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解析《哈利波特》的成功原因—娛樂頻道—人民網·天津視窗

圖文:解析《哈利波特》的成功原因


2011-8-4 10:32:53

簡要內容:首先,從文學層面看。畢業於英國艾希特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的作者J.K。羅琳有著強大的教育背景,從古典文學到歐洲史、從莎翁劇到挪威史詩、從法語到拉丁文……,各項學習經歷,為她創造《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奠定了紮實的人文功底。

《哈利-波特7(下)》海報集錦

  7月15日,作為系列大結局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Harry Potter and theDeathly Hallows Part 2)在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上映(內地8月4日引進),無論是北美三天1.7億美元的首映、還是七天全球破7億美元的票房數字,均輕鬆剿滅《變形金剛3》,高居影史第一,勇奪北美、全球的雙料年度票房冠軍已成定局!數百家歐美媒體聯合給出的年度最高評價,更使該片瞬間成為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明年奧斯卡大熱門。

  J.K。羅琳女士何德何能,寫出的七部魔幻小說竟拍成了人類史上最賣座的系列電影?又為什麼從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到我國的文豪金庸與學者易中天,無數政要、名流、精英競相直言自己是《哈利·波特》的忠實擁躉,毫無遮掩?《哈利·波特》系列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是什麼使之成為書市大鱷、票房炸彈、主題公園乃至包括名校耶魯大學在內的13所國際名校專門開課研究的文化現象?……以下試作淺析。

  首先,從文學層面看。畢業於英國艾希特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的作者J.K。羅琳有著強大的教育背景,從古典文學到歐洲史、從莎翁劇到挪威史詩、從法語到拉丁文……,各項學習經歷,為她創造《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奠定了紮實的人文功底。另一方面,6歲起便開始寫作並多以寓言、童話為主的經歷,以及動筆創作第一本《哈利·波特》期間正值她作為被前夫拋棄且獨自撫養女兒的單身母親的最艱難歲月,這些都讓她在發揮想像力與構建更親和的文字平台來吸納讀者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其次,從心理學與教育學的角度看。正如羅琳所言,《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既是為鼓勵跌落人生低谷的自己、也是給一天天長大的女兒的禮物。在熬過窮困潦倒的日子後,其創作靈感與熱情,逐漸從自我激勵轉向對女兒講述人生的經驗與哲理上來,並且伴隨著女兒的成長而不斷深入。這種作者在作品中不斷注入的生命期許與歲月沉澱,循序漸進地形成她跟同樣處於成長期的年輕讀者(及其父母)們之間的一種更深層次的交流和默契。《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也因此升華為「一代人長大成人的《聖經》」,這裡簡單概括:

  ——起初,主人公「哈利」經歷的問題與剛入學的讀者們一樣,不外乎惡老師、壞同學、神秘的校園謠傳等等,但無論如何,以校長為代表的善良長輩總能給予孩子們展開夢幻冒險的最強有力支持,幫助他們贏得更多的愛和精彩;然而,隨著《阿茲卡班的囚徒》與《火焰杯》的展開,與讀者一道步入青春期的「哈利」一方面表現出焦躁、逆反,另一方面開始發現成人世界背後的複雜詭譎,發現並非所有人都一心向善、都是朋友;接踵而來的是《鳳凰社》挑戰陳腐體制的先抑後揚,以及《混血王子》終於驚覺曾經的人生保護傘再也無法保護自己而必須離開象牙塔、獨闖世界的悲涼頓悟;大結局《死亡聖器》則既告訴讀者誰是患難見真情的朋友,誰是迷信權力、無視真理、隨聲附和的牆頭草,也再次重申只有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才有希望戰勝強大的對手,而哪怕是在最黑暗的時刻,愛與希望也是最亮的光芒。從小學初中開始接觸第一本《哈利·波特》的讀者或欣賞到第一部電影的觀眾,在結束高等教育面向社會、走向職場、邁向人生的新階段時,剛好看到完結篇,這恰似在魔法世界裡重溫他們自己的心路歷程(具體到我國,原文版《哈利·波特》還「肩負」起一代人英文課外閱讀的教育功能),無怪80後、90後對該系列一往情深。

  最後,從以電影為代表的市場營銷看。華納兄弟在新舊世紀之交敢於斥資近2億美元打造一部魔幻大片時,還被業界當作笑柄;現在,系列八部(電影將《死亡聖器》拆分成上下集)北美票房破22億美元/全球票房破70億美元的影史第一賣座成績,讓所有商家饞涎欲滴、瞠目結舌!不僅華納的投資膽量與甄別項目的慧眼令人欽佩,美國資本主導但為確保原汁原味而堅持採用英國主創班底的高瞻遠矚改編理念也同樣名垂史冊。12億美元的圖書銷售額經過「電影」這個當代最立體、最綜合、最全球化的包裝推廣,不僅滾出前述的70多億美元票房的雪球,更有10億美元電視播映權、15億美元遊戲銷售額、40億美元影碟銷售額、70億美元其它周邊產品,以及2億美元打造的坐落於奧蘭多環球影城內的主題園區等,今後仍將進一步擴大的無數數據、無數財富。

  受此影響,新世紀全球範圍內的魔幻文學出版量巨幅增長,不僅是魔法與巫師,神秘傳說生物吸血鬼、狼人、精靈等的相關文學或重刊舊帳、或勇推新篇,層出不窮。好萊塢更是瘋狂地想要克隆《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不僅華納旗下子公司新線影業在新世紀初同期攝製了另一系列——改編自托爾金創作年代更久一些的魔幻經典《指環王》三部曲(2012年、2013年冬《指環王》前傳《霍比特人》上下集將陸續上映),更有後來的《龍騎士》、《黑暗物質:黃金羅盤》、《黑暗崛起》、《暮光之城》、《珀西·傑克遜》等大大小小數十部魔幻片。然而《哈利·波特》的成功至今未能複製,究其原因——欲從文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個層面同時滿足上述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幾乎不可能。縱然披掛魔幻文學外衣、兜售青春言情實體的《暮光之城》在美國已紅透半邊天,其國際影響力和周邊產品的開發潛力,仍跟《哈利·波特》系列不可同日而語。

  從1997年第一部小說的出版到2011年最後一部電影的上映,七卷文學、八部電影,以及一代人的青春白駒過隙。如果你也曾質疑《哈利·波特》系列不可思議的空前成功,希望聽罷一番謬論能讓你對它產生新的認識、新的興趣——這不是普通的兒童讀物,而是被世界名校開課講習的經典文學;這不是一般的成功市場運作,而是史詩級商業大手筆;這不是簡單的《哈利·波特》,而是天馬行空的魔法世界魅惑芸芸眾生的文化現象。

  畢成功/文


推薦閱讀:

若能攜人民擁護之威權則無堅不摧
除了官場現形記,《人民的名義》里還有婚姻現形記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西客套話(禮儀漫談(1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釋義:第八十九條
朝鮮舉行最高人民會議 任命新一屆內閣成員

TAG:娛樂 | 天津 | 原因 | 成功 | 人民 | 人民網 | 解析 | 哈利波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