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的外交:一個故事 讓美國人自願為日本而戰
二戰是一戰的延伸。事實上,一戰前還有一場非常重要的戰爭——日俄戰爭,一些西方史學家把它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為什麼叫第零次?因為這個第零次和第一、二次的關聯非常密切,在戰術上預演了一戰中西線的僵持狀態以及軍事技術發展對攻防雙方的影響,在大國政治層面上,這中間所發生的明的暗的推手和較量也非常精彩。
主講人:王鼎傑
晚清其實曾遇到過一個百年不遇的戰爭機遇期:鐵路和煤鋼複合體型經濟的出現;英俄在歐亞大陸上展開博弈,萬里逐鹿,一步步把戰場引向太平洋;法國在全球進行殖民擴張,擴張的矛頭來到太平洋地區;美國跨太平洋西進,列強開始在遠東會師。
英國的霸權建立在大西洋和印度洋,太平洋是遙遠的,鞭長莫及、力有不逮。北有俄國,南有法國,東面又出來個美國,要平衡這三個國家,他在遠東的擴張很吃力,必須找個盟友。按理講,德國可以進行有限合作,但是俾斯麥那時不屑於做。「何必急呢,不急。要讓英國來求咱們。」威廉二世又錯誤判斷形勢,自以為是的發展海軍,讓英國更加感覺要到非歐洲國家找幫手,最好是遠東的現地國家,幫助英國去平衡複雜的大國爭執。
一開始英國選的是中國,奈何清王朝完全沒有外交敏感度,也沒有戰略思維力,坐失良機。日本多聰明,看得非常透,知道一定要抓住天賜良機,要把中國打出局,打到讓列強都來瓜分,徹底堵死中英結盟的可能,用戰爭向英國證明中國不行。美國開始搞巴拿馬運河,俄羅斯開始修西伯利亞鐵路,兩強即將在遠東會師。這就是為什麼甲午戰爭日本雖然沒做好充分準備,也要冒險打一仗。拖得晚了,中國抓住機會和英國結盟就沒他的戲了,等到俄國、美國打敗中國時也沒他的戲了。
《時局圖》
19世紀末(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
面臨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嚴重危機
英國要藉助日本去平衡對俄、對美、對法,但是英國不傻,搞了幾百年大國政治的日不落帝國,全球霸主的戰略思維能力會低嗎?
英國其實不希望日本打中國,知道有兩個備選可以互相鉗制,如果必須扶持日本,豈不是雞蛋都在一個籃子里?那日本想怎麼叫價就怎麼叫價。所以英國不希望日本打,也干涉過,日本的一意孤行讓英國內部一些人意識到日本志不在小,早晚養虎為患。
並不是英國推動了日本打甲午戰爭,全力支持日本打日俄戰爭,英國確實支持了日本,轉讓了很多關鍵性的、尤其和海軍相關的軍事技術,給了很多貸款,但力度是有限的。英國人知道,不能幫太到位,有用的盟友向來是最可怕的盟友,風潮一變,對你槍口一轉,威脅性更大。英國想法很明確,利用日本跟俄國搞,但又不讓日本吃飽,始終把日本控制在半飽以實現對日本的控制,又讓日本和俄國在戰爭中互相消耗。
英國的基本既定戰略,不僅符合英國的戰略利益,甚至可以說符合全球戰略和亞太地區利益,符合權力平衡原則。但是英國的這個計劃被威廉二世搞黃了,怎麼搞黃的?
日本人也不傻,看甲午戰爭就知道日本政治家很有地緣政治頭腦和全球戰略意識,尤其是伊藤博文。他意識到英國對日本既利用又防範,真和俄國打一場沒多大好處,最好搞兩面手法,在英俄之間平衡,讓雙方都要看日本的臉色,從而實現日本從英國得到幫扶,但又不替英國頂在前面真和俄國打一仗。他一再主張,和俄國要多對話、多協商、多開會,不要動不動就想擼袖子打一仗。
伊藤博文,
日本近代政治家,日本第一個內閣總理大臣,
四次組閣,任期長達七年,
任內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
可惜的是,當年沙俄帝國內部有一群人極其藐視日本,瞧不起所有的黃種人,認為日本人就是一群山裡的猴子,不堪一擊,跟他們有什麼談判的必要?俄國沙皇受身旁顧問的鼓噪,覺得有必要做以防萬一的準備,讓他的高級官員制定日本爭奪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這些勢力範圍時的作戰計劃。但命令發下沒多久,他又下命令說,「取消,不要再搞了,我認為跟日本還是有維持和平的可能。」
但英國比較狠的一招是什麼?把他後面的命令按住,只把前一個通報給日本,這樣就給日本造成俄國要來打日本的錯覺,匕首頂到胸口了。日本決定破釜沉舟,跟俄國打。到這一步,整個棋局還在英國人的掌控之中。
日本人的想法是什麼?到英國的金融市場募集資金,認為既然是盟友,你不應該給我點錢幫幫我嗎?沒想到給的錢非常有限,英國政府也沒有做出有力度的姿態,反而讓日本代表去找金融家談。金融家呢?「我們評估你們打贏的可能性很小,就算打贏了,也是很僥倖的事,現在沒到大規模給你們提供資金援助的那一步。」把日本人晾在那兒了。日本人到這步時,陷入了非常被動的狀態,這不就是三十六計的上屋抽梯嘛?
金子堅太郎
日俄戰爭後,歷任樞密顧問官、日本大博覽會會長、
日本速記會會長、語學協會總裁、東京大博覽會會長。
日本有一個老外交官叫金子堅太郎,和美國總統老羅斯福是大學同學,那時已經50來歲。伊藤博文多次請他出山,「現在帝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要不來錢立馬散夥。現在需發揮你的同學關係,看能不能到美國要點錢,高橋是清去歐洲。」金子堅太郎說多年脫離一線,恐怕有困難。伊藤博文把他喊到家裡,倆人往那一坐一句話不說,過了半小時,伊藤張口說剛從宮中回來,天皇陛下已做聖斷,準備和俄國開戰。
「這些年來,我一直竭盡全力避免這場戰爭,一旦戰爭爆發,日本就將陷入非常尷尬的狀態,讓狡猾的英國在日俄中可以上下其手。但還是爆發了,勝算甚微。如果這仗打輸,我會帶著全家到下關去迎接回國的那些殘存的士兵,向他們謝罪,然後拿起步槍,作為一個普通的士兵,和他們一起守衛國土。如果還打敗就組建游擊隊進行巷戰,我的老婆會給士兵做飯糰子、包紮傷口,做她所能做的,我全家戰死也要打倒最後一個人,最後一桿步槍,最後一發子彈,最後一把武士刀。」
日俄戰爭時期照片
「那我能做什麼?」
「要錢。」
金子堅太郎跑到美國要錢,高橋是清跑到歐洲要錢,結果到處吃閉門羹。
俄國很聰明,也很會講故事,當時在全世界宣傳:
第一,這是白種人和黃種人的戰爭。日本一旦打敗了我,那就是向全世界證明黃種人能打敗白種人。後果是什麼?全世界的有色人種都會起來反對白種人。
第二,這是亞洲人和歐洲人的戰爭。
沙皇俄國這個宣傳非常成功,親戚關係都拿出來了。所以當年俄國外交官在美國極其猖狂,把美國的金融家請到一塊,觥籌交錯,公然嘲笑辱罵日本天皇,甚至聽說後來日本代表到美國要錢,專門組織當地豪族,騎著馬、拿著槍示威性的從日本人下塌的旅館前結隊經過,高呼反對日本。
誰也沒想到,威廉二世蹦出來說,「我給日本錢啊。不就是錢嘛,我有的是,不差錢。」威廉二世從沒有深入的想,把俄國給搞倒了有何好處?為什麼要搞俄國?
在他看來,通過發展海軍逼英國和他結盟的做法一定能成功,一旦和英國結盟,還要俄國幹什麼?他沒想明白,俄國本來在太平洋擴張,和英國是敵對關係,一旦被日本人打敗只能回歐洲去巴爾幹擴張,這就和奧匈帝國幹起來了。奧匈帝國是正宗的德意志人,你的鐵杆盟友,幫還是不幫?英國和俄國關係不好是因為俄國也有很強大的海軍,如果日俄戰爭中這支海軍被日本消滅,英俄就沒有矛盾點了,正好可以聯合起來搞死你。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威廉二世主動給日本人貸款,而且是巨額,威廉二世把德國金融家召集起來,說賠錢也得給我貸,這是政治需求。日本做夢都沒想到,德國金融界的大門會忽然打開。美國、英國一看他都給了,咱們不給不就落後了?現在買到日本債券,打贏了,咱們就可以翻倍的拋出。
日俄戰爭諷刺圖
日本去找猶太人財團,這些人本來都是俄國鐵路投資的大股東,和俄國的經濟關係特別深,只從經濟利益上講,他們是最不希望俄國打輸的,但俄國老搞猶太人大屠殺,屈辱猶太人。用當時一個財團代表的話說,「每次找我們借錢時,給他提猶太人問題,點頭哈腰,說得特別好,錢一但貸給他們,該怎麼殺人還怎麼殺,該怎麼搞集中營還怎麼搞,我們受夠了。」這些人決定寧可在俄國的投資全部打水漂,也要貸款給日本。
人家日本故事講得也好,金子堅太郎到了美國後四面楚歌,但他認為即便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努力。他一個一個的拜訪美國留學時的同學,傳播日本精神,最後被請到母校哈佛演講。他說,這一仗是為全世界民主國家而戰,誰都知道俄羅斯是個非常野蠻的國家,不光對猶太人野蠻,政治制度都非常野蠻,現在他已經衝到太平洋的邊上,日本頂在第一線,如果日本被打敗,他就像決堤的洪水淹沒太平洋。今天日本是為你們美國人打這一仗,但是我們真的很難打贏,我們很小、很窮、很弱。但只要在一百年、二百年或三百年後,翻翻世界史能看到上面寫著這樣幾句話,我們就心滿意足了:「在世界的東方,曾經有一個很小的國家叫日本,面對極其殘暴的俄羅斯擴張,他們明知必敗但拿起武器,最後亡國滅種,但是經過頑強的戰鬥而犧牲的。」
演講結束後,掌聲雷動,所有人高呼日本人萬歲,紛紛決定捐錢,還把他的演講印了到處散發。有一個美國企業家正在開會,看完後當場把他秘書喊過來說,「用咱公司的錢,再印兩千份,給客戶全部撒出去,一定要給日本捐錢,這樣的國家有種。」很多美國人聽說日本缺戰馬,自己買了戰馬,一人備兩桿槍,組織志願軍要去幫日本打仗。美國一財團老總他妹妹精通三國語言,有一群朋友,都是平常沒事兒喜歡爬山冒險,願意組成游擊隊深入敵後,炸掉俄國的鐵路幫助日本。
最後高橋是清和金子堅太郎的國際融資相當於日本三十多年財政總收入的金額,日本最終打勝了日俄戰爭,一舉崛起為遠東大國,成為世界列強俱樂部的一員。
俄羅斯經此一敗,調轉矛頭開始向西擴張,介入巴爾幹,和奧匈帝國的關係繃緊。因為強大的波羅的海艦隊在對馬海峽被東鄉平八郎全部打入海底,英國認為和俄國再沒有糾紛點,兩國開始握手。日本和美國也開始在太平洋地區明爭暗鬥,威廉二世完全沒想明白這中間的邏輯鏈條和前因後果,開始搞新的冒險,形成了一連串更加愚蠢的做法,最終挖了把整個國家、民族陷入其中的巨坑。
推薦閱讀:
※ 易經六十四卦內外交互大全圖解
※外交不靠手腕靠萌物?連硬漢普京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外交將決定國運:美俄拉攏中國,中國將怎麼辦?
※在中美貿易戰中,我國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外媒:李克強偕夫人出訪可以為外交加分|總理|奧巴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