑鬱症,並不是精神分裂,但迫於父母的壓力,以及再沒有尋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下,被迫接受治療。

自此以後,該女孩在三年多的時間裡,陸續住過四次醫院治療,但效果並不理想。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該女孩父母找到了李宏夫老師,李老師同女孩溝通後,發現女孩雖然是有類似迫害妄想及幻覺等表現,但女孩卻有較為健全的自知力,有強烈的求助意願,另外一點是,該女孩認為自己是抑鬱症,而不是精神分裂症,值得一提的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絕大多數是會否認自己有病,更不會給自己安上抑鬱症或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標籤。憑藉多年經驗,李宏夫老師確信無疑,該女孩為重度抑鬱症,並伴有明顯強迫、情感障礙等癥狀。

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經過李宏夫老師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及結合「心靈重塑療法」的系統練習,女孩漸漸從睡眠、情緒、認知等方面逐漸改變。從嚴重時,不敢一個人走出家門,不敢與人交流,認為周圍的人都不懷好意想要害她,世界是不安全的,到女孩現在重新回到大學校園,加入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女孩已完全的蛻變。

改變的過程很艱辛,抑鬱症患者內心本來就已非常脆弱,倘若再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對癥狀的判斷切勿刻板硬套,應全面細緻的了解,勿把抑鬱症當成精神分裂症。

李宏夫

推薦閱讀:

要不是家庭經濟困難,誰去上法學院
抑鬱症行之有效的心理建設:森田療法|鬱金香陽光會
哈佛76年研究結果:只要遇到真愛,人生繁盛的幾率就會顯著提升
失意人生
坐月子「事兒多」 警惕產後抑鬱

TAG:抑鬱症 | 抑鬱 | 精神分裂症 | 精神 | 分裂 | 成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