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意的校園

詩意的校園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報
分享:

  大學小言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

  定期在黑板上抄寫值得推薦的詩歌,放在圖書館前或食堂附近,供過往的師生觀看,這是香港中文大學「書寫的力量」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古老,很手工,也很人性。

  香港中文大學的同事告知,讀我《校園裡的詩性——以北京大學為中心》(《學術月刊》2012年11期),看得他熱淚盈眶。同事是位詩人,正痛感當今大學校園裡詩歌的迅速衰落,故對我文章結尾那段話心有戚戚焉:「在我看來,談論當下亞洲各國大學的高下,在大樓、大師、經費、獎項之外,還得添上『詩歌』。對於具體的大學來說,願意高揚詩歌的旗幟、能夠努力促成詩歌在大學校園裡的『生長』,則自有高格,自成氣象。」不過,讚歎之餘,他還是有點困惑,問這是不是夜行者吹口哨,自己給自己壯膽?

  其實,我並不否認,相對於十九世紀的歐美大學,或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大學,「詩意的校園」正日漸消失。但即便大趨勢如此,不等於就沒有抵抗的力量或可能性。在我看來,無論任何時代,詩歌都應該是大學的精靈與魂魄。只不過,今天的詩歌,不僅存在於課堂或舞台,更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北大有其特殊性,作為中國新詩的發源地,本就詩人輩出;加上北大新詩研究所及北大中國詩歌研究院的鼎力支持,確實比別的學校更有條件成為「詩歌的沃土」。在我看來,在大學階段,與詩歌同行,是一種必要的青春體驗。能否成為大詩人,受制於天賦、才情、努力以及機遇,但「熱愛詩歌」,卻不受任何外在條件的拘牽。因痴迷詩歌而獲得敏感的心靈、浪漫的氣質、好奇心與想像力、探索語言的精妙、叩問人生的奧秘……所有這些體驗,都值得大學生們珍惜。

  其實,港中大也是一所有詩有歌的大學,不說早年著名詩人余光中曾任教中大十年(1974-1985),播撒下很多新詩的種子,至今還能聽到遙遠的回聲;近幾年北島在中大籌辦香港國際詩歌節,更是喚起了我們對「另一種聲音」的追懷與嚮往。至於每年舉辦的「全港詩詞創作比賽」,都有中大學生參與並獲獎;近日更有中文系系友捐資,指定支持舊體詩的教學與研究……所有這些雅事,都讓我看到香港社會的另一面。不過,最讓我感懷不已的,是以下小小的場景。

  那天下午,微微細雨中,新亞圖書館門前,有個男生正在黑板上抄詩,那是一首新詩,作者我認得,是前年畢業的博士生。抄寫者很認真,已經抄好了,後退兩步,端詳了一陣子,又走上前去,擦掉最後兩行,重寫一遍。我默默地觀察,內心涌動著久違了的熱潮。事後了解到,定期在黑板上抄寫值得推薦的詩歌,放在圖書館前或食堂附近,供過往的師生觀看,這是香港中文大學「書寫的力量」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古老,很手工,也很人性。我注意到,面對這些散落在校園各處的小黑板,絕大部分行人熟視無睹,偶爾也有湊上前閱讀或議論一番的。但不管觀賞者是多還是少,抄寫者對詩歌的熱愛與虔誠,還是很讓我感動。


推薦閱讀:

《中國詩詞大會》:人生自有詩意
唯有月與詩意不可辜負
陸儼少《杜甫詩意百開冊頁》高清完整版上冊
潺潺涓水 | 墨染流年,詩意自釀
【美圖】月份最詩意的別稱,極美!

TAG:校園 | 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