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故居:像陽光碎影撒落我心底
這是我六年前去紹興秋瑾故居所寫的文字,人就是這樣,永遠對自己以前寫的稿子不滿意,就一直沒有發出來,不過,看得出來,我還是認真佔有資料,形成屬於自己的梳理的,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紀念日,發出來紀念這位辛亥革命的先驅。
——題記
秋瑾故居位於紹興城南的一條小街上,與魯迅故里的熱鬧相比,這裡顯得非常的僻靜。這個名為和暢堂的老房子原是明代大學士朱賡的別業。後來,秋瑾的祖父在外做官告老還鄉之際買下了它。
故居坐北朝南,由五進正屋及東廂房組成,整個格局素樸,不張揚。秋瑾從少年時代起,就在這裡讀書習文,練拳舞劍。1906年自日本回國直到被殺前夕,這裡都有她的氣息。
1875年11月8日,秋瑾出生在祖父的廈門官邸,當時她的父親25歲,母親30歲,母親單氏在家是長女,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極富才情。秋瑾從小就與母親學古典詩詞,很快就會作詩,也許母親就是想把秋瑾培養成大家閨秀,在秋瑾5歲那年,親自動手為秋瑾纏足。這近乎自殘的纏足,使秋瑾痛不欲生。於是她問母親:為什麼父親、哥哥他們不纏足?母親說:因為你是女孩子,將來出嫁要靠男人生活!秋瑾幾乎是從心裡哭喊出:我要做男人!
如果秋瑾是一本書,這句台詞也許是這本書的「文眼」,包括她後來練武、騎馬、舞刀以及喜歡女扮男裝,都是渴望自由、獨立、主宰自己的命運的一種內心表達。長達兩年的「四道程序」的纏足,符合了大家閨秀的審美標準,卻限制了行動的自由,秋瑾成了鎖在華服里的奴隸。秋瑾在28歲那年放足,其實放足也是件異常痛苦的事,因此,她遭受了纏足和放足雙重痛苦的煎熬。
在秋瑾10歲那年,因父親去台灣供職,她便隨家人去台灣生活了三個月,在船上許多人都被風浪折磨得死去活來,而秋瑾居然神情自若,一點都不暈船。以至後來她東渡日本留學,也是滿懷豪情,「萬里乘風去復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秋瑾13歲那年,父親從台灣調回北京做官,全家人搬到了紹興「和暢堂」,雖然秋瑾與母親學女紅和刺繡,但她更喜歡讀書,她的父親看了她的詩作,嘆息道:如果是個男孩,將來在科舉中必有成就。
那天,我們在「和暢堂」默默地移動腳步,只覺得有一雙清亮的眼睛在沉思,在凝視著歲月。據說秋瑾任大通學堂督辦時,在這裡接待過來訪的革命同志,召開過秘密會議。和暢堂的東首有兩間房,第一間為二層小樓,底層是秋瑾的卧室兼書房。
秋瑾的卧室里有一張垂著藍印花布的蚊帳,疊著一床薄衾的古式雕花木床,一張褪了漆色的梨花書桌放著文房四寶,不過該故居搞了個秋瑾蠟像放在那裡,有點不真實,更重要的是遏制了遊客的想像空間。據說,室後板壁內有一小密室,曾用於存放槍支彈藥和秘密文件。
在秋瑾的少年夢中,她一直想與男孩比高低,所以就得不但能文,還要能武。於是她就每天五更起到後面的塔山上,練自己獨創的拳法和劍法,後來又正式拜她的四舅(武術高人)為師習武,一位女孩,尤其是一位纏足的女孩,習武時該要付出多大的毅力和汗水!她經常是雙腳皮肉開裂,血紅透了纏足的布條。
秋瑾能成為一位傑出的女革命家,與這種超乎常人的毅力是分不開的。
秋瑾20歲那年,有人登門來提親,對方王家是跟隨曾國藩多年的富豪大家,而且做媒的就是曾國藩的孫子曾五爺,準新郎王子芳只有16歲,是湖南嶽麓書院的學生。當時在中國上層階級中,都習慣為兒子找個能主內的年長的妻子。就像秋瑾的父親,先是娶了大他4歲的妻子,等他45歲升任湖南某知州府時,就帶著小妾去上任,而留在家裡的49歲的單氏,也尊稱小妾為二夫人。
1896年5月17日,秋瑾和王子芳在湘潭舉行婚禮。兩個不同背景、不同年齡、不同追求的人,很快就有了隔閡,婚後僅三個月,秋瑾就寫下了許多充滿悔恨、不滿和惆悵的詩句。
同年9月28日,戊戌變法的首領譚嗣同等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斬首,這個事件對一直關心政治的秋瑾震動很大。1907年7月15日,秋瑾也被清政府斬首在紹興古軒亭口,歷史有了驚人的巧合。
戊戌變法之後,秋瑾大量閱讀進步報刊和書籍,更加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和醜惡,其中對她影響最大的是陳天華的《獅子吼》和《警世鐘》等文章,她還給陳寫了一封信,稱他為「啟蒙恩師」。後來她又認識了才女吳芝瑛,包括後來結識的才女徐自華,都與秋瑾成了一生的好姐妹。最後秋瑾被殺害的夜裡,也是好姐妹徐自華等人為她收屍安葬在卧龍山,包括後來將墓遷移西子湖畔,也是徐自華、吳芝瑛來完成的。
1904年6月,在日本友人繁子的幫助下,秋瑾離開家庭和兩個年幼孩子,隻身東渡去日本留學。許多年後,繁子在文章中回憶當時的秋瑾:那種凜然的氣質和優雅的感覺,如同俊俏少年的美,比當時流行小說中的英雄更為俊美靚麗。
當時的日本,可謂反清人士的大本營。像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人都在日本活動過,還有紹興同鄉周樹人(魯迅)等男生。後來在宋教仁的安排下,孫中山還約見了秋瑾等四位女生,那次會見,38歲的孫中山向她們闡述了三民主義的基本精神,讓秋瑾等人大為嘆服。
1905年4月,臨時回國的秋瑾在紹興見到了熱誠學堂校長徐錫麟,徐比秋瑾大兩歲,這個喜歡數學和天文的青年,做過紹興府學堂的數學教師,他以拳術高強而聲震四方,但可惜是個高度近視眼。他對秋瑾說:革命,不應空口說白話,首先要行動!二人觀念性格相同,為後來成為革命事業的合作夥伴埋下伏筆。
1905年12月,中國留學生為了反對日本政府的歧視政策,分兩批回國,作為召集人之一的秋瑾也回到上海。回國後的秋瑾從事教育活動,並大力呼籲男女平等,提倡婦女解放,創辦了《中國女報》。
1906年2月,秋瑾回到紹興,回到日思夜想的「和暢堂」,從此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秋瑾回到紹興,立即以大通學堂為中心據點積極地聯絡、組織和訓練浙江各地會黨、積聚革命力量,顯示出她的過人的膽識和組織才能。同時她在各種場合舉行演講和撰寫文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應該說,當時各派武裝勢力魚龍混雜,素質很差,但秋瑾利用她的人格號召力,讓許多草頭首領都能夠服從統一指揮。
但成也蕭和,敗也蕭和。後來起義失敗就是輸在人員素質上。陶成章在《浙案記略》中就記敘了許多匪夷所思的細節:比如,武義光復軍有個姓劉的首領,好喝酒,口無遮攔,把起義消息很快就泄露出去,弄得居民上街搶購糧食和鹽,這情況很快被清軍知道,便來圍剿。還有安慶起義那天,徐錫麟用紹興話發表演講,情緒激動,口音更加重,讓台下的安徽士兵不知講的是什麼,以至槍殺安徽巡撫恩銘時,只有幾個人動手……
徐錫麟被捕後,是條真漢子,即便被凌遲也寧死不屈,讓清朝官員聞風喪膽,還讓西太后在北京痛哭不已。但其中的許多教訓很值得人反思。
安慶起義失敗的消息,傳到了紹興。紹興教育界的官僚胡道南、杜海生、胡秋田等12人聯名向紹興知府貴福告發,說秋瑾等將發動武裝起義。胡道南曾經公費留學日本,在一次聽秋瑾演講時,公開反對男女同權,被秋瑾當眾罵他「死人!」從而懷恨在心。
大通學堂是紹興政府辦的學堂,紹興知府貴福當初還出席了大通學堂開學典禮,貴福在會上發表講話高度讚揚秋瑾,還當場揮筆寫了一副對聯:競爭天演 雄冠地球。把秋瑾的號「競雄」隱藏其中。最後貴福還與全體人員合影留念。沒想到後來指揮清軍來包圍的就是此人。
1907年7月8日,安慶起義失敗的消息傳到上海,秋瑾的女友立即派學生去紹興,勸秋瑾來上海租界避難,遭到她的拒絕。在這幾天幾夜時間裡,秋瑾目睹許多人被殺,內心更多的是自責,許多資料中都記載她:坐泣於室,不食亦不語。在這當中,秋瑾有許多機會可以逃走,比如光復軍副首領王金髮化裝成漁翁來學校勸說,比如秋瑾的嫂子派人送來300銀元,勸她逃走,甚至連食堂的伙夫都來勸說,一概被秋瑾拒絕。
7月12日早晨,清軍先遣部隊已包圍學堂,秋瑾還從小路回到「和暢堂」家中,與家人吃了午飯,叫他們趕緊逃走,不要受牽連。然後又從小路回到學校「自投羅網」。
據現場目擊者事後回憶:秋瑾當時就是抱定用死來促成革命早一日成功的信念!她用行動實現了自己加入「同盟會」時許下的諾言:「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將生命作犧牲。」
7月13日晚上,在紹興府的審訊室,秋瑾面對咄咄逼人的貴福,突然面帶微笑,故意顯示出一副親切的樣子講述那次開學典禮和對聯的事,並強調:「這些就是最好的證據,證明你是我的朋友和同志!」這聲「貴福同志」讓貴福大驚失色,恐懼萬分,臉色蒼白!因此快刀斬亂麻,殺人滅口,是貴福擺脫自身危險的最好選擇。
為了弄出秋瑾的口供,他們採用最殘忍的酷刑,就是傳說中的「跪火磚」、「跪火鏈」。據徐雙韻的《記秋瑾》一文所載,秋瑾大義凜然地說:革命黨人不怕死,欲殺就殺!說完,「咬緊牙關,忍受酷刑」。後來在所謂秋瑾「口供」中有開槍的記錄,作為殺害秋瑾的借口。事實上秋瑾一生都是依靠辯論和文章與敵人戰鬥,她的皮包里明明有槍,卻從未拿出來過。她是一個革命者,更是一名讀書人。據後來考證,那份供詞是貴福的幕僚偽造的,只有那句「秋風秋雨愁煞人」才是她的絕筆,表達了自己對革命失敗的惋惜,對祖國命運的擔憂。
7月15日凌晨三點,秋瑾靜靜地聽完斬首判決後,提出三個請求:1、准寫家書訣別;2、勿袒衣;3、勿梟首示眾。因第一個要求時間不允許,秋瑾表示理解,並希望把被捕時被士兵搜走的300大洋追回,捐助救濟局,以惠平黎。
秋瑾死後,在紹興的坊間紛紛傳誦這個細節,許多老百姓被感動得流下眼淚。
大批舉著松明火把的士兵,把黑暗的道路照得雪亮,秋瑾帶傷的腳髁拖著沉重的腳鐐,不禁發出痛苦的呻吟。周圍的士兵試圖架起秋瑾,被她厲聲喝道:吾故能行,何掖為?從山陰縣衙門到軒亭口,有一公里多長,一位女性拖著鐵鐐的背影漸行漸遠……
那天晚上,我們在紹興解放路上特意走了一段路,街上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在軒亭口附近,那座秋瑾的潔白塑像在夜色中顯得是那麼寂寞……
秋瑾死後,民眾譴責貴福的聲音日益高漲,後來貴福、張巡撫等人被罷官,還有許多清朝官員怕革命黨報復主動辭職。
1910年9月18日,告密的胡道南被革命黨人王金髮刺殺。而殺害秋瑾的劊子手名叫楊阿嘉(音),他自知罪孽深重,晚年出資建造紹興南渡橋等算是贖罪了。
1911年10月10日,以浙江新軍為主力的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開始了。
我靜靜地寫,你靜靜地讀。
推薦閱讀:
※「秋風、秋雨、秋瑾」 2
※秋瑾的血與魯迅的《葯》——魯迅小說導讀之三
※秋瑾、魯迅、陳儀
※何香凝眼中的鑒湖女俠秋瑾
※女傑秋瑾十次遷葬:文革中墳塋被平 遺骨被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