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年齡放到古代應該怎麼叫?看到第4條懵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年齡在古代的稱呼。這既是文化常識的一部分,也是同學們可能在初高中語文中會遇到的考試知識點。家長和孩子可以收藏下來,多拿出記記。
赤子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如《後漢書·桓郁傳》:「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
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趙岐註:「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齠齔
齠齔:兒童換齒。《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垂髫垂髫: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陶潛《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幼學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總角
總角:指八九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 鄭玄註:「總角,收髮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豆蔻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及笄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束髮束髮: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破瓜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弱冠
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而立而立: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不惑不惑: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
知命知命: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五十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耳順/花甲
耳順: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
古稀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耋耋:七十至八十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耄
耄: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頤期頤:一百歲。《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孫稀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後因稱百歲為「期頤」。
推薦閱讀:
※闖王李自成到底是怎麼死的?
※糾結上班怎麼穿?「衣著英語」打造你的職場精英范兒!
※怎麼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有桃花運
※【夜讀】最難的日子,你是怎麼撐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