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貓蛔蟲病
貓蛔蟲病是由大量蛔蟲目弓首屬或弓蛔屬蛔蟲在貓體內生長並寄生於小腸而引起的寄生蟲病。
蛔蟲是幼犬/幼貓和母畜體內最常見的寄生蟲。蛔蟲可引起各種臨床疾病(在弓首屬幼蟲遷移過程中引起的咳嗽、腹瀉、嘔吐、腹痛、驚厥)或亞臨床癥狀(生長遲緩)。蛔蟲是引起食肉動物幼畜生長遲緩的主要寄生蟲,防治蛔蟲感染最主要的手段是加強公共衛生措施,特別是對母畜和幼畜的常規治療。弓首蛔蟲病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因為人類可以通過攝入貓弓首蛔蟲或犬弓首蛔蟲的幼蟲卵而被感染。
1.生物學-生活周期
蛔蟲成蟲長5-8cm,直徑2-3mm,看起來像大的白色蠕蟲,並且很容易辨認。由於雌蟲產卵量很大,所以蛔蟲卵很容易在糞便檢查中檢出。蛔蟲卵體積很大,直徑大約75-85μm,球形或者橢球形。包含一個比蟲卵略小的單一的褐色細胞。褐色的卵殼很厚,卵殼壁上有同心條紋。弓首屬蛔蟲卵殼外部不規則有凹痕,即所謂的「嵌環樣」表面,而弓蛔屬蛔蟲卵殼外部是完全光滑的。這種特徵對於區分兩種蛔蟲很重要,因為只有弓首屬蛔蟲可以感染人。由於雌蟲產卵量很大(每天產約200000個卵),一旦成蟲在小腸中出現就會產生大量的卵(生活周期3&4)。
2.流行病學
2.1寄生蟲來源
蛔蟲一方面來源於環境中有抵抗力的蟲卵,另一方面也來源於組織中攜帶有感染性幼蟲的雌貓,這些感染性幼蟲能夠恢復自身的生命周期。中間宿主(嚙齒動物)在貓通過捕食而感染的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蛔蟲的生命周期相對較短。他們在4-6個月時自然消失。由於蛔蟲是高度多產的,所以因蟲卵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很嚴重。
2.2幼犬和幼貓的感染模式
根據貓弓首蛔蟲生命周期將感染分為3種模式。
幼貓可在出生後立即被感染,或在出生後大約10天通過母體初乳或乳汁感染。食肉動物也可通過攝取環境中的幼蟲卵或獵食中間宿主而被感染。這些蟲卵來自其他幼年動物體內的蠕蟲或雌蟲產的卵。通常認為成年貓不再被蛔蟲感染,然而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成年貓患病率較低,但並不代表不會被感染。成年動物可能會形成獲得性免疫力來控制感染水平,降低蠕蟲的繁殖力,但它不會完全抵抗蛔蟲感染。
2.3中間宿主
環境中的蟲卵除了被犬或貓攝取外還可被其他動物,特別是嚙齒動物(大鼠、小鼠)攝取。隨後,幼蟲移行到各個器官形成包囊。這些包囊具有感染性。這種感染模式可能是有雙生命周期(2個宿主)的獅弓首蛔蟲主要的生命周期模式。
2.4終末宿主
幼年食肉動物體內可攜帶蛔蟲長達1年左右,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動物被感染的概率就越來越低。母畜也可能會攜帶蛔蟲成蟲。年齡超過1歲的雄性貓很少被感染。對於獅弓首蛔蟲,年齡因素似乎不那麼重要,並且成年和幼年的食肉動物都可能被感染。
3.臨床癥狀
3.1癥狀
弓首蛔蟲病的特點是:
→呼吸系統疾病:咳嗽,出現在其他警示癥狀之前(癥狀主要表現在幼蟲移行進入肺動脈、肺泡,然後在被吞噬和進入胃腸道之前先進入細支氣管,在那裡他們先發育為成蟲);
→損傷的一般癥狀:幼貓生長阻滯、食慾不規律、消瘦、反應遲鈍、皮膚表面有斑點、關節疼痛;
→胃腸道功能紊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特別是腹部腫脹,有時非常明顯,並且嘔吐物中含有大量蠕蟲。糞便中也可能會出現少量蟲體。
弓首蛔蟲病可促進其他胃腸疾病如球蟲病的出現。弓首蛔蟲病可能會通過免疫抑制作用來減弱疫苗的免疫效果。
弓蛔屬蛔蟲的致病力比弓首屬弱,並且感染後通常不表現任何臨床癥狀。
3.2病程
幼畜體內感染大量蛔蟲可能會導致致命傷害。大量的蛔蟲可能誘發腸道梗阻並伴有腹脹、細菌性疾病(自身中毒),如果腸道破裂則會導致致命的腹膜炎,後者需要特別注意。
發生連續寄生時,過敏現象可能引起蛔蟲幼蟲在肺部遷移時大量死亡並導致宿主出現呼吸道癥狀(哮喘樣咳嗽)。這種情況下,腸道成蟲和顯微鏡檢查結果均呈陰性。通過藥物治療可使被感染的食肉動物痊癒。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發生大量蛔蟲寄生時,蛔蟲的突然消散也會導致大量引起過敏反應的抗原的釋放。可能出現以下過敏現象:劇烈腹瀉、伴有呼吸窘迫的過敏性休克。出於這個原因,有時會建議動物最初只用半劑量,一周後再使用適當的劑量(全劑量),或是使用驅蛔蟲藥而非殺蛔蟲藥(如枸櫞酸哌嗪)。
3.3病理變化
蛔蟲感染最常見的局部損傷是充血和出血性腸炎。在小腸可見大量的蟲體。可在不同的器官包括肺部發現寄生性肉芽腫。
3.4診斷
新近購買的幼齡動物,出現感染狀況很容易受到懷疑。必須通過顯微鏡檢查來證實。在潛伏期後期,蟲卵大量減少,弓首屬和弓蛔屬在形態學上可以區分開。鑒別診斷很重要,因為只有弓首屬是人畜共患寄生蟲。
4.治療與預防
4.1飼養環境預防
健康環境中的防禦措施
引入新的動物(從養殖場購買)之前,確保動物不攜帶寄生蟲是非常必要的。必須進行顯微鏡檢查篩選。如果結果是陽性的,就要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
流動因素:進出貓舍的人員可能隨身攜帶傳染源(如:鞋子上的泥巴)。
感染也可能從貓舍外面或是從一堵圍牆轉移到另一堵圍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要在圍牆和進入貓舍之間安裝一個或幾個足浴池的原因。
對蛔蟲卵起作用的消毒劑很少:3%甲醛;2%甲酚或3%甲醛和2%硫酸銅的混合物。次氯酸鈉、酚衍生物、碘化物和洗滌液效果不佳。
污染環境中需要採取的措施
衛生預防:包括維護整體養殖設施的衛生。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減少環境污染,保持環境清潔和環境消毒。
減少環境污染從而減少動物感染:避免飼養過多動物,斷奶幼崽與母畜分群。
保持環境清潔:貓舍選擇硬質地面,有必要每天一次或每天兩次用水沖洗地面,以清除糞便和大量的寄生蟲。高壓水管比簡單的軟管更有效,如果定期(每周或兩周)與清刷地板和清洗所有動物籠具相結合的話,效果更好。
貓育種單位,關鍵是定期(每天)清除糞便和垃圾。
環境消毒:環境消毒之前如果不清洗乾淨是沒有意義的。消毒的頻率是可變的(每2個月),這取決於寄生或其他感染的程度。
4.2食肉動物體內寄生蟲的清除
>>>>母畜防治
這一措施是為了防止大規模幼貓被寄生蟲感染。
生殖期和妊娠初期母畜的驅蟲:母畜要在溫熱環境中除蟲,可殺死成蟲並使幼蟲局部破壞,否則很容易被反覆感染。傳統殺蛔蟲的驅蟲劑只對成蟲有效。相比之下,可擴散到組織中的驅蠕蟲葯(阿維菌素等)對活著的或遷移的幼蟲有效。
分娩後的母畜的驅蟲:母貓可在分娩後15天開始用藥,然後每兩周用藥一次,直至幼貓斷奶(8-12周)。
>>>>幼貓的治療
幼貓在15天的時候驅蟲,然後每15天用藥一次直到斷奶。隨後,每月用藥1次直到6月齡。幼貓除蟲頻率與假定的蛔蟲幼蟲處於不同遷移階段有關。因此蠕蟲出現的可能性與用藥程序有關。由於母乳存在潛在的污染,所以要在斷奶之前除蟲。由於驅蟲葯主要對成蟲有效,因此需要反覆用藥。
從來沒有寄生蟲感染過的健康的養殖環境,可以減少用藥的頻率,在8周齡用藥1次,然後在12周齡用藥1次,並且在同一時間接種疫苗。
>>>>成年動物的治療
如果無法進行寄生蟲感染篩查,建議每三個月用藥1次。每年用藥4次可顯著降低貓被蛔蟲感染的風險。
>>>>對人類的危害
貓弓首蛔蟲有人畜共患的潛力。相比之下,獅弓首蛔蟲對人類沒有危害。
對人類血清學研究證實蛔蟲感染並不罕見,血清學流行程度從1%到10%。幸運的是,幼蟲通常被人類免疫系統破壞並不引起任何後果。考慮到流行病學因素(去公園、花園、驅蟲頻率的減少、流浪貓),貓弓首蛔蟲可能比犬弓蛔蟲引起人畜共患的潛力更大。感染性幼蟲卵如果被人類吸收,釋放的幼蟲在死前遷移一段時間(蛔蟲幼蟲遷移)。這樣就是一個不完整的人畜共患病(蟲體死亡),但可能在醫學上特別嚴重,特別是蟲體遷移進入大腦或眼睛。兒童面臨的風險更大,因為蟲卵常常在他們所處的環境出現:花園、砂坑、飼養有幼犬或幼貓的私人花園。
圖1.弓首蛔蟲(棕色)及弓蛔蟲蟲卵
圖2具有感染性的弓首蛔蟲蟲卵
圖3成年貓小腸內感染的貓弓首蛔蟲
圖4.貓弓首蛔蟲頭部
圖5.弓首蛔蟲頭部
圖6.獅弓蛔蟲頭部
·end·
推薦閱讀:
※楊梅鑽出白色小蟲 專家稱非寄生蟲不影響健康
※【每日一練】2015年執業獸醫寄生蟲學複習題
※讓你的狗狗徹底遠離寄生蟲危害的辦法
※乾貨,再也不用擔心狗狗身上有寄生蟲了~求收藏
※奇聞異事:寄生蟲感染竟可治療炎症性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