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吃水果其實多是在吃「皮」

吃水果其實多是在吃「皮」

  生物密探

  □秦隆

  夏令時節的水果種類頗為豐富。但吃了這麼多年水果,你也許不知道,你其實幾乎從未吃過真正的「果肉」。

  打一個形象的比方:這些甜蜜多汁的水果就像是植物孕育的孩子。在果子們還都是花朵的時候,種子也還不是種子,只是「胚珠」。這些寄託著植物未來的小傢伙就著生在花朵的雌蕊肚子——子房裡,被子房壁保護著。隨著受精的成功,花朵用來幫助雌蕊受精的花萼、花冠,甚至雄蕊紛紛退化、消失,而胚珠則開始健康成長,保護它們的子房也隨之發達起來,取代了花萼、花冠成為植物體最耀眼的部分:果實。相應地,子房壁的內、外兩層表皮和中間的基本組織也就分別發育成了果子的內、外、中果皮。所以你應該明白,你喜愛吃的那些水果中最美味的部分,大多數都只是「果皮」。

  所以,當你看完此文,就會明白前輩們總教導我們「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這句話是多麼智慧了。

  桃子肉是「中果皮」

  桃子肉在植物學裡就是桃子果實的「中果皮」。它是由子房內外壁之間的組織發育而來。桃子的內果皮即子房壁的內表皮會石化成硬殼兒,包覆著僅有的一粒種子,從而形成了桃核。外果皮即子房壁的外表皮則名副其實地變成外邊那層毛扎扎的薄皮。而最讓我們覺得美味的部分即果子子房壁中央位置的基本組織,便肉質化成了肥美多汁的「桃子肉」——它的職責就是吸引取食者,達到傳播種子的目的。

  像這樣由子房的三個部分分別發育成外皮、果肉和硬核的典型果子,還有桃子的「同門姐妹」杏、李、梅、櫻桃,以及「關係比較遠」的棗子等。它們在植物學上有個共同的名字——「核果」。

  葡萄肉是「內果皮」

  葡萄屬於植物學上的「漿果」。這類果子也許是太過於追求果肉那種「多汁」的極致境界,竟連內果皮也變成與中果皮同樣的肉質,更為極端的是,部分內果皮甚至放棄了作為「皮」的整體存在而「汁液化」,從而把「種子最後防線」的重任完全拋給了種子自己。

  若不是要留著外果皮保持水分和結構完整,這類漿果恐怕是願意把所有果皮部分都發育成取悅取食者的糖汁了。當然,對於作為取食者的我們來說,這種精神是值得鼓勵的,不然哪會有葡萄、獼猴桃、番茄、藍莓、黑加侖、柿子、番石榴等不同門派卻全部香甜多汁的水果來滿足我們的口腹。

  橘子肉是「腺毛」

  「柑果」類植物其實相當另類——比如橘子,它的中果皮貼在外果皮上成了「橘絡」,「橘子肉」則單獨由內果皮內壁附屬的囊狀的腺毛細胞發育而成。所謂的「橘子皮」,其實包含著外、中兩層果皮。子房外壁發育成的外果皮依然擔當著外皮的角色,只不過多了許多油細胞參與其中。而中果皮在柑果中則淪落成外皮的一部分,成為寡淡無味、剝開即會被與外果皮一起被扔掉的「橘絡」。

  同時,由於種子多了起來,內果皮會分散成了許多「小隔間」,即「子房室」,每室包含幾粒種子。內果皮向內生長出腺毛,並逐漸發育成肉質的汁囊——這便是我們扔進嘴裡的橘子瓣。

  橘子、柚子、橙子、檸檬等芸香科柑橘均屬這類果子。

  鴨梨肉是「花托」

  不是個個雌蕊的子房都能靠譜地發育成一個果子。梨的果實就不是子房獨立形成的,圍繞在子房外面的花托部分,也跟著子房一起發育得多汁,最終成為「果肉」的大部分。而被我們扔掉的「梨核」部分,反而大部分是由子房變成的真正的果皮以及種子——它相當不給力地一直躲在花托的「懷抱」里。

  並不是只有鴨梨這一種植物的子房是這樣,蘋果、山楂、枇杷等也都需要藉助花托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果實。它們都被稱為植物學上的「梨果」。不過,正是有了花托的幫忙,這些果子的內果皮才可以正兒八經地形成相對質硬的種子保護層。

  說到肉質化的花托,就不能不提到草莓。因為整個草莓的肉質部分都是由花托膨大形成的,只不過梨果是花托在果子外部,草莓則是在果子內部。

  此外,與梨果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是,草莓的花蕊里並不是只有一個子房,而是有著很多各自獨立的子房,當每個子房都發育後就有了眾多的小果,這些小果長著長著又會長成一個整體,即植物學上的「聚合果」。而梨等一朵花只有一個子房的植物果實則叫「單果」。

  西瓜肉是「胎座」

  在瓜兒們的花朵時期,子房內壁上還有一團突起,是專供胚珠在其上著生並汲取營養的胎座——其實所有的果子都有「胎座」,只不過它在別的果實中大多很「低調」,只有到了「瓠果」一族中,它才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機會——西瓜就是胎座發育的一個極致——最重要的瓜瓤並不是果皮長成的,而是包裹種子的組織胎座發育而成。

  除了西瓜,火龍果的食用部分也是肉質化的胎座。

  與鴨梨類似,西瓜等瓜類的「瓠果」也是「下位子房」,即子房從花朵時期就一直躲在花托的懷抱中直至二者合一。但是瓜兒們的花托並沒有長成肥美多汁的果肉,只是和外果皮一起發育成了果子的硬皮——即西瓜皮。

  也有人管瓠果叫「漿果型」水果,因為冬瓜和哈密瓜的食用部分和漿果一樣,是果肉擴張後的中、內兩層果皮,而其胎座發育成的最甜的裹著種子的部分,卻往往被食用者扔掉了。

  菠蘿肉有部分是「花軸」

  菠蘿在植物學中也是「聚花果」。它是若干朵花即一個花序,一起擠著長成的一顆果子。連花序中連接各個花朵的花軸,也不可避免地參與到了果子組成中來。所以菠蘿的食用部分包含了花序中的花軸、苞片和小花的子房,所有的東西肉質化後結合在一起就成了「果肉」,而每朵小花的花瓣和花萼則硬化並彼此嵌合,組成了菠蘿的「外皮」。

  另一類擁有聚花果的是無花果、菠蘿蜜、桑葚等桑科植物。不過桑葚的花軸並不發達,它的食用部分是由小花們的肉質花萼組成的。無花果的食用部分倒和菠蘿很像,只不過把所有小花包起來的碗狀結構,實在難以擔當花「軸」這個名號。(果殼網)


推薦閱讀:

糖尿病人吃水果要看糖量
眾農匯生鮮免費科普洗水果技巧
晚上吃水果千萬別再吃它們
冬季吃水果太冷怎麼辦? 不如煮著吃吧!
臉色發黃怎麼變白?(⊙﹏⊙)?

TAG:水果 | 吃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