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孝陵
南京明孝陵
文/尋吟子
明孝陵座落在南京城外鐘山南麓獨龍阜,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自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開始籌建,全部工程洪武十六年完成,因馬皇后洪武十五年去世,隨即安葬於此,謚為「孝慈皇后」,所以稱為「孝陵」而延用至今。
南京明孝陵神道
進景點大門就是類似北京天安門前金水橋模樣的三座小石橋,只是規模小得多。據資料介紹,此橋官名「御河橋」亦稱「金水橋」,原為五座,現存三座。
南京明孝陵御河橋
洪武九年即朱元璋生前即開始營建的明孝陵,如果加上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最後建成的「大明孝陵神聖功德碑」,前後經歷38年之久。我們現在僅能從現存的宮殿石柱礎去揣摩當年的明孝陵的宏偉壯觀;從現存的孝陵神道之長想像當年孝陵宮殿的森嚴肅穆;從現存的石人石獸數量等級去推測當年帝王陵墓的盛大規模。清江陵府志記載,當時孝陵外圍一道皇牆長達45里,把全部紫金山包括在內,和南京城牆相接。現在中山陵園的環陵路,就是沿明孝陵的皇城根遺址建築。
明孝陵神道及長達45里的皇陵牆 大金門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門,現在大金門屋頂蕩然無存。大金門正北即明成祖所立「大明孝陵神聖功德碑」碑亭,俗稱「四方城」,現僅存亭址。孝陵現僅存最完整建築是規模雄偉的方城,方城正中是一高大拱門,拱門內是一條由54級石階建成的幽深隧道,遊客從隧道穿過折向南側八字牆即可登上方城即「明樓」所在了。明樓俗稱馬皇后梳妝台,實際上是一座長39米、寬18米大城樓。資料記載是飛檐翹角、琉璃金頂,現在僅存空空四壁了。
明孝陵四方城
清同治八年所建碑殿,就是孝陵內象樣建築了。碑殿正中豎立高大石碑五通,中間一通刻清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謁明孝陵題書「治隆唐宋」四個大字,這是當朝皇帝讚揚前朝皇帝功績超過前前朝皇帝的意思。康熙題詞碑刻左右兩塊石碑上刻乾隆下江南兩首「七律」御筆,大致意思是清兵入關取代明朝是「天運」,是「代為翦逆」。明太祖「開基」「功過唐宋」,但「繼葉無能」,只好有鑒「夏商」了。
康熙御筆「治隆唐宋」碑
從史料上看,朱元璋最為殘忍的一面是猜忌和濫殺。開國功臣誅殺殆盡,最大藍玉案誅殺一萬五千人,胡惟庸案先後誅三萬多人。負責明孝陵工程總指揮、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因建陵有功,洪武十五年封「崇山侯」,洪武二十六年卻因藍玉案誅連被殺。
明孝陵 行文至此,朱元璋的濫殺似乎與游明孝陵跑題了,但是還有一點要題及的是明朝的殉葬。中國奴隸制殷、商時代,奴隸主貴族死後大批奴隸殉葬。封建社會時代秦朝,秦始皇后宮「非有子而出者,死者甚眾」《史記秦本紀》。漢朝之後,陪葬代以陶俑、木俑,這是歷史的進步和文明。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時代,洪武帝大開歷史倒車,復開活人宮妃殉葬之風,且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秦始皇是「非有子而出者,死者甚眾」,朱元璋是生了兒子的也要殉葬。為朱元璋殉葬的46名宮妃,12名宮女,多有為朱元璋生兒育女,包括明成祖生母碽妃。
梅山孫權墓
本人行吟成癖,以七律一首側記明代開國之君的功過:
鐘山南麓有宮牆,雄偉巍峨鎮四方。
御道御河連五級,石人石獸立雙行。
城樓頂上哀鴻過,玉石亭中神贔藏。
且借梅山孫氏住,看門也應是侯王。
尾聯含義是建陵時有人建議把東吳孫權墓從梅花山遷出,朱元璋大言不慚說道: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他給我看門吧!僅此,可見洪武爺當年的濫施淫威。
推薦閱讀:
※不朽的明孝陵
※大明第一陵 明孝陵之謎
※春季賞梅好去處,明孝陵梅花山綻放南京
※突顯皇權的明孝陵
※這座帝王陵數百年無人敢盜,洪秀全、孫中山見了都要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