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百歲老人長壽秘訣
歡歡樂樂過日子,痛痛快快乾活計,這就是我長壽的原因。」 ——劉繼貞「我的長壽秘訣是早早起,勤梳洗,每天梳頭半小時。」 ——馮阿鳳「我的長壽秘訣是養身在動,養心在靜,動靜結合。」 ——吐地沙那依「長壽的秘訣是可喜不大喜,可憂不大憂。」 ——陳椿第一章 人活百歲不是夢一 人的自然壽命以超越百歲二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自欺欺長壽成為可能三 選擇和美化居住環境是長壽的重要條件四 人類的壽命將實現第三次飛躍五 前人的養生長礦壽經驗值得借鑒六 健康長壽鑰匙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二章 精神養生一 精神狀態與健康二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三 精神調養第三章 飲食養生一 飲食與健康二 飲食要求第四章 動靜養生一 運動與健康二 適宜老年人運動鍛煉的項目三 老年人鍛煉須知四 「靜」也養生第五章 四時養生一 春季養生二 夏季養生三 秋季養生四 冬季養生第六章 起居養生一 起居有常二 睡覺有道三 衣首適宜四 芝逸適度五 房事有節六 講究衛生七 戒煙限酒第七章 環境養生一 優美的自然環境二 舒適的居室環境三 良好的人際關係第八章 養生長壽歌訣集錦……第九章 百位壽星長壽秘訣
100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與養生之道
第一篇百歲男壽星的長壽秘訣與養生之道一、飲食有講究,生活有規律要想身體好,天天都洗冷水澡堅持吃雜糧,定時又定量起居飲食有規律,學習運動經常化二、堅持好習慣,改掉壞習慣堅決戒煙的老壽星起床、睡前一杯白開水五戒養身首戒縱慾三、脾氣要好,心態要平廣交良友,有益健康知足才能長壽心慈忠厚,喜好喝醋樂觀豁達,生活無憂脾氣好,少感冒熱愛生活,知足常樂善有善報,長命百歲天塌下來也要保持好心情四、自娛自樂,養性健身揮毫潑墨,養生先「養心」讀書看報也是養生之道書畫自娛雲遊萬里練功強骨,沐浴健身玩出來的百歲壽星五、長壽之道,各有妙招勤勞多動活筋骨酒後分床睡,保養精和氣生命在於「腦」動「功」夫到家自然長壽健腳防老,保養元氣嚼冰糖,保健康喜歡喝湯,葷素不忌第二篇百歲女壽星的長壽秘訣與養生之道一、吃喝有道延年益壽一個雞蛋、一杯牛奶、一個包子不在吃喝上挑挑揀揀飯可以不吃,但水不能不喝愛喝牛奶,愛吃豆吃野菜,練坐禪吃粥延年,健康似神仙飯菜清淡,米酒清香經常吃野菜,早晚兩碗粥吃魚的行家更長壽每天一碗糖姜水偏愛青菜,飲食無忌少吃煎炸腌制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腌菜保長壽稀飯、麵條、葡萄酒喜歡吃甜食,喝粥加蜂蜜新鮮蔬菜加粗糧飲食有節,少吃蛋黃二、健康起居,享受生活愛閑聊,愛勞動少看電視多長壽每個月都堅持刮痧-溫水洗腳,健康全身午睡一小時,醒後吃香蕉喜愛勞動,養花益壽動腦動筆,保持進取之心愛看體育比賽,老有所樂第三篇百歲之家的長壽秘訣與養生之道一、和睦持家感情深厚心態要平和,遇事看得開五世同堂的「神州第一家」志同道合,共享百年之樂家庭和睦者最易長壽夫妻恩愛是最好的長壽秘方二、健康長壽的另類絕招晚婚少育幸福長每天喝盅酒,輕鬆活百歲紅薯芋頭也養生起居有規律,雙雙過百年常吃植物油,三姐妹都長壽少說閑話,愛好學習第四篇百歲名人壽星的長壽秘訣與養生之道一、培養好心情,快樂過百年心愉病遠,笑傲百年——國畫大師端木夢錫在微笑中長壽——兒童文學作家冰心修養情志,清靜養心——中醫藥專家董廷瑤忘掉昨天,笑看明天——國學大師文懷沙笑口常開,幽默養心——經濟學家陳翰笙用積極的態度對待疾病——土壤肥料學家張乃鳳二、心態要平衡,慾念不可盛錄求「平衡」的營養學家——營養學家李美筠清心寡欲,百歲棋王——象棋棋王謝俠遜「感情用事」的國畫大師——畫家劉海粟百歲女外交官的平常心——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曉園不練「功」不吃補藥照樣活百歲——法學家雷潔瓊三、動手動腦,興趣多多動以養身,靜以養心——學者陳立夫多看、多想、多寫——數學家蘇步青練太極、好身體——武術家吳圖南十上黃山益壽延年——生物化學專家鄭集音樂書畫「養」出來的女壽星填詞作詩,祛病延年——俳句詩人葛祖蘭興趣廣泛,睡足、睡好——神經學專家張香桐在囚禁中盡享「森林浴」——傳奇將軍張學良除了畫畫,什麼都無所謂——寫意畫家朱屺瞻四、衣食不愁不奢侈,簡單樸素是根本嗜茶不喜酒,健康又長壽——人民作家巴金常吃胡蘿蔔,眼老不昏花——剪紙藝術家胡家芝吃飯留三口,飯後百步走——革命老人帥孟奇每天喝豆漿,堅持70年——書法家蕭勞少吃細嚼,健康一生——革命家譚天度
導語究竟怎樣才能輕鬆活到100歲呢?分享生命體驗,共話養生之道,探尋長壽秘方。本書介紹了100位百歲老人的生活和養生方面的信息。這100位老人,他們或是平民百姓,或是專家名人,養生之道各不相同,長壽之旅卻殊途同歸。
前言人類存在的狀態大致可分為三個境界:生存、生活、生命。從史前的蠻荒時代一路走來,到了今天這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可以說,我們已經解決了生存、生活的問題,但生命的質量,生命的長度、寬度問題依舊是我們心頭隱隱的痛。好日子來之不容易,誰都想多享受幾年,健康長壽幾乎是所有人的心愿。可隨著社會節奏地不斷加快,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態卻在一點點吞噬著人們「多活幾年」的權利,許多精英人物英年早逝就是最好的例證。儘管長生不老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以百歲之軀跨越世紀卻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古書《周禮》中也說:百二十歲為上壽,百歲為中壽,八十歲為下壽。現代科學也證明人生百歲不是夢。比如法國生物學家巴豐就指出:哺乳動物的壽命為生長期的5~7倍,人類生長期為20~25年,可以實現的最高壽命為100~175歲。究竟怎樣才能輕鬆活到100歲?遵循「以事實為依據」的理念,我們收集了100位百歲老人的生活和養生方面的信息,從中我們總結出長命百歲主要取決於幾方面的因素:1.飲食起居。飲食起居都要有規律,「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使身體各器官的生理機能正常發揮,從而減少疾病。要保持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盡量避免熬夜過勞。若是為了吃喝玩樂而夜不就寢,則更不應該。睡眠時間要充足,中午可適當地午睡或午休,只有睡得好,才能「吾人不見老」。進食定量,保持大便通暢,可以排除腸內毒素,保持胃腸道健康。老年人氣虛易發生便秘,這是引起結腸癌和痔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醫有「肺以清,腸以通,通則順,不通則病」的記載,由此可見,大便通暢對保持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另外,要合理地安排工作和學習時間。只有休息好,工作好,諸方面配合,才能保持身體健康,精力旺盛。2.情緒。人的情緒對健康影響很大。古人云:「食多傷身,氣多傷神。」莎士比亞說:「一個人思慮太多,就會失去做人的樂趣。」這就是說為人要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平時要多想開心的事,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不生氣,勿動怒。3.運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著的物體是不易被毀損的。人也是這樣,需要經常地活動才能保持健康,益壽延年。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進細胞活力,改善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老年人適當幹些家務勞動,植樹、種花、養鳥、釣魚、書法、繪畫、散步、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練氣功等,這些都是有益於健康的活動。如有嚴重疾病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參加各種活動。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貴在堅持,同時又要防止過度,以免發生意外。健康長壽者絕大部分都長期堅持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是勞動和運動給人們注入了生命活力。4.環境。多曬太陽,多吸進新鮮空氣。90歲以上的老人絕大部分生活在山區或農村。那裡空氣新鮮,陽光充足,每天能嗅到大自然的濃郁清香,聆聽百鳥爭鳴,觀賞嫣紅奼紫的花卉,真是賞心悅目。這都有利於健康長壽。5.戒除不良嗜好。嚴禁吸煙,少喝酒。無數事實證明,吸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慢性自殺」行為。長期吸煙可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絕大部分肺癌是吸煙引起的,人類癌症的10%與吸煙有關,長壽老人大多數不抽煙。酒為「百藥之長」,但多飲特別是酗酒,對神經系統,對心、肝、腸、胃、腎和胰腺都有嚴重危害。慢性酒精中毒還可引起痛風和糖尿病。飲酒者肝硬化發病率比不喝酒的要高好幾倍。以上幾點,看似都是生活瑣事,卻是影響生命質量的關鍵因素。許多人都明白這樣的長生之道,但最關鍵的問題是知道並不等於做到。我們選擇這100位老壽星生活實錄的目的之一就在於樹立100個養生的榜樣,通過事實結合相關的養生常識,讓讀者朋友們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養生之路,並且一以貫之。我們相信這樣的效果一定要好過一味的理論說教。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長壽秘訣】老人曾寫文章介紹他長壽的原因主要得益於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起居、運動規律化。每天早上6點半,汪老就伸展四肢,按摩天庭、太陽、湧泉、足三里等穴位後再起床,整理被褥,梳洗完畢後,到戶外遠眺15分鐘,以保神光。早餐後,到陽台上踱步15分鐘,讓肝臟內的有毒物質排除。12點午餐後,靜坐15分鐘,摒去雜念,無人無我,氣聚神凝,水谷消磨,化為血液,灌溉五臟,潤滋全身。下午6點晚餐後,按規定距離到戶外漫步,如遇雨雪,則在走廊上走3000步。晚上8點,看完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後,用溫水洗腳上床睡覺。因此,汪老的步履到100歲之後還非常穩健。二是飲食規律化。多年來一直堅持飲食紀律,飲食按時定量,不多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不飢極後食,食不過飽;也不渴極而飲,飲不過多。他從不抽煙,但常飲酒。中、晚餐各飲一杯酒,控制在50克(1兩)以內,任何場合不加多,不減少。三是學習、勞動經常化。汪老每天8點半開始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掃地、揀菜、晒衣服、燒開水、倒垃圾等。他所住的孫女家連他一起也只有4人,家務事本來不多,即使有事也不需要他做。但他堅持做家務勞動,而且從不過累。到了9點半鐘,家務事做完了,他又開始讀書看報,寫詩,做一些短筆記。四是心胸豁達開朗。他在前半個世紀,歷盡坎坷,抑鬱和磨難。從中領晤到心胸豁達開朗、平衡情緒的重要眭,從不悲觀,不為七情所傷,始終保持心胸曠達、恬淡。即或遇有不愜意之事和橫逆之來事,也儘快予以舒解,不耿耿於懷。《荀子·榮辱》篇中說的「樂易者常長壽,憂險者常夭折」,汪老一直把它作為保持豁達心境的準則。【養生常識】良好的飲食規律,就是指在日常的生活中飲食有節,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時間、飯量,以及種類要相對穩定。比如順應四時,就是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整。有規律的飲食習慣,可以使我們機體各個系統功能正常運行,有利於營養的消化吸收,使我們有充沛的體力。據《黃帝內經》記載,上古的時候有的人壽命比較長,所謂「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後來的人卻出現了「年半百而動作皆衰」。原因就在於「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修其天年,度萬歲乃去」。在這裡,先人們提出了傳統養生的總原則,就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並提出具體的養生方法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所謂「法於陰陽」,就是按照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起居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照四季的變化適當增減衣被。所謂「和於術數」,就是要根據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進行飲食調養,做到心理平衡、生活規律、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不過度勞累。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生活有規律,人就會延年益壽;生活沒有規律,人就會早衰短壽。其實,在我們的體內存在著一個自動調節開關,叫做「生物鐘」。正常情況下,身體的各個器官的活動都靠「生物鐘」來協調。如果正常的飲食規律被打亂了,「生物鐘」的運行就要失調,與人體、與外部環境不協調,輕則產生全身不適感、胃口減退和容易疲乏;重則就可能導致確定性疾病。形成有規律的飲食習慣,其實就是形成有規律的條件反射,按照習慣性的規律進行調整和適應,這就非常有利於身體健康。飲食方面的有規律主要是在飲食上要定時。定時用餐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按照一定時間有規律地進食,能使身體建立起時鐘反射,保證消化和吸收功能有節律地進行活動。每當接近吃飯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胃腸開始工作了,開始大量分泌消化液,進行消化和吸收,並將營養輸送全身。如果不是按時進食,不分時間沒有規律的用餐,就會打亂了胃腸消化的正常規律。胃腸在長時間的工作中得不到相應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減弱,導致食慾減退,形成消化系統疾病,影響健康。我國傳統的進食方法是一日三餐,如果能夠嚴格按時進食,不隨便吃零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消化功能就能保持旺盛狀態,對身體健康是大有益處的。另外,就是在飲食上要定量。我們每天要攝入一定量的食物營養,以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如果攝入量不足,人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物質,就會影響健康,甚至會滋生各種疾病。反之,如果飲食量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也要損傷脾胃功能引起疾病。現代醫學也已證實,進食過飽以後,會引起人的大腦早衰。如果大腦早衰,其他的器官也會相應地衰老。科學的飲食態度是全面、均衡、適量、營養。也就是說各種各樣的食物都要吃,不要挑食,不要偏食。任何單一的天然食物,都無法為我們提供身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合理的膳食必須是由多種食物組成,食物的種類多而雜,才能達到平衡膳食的目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