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校長張傑:不必效仿西方範式,也能做到國際一流
原文 timeshighereducation.com
撰文 約翰·摩根 翻譯 楊晨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張傑認為,中國大學已經找到「走向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國式道路」,不再單純效仿西方範式,並以自己學校的改變作為中國大學創新的例子。
上海交通大學位居中國研究型大學「九校聯盟」之列,享有政府最高級別資助。在 6 月 21 和 22 日舉行的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峰會」上,張校長也是發言人之一。
他還在回答一名中國學生提問時為高考做了一番辯護,這個學生認為高考制度有失公平。
此次峰會由香港科技大學主辦,主題為「大學如何培養創意和創新」。
張傑教授是物理學家,曾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和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工作,於 2006 年開始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張校長說,當時的上海交大還是「缺乏創新精神的典型中國式大學」,重心放在工程類學科上。不過,從那之後交大開始成為「中國大學自我改革為創新型大學的範例」。
為此,張校長確立了三大步驟:鼓勵「好奇心驅動型研究」;建立新型研究團隊;改善體制、營造「可持續創新氛圍」。
這位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的前任局長還說:「我們採取非常嚴肅的手段來改變校內研究氛圍,在 2006 年取消了發表論文的獎金。」他補充道,原先的獎金制度「損害了大學的學術氣質」。
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學術研究從「為發表論文而做」轉變為進行「問題導向型研究」,學校也決心吸引享有國際聲譽的海外學者。
張校長設想,到 2020 年,上海交通大學將建立 20 到 30 個「跨學科研究平台,它們有希望帶來更強的創新能力」。
儘管沒有獎金激勵,學校的論文增長率卻有增無減,研究經費也在增加。「就連人文社科領域也是如此,」張校長說,「上海交大是現在是國內人文社科經費最多的大學之一。」
他繼續說,職工平均收入「在過去六年里增長了 87%」。
張校長在回答與會者提問時提到,30 年前,中國大學「幾乎都認為美國和歐洲大學是中國大學的範式。而在最近 10 年裡我們才逐漸意識到,我們應當吸收中華文化中的優秀特質,並找到中國特色的前進之道」。
「我認為中國大學如今已步入正軌,正在沿著一條中國式道路走向世界一流水平。」
一名在香港大學就讀的大陸女學生提出一個有關高考的問題,她認為這種「一考定終身」的考試製度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而且考試成績也會因為所在省份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張校長強調,中國擁有十多億人口。他說,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高考「改變命運是一個值得接受的過程。這對貧困家庭和農村家庭的孩子來說尤其如此。」
原文鏈接: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asia-universities-summit-china-no-longer-just-following-west
科研圈是「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服務科研人的微信號。
·關注科學進展與科研生態
·推薦重要前沿研究
·發布科研招聘
·推送學術講座與會議預告。
推薦閱讀:
※《傾城之淚》首戰澳門電影節 欲進軍國際市場
※萬科A:前海國際收購正在進行 能否獲批暫不確定
※去舟山買進口貨!國際進口商品城將1月27日開業
※國際·每日商報
※祝賀金斯頓校友Jennifer Zheng榮獲皇家電視協會(RTS)動畫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