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經·衛風·氓》賞析[轉]

一曲婦女的悲歌——《詩經·衛風·氓》賞析 「個體婚制在歷史上決不是作為男女之間的和好而出現的,更不是作為這種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現的。恰好相反。它是作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為整個史前時代所未有的兩性衝突的宣告而出現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段話對我們理解詩經中的棄婦詩是很有幫助的。 《衛風·氓》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棄婦詩。它可能是春秋初期衛國的一首民歌。詩歌通過一個婦女的哭訴,生動地敘述了這個婦女從戀愛、結婚直到被遺棄的完整過程,抒發了她的悲憤與怨恨,客觀上揭露了當時的階級壓迫,因為「最初的階級壓迫是同男性對女性的壓迫同時發生的」(同上)。 《氓》全詩共分六章。第一章寫的是女主人公答應了氓的求婚。詩歌一開頭就說明了氓是一個「抱布貿絲」的小商人,到女主人公這裡來「貿絲」只是作為一個因頭,目的是「來即我謀」。為了達到目的,他裝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來向少女求婚。由於這位女主人公沒有能夠看破氓的虛情假意,一口答應了氓。於是,她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禮數也不管了,勇敢地許下了「秋以為期」的諾言,錯誤地把自己的愛情投在了一個騙子身上。從這裡不難看出,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一個純樸、熱情而又很幼稚的少女,氓呢?是一個「滑頭滑腦」的傢伙。 「乘彼峗垣,以望復關」,這位少女自從訂婚以後,就以灼烈的感情熱戀著她的氓,對氓是一片痴情:「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她對占卜的結果毫不懷疑,希望氓趕快來取嫁妝,以完婚事。第二章時寫女主人公熱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進一步刻畫了她純樸熱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為以後的婚姻悲劇,為女主人公性格的發展變化埋下了伏筆。 第三章在全詩是一個感情上的轉折,由對愛情的憧憬轉入對自陷情網的追悔。「桑之落矣,其葉沃若」,詩人用桑葉的鮮嫩來比喻女子的年輕美麗,「於嗟鳩兮,無食桑椹」,既「比」又「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假如一個女子貪戀情愛,那麼也會像斑鳩那樣遭到不幸。結尾三句:「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是女主人公從自己被遺棄的遭遇中總結出來的血淚教訓,她下定決心不再留戀過去,並告誡千萬個姐妹,以免再蹈自己的覆轍。這裡,詩人為我們展現了這位女子的深深後悔之情,同時也寫出了這位女子性格中極為可愛的堅強的一面。 接著,詩歌第四章就是抒發了女主人公對負心男子的怨恨。詩人用同樣的「比」的手法,用「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來說明女子的容貌已經衰減了,揭示出她被氓拋棄的直接原因。「自我組爾,三歲食貧」,道出了這位女子從結婚後一直是過著貧苦的生活,正是這樣的生活使得她美麗的容貌很快的憔悴了。而這位氓在騙得了愛情和嫁妝之後,逐漸暴露出了他那冷酷的「二三其德」本性,女子成了過河的橋樑被無情地拋棄了,女主人公的追求也都像肥皂泡一樣地破滅了。這裡,詩歌通過這位女子的控訴有力地揭露了氓負心背德的卑劣嘴臉。 是的,這位可憐的女子為了獲得真正的愛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靡室勞矣」、「靡有朝矣」,無論怎樣的困苦她都甘心忍受,無論多重的擔子她都承挑,甚至連丈夫的暴怒虐待也毫無怨言,但儘管她如此地忍辱負重卻依然未能擺脫被休棄的不幸命運,殘酷的現實留給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眼淚,是一幕凄慘的人生悲劇。而氓呢?原來那一片「信誓旦旦」的假忠誠,那一臉「蚩蚩」的假厚道,在他「言既遂矣」、目的達到之後,就慢慢地對她暴虐起來,最後一腳踢開。從此處也不難看出,氓是一個滿肚欺世學問、極端自私自利的小商人,是一個體現了奴隸社會夫權壓迫的典型。更可憐的是,這位女子被欺回到娘家後,等待她的不是親人的撫慰,而是兄弟間的咥笑,即使在自己的親人面前也找不到一點同情。這樣沉重的生活打擊,如此澆薄的世態人情,使她在痛苦無告的情況下,只好形影相弔,「躬自悼矣」。這第五章總共用了六個嘆詞「矣」,沉重地表現了女主人公的自悲自悼。撫今追昔,曆數往事,悲憤的情懷,悔恨的心情以及孤獨無依的感嘆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如一團埋藏已久的地火一下在迸發二處,強力地表達了她對負心男子的譴責。 第六章抒寫了女主人公被棄後的憤恨決絕的心情,感情慢慢轉入平靜。「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憤之感油然而起。回憶往事,對照今天,自己的命運是那樣地暗淡渺茫,當初的「旦旦」「信誓」全被氓一手推翻了。而我——這位女主人公也透過氓背叛誓言的面目,看清了他那卑鄙惡劣的靈魂,於是她變得決絕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她對氓已沒有什麼企求,也沒有半句哀告,更不存一絲幻想,有的只是對氓的憤恨和譴責。至此,詩人為我們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由純樸熱情的少女,到忍辱負重的妻子,再到堅決決絕的棄婦的藝術典型。 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從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後,婦女就成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壓迫。到了奴隸社會,婦女的社會地位就更為下賤,尤其是勞動婦女,她們淪為家庭的奴隸,成了可以隨便買賣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環境中。她受到氓的遺棄決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個別的,它是一種社會制度的產物。《氓》之所以成為文學史上最有名的一首棄婦詩,其關鍵就在於通過兩個鮮明的形象的刻畫,通過一個女子的婚姻悲劇,深刻地批判了當時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會現實。但是,就是這樣一首民歌,從漢代以來就遭到了封建文人的極其可惡的曲解。《詩序》把它說成是「刺淫佚」的,朱熹在《詩集傳》中也講:「此淫婦為人所棄,而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悔恨之意」在詩中確實存在,但那是女主人公對自己沒能認清負心男子的卑鄙靈魂的悔恨,決不是對「淫」的悔恨。他們把這樣一個勤勞善良、忍辱負重的勞動婦女形象說成是「淫婦」,從本質上揭示了這些文人儒士們竭力維護男尊女卑的封建秩序的封建立場。 末了,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在結構藝術上所表現出來的特色。本詩是一首帶有很大敘事成分的抒情詩。詩的第一、二章,女子追溯當初受氓的欺騙,與他相愛結婚的經過是敘事;第三章用了整整一章抒發了對錯誤愛情、不幸婚姻的悔恨和沉痛的心情,這種心情是在回憶中自然引發出來的;第四張又接著敘述被遺棄的經過,敘述中的憤恨之情不由自主地同時產生,她把一腔怨恨全部發泄到無情無義的氓身上,達到了感情的高潮;第五章敘述被休棄後遭到兄弟的咥笑,流露出的是受委屈的心情和被棄無告的傷痛;第六章回顧氓從前的種種虛情假意,表現出的是對負心男子的恨合同他堅決決絕的感情。長詩基本上是按事件發展的過程展開敘述的,詩人的感情脈搏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跳動,時而是悔,時而是自傷,時而是斥責,這種種複雜豐富的感情伴隨著對事件的敘述而產生、發展,與敘事水乳交融。詩人抒發的感情由於有了敘述作基礎,讀者也就能更好地體會理解,引起共鳴。 詩人在敘述中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其中一對比手法的運用尤為突出。像同一個人物前後行為的對比,從而把氓的虛偽奸詐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出來;又如不同人物之間的思想性格的對比,女主人公的純樸熱情,善良勤勞與氓的虛偽冷酷、損人利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就更加能激起讀者對氓的憤恨很對女主人公的同情;再如在刻畫心理狀態,在描摹思想情緒上也是大量地運用了對比:「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把一個處於熱戀中的女子的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詩歌種「比」的描寫更是明顯,從而也就自然地增強了詩的形象性,使得詩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含蓄、雋永。 另外,詩歌的語言形式也是豐富多變。有疊字的運用,如「蚩蚩」「漣漣」「晏晏」「旦旦」;有蟬聯句式,如「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乘彼峗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還有對偶句,如「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等等。這些語言形式的靈活運用,增強了詩歌的旋律美、音樂美,豐富了詩的藝術特色,加強了思想內容的表達。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予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伴。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推薦閱讀:

.關於《詩經》的由來
詩經楚辭中的雅名
『詩經原始』漫漫讀(1)
詩經講義稿
圖說:取名講究「女詩經,男楚辭」 來自詩經楚辭的如詩美名 附:更多相關文章

TAG:詩經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