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朽任:一權二變是馬克思主義真經的要義(二)
2018-5-10
一個英才,一個叫馬克思的為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而生的英才,於200年前的1818年5月5日,在德國的特里爾誕生了。對這位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及其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筆者圍繞《共產黨宣言》的精髓要義,發系列文章六篇予以紀念。
《共產黨宣言》第一章的第一句話,表明的是馬克思的首要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者或曰共產黨人的要害觀點。說「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其後又說,「至今的一切社會都是建立在壓迫階級和被壓迫階級的對立之上的 」;「至今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共產黨一分鐘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儘可能明確地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敵對的對立」(本文中引言凡不指明出處者,皆來自《共產黨宣言》簡稱《宣言》中,下同)。馬克思在《宣言》中用了三分之一多的篇幅,對歷史上的階級,尤其是對資本主義時代的階級對立狀況,用階級鬥爭的觀點、階級分析的方法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得出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兩個不可避免的著名論斷。中共一大綱領也明確了「(2)直到階級鬥爭結束為止,即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時為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毛主席在《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一文中說: 「階級鬥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來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歷史的叫做歷史的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反面的是歷史的唯心主義」。承載毛澤東思想的毛澤東選集開篇之作《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一文,對1926年當時的中國各階級進行了分析,分清了敵、我、友這個革命的首要問題。明確了需團結的真正朋友,需攻擊的真正敵人,認清了無產階級才是革命的領導力量。
古有「天下一家」之想(《禮記·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這是在階級社會中的夢幻想像;後有「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之評,這是馬克思說的資產階級時代的一個特點;再後則有霸權超級大國為第一世界,發達國家為第二世界,發展中國家為第三世界之論,這是毛主席對世界剖析後的結論。從這『一家』之想,到『兩陣營』之評,再到『三個世界』之論,可以看出,先哲們對世界的認識是在變化的,是越來越深刻的。馬克思說共產黨人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在的階級鬥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係的一般表述」。而非臆想的觀點,是在以階級和階級鬥爭的觀點在看待歷史和世界。
在階級社會中,生活在不同階級社會中的人,其命運從來沒有相同過,故而,反剝削、反壓迫的階級鬥爭就從未停息過,所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從未存在過。世界上只存在著對立統一體,而不存在不同命運群體的命運共同體。這是人類的基本常識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當今的時代,是以「私」為其本質的資產階級與以「公」為其本質的無產階級,兩大階級敵對的對立時代,是黑白分明的階級鬥爭社會時代。階級鬥爭的終極要點,是奪取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
當今的中國,是兩極分化的階級社會,是掌控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而造成的兩極分化社會。社會階級的劃分可以是:靠勞動者的勞動剩餘價值、靠食利性收入為生的豪富之民一方是剝削階級,靠勞動性收入為生的貧困之民一方為被剝削階級,這是「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而漂浮於兩者之間的即靠勞動性收入也靠食利性收入為生的富裕之民一方則是屬於中間階級。這『三民之階級』(各自還可再劃分為上中下三個階層),就像『三個世界』一樣呈現於世,是品字形的上尖下粗塔形結構。身居高位的是富豪之民階級,他們的主要財產是賴以發達的生產資料。被壓低層的是廣大貧困之民階級,他們的主要財產是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塔底的勞苦大眾占社會的大多數,是人民的主體,而這主體只有聯合起來、組織起來,才能維護自己的權益,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一盤散沙的各顧各單幹狀態是統治階級所期望的便於統治的狀態。處在兩敵對階級中間的則是富裕之民階級,這中間階級處在下擠上壓的不穩定狀態。這階級的劃分是按其經濟地位進行的劃分。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曾有黨內資產階級的說法(實際是指資產階級在黨內的代理人)。而這說法是從思想意識方面考慮的階級劃分,並不是那時的黨內,如同現時的黨內一樣,真有千萬、億萬級資產的富翁統治階級存在,這是對階級劃分理論的新突破。過去曾流行過一個段子說,赫魯曉夫對周總理說,我是煤礦工人階級家庭出身,你是資產階級家庭出身,咱倆的階級出身不同。周總理回答道,是啊,但咱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背叛了自己原來的階級。這說明,家庭出身是無法自己選擇的,但思想意識、階級立場卻是可以自己選擇的。現下按經濟地位劃分屬於剝削階級的富豪之民人數不超過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一,但按思想意識劃分,屬於剝削階級利己思想的總人數卻是龐大的,再按現下踐行私有化造成的黨內腐敗,其廣度、深度的情況分析,資產階級的利己觀念、意識形態還是居於主導地位的。這種狀況,造成共產黨人思想革命的使命是任重而道遠的,這種狀況,致使對現實的兩極分化社會的改變是艱巨而複雜的。
兩級分化必然會隨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利潤最大化的以錢為綱路線的瘋狂進一步加劇,階級鬥爭也必將隨越甚的剝削、越重的壓迫而更加激烈,這是規律。就像社科院藍皮書所揭示的,近年來每年發生的群體性事件達十餘萬起,其中不少就屬於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的被剝削群體的造反鬥爭,即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的客觀存在,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的客觀存在。這說明,人們不斷增長的對物質文化的需求與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可以通過生產力要素、科技水平的提高加以解決,但人們不斷增長的對公平正義的追求與不公的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則是只有通過階級鬥爭,使無產階級取到專政之權才可得以解決。因為剝削階級的統治之權是不會自動放棄的。當今,資本家(已改稱為民營企業家)豪富之資產階級與(打工仔)貧困之無產階級間的階級鬥爭是客觀的現實存在。800萬警察和超千萬保安的存在,維穩費用超過國防費用的實際存在,就有力的反證了這個階級社會現實的客觀存在。閉眼不看實際,一味抹煞階級與階級鬥爭的存在者,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迴避繞開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不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修正主義的貨色而已。正如列寧所言; 「誰要是僅僅承認階級鬥爭,那他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只有承認階級鬥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列寧《國家與革命》)。
階級鬥爭的觀點,階級分析的方法,是馬克思主義者認識歷史、觀察世界的看家本領,是馬克思主義首先的基本觀點。是通過階級鬥爭「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的觀點, 是「階級鬥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的觀點(馬克思一八五二年給魏德邁的信)。也即是人民民主專政的觀點,「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毛選四卷1412頁)。而人民民主專政只能在人民享有公有制財產權做依託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實施,也就是誰掌控生產資料財產權誰做主。沒有財產權就不能做主,做不了主,就更談不上專政。就像手拿鑰匙的丫環,只能是當虛家,不能是做實主。資本家不可能讓打工仔做主,黃世仁不可能讓楊白勞做主。私企資本家老闆下面的工人、職員只能是個打工仔的身份,土地被流轉後的農民,實際上也就成了是打工仔的身份,現在國企的職工都是實行合同制,也實際都成了幹活拿錢的打工仔。而打工仔是不可能成為主人的。當佔總人口絕大多數靠勞動性收入為生的貧困之人民大眾都成了打工仔的時候,就是人民大眾失去了當家做主資格的主人翁地位的時候。有哪個所謂的主人翁選舉人,在知曉被選舉人家庭財產狀況下,在做出了好壞人的基本判斷之後,而再行使其主人翁選舉權的?打工仔身份是很難有真正的自主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資格的。在千萬,億萬級的富翁們盤踞把持的權利機構中,頂多給打工仔個裝點門面的花瓶式地位,以欺世人。而真正的權利是不屬於打工仔人民大眾的。資產階級可 以擁有的資本達到取得和維護政權的目的,而無產階級一無所有,他們只有用階級鬥爭的手段,取得和維護專政的權利。只有確保人民大眾對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所有權,才能確保當家做主的資格。有了資格就可以用民主的手段維護自己專政的權力,有了專政的權利,就可保住自己主人翁的地位。可以說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之權,是無產階級和搞共產的共產黨的生命之權。以這權才能踐行《宣言》的「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也即才能一變生產資料的私產為公產,二變思想意識的私心為公心。這一權二變是《宣言》的真諦,而這真諦的要害則是階級鬥爭導致的無產階級專政。這就是《共產黨宣言》告訴給無產階級的馬克思主義根本道理。
推薦閱讀:
※對馬克思盤的一些見解(轉)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
※論馬克斯·韋伯與卡爾·馬克思的分道揚鑣
※必修1第18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導與練
※論馬克思對哲學的揚棄鄧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