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商業片和類型創作應關注時代 探測市場規律
點擊載入圖片
《湄公河行動》被譽為目前為止警匪片票房天花板
進入2016年以來,嚴格說是自周星馳的《美人魚》打造了中國電影票房難以企及的天花板之後,中國市場成績一直不溫不火,難見現象級爆款。極速狂奔、一路凱歌的產業,開始回歸理性。正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所說,我們不能拿2015年的發展峰值去一一比對2016年的成績而唱衰中國電影,中國電影的基本面仍然向好。那麼,這個基本面向好如何體現?我們或可從近幾年的類型片尤其是警匪片創作取得了重要突破的側面進行觀察。
從《毒戰》《風暴》《警察故事2013》,到《竊聽風雲3》《赤道》《解救吾先生》《謎城》,再到《三人行》《寒戰》《寒戰2》《使徒行者》,直至探測到目前為止警匪片票房天花板的《湄公河行動》,警匪片沒有像青春片那樣迅速崛起、高調吸金再漸顯頹勢,而是在悄然地突破發展,保持著持續向好的藝術質量和較為平穩的投入產出比。從宏觀上看,警匪片取得不俗成績的首要因素就是類型化。影像水準一流,情節跌宕起伏,敘事一氣呵成的類型化敘事能帶來很好的觀影體驗,更契合觀眾心理。比如《湄公河行動》沿著線性順序,不斷呈現扣人心弦、命懸一線的情節。一場緊接著一場的激烈衝突使觀眾陷入一個個險象環生的情境,導致他們情緒時刻緊繃,思路馬不停蹄,從而獲得了激燃的觀影體驗。
第二,在於真實感。近幾年的國產警匪片創作以寫實為主,甚至有幾部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從《解救吾先生》到《湄公河行動》,從塵土飛揚的高速公路到海邊簡陋的小樓,從歹毒的張華到十惡不赦的糯卡,從凶煞狠戾的王千源到鐵漢柔情的張涵予,當電影腳踏現實生活的大地,讓故事人物與百姓日常情感體驗、行為選擇的內在驅動力產生共振,就迸發出巨大的藝術魅力和精神力量,更能提高觀眾的關注度與認同感。
除了上述兩個因素,警匪片取得不俗成績的原因還在於對不同藝術模式進行了探索。第一種是導演杜琪峰的路子,即個人風格化的表達。《毒戰》的結局,蔡添明安樂死、警匪雙方同歸於盡。這個不太照顧觀眾觀感、更多地負載主創個人表達的結局很不討喜,還好一路驚險而緊湊的情節足夠抓住觀眾,使他們還沒來得及思考,電影就已戛然而止。因此,《毒戰》最大的意義就是給警匪片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思路。
第二種模式是《寒戰》系列,將傳統的警匪槍戰轉變為權力鬥爭,不再以驚心動魄的動作戲和博人眼球的大場面為主打,通常負責文戲的感情戲也幾乎略去,而是去推演各種勢力如何角力的過程。這種「冷」戰風格,與傳統警匪片的「熱」斗形成鮮明對比。第三種是用文藝范兒包裹警匪題材。範例是曹保平導演的《烈日灼心》。它著重塑造複雜立體的人性,突破了以往警匪片重情節、重動作而輕人物塑造的缺憾。不只是警匪題材,這種腳踏文藝和類型兩隻船的電影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比如《白日焰火》《心迷宮》《冰河追兇》和前段時間熱議的《黑處有什麼》,均在電影節上有所斬獲,也在觀眾中間獲得了一定的口碑。還有一條路就是《湄公河行動》式的、以類型片敘事嫁接主旋律電影的模式。該片將表達主流價值觀和提升市場吸引力的訴求有機統一在一起的做法,使「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正義必然戰勝邪惡」的國家情懷在影像的生動詮釋中落到了實處,點燃了年輕觀眾的愛國熱情,也為中國式警匪片打開了新的格局。
沒有永遠直線上漲的市場指標,唯有持續穩定的高品質才是電影產業健康發展的硬道理。從警匪題材創作的積極探索中,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穩中求勝,理性回歸。借著整個市場增速放緩給我們提供的反思契機,我們應該著手於擠壓產業泡沫,摒棄浮躁心和功利性,加快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的轉變。如果其他商業片和類型創作能夠如警匪片這樣,更多地關注時代和文化,正確探測市場規律,那麼中國電影產業走上注重內涵發展的良性發展之路指日可待。
推薦閱讀:
※人生翻盤,零投資-比特幣套利
※老客戶營銷7大要點,幫你增加客戶黏性
※如何做好產品運營?
※40年前,他憑一首208字的歌曲創造了市值百億的商業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