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秘笈:「活血化瘀」在外科中的運用!
本公眾號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雲南中醫」進行關注。
生活中,總有磕著碰著的時候,當不小心磕著哪兒時,身邊人總會說用什麼葯可以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總以為,中醫很神秘,但很多時候,嘴邊掛著的那些話語,卻都是中醫的辭彙。就比如這一句「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不知包含了多少中醫知識,只是真正懂得其中含義的並不多,今天,小編要和您一起學習活血化瘀在外科中的那些應用!
活血化瘀法外科應用很廣泛,趙老臨床常用下述八法治療外科疾病。
1.益氣祛瘀法
氣帥血行,氣壯則血行自如,既不妄行,又不留滯;氣虛則血行無力,緩慢而瘀阻。此為常理。但往往又因血為氣母,瘀血日久,氣無以載,亦可形成氣虛血瘀證,如深靜脈炎、外傷性偏癱等病中多有此類病變。治法以補氣為主,活血化瘀為輔,如補陽還五湯法等,使氣血充足、血脈流暢、腫消痛減而取效。
2.理氣活血法氣血同源,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氣滯則血凝,血瘀則氣機壅滯。如膽囊炎、膽石症早期、闌尾炎、腸粘連以及多種周圍血管病中均有氣滯血瘀之病變。只有理氣葯、活血葯二者相互為用,相得益彰,加強活血化瘀的力量,才能取效。常用方如復元活血湯。
3.溫經活血法《素問·調經論》曰:「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澀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外寒入里或陽虛內寒均能導致寒凝血瘀,如脫疽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凍傷、雷諾氏病及部分痹證均像此類病變。治宜溫陽祛寒、活血通脈並施,寒邪消解則血運而行,血行通暢則陽氣得布、四肢得溫。
4.涼血化瘀法「血受熱則煎熬成塊」,凡熱邪太甚入於血中損傷血絡,或者血熱妄行出血之後離經之血留滯不行,均可形成瘀血,如疔毒走黃、疽證內陷、出血性紫癜、皮膚變應性血管炎、結節性多動脈炎等均有此類病變。治療之法宜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並用,熱邪消散則血行正常,瘀血化去則脈道通暢、熱毒得解。常用方如散腫潰堅湯、涼血地黃湯等。
5.活血利水法
水與血異名而同源,互相維繫,相為倚仗,水(津液)能生血,血能化水,「血得氣之蒸變,亦化而為水」(《血證論·吐膿》)。在某些疾病中往往有水蓄則血瘀,血瘀則水壅,互為因果,纏綿不已,如象皮腫、前列腺肥大、水疝、慢性腎炎等。治療宜活血化瘀、利水化濕,瘀血去則三焦氣化得行、水濕正常運行,壅塞之水消則脈道通利,病因得除,癥狀自愈。
6.活血消風法氣血不足,脈絡空虛,風邪乘虛而入侵,痹阻絡道,血脈澀滯,引發關節疼痛、口眼斜等,治用活血化瘀、疏散風邪之法,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
7.化瘀攻石法輸尿管結石總由腎虛膀胱熱煎熬水液凝結成石。但如果結石停留體內,久滯不動,必然阻遏氣機,滯瘀血脈,血脈瘀阻則水道不利,致使結石愈結愈大,二者層層相因,愈結愈堅。治法必須活血化瘀、通淋排石相兼而施,瘀滯化則結石得以消減,得以下行,通淋利尿則尿量增多,衝擊結石下移,是結石外排的主要動力。二者結合,共奏排石之功。
8.活血通乳法乳癰之證,多數源於郁乳。乳汁來源於脾胃之氣血,乳郁又多因氣鬱血滯,所以乳癰多有氣鬱、血瘀的病因病機。治療早期乳癰,多以活血理氣、通乳散結為首要之法,氣血疏通,鬱結自解,癰膿便不易形成。
【本文選自《趙尚華中醫外科臨證醫案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魏峰明著),來源於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授權雲南中醫(微信號yunnanzhongyi)編校發表,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五行
※跟我學中醫 | 人為什麼會中暑?
※中醫消渴症(二型糖尿病)研究的新思路
※tnj660630的文件夾【中醫治脾】
※名老中醫經驗集——何炎燊 - 中醫臨床經驗討論版 - 復興中醫網 中醫專業討論|經方傳真|...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