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54】為什麼美國會放鬆對伊朗的制裁?//雲石

雲石:為什麼美國會放鬆對伊朗的制裁?【地緣政治54】2015-10-15  7月14日,伊朗核問題達成重要協議,伊朗以放棄關停核設施、銷毀大部分核材料為條件,換取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勢力同意放鬆對伊朗的經濟和金融制裁。  伊核危機從2003年開始,至今日達成協議,歷時12年之久。而從協議內容看,這當然是伊朗的重大勝利:一直纏繞在他頭頂的制裁陰雲終被驅散;而對美國而言,這份協議的達成,不僅意味著長達12年的制裁徒勞無功,更代表著,美國放棄(至少是階段性放棄)了消滅伊朗政權的圖謀。  這對美國來說當然不是什麼好事。在上一節《地緣政治53:伊核危機到底是怎麼回事》一文中,雲石君已經對美國制裁伊朗的動機做了說明:美國要構建自己主導的中東新秩序,必須收復伊朗這個中東主要地緣勢力;只是深陷阿富汗、伊拉克兩大泥潭,美國暫時無力圖謀伊朗,遂以制裁的方式加以打壓,為將來騰出手來滅伊打下基礎。而伊朗為免被滅,所以大力發展核武,故引發伊核危機。  對伊制裁大範圍解除,意味著美國構建中東新秩序的戰略受到重大挫折,伊朗將繼續作為一個獨立地緣勢力活躍在中西亞政治舞台。對於將霸權建立在石油美元基礎上的美國來說,這毫無疑問是一個長期的巨大威脅。  既然有這麼大的隱患,美國為什麼要放鬆對伊制裁呢?在雲石君看來,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首先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徒勞無功。阿富汗和伊拉克是美國包夾伊朗的重要基地,更是美國撬動中西亞地緣政治格局的戰略基石。但這兩個基石要發揮有效作用,其重要前提就是,必須將他們改造成一個所謂的「王化之地」——不僅要政府親美,還要國家穩定,並且具備一定實力。但由於地緣關係太過疏遠,加上其他方面原因,美國對此二者的改造並不成功,遠未達到「消化吸收「的效果,反而因為多年深陷其中,耗費了巨量的資源。  經營阿、伊的失敗,不僅使美國無法將二者打造成為經略伊朗的前進基地,也意味著美國改變中西亞地緣政治格局的目標無法達成。既然如此,再進逼伊朗,不僅要耗費更多資源,而且拿下後的「消化「也勢必更加艱難。  甚至,鑒於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三國山水相連,在地緣和人文關係上十分緊密,如果因同受美國侵略的緣故,而彌合彼此間的教派和地緣政治衝突,以反美為紐帶聯合起來,那美國在中東的相對優勢就有被徹底傾覆的危險。  這並不是不可能的,現在的伊朗政權雖然反美,但作為一個什葉派政權,作為一個被世界承認的合法政府,伊朗還是多有克制,與IS,基地等遜尼派恐怖組織沒有太大瓜葛;要真是伊朗現行政權被摧毀,美國又無力消化這一地區,那伊朗很有可能會成為反美恐怖勢力的天下。鑒於伊朗地處伊拉克、阿富汗之間,如果它也成了恐怖組織的樂土,那三國恐怖勢力就將聯為一體,其聲勢遠非今日可比。一旦作為中東核心區的伊朗高原——兩河流域板塊落入極端反美勢力之手。美國在中西亞的存在將面臨極大威脅。  雖然美國不喜歡伊朗政權,但伊斯蘭極端恐怖勢力的壯大無疑更加危險。在無力消化伊朗,也無力清除恐怖勢力的情況下,與其讓伊朗也被恐怖組織接管,還不如讓現行政權管著的好——至少它還是願意按照遊戲規則辦事的。  其次是對沙烏地阿拉伯的戒備。儘管美國與沙特是盟友,但這種雙方的合作沒有任何地緣、人文關係支撐,是一種純粹基於利益的簡單粗暴存在。直白的說,美國靠沙特為首的阿拉伯海灣王權國家,獲得石油美元的金融霸權;而沙特們則靠美國的支持,維護國家獨立和王權延續,以及掌握部分石油定價權(在不嚴重違反美國利益的前提下)。  既然是純利益合作,那也就意味著,除了利益之外,雙方的合作缺乏其他條件作為緩衝。直白點說,只要一方圖謀更多,並因此損害了另一方的利益,這種合作就會出現裂痕。  而當下的美國和沙特正處於這種狀態。沙特有意擴大自身勢力範圍,美國卻不想沙特如願(沙特和美國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分歧,雲石君在將來的沙烏地阿拉伯系列中詳細說明)。但是,美國又不便直接阻止沙特。在這種情況下,放鬆對伊朗的制裁,可以部分恢復這個波斯——什葉系大國的國力,阻止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遜尼系勢力擴張。  第三則是歐洲的壓力。歐洲現在深陷債務危機,又被美國拖入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對抗當中,可謂左支右絀。如果長此以往,歐洲的麻煩將越來越大。  雖然美國並不希望歐洲過於強大——那會導致他們擺脫自己的控制;但作為美國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盟友,美國也不願意看到歐洲一蹶不振。尤其是當下火熱的烏克蘭博弈中,美國離不開歐洲的支持。在此情況下,美國必須想辦法安撫歐洲。而放鬆對伊制裁,會大幅提升國際石油產量,進而在較長時期內壓低國際油價。這不僅有利於削弱俄羅斯,進而減少美歐在烏克蘭博弈中所承受的壓力,而且對歐洲疲弱的經濟大有裨益。如此一來,美歐裂痕會在較大程度上得以彌合。  最後則是中國的影響。伊核問題爆發之初,中國還只是一個不太重要的次要角色。但十幾年過去,中國已經成長成為世界第二大國和全球最大的工業體。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反映在伊朗,就是中國從該國進口的石油越來越多,伊朗可以通過和中國的交易,抵消美國制裁的影響。  這當然是與美國不允許的。但問題是,中國本就是個地緣實力不亞於美國的世界級大國。而隨著國力的增長,中國無視美國霸權的資本也越來越雄厚,美國想逼中國中止與伊合作,越來越力不從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1年,美國出台法案,宣布自2012年6月28日起,如果某個國家的金融機構繼續通過伊朗央行從伊朗購買石油,美國就切斷該國所有金融機構與美國銀行體系的聯繫。  這無疑是美國對其金融霸權的一次政治化運用。法案一出,美系國家不得不跟伊朗劃清界限。  但在中國這裡,效果卻大打折扣。雖然迫於美國金融霸權,中國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讓步,但相較於於其他國家,中國的屈服程度實在有限,僅僅是中止了部分在伊項目,在隨後兩年從伊進口的石油規模降低到原先的八成左右,到2014年,中伊石油貿易便恢復到制裁前規模——而美國對此也無可奈何,最後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中國去了。  中國是國際石油市場的最大買家,既然美國搞不定中國,那麼這種制裁不僅效果大減,反而會傷及自身——本來美系勢力可以分享的伊朗利益,會因此陸陸續續落入中國之手。而隨著中國一路一帶戰略的火熱推進,美國在中西亞的影響力會受到嚴重威脅,這種大背景下,再維持對伊制裁,不僅效果越來越小,反而會使伊朗義無反顧倒向中國。既然如此,不如索性放開對伊制裁,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和盟友分享伊朗利益,也可以緩和對伊關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西進的戰略壓力。  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失敗,以及來自沙特、歐洲和中國的不同層面壓力,迫使美國不得不放鬆對伊制裁。  所以,對美國來說,伊核協議的達成壓根就不是什麼成功,充其量不過是在買賣已經註定賠本的情況下,通過這樣的方式,給自己儘可能的止損罷了。  當然,鑒於伊核協議事關全球所有主要勢力,那麼除了美國和伊朗,其他各方也各有損益。那麼誰受損,誰受益?中東乃至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會因此受到什麼樣的影響?雲石君下一節繼續分析。
推薦閱讀:

《地緣看中國》之歷史篇第三目《戰國》  總第四十回  四海歸一
報告:今年全球最大地緣政治風險並非ISIS
王緝思:「西進」,中國地緣戰略的再平衡
劉楊青:美國地緣戰略調整對中俄關係影響
宋魯鄭:地緣政治:巴黎恐襲改變了什麼?

TAG:美國 | 政治 | 地緣政治 | 地緣 | 放鬆 | 雲石 | 制裁 | 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