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TFBOYS 換成女生,可能很難像 AKB48 一樣火(多圖)
如果TFBOYS是女性團體,她們能紅么?
李淼,公眾號 threewatermiao 日本深度游
簡單來說的話,以 TFBOYS 目前這個打法,換做是少女團體(TFGIRLS?)是肯定紅不了的。
TFBOYS 眼下的曝光已經是令人眼花繚亂了,無論是局內人還是局外人,說起來他們的走紅都是一鍋粥。我這裡還是先簡單做一下梳理吧。
偶像團體的走紅,以及與偶像團體有關的內容產生,到了如今這個年代,無外乎兩方面的條件:團體(內部)的操作,以及粉絲(外部)的互動。前者是官方、可控、有限的,這是從人類有偶像明星誕生以來就自然產生的內容輸出模式。而後者,則是民間的、非可控的、無限的內容誕生源,也是所謂「粉絲經濟」時代特有的內容渠道。
簡單舉個例子:
「印度發布會」本身的各大網站視頻直播,以及雷軍上台的演講,甚至是產品設計和視覺呈現,這都算做是「內部」的工作。小米的發布會所呈現的都是「中規中矩」的素材(除了雷總的英文發音),這是一個產品必須要做到的基本。而隨後在 b 站上爆火的雷總 Rap「Are you OK?」,就是「外部」誕生資源的最好代表了:它脫離了小米發布會的主題和產品,而是用鬼畜的方式來洗腦:即使你對小米產品不感興趣,但是這首歌和其相關的視頻、彈幕,都會吸引你去一次次地看視頻,實現了產品的大量曝光。
當然,肯定有人會懷疑這個「Are you OK」的視頻是小米自己做的……經本人確認作者與小米沒有利益關係。但是,米粉和小米的親密關係,已經不是第一次誕生這樣的傳播效果了。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見黎萬強的《參與感》中的「品牌篇」和「新媒體篇」。
粉絲的參與感的產生與引導,是這本書中一直在不斷砸實的一個主題。因為粉絲畢竟是「外部人員」,不可能按照你自己的團隊文化、品牌定位、產品形象等等一系列 p 話去創造互動內容--如果要真能按照這些去創造的話,那還要公關公司幹什麼?粉絲誕生的互動內容,永遠是他們想要看到的東西。你自比秦皇漢武,結果看到粉絲給你弄成後主劉禪,只能說明你營造的自我形象是脫節的。
還記得當年陳凱歌,因為胡戈從《無極》改編出了《一個饅頭的血案》,結果《一個饅頭》爆紅,陳冲冠一怒將其告上法庭。放在今天的眼光里這就是典型的玩不起,或者說,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分量。
回到我們的主題來。TFBOYS 的粉絲熱衷程度,事實上超過小米——我沒見過哪位小米用戶把自己的手機視作親兒子的。近十年來,中國其實誕生過各種「向著青少年偶像」方向努力的個人和團體,但是能夠像 TFBOYS 這樣抓住粉絲心理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無論是超女快男,星光大道、中國好聲音還是各種好男兒、我型我秀等等明星打造節目,「產品設計」的思路永遠是怎麼突出唱功、演技,怎麼塑造「星光閃閃」的形象,反而在粉絲參與感的經營上,卻是除了赤裸裸的「發簡訊給他打錢」以外,缺失得一塌糊塗。也許在上個 10 年裡,這樣的經營策略可以鼓動一批善男信女給他們投票,但觀眾的觀感始終停留在「發現一個被埋沒的明星」的階段——這位「新星」的成長經歷與你其實毫無關係,而是那些坐在舞台前的大腕們認可的功勞。
但是 TFBOYS 的成名是不一樣的:他們翻唱歌曲出道,官方形象賣萌為主,成員之間的互動,以及團體與粉絲的互動,都是前所未有的「成名模式」。所以即使你挑剔他們「唱功不行」,還是覺得他們「矇騙怪阿姨」,但這都其實是 TFBOYS 這個組合的「參與感」經營策略:這是三個稚氣未脫的小男孩,離偶像明星的道路還很遠,而作為他們的粉絲,你可以得到的是「看著他們成長、成熟、成功」的養成感和成就感。你參與過鄧紫棋的成長么?你在張傑的星路上為他鋪過一塊磚么?但是 TFBOYS 的粉絲就覺得自己是他們的乾爹乾媽,是自己在守衛和支持著偶像的成功,這就是所謂的「偶像養成理念」。
偶像養成理念的誕生,其實並不是 TFBOYS 原創。如果算算源頭的話,秋元康可能可以算是這一打法的奠基者。
秋元康跟 AKB48 的故事,這裡我們就不用重複了,在知乎上也有很多討論 AKB48 的成功之路的內容。秋元康孕育出了 AKB48,AKB48 也反過來捧紅了秋元康。當秋葉原的宅男們都紛紛在 AKB48 中尋找心中女神的時候,日本人才意識到「養成」形成的參與感,對於粉絲來說有多重要。秋元康趁勝追擊,利用日本的「地元意識(本地保護主義)」,分別在日本的名古屋、大阪、福岡創造了 SKE48、NMB48 和 HKT48,以及中國上海的 SNH48(為什麼老是 48……)。這與傳統意義上的「另立分店」模式(例如 Johnnys 的各種旗下團體)有很大區別:「另立分店」的意義在於用不同的形象組合來吸引不同人群,而秋元康則是用更貼近當地文化的方式,來將「偶像養成」的模式帶到每一個潛在粉絲的身邊。
一句話,傳統模式的新團體成立就好像是「蘋果發售了新的產品」;而「偶像養成」的各地組合,就是「蘋果在我家樓下開了新的零售店」。用戶可能會喜歡「Arashi」但是對「Kat-tun」完全無感,但喜歡 AKB48 的人,對於 SNH48 也能找到同樣的熟悉感,甚至還能發現更多貼近自己的因素。
回到正題,「偶像養成」的感覺,其中必定含有三個要素:成長,成功,成熟——玩過養成遊戲的人都明白,在你一天天不斷養成的過程中,其實只有這三個階段對你來說是最有意義的。如果你培養的是一名小公主,那麼你會因為她各種數值上升耗費腦筋,會讓她參加各種比賽和評選來獲得名次和聲譽,最後看到她出嫁或者成為女王。放在偶像團體的養成中,這三個階段同樣奏效:
成長:看到你支持的那位偶像在團體中的排位不斷升高,從板凳隊員成為 Regular,甚至當上隊長。老一代的 AKB48 中,篠田麻里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參加 AKB48 海選落選,從劇場的咖啡店店員干起,因為粉絲的要求破格成為後備隊員,隨後逐步當選 A 組的隊長,出戰紅白歌賽,年年總選舉排名前五,最後功成名退。你看到的,以及你經歷的是她人生的巨大轉變,這裡面的參與感,與只能在電視台和大演唱會裡見到的明星有天壤之別。
成功:AKB48 於 2005 年出道,開始的四年間基本是默默無聞的。在 2009 年,也僅僅得了日本 Record 大賞的特別獎。但從 2011 年起,逐步把 Billboard Japan 和日本 Gold Disc 大賞這樣的重量級獎項囊入懷中。這背後是團隊成員的努力,更是粉絲的勝利。
成熟:AKB48 本身的隊員畢業更替自不用說,重要的是在於「AKB48 模式」的不斷應用和成功,誕生了一系列的姐妹團體。儘管「48G 系」不像韓國女子團體那樣身姿婀娜、臉蛋漂亮、舞步耀眼,腿長總體感覺比人家短 40cm,但她們的創收能力和粉絲的互動能力,可是輕鬆甩下那些團體幾條街:你幾時見過某宅男給韓國少女組合豪擲上百萬,就為了自己的偶像能在組織里排上第一名的?
一句話,「偶像養成」團體的粉絲是在玩有參與感的遊戲,偶像是他們情感的投射物;沒有養成要素團體的粉絲,只是在看熱鬧。
說到偶像團體,那就不得不說說偶像團體的商業價值了。
同樣是 TFBOYS,如果他們是「TFGIRLS」,那是鐵定紅不了的,開篇我就說過這個結論。為什麼呢?
「偶像養成」團體的粉絲,會比一般明星的粉絲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在偶像身上,因為他們關注的是偶像在幕後更多的生活和成長。從早先的「你有看到他的努力嗎」那個階段開始,其實粉絲們就已經在「主動地」參與偶像形象的樹立了,但可惜的是那些偶像並沒能很好地利用這個優勢——相反地,一些刻意的「高大上」的安排,甚至讓粉絲覺得距離感在增加。
TFBOYS 的粉,有一大批是被稱為「怪阿姨」的女性粉絲。但是如果你能夠踏實地看看她們在天涯和知乎的自我表述,其實她們並不是像「TF 黑」口中的那些重口味腦殘,大多數也是我們身邊那些普通的人們。在這一點上,我並不同意各種妖魔化和符號化這些粉絲的做法——喜歡 SNH48 的就是足不出戶的宅男,喜歡 TFBOYS 的就是各種戀童戀腐的中年怪阿姨——這隻能表明你不懂偶像養成的樂趣。正因為粉絲的構成並非那麼極端,所以我們理解粉絲的需求也就沒有那麼困難:他們/她們圖的,無非就是顏(外貌)、藝(歌、舞、才藝)、性格和互動。
從 TFBOYS 目前的運營上來看,對於粉絲的管理和引導其實是相對不成形的:除了粉絲團後援會的高層有一定的組織能力以外,更多粉絲管理其實還停留在「有人黑我們/黑 TFBOYS 的時候大家一起反擊」的階段——這其實跟當年那些炙手可熱的韓國團體粉絲們無甚區別。這對於一個小男孩的偶像團體也許沒有什麼大的危害,粉絲就算寫同人寫腐文,似乎也只是在小圈子裡增加對他們的喜愛。但是從商業價值上來說,這是一個敗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粉絲的構成問題。我雖然沒有詳細的數據,但從對身邊的人觀察出發,可以確定的一點是 TFBOYS 的粉絲中,女性佔大多數,而且相對於同齡女性來說,比他們年長的女性,甚至是有一定年齡差距的女性才是粉絲的主力。這樣的粉絲團體構成,其實會具有幾個天然的屬性:
- 母愛類型的愛心;
- 購買能力中等(消費對象相對較多,奢侈品、護膚品、家庭等等);
- 正面意義更強(就像期待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一樣的心態);
- 較強的反擊心理(哪個媽媽會忍心看自己孩子受委屈)。
所以她們能夠提供給 TFBOYS 的,與物質支持相比,更多的是精神層次的支持:主動宣傳 TFBOYS,通過社交網路和粉絲團體來表達關愛;而更多的粉絲說出「不離不棄」、「下個十年陪著你」甚至是「陪你一輩子」的宣言,其實也表現出了她們更願意用實際行動和精神鼓勵來完成自己的「粉絲使命」。換做是三個女孩子的話,我相信現存的 TFBOYS 粉絲將有很大比例的流失。同時稚氣未脫的女孩子,恐怕也無法吸引主流的那群互聯網用戶——我甚至想不出哪種主流人群會被小學女生組合吸引。
所以這也是我說,換做是女孩子的話,TFGIRLS(?)是肯定火不了的。
同時這樣的粉絲屬性,對於 TFBOYS 的商業價值的支撐是不夠的。偶像團體的活動,儘管也是他們獲得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同時也具備著吸引粉絲的重要作用。活動與粉絲的需求安排得越匹配,偶像團體的商業價值就會得到越高的體現——即使活動本身不能獲得大量的收入;反過來,如果活動本身提供的利潤很可觀,但卻與粉絲的需求背道而馳,那麼就應該堅決地說不。我們從前面的 TFBOYS 的粉絲屬性分析中看到,其實他們的粉絲在物質方面的表現,並不如精神方面那樣激進、那樣不可撼動,而更多的是對於 TFBOYS 在成長方面的期待。所以 TFBOYS 能夠鞏固其粉絲的手法,目前看也僅僅是更多地上節目、出新歌、發通告,而大規模地進行商業巡演的環境,從偶像本身和粉絲團體來看,還尚未成熟。
另一方面,TFBOYS 的代言產品之路,其實也相當尷尬。從目前的代言產品線來看,其實更多的目的還是在於賺錢,而無法從這些代言產品中獲得新用戶:無論是對電視節目的代言,還是對小食品、飲料的代言,其實都與上個時代的明星們的出發點相同: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來推廣代言產品。
可惜互聯網時代,不是這麼玩的。
電視節目的受眾,目前已經完全高齡化,而這些這些受眾對於「追星」的熱情是相對較低的。所以這樣的代言或者出演,對於 TFBOYS 來說,只能吸引自己的粉絲去看這些節目,而無法期待有更多的電視觀眾轉化為粉絲——即使轉化了,對於商業價值的貢獻也並不高。
小食品、飲料的消費人群雖然覆蓋面較大,但是購買人群是兩大類:低年齡人群和中年人群——年輕人更熱衷於中高檔品牌的消費、娛樂類消費。TFBOYS 對於低年齡人群的號召力明顯較弱,而中年人群在購買這些產品時也不太可能因為他們的代言而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該買什麼還是買什麼。說到底還是在把自己的粉絲導流到這些產品中。
作為對比,我們可以用國內的少女團體 SNH48,或者她的「母體」AKB48 的粉絲群體來做比較。與 TFBOYS 的粉絲團體不同,48G 的粉絲特性是這樣幾個方面:
- 使命感和忠誠心;
- 主要覆蓋年輕-中年男性,購買能力強(尤其是中國的粉絲,不多說了…);
- 以看妹子為主(男粉女粉都如此);
- 組內的競爭意識要大於與其他團體的競爭。
所以他們消費的是什麼?是無條件地讓自己的偶像在演出和 MV 中露更多的臉,在舞台上有更長的演出時間和更好的位置。因為位置越好,得到的關注越多,才能滿足自己「看看看」的需求。40-50 多人的大團體,不爬到前 10 名就註定默默無聞,這是在挑戰每一名粉絲的承受能力啊。
所以 48G 系的粉絲,願意更多地將自己的財力投入到支持偶像上,並且在精神上也給予支持。這樣的投入,與 TFBOYS 的粉絲相比,是能夠提供更多的商業價值的——粗暴地說,48G 系的粉絲要比 TFBOYS 的粉絲更值錢。
說到錢,難免會覺得有些赤裸裸。但我們必須承認,偶像團體的誕生和成長,沒有盈利是萬萬不能的。我們上面提過,盈利和獲得粉絲,這是偶像團體進行活動的兩個準則。對於 TFBOYS 來說,他們在代言產品獲得盈利的同時,其實是在消費粉絲。但對於早期的 AKB48,以及眼下的 SNH48 這類的團體則不同,她們的產品代言和活動策劃,與獲得粉絲其實是同時進行的:
猜拳大會和總選舉開票就不用說了,事件本身就是獲得新粉絲的好機會:所有成員都會獲得大量的公眾曝光機會,也許某一天你在街上看到「啊這女孩子挺可愛的嘛」,結果就轉化了……
SNH48 在國內進行的總選舉+演唱會:
AKB48 對旅行企業 HIS、Kagome 蔬菜飲料、NTT DoCoMo、朝日 Wonda 咖啡的代言,其主要消費人群主要覆蓋年輕人(男性女性都算),在給這些企業導流的同時,也增加了自己在目標人群中的曝光度。
最明顯的一點,莫過於對 ACG 人群的覆蓋了:
AKB48 與 GREE 開發的「AKB48 Stage Fighter」
對柏青哥產品的植入:
SNH48 的遊戲《魔天記》代言以及主題曲《緣盡世間》
前 AKB48 成員板野友美代言的手游:
對於 ACG 人群,尤其是遊戲人群的覆蓋,其實是 48G 在商業價值方面能夠明顯超過 TFBOYS 的關鍵:儘管二次元與三次元存在著「無法逾越的鴻溝」,但卻在遊戲方面存在著奇蹟般的連攜作用:只有在遊戲中,才能形成三次元與二次元形象的融合。在日本的 AKB48 Stage Fighter 獲得了 400 萬的下載量,對於遊戲人群的轉化能力可見一斑。而相對的,由於「遊戲人群」在我國長期被妖魔化和邊緣化,所以 TFBOYS 反而無法簡單地選擇代言這些產品:否則粉絲們會憂心忡忡地認為他們「學壞了」。
前一段時間跟黃繼新聊天時,他曾經談到過:「互聯網時代的趨勢,是次文化代替主流文化。」網路次文化的形成,來自於用戶自發產生的內容;而對主流文化的代替,是隨著互聯網用戶成長而「主宰」了主流渠道後發生的。從早期的 mop,到後來的天涯、貼吧、QQ 空間,以及這幾年的知乎、豆瓣、bilibili,這些源於互聯網、論壇、ACG 的內容,其實在越來越多地進入主流的生活,承載了更新更高效的商業價值。
在 B 站上搜索 TFBOYS、SNH48 和 AKB48 的話,儘管 TFBOYS 的視頻數量遠超 48G,但是從播放和彈幕數上,我們可以看出粉絲的覆蓋層面是有明顯區別的:
播放數可以反映內容在 B 站整體上的熱度,而彈幕數則說明了 B 站註冊用戶對內容的關注程度。在幾乎相同的彈幕數的情況下,AKB48 顯然覆蓋了更多「在 B 站看熱鬧」的用戶,SNH48 更是沾了萬合天宜的光,在《萬萬沒想到》片尾曲中確實地覆蓋了大量的人群。
另一方面,不知道 TFBOYS 是否有和《萬萬沒想到》合作的切入點,從目前的內容構成來看,這種合作的促成還是相當困難的——萬萬沒想到的觀眾與 TFBOYS 的粉絲的共同覆蓋點實在是不太明晰。而網路次文化人群,恰恰是 SNH48 與萬合天宜的共同特徵。
如果我們把這個結果放大來說的話,由於組合成員的形象,TFBOYS 甚至無法給一些熱度頗高的社交軟體和互聯網產品代言(比如陌陌);而粉絲本身的特性和構成,也無法通過這些社交平台進行有效的導流——在社交平台上導致的粉絲與非粉絲的對立,對於這些孩子的形象,以及組合未來的推廣,都是一種隱形的破壞。
然而 48G 卻並不怕,她們需要的是更多的「管束」——管理粉絲和偶像之間的互動,讓偶像少女的形象更加正面,更加規範。粉絲的購買力強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捧紅這個團體,也可以腐化這些少女——SNH48 畢竟發生過偶像與粉絲私聯的情況,這在所有 48G 組合中都是被嚴格禁止的。
一方是成員少,粉絲自活躍度高,但內部缺乏機制來誕生傳播性內容,目前的情況是「粉絲自 High」;另一方是成員多,粉絲因為宅所以活躍度低,但自身的話題性和傳播性都大有開發的餘地,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約束粉絲和成員。「偶像養成要素」的路,在中國才剛剛開始啊。
查看知乎原文(79 條討論)推薦閱讀:
※那些年王俊凱背的鍋,澄清系列。
※如何看待 7 月 23 日 TFBOYS 在快樂大本營的表現?
※為什麼有人喜歡TFboys?為什麼喜歡王源?他有哪些值得喜歡的優點??
※如何評價吳亦凡?
※tfboys為什麼最近都不合體,連微博都不互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