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類文本閱讀(熱點難點突破)1
閱讀下面課內語段,完成下列各題。
(甲)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籠罩了全市鎮。人們都在燈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靜。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獨坐在發出黃光的菜油燈下,想,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先前還將形骸露在塵芥里,從活得有趣的人們①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要存在,現在總算②被無常打掃得乾乾淨淨了。魂靈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③。我靜聽著窗外似乎瑟瑟作響的雪花聲,一面想,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
(乙)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④,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1.畫線①「活得有趣的人們」是指( )
A.魯鎮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認識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禮教毒害而厭惡祥林嫂的人們D. 魯四老爺等封建統治階級中的人們
2.畫線②「總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
A. 祥林嫂終於死去了,「我」不必再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卻一樁心事。
B. 祥林嫂終於死去了,她總算得到解脫,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 祥林嫂終於被迫害至死,這是不可避免,無可奈何的事情。
D. 祥林嫂終於死去了,不會再令「活得有趣的人們」怪訝了。
3.畫線④中「驚醒」的含義是()
A.從沉思中驚醒 B.從睡夢中驚醒
C.從麻木中驚醒 D.從迷惘中驚醒
4.上面兩段話都提到雪花的描寫,對此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為了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
B. 襯托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深化小說的主題。
C. 以有聲襯托無聲,表現冷寂凄涼的氣氛,襯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 突出雪下得大,時間又很長。
5.對甲段中畫線句子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祥林嫂活著無依無靠,受窮受苦,死了倒是一種解脫,魯鎮活著的人從此可以清靜了,這對雙方都很合適。
B. 這是反語,表達了「我」對黑暗社會和魯鎮闊人們的憎恨。
C. 語句流露激憤,也帶有沉痛,表現了對祥林嫂的深切同情。
D. 句中的「無聊」一詞與「在無聊書房裡,這不安愈加強烈了」中的無聊意思不完全相同。
【答案】
1.D
2.D
3.A
4.D
5.A
【解析】
1.《祝福》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實,通過祥林嫂的藝術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
4.文章開頭寫祝福夜的雪,結尾也寫到雪,為了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也襯托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祥林嫂的死正如這些漫天飛舞不知相落何方的雪花,紛紛洒洒,飄飄揚揚,卻絲毫不能引起沉浸在幸福中的人們的注意,可見當時社會的冷漠。《祝福》中有關「雪」的描寫給全文抹上濃烈的悲劇色彩,也在讀者在心上投下沉重的悲劇陰影,從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劇主題。
技巧點撥:環境描寫的作用,包括 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深化小說的主題;渲染氣氛,襯託人物心情等。
5.在現在這樣的人世間,無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乾脆死去,使討厭見他的人不再見到他,這對別人或對他自己,也都還不錯。這是「我」的憤激而沉痛的反語,表現了「我」對黑暗社會的憎恨。我對祥林嫂是同情的,對她的死感到無奈,對逼迫她的社會和麻木的人們,產生的是憎惡。沒有流露出她的死使「魯鎮活著的人從此可以清靜了,這對雙方都很合適」的感情。
技巧點撥:理解文中某句話的含義,應從文章的主題考慮,題目中給出了幾個選項,就要逐一分析,一定要聯繫主題和作者寫作意圖,讀者感受。
毛猴的大樹
徐國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興高采烈地擠在村委大院,個個蘸著唾沫,起勁地點著分到手的鈔票。誰也沒注意到毛猴。
其實,毛猴一早就從大喇叭里聽到消息,開發商要發放樹木補償款。他卻沒有一絲興奮,也沒像老婆那樣急三火四地撅著屁股朝村委跑。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幾口早飯,就耷拉著腦袋出了家門。
村外已變得十分曠闊,沒有了在晨風中梳理綠雲的的大樹,沒有了鳥兒的啼鳴,整個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臟,乾瘦蒼涼。毒辣辣的日頭,一時晃得毛猴有些頭暈眼花,雙腿發軟。
最近這些日子,他總是一副病怏怏的樣子。
毛猴的這種心態,是從村外那些大樹被伐倒後出現的。
毛猴很小就離不開大樹。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夥伴們小瞧他,就連村裡的小貓小狗都欺負他。有一回放學,一條惡狗死勁地攆他,他嚇得哭爹喊娘,沒命地逃,夥伴們一旁看笑話。最後,他見路邊一棵大樹,被逼無奈,使出吃奶的力氣,手腳並用噌噌爬上了樹梢。惡狗徒勞地圍著大樹汪汪叫了幾聲離去。眼瞧著樹下一個個扯著鴨脖目瞪口呆的夥伴,毛猴突然產生了一種至高無上的興奮。還有一次,毛猴騎在樹頭上,咔嚓一下把樹梢壓折了,整個人從十幾米高的大樹摔下。夥伴嚇個半死,毛猴卻從土窩窩裡爬起,竟然筋骨無傷。
那時,村外四周大樹極多。當地有個風俗,伐樹前要在最高的的樹梢上掛一塊紅布,然後用鋸斧解下樹頭。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總有人請,好吃好喝,另有賺頭。沒想到會爬樹也是掙飯吃的一行。鄰村一老木匠還托媒上門,把小閨女嫁給了毛猴。毛猴整天樂呵呵的。
毛猴爬樹最喜上面有鳥窩的樹。每到樹頂,他就先把手伸到鳥窩裡,摸摸是不是有鳥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門牙上一碰,仰脖子喝乾。他說鳥采五糧之精雜草之華,飲天之露,喝了它們的蛋長壽呢。他更喜歡登高後的眺遠,白雲在上,鳥雀比肩,縱橫的河流在下,連土地上高大的房子都顯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衝天豪情。後來,大樹越來越少。一年當中很少再有人請他爬樹了。一想到站在樹梢上的快意,他就激動得心顫,他想就是沒有人請,自己也得找棵大樹爬上去,掏幾個鳥蛋,亮亮腔,活動活動身子骨。只是,出了門,一連走了幾十里地,都看不到一顆直刺雲天的大樹。他沮喪極了。
打那以後,毛猴就瘋了似的買樹苗,然後,沒日沒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樹。恨不得一夜間,那些樹苗能長成參天大樹。正當樹苗碗口粗,村裡所有的地,卻被鄉政府賣給了開發商。自然,那片樹苗要補償大筆錢。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拿毛猴當財神一樣供著。村人自然眼饞,紛紛也在各家地里,雜七亂八插了一地樹苗。
毛猴卻很氣惱,連著罵了幾天幾夜開發商的娘。
毛猴想著想著,就一跺腳搭上了一輛進城送民工的三輪車。勞務市場上,來招人的包工頭問毛猴,有啥特長,毛猴說,會爬樹。
一陣鬨笑後,包工頭便帶著毛猴來到一個建築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這活兒跟爬樹一樣,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渾身頓時就來了精神。
半晌,天空有些灰濛濛的。毛猴感到有些壓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這時,發生點意外,隨著吧嗒一聲,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殼,竟是個鳥蛋,蛋汁也迸濺了他一臉。毛猴一驚,忙仰臉往天上看,只見一群鳥兒在他頭上飛過。他納悶不解,這鳥怎麼飛著飛著就下起蛋來。隨後,他環視了一下腳下的城市,光禿禿的竟然沒有一顆大樹,更沒見到一個鳥窩。
毛猴不由得為這群無處棲身的鳥兒,仰天長嘆。
猝然,一隻鳥兒盤旋著又朝他頭頂飛來,一聲凄厲的啼鳴過後,就見一枚鳥蛋,清楚無比地墜下。
毛猴驚喜萬分,慌忙側身舉起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貫注接住那個鳥蛋時,熟料,自己的整個身子卻離開了腳手架。一瞬間,他感到自己像一隻折斷了翅膀的大鳥,急速地向下墜落著。這種感覺好久沒有了,就像先前自己從一棵大樹上落下來一樣。
只是,當他轟然落地,骨碎筋斷,才感到再也沒有先前那麼幸運了。透過模糊的視覺,他最後望了一眼身邊的安全帽,那枚鳥蛋在裡面竟然安然無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閉上了眼。
(選自《短篇小說》,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兩項是
A.主人公以毛猴命名,生動貼切,很形象地體現了他古靈精怪、攀爬技藝高超的特徵,表現出他強烈的環保意識。
B.毛猴爬上大樹之後的所見所聞使其產生了強烈的自豪感,從而進一步反襯出他內心深處無法迴避的自卑。
C.因妻子的貪婪和不理解與村民們的短視,毛猴一怒離開了這個給他留下無盡傷痛的村子,頭也不回地搭上了進城務工的三輪車。
D.小說以插敘的手法,介紹了毛猴與大樹的淵源,補充了相關的具體內容,既使得文章結構富於變化,也豐富了人物形象。
E.結尾處鳥兒凄厲的啼鳴和毛猴的死去,給小說所籠罩的沉痛氣氛,即便那最後的一下微笑也難以化開。
7.請簡要概括毛猴的形象。
8.小說兩次寫到毛猴從高處墜落,有何區別?請從這個角度探究小說的內涵。
【答案】
6.DE
7.①身形瘦小(弱),小時候經常受人欺負。②爬樹本領高超,因此改善了生活,並樂此不疲。③深愛大樹,非常懷念村落原有的健康生態,並積極努力嘗試恢復。④痛恨開發商毀壞村落生態的行為,不為金錢誘惑。
8.①前一次墜落因為柔軟的土窩窩安然無恙,後一次墜落因為堅硬的水泥地失去了生命。②繁茂的大樹、溫軟的土窩窩這些村落的原生態是毛猴精神家園的支柱,有了它們,毛猴才是鮮活的;而高聳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和遍及腳下的水泥地冰涼生硬,它們不是毛猴能夠生活的地方。③毛猴的死並非純屬偶然,村落被破壞,使得他失去了生活的樂趣,失去了精神的歸宿。即便毛猴沒有摔死,他也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坐在大樹頂上遠眺呼嘯的毛猴了。④我們應該重視對村落自然生態的保護,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肆意破壞祖輩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解析】
6.題干問的是「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兩項」,這屬於綜合題,既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微笑的鴨子
包利民
①當家家戶戶的炊煙依次消散,太陽便已爬到了東邊樹林的梢上。這個時候,丫崽便趕著一大群鴨子去村西的小河邊了。十二歲的丫崽跟在那些蹣跚的鴨子後面,笑容滿面。
②一直以來,村裡人對於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來,很是不解。丫崽本是孤兒,後被村裡的李家夫婦領養,那一年,她才三歲。這個女孩的到來,並沒有給這對不育的夫婦帶來什麼歡樂,不過李家夫婦對她尚好。丫崽五歲的時候,她終於為這個家裡帶來了天大的驚喜,李家媳婦忽然便懷孕了!當弟弟出生以後,家裡便充滿了歡樂,可丫崽的艱難生活便開始了。六歲的她就要幹家務,七歲開始做飯帶弟弟,連學都上不了。弟弟上學後,她除了每天幹活做飯,就是放鴨子。即便如此,養父母也不待見她,常打罵她。可這個孩子卻極少哭,而且只要和鴨子在一起,就會笑個不停。
③弟弟上學以後,便回到家給姐姐當老師,丫崽起初只是抱著哄弟弟玩兒的心思,乖乖地當學生。可是學著學著,竟是入了迷。弟弟也越發有興趣,為了回家能給姐姐好好地講課,每天都極認真地上課聽講。如此一來,學習成績竟穩穩地保持住了第一名。本來養父母很討厭丫崽跟弟弟學習,可見到這個效果,也就默認了。
④有一天,弟弟給丫崽上課的時候,忽然問:「姐,你咋每天都那麼愛笑呢?你看爸媽對你那樣,你怎麼還能笑出來呢?」弟弟心裡對父母如此對待姐姐很是生氣,不過卻也無能為力。丫崽卻說:「和那些鴨子學的,你看,鴨子的眼睛都是彎彎的,就像一直在笑著,你聽它們叫的時候,也像是在笑呢!其實爸媽對我挺好的,哪家的爸媽不打罵孩子?」
⑤弟弟上初中後,在鎮里住校。每周回來的時候,依然會給姐姐講課。可是兩年後,丫崽的心裡第一次有了掙扎。因為這個時候,養母開始張羅著給她找婆家。那個時候,嫁出一個女兒,可以得到不少彩禮錢。丫崽一露出不樂意的神情,養母就罵:「我把你養了十五六年得花多少錢?」丫崽即使不高興的時候也是微笑著的,養母看著她的笑就來氣:「趕明兒把你許配給一個爆脾氣男人,一天打你八遍,看你還笑不笑?」
⑥終於有一天,說妥了一門親事,丫崽根本反抗不得。那天家裡很熱鬧,殺了好幾隻鴨子待客。丫崽注意到,那些鴨子被割斷了喉嚨,那眼睛依然是微笑著的。於是心裡有了更大的悲哀,可她依然笑迎客人。就在那個晚上,丫崽失蹤了。養父母帶著好多親戚四處尋找,也沒能找到。
⑦好幾個月後,丫崽寄回了五百元錢,並寫來一封信,說:「爸,媽,我會把那些彩禮錢都掙回來!你們別找我,我沒事。讓弟弟好好上學。」養父母就真的沒有再去找,雖然知道了她在哪裡。就這樣,每個月丫崽都要寄錢回來,養父母有時望著滿院的鴨子,心裡就會忽然很不是滋味。
⑧一晃四年過去,丫崽依然往家裡寄錢,而弟弟也快高考了。這個時候,養父去山上拉石頭的時候,被滾下來的石頭砸到了頭部,去世了。丫崽回來了,大哭,這次她沒有笑,可是看著她哭,養母的心裡更是難過。臨走時,丫崽對弟弟說:「你好好學習,要是考上大學,姐就一直供你!」
⑨果然,弟弟考上了大學,而丫崽一直在供他上學。養母獨自一人在家,每當餵鴨子的時候,就會念叨丫崽。在養母年年的念叨中,丫崽終於又回來了,那天她說:「媽,我要結婚了。你別擔心,那個男人脾氣一點兒也不爆,不能一天打我八遍。你放心,我會把弟弟供完大學!」養母笑了,然後又哭了。
⑩丫崽在城裡結的婚,養母和弟弟都去參加了婚禮。養母仔細地看著新姑爺,的確是那種很安生的男人,便也放了心。三天回門的時候,丫崽帶著丈夫回到家,養母要殺鴨子,丫崽沒讓。晚飯的時候,養母拉著丫崽的手,說不出話來,丫崽笑著說:「媽,你可要高興啊!你把我養大不容易,可惜爸沒享著福!幸好當初弟弟教我那麼多知識,要不去城裡打工,會更難。」
丫崽走的時候,帶走了兩隻鴨子,她說她要一直養著它們,看著它們!
(選自《天池》2012年第4期,有刪改)
9.下列對作品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一直以來,村裡人對於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來,很是不解」,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由此引出丫崽不幸的身世,更可見她樂觀堅強性格的難能可貴。
B.「那些鴨子被割斷了喉嚨,那眼睛依然是微笑著的」,借寫鴨子被傷害來表現丫崽的情感被傷害,更表現出丫崽的樂觀堅強,為下文她離家出走的故事情節做鋪墊。
C. 本文語言平實質樸,不事雕琢,所寫故事情節也貼近生活,令人感到真實親切。
D.小說雖然短小,但通過記敘、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塑造了主人公丫崽的形象,其他人物如養父母、弟弟也各自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
10.小說中丫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11.小說為什麼以「微笑的鴨子」為標題?
【答案】
9.D
10.①重情重義,知恩圖報。打工賺錢,供養弟弟,感恩養父母的養育,看重姐弟之間的情誼;②樂觀堅強,心胸寬廣。雖然身世不幸,但不管生活給予她怎樣的磨難,甚至養父母的打罵,始終微笑著面對;③勤勞能幹,努力上進。自幼做家務,靠弟弟教學到許多知識,不甘命運,到城裡努力工作。(6分,每點2分。答出其它特點,可酌情給分)
11.「微笑的鴨子」作為全文的線索,起到結構全文、渲染氣氛、點明主旨的作用。文章以其開頭,又以其結尾,首尾呼應。「微笑的鴨子」實際是「微笑的丫崽」,這個題目生動地展現了主人公丫崽堅強樂觀面對生活磨難的形象特點,從而點明了小說的主旨。(5分,結構方面1分,形象方面2分,主旨方面2分)
【解析】
9.本題綜合性比較強,涉及多個考點,其中A項考查對文中句子的理解,B項考查對文中情節的分析,
11.本題考查小說標題的作用,解答時要從標題含義、結構、主題表達等角度分析。從含義來看,表層含義是指鴨子的眼睛是彎的,像是在微笑,深層含義則指小說主人公,鴨子是農村非常普通的家禽,主人公丫崽是生活在社會低層的農村女孩,而且曾是一個棄嬰,這一標題暗示了主人公丫崽的堅強樂觀精神。從結構上來看,「微笑的鴨子」貫穿了全文,起到了線索作用。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傾向非常明顯,作者對像丫崽一樣飽受磨難但堅強樂觀的人是讚美的,小說的這一標題有暗示主題的作用。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喊 山
葛水平
炕上的孩子翻了一下身,蹬開了蓋著的被子,啞巴伸手給孩子蓋好,就聽得大從外面蹦蹦跳跳地進來了。
大說:「我有名字了,韓沖叔起的,叫小書。他還說要我念書,人要是不念書,就沒有出息,就一輩子被人打,和娘一樣。」啞巴抬起頭望了望窗外,幽黑的天光弔掛下來,她看到大手裡拿著一包蠟燭,她知道是韓沖給的。
她用麻稈點燃了蠟燭,找來一個空酒瓶子把蠟燭套進去,有些松。她想找一塊紙,大給她拿過來一張紙,她準備卷蠟燭往裡塞時,發現了那張紙是王胖孩給她打的條子①,上面有她的簽字。她抬起手打了大一下,大扯開嗓子哭,把炕上的孩子也嚇醒了,也開始哭。啞巴不管,把卷在蠟燭上的紙小心纏下來,又找了一張紙卷好蠟燭塞進酒瓶里,放到炕頭上。她拿起那張條子看了半天,撫展了,走到破舊的木板箱前,打開找出一個幾年前的紅色塑料筆記本,很慎重地壓進去。啞巴就指望這條子要韓沖養活她娘仨哩,啞巴什麼也不要!啞巴返回來摸了大的頭一下,抱起了炕上的孩子。這時候就聽得院子里走進來一個人,不可能是其他人,是韓沖。韓沖用籃子提著秋天的玉米棒子放到屋子裡的地上,韓沖說:「地里的嫩玉米煮熟了妤吃,給孩子們解個心焦。」
韓沖說完從懷裡又掏出半張紙的蠶种放到啞巴的炕上,韓沖說:「一半天蠶就出來了,你沒有見過,半張蠶能養一屋子,到時候還得搭架子。蠶見不得一點兒髒東西,啞巴,你愛乾淨,蠶更愛乾淨,好生伺候著這小東西。」韓沖說完走了。
啞巴想,我哪裡還知道什麼叫乾淨呀,我這日子叫愛乾淨嗎?
夜暗下來了,月亮像一彎眉毛掛在中天上,半明半暗的光影加上闃寂的氛圍,讓啞巴有點嗒然傷心起來。潛沉於被時間流走的世界裡,啞巴就打了個顫抖,覺得丈夫臘宏是死了,又覺得臘宏還活著,驚驚地四下里看了一遍,她的思維在清明和混沌中半醒半夢著。現在剛入秋,天到晚上有點夜涼。啞巴摸索著從窗台上找到一塊手掌大的鏡子來,舉了鏡子看到了自己的臉,好久了不知道自己長了個啥樣,好久了自己長了個啥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挨了丈夫的上頓打,想著丈夫的下頓打,眼睛盯著個地方就不敢到處看,哪還敢看鏡子嘛,那個是要找死吆。
突然聽得對面的甲寨上有人篩了銅鑼喊山,邊敲邊喊:「嗚叱叱叱——嗚叱叱叱——」
山脊上的人家因為山中有獸,秋天的時候要下山來糟蹋糧食或者糟蹋牲畜,古時傳下來一個喊山。喊山,
一來嚇唬山中野獸,二來給靜夜裡游門的人壯個膽氣。當然了,現在的山上獸已經很少了,他們喊山是在嚇唬獾,防備獾乘了夜色的掩護偷吃玉茭。
啞巴聽著就也想喊了,拿了一雙筷子敲著鍋沿兒,迎著對面的鑼聲敲,像唱戲的依著架子鼓敲板,有板有眼的,卻敲得心情慢慢就真的騷動起來了,有些不大過癮。啞巴起身穿好衣服,覺得自己真該狂喊了,沖著那重重疊疊的大山喊!找了半天找不到能敲響的家什,找出一個新洋瓷臉盆。這個臉盆兒是啞巴從四川挑過來的,一直不捨得用。啞巴找來一根棍,想了想覺得棍兒敲出來的聲音悶,提了火台邊上的鐵疙瘩火柱出了門。
山間的小路上走著想喊山的啞巴,天上的星星眨巴了一下眼睛,天上的一鉤彎月穿過了一片兒雲彩,天上的風落下來撩了她的頭髮一下,這麼著啞巴就站在了山圪樑上了。啞巴舉起了臉盆,舉起了火柱,張開了嘴,她敲響了:
「鐺!」
新臉盆兒上的碎瓷裂了,啞巴的嘴張著卻沒有喊出來,「鐺!」裂了的碎瓷被火柱敲得濺起來,濺到了啞巴的臉上,啞巴嘴裡發出了一個字「啊!」接著是一連串的「鐺鐺鐺——」「啊啊啊——」從山圪樑上送出去。啞巴在喊叫中竭力記憶著她的失語,沒有一個人清楚她的傷感是抵達心臟的。她的喊叫撕裂了濃黑的夜空,月亮失措地走著、顛著,跌落到雲團里;她的喊叫爬上太行大峽谷的山脊,讓山上的植被毛骨悚然起來。直到臉盆被敲出了一個洞,敲出洞的臉盆兒喑啞下來,一切才喑啞下來。
(選自《人民文學》2004年第11期,有刪改)
註:①韓沖炸獾誤炸死了啞巴的丈夫臘宏,在啞巴堅決不要賠款的情況下,由村幹部王胖孩牽頭,韓沖主動立下協議,負責養活啞巴娘仨,直到啞巴明確賠償金額。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從大的敘述中可以看出,韓沖重視讀書,見識高遠,他比一般的村民有著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B.從啞巴對待王胖孩給她打的條子的態度中,可以判斷這個條子在啞巴的心目中非常重要。
C.雖然丈夫臘宏對啞巴不夠好,但是啞巴對臘宏還是有一點留戀的,因此她「又覺得臘宏還活著」。
D.喊山是當地由來已久的傳統,最初目的既是嚇唬山中野獸,也是給靜夜裡游門的人壯個膽氣。
E.小說通過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環境描寫刻畫了啞巴這一形象,表達了鮮明的褒貶感情。
(2)文中畫線的句子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3)概括文中啞巴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4)作品為什麼以失語多年的啞巴喊出聲音作為結尾?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1)答B給3分,答D給2分答,A給1分;答C、E不給分
(2)在內容上,運用心理描寫,否定了韓沖的說法,表現了啞巴對自身悲苦命運的絕望,體現了啞巴內心的痛苦。在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上文講到韓沖說啞巴愛乾淨,該句對此進行否定;下文講到啞巴不愛乾淨的表現就是不愛照鏡子,原因是被丈夫打怕了。
(3)①純樸善良,不貪慕錢財,丈夫被別人誤炸致死,也不要賠償;②逆來順受,長期遭受丈夫毆打,也無力反抗;③生活節儉,從四川挑過來的臉盆一直不捨得用;④在生活的重壓下慢慢覺醒,最終喊出了壓抑已久的聲音,
(4)①藝術構思上,既照應了文題,又通過突轉產生戲劇性效果,可謂餘韻悠長,耐人尋味;②人物形象上,一方面反襯啞巴的痛苦之深,一方面表現了啞巴由脆弱變得堅強,使啞巴這一人物形象更加豐滿;③思想內容上,從展現啞巴的苦難到表現啞巴為自己的悲苦命運而吶喊,從而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這樣寫深化了作品的主題。(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此題考查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項,「他比一般的村民有著更高的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文後各題。
一支傾聽黑暗的蠟燭
朱成玉
臨終時,祖母顫巍巍地示意我們點上一根兒蠟燭,說要和它一起熄滅。我不知道祖母此舉有何深意,只知道那個時候經常停電,而一根蠟燭的價錢是5分硬幣。
祖母望著蠟燭,眉頭舒展,靈光乍現,隨即又彷彿一個跋涉了許久的旅人到達了目的地,長舒一口氣,卸下所有。
祖母沒有活過那根蠟燭,先它一步,咽了氣。祖母的臉上露出久違的微笑,酒窩像一朵蓮花。她奮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著我們。像菩薩的手,伸到我們中間。
祖母去了,電卻來了,電燈照亮所有人的憂傷,卻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額。
父親吹滅了蠟燭,說:「留著這根蠟燭,等出靈的時候,點著它,給你奶奶在那邊照個亮兒。那邊太黑了。」
那邊是哪邊?父親又沒去過,怎麼就知道那邊是黑的?年少的我滿是疑惑,可是看著一張張因為悲傷而嚴肅異常的臉,我又不敢問太多。
父親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著說:「你奶奶這一輩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時間太長了。」
祖父和祖母結婚幾年後便當了兵,然後杳無音訊,祖母一生沒有再嫁,獨自一人養大父親和叔叔。因為祖父當的是國民黨兵,所以「文革」的時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紅衛兵的「聲討」。祖母忍受著塵世帶給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莊,終日沉默,一言不發。
她在村莊里紮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說就算臨死前最後一刻,也要等著祖父,她就那麼執拗地信著,祖父還活著。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當鋪。從最開始的手鐲,到後來的銀飾,甚至她最割捨不下的香爐,銀制的煙袋鍋,都一一典當出去,只是為了讓她的孩子們不挨餓。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當典當得乾乾淨淨,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著該享享清福,卻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誰都可以推開她的門進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狽樣子。
「離遠點,我身上臭!」她老人家總是這樣對我們說。
祖母是個極其乾淨的人,大家閨秀,年輕時候有潔癖,她的床,別人坐過之後,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壞了,功能喪失,不得不由家人為她擦洗身體。每當這時候,她會像瘋子一樣發火,有時候會像小孩一樣哭。一生的尊嚴和堅守,噼里啪啦全毀了。
最難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來,唯獨疼痛,還在漫無邊際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著疼痛,她的手緊緊攥著,她的嘴緊緊咬著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兒孫,不想讓自己的喊叫驚醒了我們。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麼睜著眼睛,我想,她的腦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著往日時光,這歲月的皮影戲,終於要演到最後一幕。
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裡對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給我們一顆顆地嗑著瓜子,早上醒來,她的枕頭邊兒上堆滿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這會兒,她才能睡一會兒,我們輕手輕腳,從她的枕頭邊搬走一座山,盡量不弄出一點兒聲響來。
想起父親說的話,祖母更多的時光都是在黑暗裡,而她並沒有因此消沉,照樣帶領我們把日子過得柳暗花明,風生水起。說白了,祖母是一個可以駕馭苦難的人,這苦難的烈馬,一旦馴服,可以馱一個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裡又怎樣?那就去做一支傾聽黑暗的蠟燭。
這是祖母的哲學。
祖母大限將至,在那幽深的黑夜裡,尚且咬牙活著,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揮霍生命?
終於知道祖母為何在臨終前執意要點上一根蠟燭,她是需要這根蠟燭為她送行。她不想,臨死前的最後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現在想想,祖母臨終的眼裡,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邊才綻開了一朵蓮花。
想起祖母的這個夜裡,我把燈關上,點燃一支蠟燭。傾聽黑暗的蠟燭,時而被風吹熄,時而被風吹亮。
夜裡的雲朵在窗玻璃上顫抖著,想借點光亮取暖,捎帶著擦亮了屬於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蠟燭,是奄奄一息的祖母,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們,咯盡了最後一滴血。
(摘編自2015年11月《思維與智慧》)
13.下列對這篇小說的分析和鑒賞,不恰當的兩項是()
A.從祖母逝世前示意我們點上蠟燭寫起,既扣住了「一支傾聽黑暗的蠟燭」這一標題,又增添了文章的悲劇色彩。
B.「這苦難的烈馬,一旦馴服,可以馱一個人奔往幸福。」文章運用擬人的手法,將「苦難」擬人化,形象地說明苦難一旦被戰勝,就可以帶給你幸福的道理。
C.小說以「我」把燈關上,點燃蠟燭作為結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僅呼應祖母臨終時要求點燃蠟燭,而且還引發讀者思考,頗具匠心。
D.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們傳達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懼黑暗、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這是作品的獨到之處。
E.小說大量使用誇張、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不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鮮明,而且也使小說語言呈現出哀傷舒緩的特點。
14.小說是怎樣敘述祖母的故事的?請簡要分析。
15.以「一支傾聽黑暗的蠟燭」為題,有什麼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
【答案】
13.BE
14.①在人稱選擇上:以「我」的視角來敘事,使事件真實可信,易引發讀者情感上的共鳴;②以「蠟燭」作為線索,貫穿全文。文章起於蠟燭,止於蠟燭,構思獨特,結構完整;③採用倒敘手法,通過回憶的形式,以「我」之口敘述祖母的經歷,使敘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寫與「我」的講述相結合,賦予故事哀而不傷的詩意美。(此點具體答為「手法上:大量採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用形象的語言增強講訴故事的感染力」亦可)學%科網
15.①結構上:用「蠟燭」這一物象貫穿全文,構成線索,使文章結構嚴謹。②手法上:採用隱喻和象徵的手法,通過蠟燭照亮黑暗,「時而被風吹熄,時而被風吹亮」等特點來隱喻和象徵祖母多災多難而又為家人奉獻一生的命運,使祖母這一形象更加立體逼真;③情感主題上:深化主題,藉助蠟燭不僅充分地表達了作者對祖母的懷念、感激和敬佩之情同時又表達了作者對生命與生活的哲學思考,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解析】考查材料貼近生活,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三道小題設題規範,小題1側重考查對小說主要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奶奶
曹文軒
開鐮了,收割了,新稻登場了。
青銅的爸爸趕著拖著石磙的牛,碾著稻子。稻粒不像麥粒那樣容易從禾稈上碾下,碾一場稻子,常常需要七八個小時。所有的稻子,幾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愛下雨,因此,全村的勞力,都必須被發動起來,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裝運,不停地碾場。
深夜,爸爸的號子聲在清涼、潮濕的空氣中飄蕩著,顯得有點兒凄涼。
碾上幾圈兒,就要將地上的稻子翻個身再碾。通知大家來翻場的,是鑼聲。
鑼一響,大家就拿了翻場的叉子往場上跑。
夜裡,疲倦沉重的人們一時醒不來,那鑼聲就會長久地響著,直到人們一個個哈欠連天地走來。
第一場稻子碾下來,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戶。當天晚上,人們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層淡綠色的皮,亮亮的,像塗了油,煮出來的無論是粥還是乾飯,都香噴噴的。
面黃肌瘦的大麥地人,吃了幾天新米,臉上又有了紅潤,身上又有了力氣。
這一天晚上,奶奶對全家人說:「我該走親戚了。」
奶奶是要去東海邊她的妹妹那兒。奶奶說,她活不了太久,趁還能走動,她要去會一會妹妹。
爸爸媽媽倒也同意。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奶奶去東海邊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過去的這段日子裡,青銅家借了別人家不少糧食,等將這些糧食還了,青銅家的糧食又很緊張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時間,就會省出一個人的口糧。妹妹家那邊相對富裕。還有,妹妹家那邊,是一個大棉區,每到採摘棉花的季節,就會雇很多人採摘棉花,工錢是錢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來,給青銅和葵花做棉襖、棉褲,馬上就要過冬了。日子過得這麼清貧,這兩個小的,卻一個勁地躥個兒,原先的棉襖、棉褲,即使沒有破破爛爛,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讓人心疼。
然而,奶奶只說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後,青銅一家人,心裡總是空空落落的。
過了半個月,奶奶沒有回來,也沒有一點兒音信。
媽媽開始對爸爸抱怨:「你不該讓她去的。」
爸爸說:「她一定要去,你攔得住嗎?」
媽媽說:「就是該攔住她。她那麼大年紀,不能出遠門了。」
爸爸很心煩,說:「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來,我就去接她回來。」
又過了半個月,爸爸託人捎信到海邊,讓奶奶早日回家。那邊捎話過來,說奶奶在那邊挺好的,再過個把月,就回來了。
不出半個月,海邊卻用船將奶奶送回來了。船是夜裡到的。陪奶奶回來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著奶奶敲響青銅家門的。
全家人都起來了。
爸爸打開門,見到這番情景,忙問表兄:「這是怎麼啦?」
表兄說:「進屋再說。」
全家人都覺得,奶奶變得又瘦又小。奶奶卻微笑著,竭力顯出一副輕鬆的樣子。
爸爸從表兄的背上將奶奶抱起,放到媽媽鋪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時,心裡咯噔一下:奶奶輕得像一張紙!
一家人開始忙碌起來。
奶奶說:「天不早了,一個個趕緊睡吧,我沒事的。」
爸爸的表兄說:「她老人家在那邊已經病倒十多天了。我們本想早點兒告訴你們的,但她老人家不肯。我們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們。沒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見好轉,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回頭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聲音有點兒顫抖,「她是累倒的。」
「她到了我家後,也就歇了兩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別人無論怎麼勸她別去摘,她就是不聽。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暈倒在棉花地里。幸虧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來。從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沒有能起床……」
青銅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邊。
奶奶的臉似乎縮小了一圈兒,頭髮白得像寒冷的雪。
她伸出顫抖的手,撫摸著青銅和葵花。
青銅和葵花覺得奶奶的手涼絲絲的……
(節選自《青銅葵花》)
1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A.文章交代稻粒不容易被碾下來,碾一場稻子需要七八個小時等內容為後文爸爸深夜碾場的凄涼心情以及翻場的人們「哈欠連天」等內容作鋪墊。
B.奶奶說自己「活不了太久」,這說明奶奶年紀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過這句話不讓家人阻攔自己走親戚;同時,這樣寫也為後面寫奶奶累病埋下伏筆。
C.爸媽對話中,「爸爸很心煩」一句表現了爸爸複雜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覺媽媽太嘮叨,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爸爸對奶奶還不回來的輕微惱怒。
D.爸爸將奶奶抱起的情節,運用了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的方法,同時還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表明奶奶極其瘦弱、病情嚴重。
E.爸爸表兄的話是補敘內容,交代了回家後的奶奶病情很重、體重很輕、頭髮更白的具體原因,表現了爸爸的表兄一家人對奶奶的關心和對爸爸的責備。
17.小說開篇幾段描寫了新稻登場的情景,這樣寫有哪些作用?請簡要分析。
18.奶奶這個人物有哪些形象特點?小說表達了怎樣的主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
16.BD
17.①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等。②表現了大麥地人收穫時節的繁忙和疲憊。③營造主要故事情節的背景,為下文引出奶奶要到她妹妹家走親戚的情節作鋪墊。
18.(1)形象特徵:①關愛家人。奶奶到她妹妹家除了串親戚外,更重要的是她去妹妹家後家裡可以節省一個人的糧食,她也可以在妹妹那兒摘棉花,為青銅、葵花做棉襖、棉褲,但她不把這些想法告訴家人,以免他們擔心。②勤勞善良。到了妹妹家後的奶奶只休息兩天就到地里幹活,一直到累倒在棉花地里為止;累病了也不想讓家人知道,一直到病情越來越重才回家。(2)小說主題:①彰顯了純樸的親情:奶奶對家人的關愛和家人對奶奶的牽掛之情;②表達了作者對貧窮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之情。學&科網
【解析】
16.A項,「爸爸深夜碾場的凄涼心情」錯誤,文中的「凄涼」是寫爸爸的號子聲,以表現夜深人靜的
18.本題有兩問,第一問考查對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二問考查對小說主題的理解。解答第一問時可仔細閱讀全文,篩選出有關「奶奶」的信息,然後歸納總結。如,雖然收穫了新稻,但是奶奶還是要到妹妹家去,目的是省下糧食,同時又給孫子孫女做棉襖棉褲,可是奶奶「只說去看看她的妹妹」,對自己的真實目的隻字未提,在妹妹家病倒了不讓告訴家人,怕家人擔心,可以看出奶奶善良、關愛家人;到了妹妹家,奶奶「就歇了兩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直到累倒在棉花地里,可總結出奶奶勤勞。第二問解答時可通過對小說情節的梳理、對人物形象的把握來總結。小說中寫到青銅一家相親相愛,奶奶關心家人,家人也挂念奶奶,表達出的是一種純樸的親情,作者對這樣的一家人和這種情感是讚美的、熱愛的;然而青銅一家的生活,奶奶的遭遇也是令人同情的,由此就可以總結出本文的主題為彰顯純樸的親情,表達了作者對貧窮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之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太陽島上
包利民
父親那時每喝完酒,都會感嘆著說:「在哈爾濱,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陽島了,全國都出名啊!」
那年我八歲,父親一年中有大半年時間在工程隊幹活,走過很多地方。當時正流行鄭緒嵐演唱的《太陽島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裡天空多麼晴朗/美麗的太陽島多麼令人神往/帶著垂釣的漁竿/帶著露營的篷帳/我們來到了/我們來到了/小夥子背上六弦琴/姑娘們換好了游泳裝……」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嚮往之心。
於是在一次父親酒後,我問他:「你去過太陽島嗎?你咋知道那是哈爾濱最好的地方?」父親便略低下頭說:「沒去過,不過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親所在的工程隊要去哈爾濱修江橋,他興奮得無以復加,用力地拍著我的肩膀說:「小子,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陽島嘍!」
夏天的時候父親寫信回來,說過幾天他們要放兩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陽島瞅瞅,還說遠遠地看那裡,全是綠色,裡邊肯定要比歌中唱得還好。於是那以後我日日盼著父親的信,想聽他講講太陽島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沒有信來,也不知他去太陽島沒有。
秋天的時候,父親回來了。我和姐姐就都問:「你去太陽島了嗎?那上面好嗎?」父親就說:「當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們就不依不饒地問:「那到底好在哪兒呢?」父親也說不清楚,問他上面可有歌中說的彈琴的小夥子和穿泳裝的姑娘,他說:「反正人挺多,幹啥的都有!」我們就說:「你是不是沒去啊,回來騙我們!」父親急了,說:「咋沒去?那門票要五塊錢一張呢!」說著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來,在我們眼前晃了晃:「這就是門票!」我們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寫著「5元」的字樣,還有一個紅紅的印章,沒等細看,他就收回去了,說:「別讓你們弄壞了,這可要留做紀念呢!」
自那以後,父親每次喝酒之後,更是慨嘆太陽島的美,說得我們心中痒痒的,暗暗決定以後一定要親自去看看。父親也是常說:「等有機會我還要再去看看,這次要看得仔細些!」可是父親最終沒有再等到機會,工程隊那幾年轉而向大小興安嶺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後來父親的一條腿被砸傷,不能再出去幹活了,而我們的小村子離哈爾濱又極遠,他再去太陽島的夢想就一直沒有實現。
後來,我去哈爾濱上學,到了那兒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陽島。也許是期望過高,並沒有想像中的美麗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給父親的信中,我還是把太陽島的風景描繪得天花亂墜。姐姐來省城看我,我們又去了一次太陽島,並照了許多相片,姐姐說:「回去我一定給爸好好講講,他現在喝完酒還總念叨呢!這麼多年了,他一直都沒忘!」我們相視一笑,心中卻湧起一種異樣的情緒。
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親一見我就用力地拍著我的肩膀,說:「小子,爸沒騙你吧?那太陽島是不是很好?」我使勁兒點頭。那天我陪父親喝酒,話題總是不離太陽島。父親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還不住地說著:「太陽島,就是最好的地方!」
我和姐姐默默地看著酣睡的父親,眼睛都有些發濕。當年我們就曾偷偷地翻出父親那張太陽島的門票,其實那是一張隨地吐痰的罰款單收據,父親從沒有去過太陽島。
(《中外讀點》2009年第1期)
19.小說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簡要概述。
20.小說以「太陽島上」為題目,從全文看,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
【答案】
19.(1)熱愛並嚮往美好的生活,對生活有樸素的願望和追求。(2)有非常強烈的自尊心,以至於自欺欺人地維持著自己的夢想和父親的尊嚴。(3)由於現實生活的窮困和鄉村生活中養成的不良習慣而在城市文明面前遭受折辱的農民形象。學%科網
20.(1)文章從父親感嘆太陽島是「最好的地方」寫起,記敘了「父親」游島的渴望與遺憾,「我」兩次游島對「父親」的同情和理解,「太陽島」貫穿全文始終,成為行文線索。(2)「太陽島」是父親的夢想,也帶給了我們美好的期盼;「太陽島上」留下了父親的願望,也留下了父親的遺憾,更留下了一個父親的無奈和自尊。以此為題目,能引發讀者對小說內涵的豐富聯想,從而深化對主題的理解。
【解析】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題。
船老闆
韓少功
有根是個船老闆,看見我游泳,遠遠地在船上招手,嘴巴一陣開合——喊聲在柴油機噪音中其實完全聽不清。他有時給我捎來東西,在院牆外停了機器,一聲大喊拋過牆來:「拿兔子肉呵!」或者「拿野豬肉呵!」我聞聲趕去水邊,從他那裡接過肉,還有壩上一個獵手朋友的問候。
與有根熟了以後,碰到城裡朋友來訪,我常常包租他的船去庫湖中遊玩。在這個時候,他對船錢總是推讓。「給什麼錢呢?幾個朋友!」或者說:「下次再說,下次再說,我現在不缺錢!」
我後來知道,有根在開船之外兼看風水,還懂一點小方術。他走進我家院子,總要東張西望,細加觀察,然後講解「內白虎(指我家院內一個坡)」和「外青龍(指我家牆外一道山)」的深義。聽說我家雞塒里出現一種麻色小蛋,他一口咬定那不是鳥蛋,也不是蛇蛋,而是臭婆娘(不知他是說誰)拿來偷換雞蛋的。我應該馬上去雞塒邊貼一紅紙條,方可以正壓邪,清凈門戶,趕走那個臭婆娘!
他是一個業餘薩滿,常被鄉親邀去解決難題。鄉親們一碰到事情不順,比如出門便摔跤,進門又打碗,塒里剛死雞,圈裡又豬瘟……這就值得注意了,就不能當作一般事務來處理了。取冷飯一碗,配魚肉若干,倒在屋後僻靜處,輔之以燒香和貼符,俗稱為「倒冷飯」,可把小鬼打發遠去,算是打破險局的簡易伎倆。如果事情比較嚴重,比如房屋起火還加上惡病纏身,那就不光要救火和治病,更要找出形而上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鄉下人信賴科學但不滿足於科學,一定會去求助有根這樣的人,或是去求助更高級的和尚或道師。
到底找什麼人,依情況的嚴重程度而定,也取決於當事人的支付能力。這些做法十分可疑,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否算得上某種草根民間的心治之術?
祛邪驅鬼一類是否也不失為心理暗示和精神調節的偏招?就像很多老師要孩子們臨考前大喊三聲「我是最棒的」,這種十之八九的謊言常常也管用,近來也被列為科學的一部分——不過是傳統科學所忽略的科學。倒是另有一些科學的接連露餡:化肥破壞土質的大弊近來才被人們認識。瘦肉精、催長素、DDT、隆胸硅膠、不沾鍋的特氟隆等等,也以其危害最終嚇壞了公眾。神經毒氣和細菌武器更不用說,似乎比巫術更混蛋,其製造者分明是一些穿著白大褂的邪教教主。
但我還是一個信奉科學的教徒,對有根的熱情指導一笑了之,急得他瞪大眼睛:「你以為這迷信?明明是科學,條條都是有書對的!」
他也想搶戴一頂科學的桂冠。
這一天,我與他在雁泊灣看朋友,在一農戶家吃晚飯。天色漸晚,主婦把一隻大母雞追得滿地飛,說那隻雞幾天前不知受了什麼驚,晚上總是不回窩了,怕是要變野雞了。
有根笑了笑,「你等我來。」
「你抓得住它?」
「雞有腳,自己不會走么?你只給我找一張紙。」
「要紙做什麼?」
有根諱莫如深,笑而不答,取一張廢報紙去灶角里點火,嘴裡念念有辭。
「回來沒有?」他接下來大聲問。
「回來了!」主婦往地坪里一看,大覺意外。
「你再看看,它進塒沒有?」
「進去了!已經進去了!」
「看清楚呵,沒有再出來吧?」
「沒有!真的沒有!」
主婦和我都目瞪口呆。如果我不是在現場目睹,如果這件事只是傳說,我撞破腦袋也不會相信。但這的確是事實,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立刻想到的下一點是:我是不是應該遵照他的囑咐,去雞塒邊貼紅紙條?深夜,我們離開雁泊灣。他把我送回家。我上了岸,在朦朧夜色中搖搖手,看他一點篙,船就離了岸,船尾有緩緩鼓動的浪花,攪碎了滿湖星光。我答應下次跟他去看看峒里最好的一塊墳地,據說是塊要出宰相出將軍的寶地。我的巨大殊榮是最早得知此事,是獲准參觀的第一人——他對我千叮嚀萬囑咐:看了以後不能說。
2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A.小說用「他也想搶戴一頂科學的桂冠」來寫船老闆,使用了借代手法,寫船老闆相信他自己「條條都是有書對的」的做法是科學的。
B.小說中作者運用民間富有神秘色彩的素材,通過具有神秘風情的敘事,展現了一個神秘而奇特的鄉土世界。
C.小說寫了自己和船老闆的交往,寫了他的多項事情,並藉此塑造了一系列敬畏鬼神的鄉村人物群像,人間煙火氣十足。
D.小說詳寫船老闆燒紙找回走丟的母雞,目的在於印證船老闆的神奇力量,見識了船老闆的神奇後,作者也漸漸理解並最終接受了他的說法。
E.小說結尾的景物描寫「船尾有緩緩鼓動的浪花,攪碎了滿湖星光」一句,間接寫出作者對鄉間神秘與現代科學有了新的思考。
22.船老闆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章簡要概括並分析。
23.船老闆執著守護著帶有迷信色彩的鄉土文明。請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作者是如何看待船老闆守護的鄉土文明的。
【答案】
21.AD
22.①熱情、仗義、大方的船老闆:幫忙捎東西,推讓船錢。②崇拜鄉土迷信,抵抗現代文明的業餘薩滿:打發小鬼,燒紙找雞,相信風水。
23.船老闆守護的鄉土文明代表著一種自然的、純樸的,對自然和神秘充滿著敬畏之心的傳統文化。缺少現代知識的鄉民相信可以幫他們解決問題的神秘力量,所以遇到問題願意求助薩滿;這種鄉土文明也是一種心理慰藉。是草根民間的心治之術,也是一種心理暗示和精神調節的偏招。實際上流露出的是作者對傳統文化的難以割捨的複雜之情。無論是寫鄉下人願意向薩滿求助,還是寫我親眼目睹船老闆神奇的找回母雞,都寫出了鄉土文明的神秘與神奇。(各點的概括和分析各1分)
【解析】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父親的家國
①2004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父親。此時的父親因為重病骨瘦如柴,並且由於藥物的副作用,雙目視力幾乎完全喪失,兩耳的聽力也微乎其微。
②但是,在精力好的時候,父親的談興還好。他給我們說起他年輕時候的孤危和艱難,我們鮑姓在當地是小姓,我的祖父沒有兄弟,單門獨戶又忠厚樸拙,我父親也只有弟兄二人,叔叔老實可欺。我父親的娘舅那邊倒是人丁興旺,卻又人緣極差,鄉譽極低,不僅不是可資利用的人際資源,反而要時時注意撇清干係,從而也無從依靠。說著說著,父親就給我們背了一首詩:
人情相見不如初,多少英雄守困途。
錦上添花到處有,雪中送炭世間無。
時來易借金千兩,運去難賒酒半壺。
識破人情全是假,還須自己著功夫。
③背完此詩,父親還順帶跟我們說起他的一位朋友。說起我父親的這位「朋友」,我們倒都認識,是鎮上人。那時的鎮上人,吃商品糧的,和我們相比,幾乎是兩重天。在我的記憶中,他們好像沒有什麼來往,也從來沒有見過他們有什麼杯酒之歡。到了後來,竟至於不來往了。我們也不明白為什麼。父親此時才告訴我們,原來,有一年,我父親的這位朋友病了,父親聽說後,要去看望,可是家裡實在太窮,什麼也拿不出來,躊躇多日,只好硬著頭皮,幾乎空手去了。心想,朋友一定會理解。但沒想到,朋友一見父親幾乎空著手,當時就拉下了臉。我父親覺得大受傷害,也對「朋友」等等,心灰意冷。
④父親一生性情剛烈慷慨,仗義重誼,這次,他給我們背這首詩,帶著滿腹傷感,幾乎唏噓。我心裡極感震動,那種人生的寒涼,一下子就包圍了我。我問父親,這是誰的詩?父親說,他也不知道,是他年輕時,到一戶人家,人家的中堂上,就寫著這首詩,因為說中心中隱痛,觸動心中感慨,一下子就記住了。
⑤過了幾日,我和大哥坐在父親病床邊,父親和我們聊,那天他的情緒很好,他說有一首詩,是邵康節先生的,很好,就又背給我們聽:
每日清晨一柱香,謝天謝地謝三光。
惟求處處田禾熟,但願人人壽命長。
國有忠臣扶社稷,家無逆子惱爺娘。
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縱貧時也不妨。
⑥我父親少時讀私塾,讀《語》《孟》,讀《千家詩》,幾年的私塾教育,使他終身都像一個讀書人,有著讀書人的情懷氣質,常常民胞物與,感懷萬端;有著讀書人的思維方式,時時禮義廉恥,仁義道德;還有著天下家國的眼光,總是忠臣孝子,修身齊家。我後來到了城市,在城市裡見到不少我父親這個輩分的人,他們大多認識字,能讀報,還有各自的技術或專業,見識也廣,但是卻毫無父親的那種讀書人的氣質。這促使我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什麼才是真正的文化,什麼才是真正的素質。
⑦但是啊,深受私塾熏陶的父親後來卻終身在農村,做一個地道的農民,身邊幾乎沒有一個人能理解他的情懷和感慨。他是何等的孤獨啊。這種孤獨,是那樣的深,卻又那樣的長——長到他自己的一生。
⑧他後來砸鍋賣鐵,也要讓我們念書,在沒有高考的時代,在社會禁錮階層流動的時代,這樣的讀書完全沒有什麼目的。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吧,希望通過自己的培養,讓我們能聽懂他的心聲?
⑨我在父親給我背的兩首詩中,感受到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失望和傷感,也感受到了他對家國的真誠祈禱。
⑩不久,我的父親就去世了。在那樣偏僻的鄉下,在那樣一個完全無人注意的角落,我的農民父親,對人生有著那樣蒼涼的感受,還有著那樣深重的對家國的關懷。這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一個文化的奇蹟,也是一個人的奇蹟。
?父親曾經對我有很多的期望,但是,他最後對我的交代,就僅僅是希望我花錢不要太大手大腳,「你負擔重啊」。這是他對我說的最後的話。
?我知道我不能讓父親對我完全滿意。但我會一直秉持良心寫作和教書,因為,我生活在父親的家國,我會像我父親一樣,為了天下家國祈禱。
24.簡析第③段最後畫線詞「朋友」加了引號的表達效果。
25.第⑥段中「讀書人的氣質」指的是:_____________
26.文中「我」為何會說父親的孤獨又深又長?
27.第⑩段劃線句中為什麼說「這是一個文化的奇蹟,也是一個人的奇蹟」?
28.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A.「我」的父親在病重之際多次感嘆世態炎涼,表現了他對這個社會的深深失望和傷感,也表現了他對這個國家深沉的熱愛之情。
B. 第⑥節中提到的「真正的素質」指的就是人與人之間應該坦誠相見互相關愛。
C. 第⑧節中提到父親的「心聲」指的是父親希望我們學會讀書識人,不要在以後的社會中吃虧。
D.第?節中父親原來對「我」有很多期望最後僅希望「我」花錢要節約,是因為他認為在這個世態炎涼的社會中「我」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
E. 文中兩次記敘父親背誦詩歌給「我們」聽,表達了父親記憶力很好,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
F.本文語言平實質樸,行文自然流暢,情感深沉雋永,通過「我」對父親的回憶刻畫了一個雖然平凡卻仍心懷家國天下的普通人形象。
29.本文的題目是「父親的家國」,結尾卻落在「我」上,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是。
【答案】
24.此處運用引號表示否定,同時揭示了一些人把金錢利益看得比情誼更重的醜惡嘴臉,諷刺了他們的虛偽。
25.知恥明禮、悲天憫人,以天下為己任的風格氣度。
26.在一個充斥著浮躁自私的社會中,被個人利慾侵蝕的人們不能理解父親家國天下的氣度情懷,父親終其一生想改變而不能,只有忍受精神上的痛苦,獨自堅持,因此這份孤獨變得又深又長。
27.因為父親在物質貧乏而偏僻的農村,在無人共鳴甚至飽受打擊的情況下,仍能堅守道義,不拋棄自己的信念,獨守精神上寂寞孤單,這連一些飽讀詩書之人都很難做到,更不用說一個普通農民,所以這既彰顯了先賢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展現父親高尚的人格。
28.AF
29.雖然看似結尾以寫「我」為主,但卻恰是通過直白的情感抒發表達了「我」對父親深沉的愛的體會,和對其情懷的理解支持,彰顯了父親人格魅力的感召。從而呼應了文題和全文的情感主旨。
【解析】
24.本題主要分析表達效果。「朋友」加了引號的表達效果,結合文本內容「是鎮上人」「在我的記憶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治 印
聶鑫森
著名的老篆刻家厲刃,一早起來,心情特別好。他先在院子里看了看花架上一盆盆的太陽花。猩紅的花骨朵正迎著霞光慢慢地展開,然後踱進他的書房。書房的門楣上掛著一塊匾額,是他親手寫和刻的三個篆字:「石窩窩」。這個名字似乎有點土,但卻很有意味,桌子上、博物架上,到處堆著各種各樣的印石和關於篆刻的書籍,空氣里飄裊著石頭的氣息。
昨夜,厲刃其實睡得很遲,一口氣為本城評選出來的五名優秀的清潔工人,各刻了一方印。是總工會的同志交下的任務,酬金當然是按他的潤格,每印四千元。但厲刃說:「為他們刻印,我分文不取,而且要刻好。」這幾方印確實刻得既有氣勢又有韻味,採用的是漢官的風格,下刀雄渾奇肆,但細部卻又婀娜多姿。他覺得這些身處底層的工人,正直樸厚,情感豐富,有一種值得人欽佩的奉獻精神。刻完印,已是凌晨三點,他又興緻勃勃地把印文和邊款拓到宣紙冊頁上,將來可以收入到他出版的印譜中去。
老伴忽然走進來,說:「有個年輕人要見你,他是市政府辦公室的主任,叫任之。」
厲刃說:「我並不認識他,不見,哪有來這麼早的?」
老伴說:「八點都過了,還早?也許人家有急事呢,我去叫他進來吧。」
厲刃點點頭說:「也好。」
走進書房裡來的任之很年輕也很英俊,上穿銀灰色短袖襯衣,系著一根紫紅色的領帶,下穿一條牛仔長褲,挺時髦的。
「行石老先生,冒昧打擾,請您原諒。」
「行石」是厲刃的字,任之不直呼其名,可見這小夥子是很懂禮貌的。
任之遞過一張介紹信,上面寫著「茲有任之主任前來拜訪,求請為市長華陽刻一印章。」
「行石老先生,不知可否?」
厲刃笑了笑:「我給任何領導刻印,都是要收取潤金的。這是我的規矩。」
「能不能破個例?」
「不能!」
任之猶豫了一陣,說:「我知道老先生是每印四千,能不能少一點?」
「分文不少!」厲刃有些不高興了。這樣的事他見得多了,頭頭愛風雅,下屬要討上司的歡心,送個字畫、印章,卻又不想花錢。厲刃從不讓人占這樣的便宜。
「潤金我照付……我想三天後來取。」
「不,一星期後來取,這幾天我沒時間。」
「好吧,都依老先生。」任之付了潤金,悻悻地走了。
任之走後,厲刃覺得心裡憋得難受,便找了塊印石,操刀刻「華陽之印」。仍然是漢官印的格局,但筆筆畫畫端莊質樸,邊款為:「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華陽先生雅正。厲刃奏刀。」
不久,市長華陽親自主持了一個本地著名文學家、藝術家的座談會,厲刃應邀參加了。在開會之前,華陽特地走到厲刃面前,誠懇地說:「厲老,謝謝您贈我的印,刻得真是太好了。」
「華市長,您不必客氣,這印您是花了四千元定刻的。」
華陽愣了一下,隨即說:「當然要謝您的,藝術——是無價的。」
這個座談會開了整整一天,華陽微笑著聽取大家對文化建設方面的意見,並認真地做了筆記。在中午的宴會上,華陽特意給厲刃敬了酒,祝他在古稀之年再創輝煌。
幾天後,厲刃收到了華陽的一封親筆信。
信是這樣寫的:
厲老:
夏安!您在座談會上發表的意見,令我茅塞大開,獲益匪淺,謝謝!
首先要向您道歉,辦公室主任任之未經我的應允,擅自上門求印,多有打擾。謝謝您的提醒,我特意去財務室查了賬,小任竟然用四千元公款付的潤金。我除補交這筆款子外,還特意在機關黨員大會上做了檢討。任之主任雖然年輕有為,但此種行為卻不可姑息,已暫調離辦公室,去一個鄉鎮鍛煉,以觀後效。
「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真乃警醒之語,我會牢記在心的!
厲刃讀完這封信,久久說不出話來。
他忽然問老伴:「捐獻給希望工程的五萬元寄了嗎?」
「早寄走了。」
「那就好,那就好……」
30.下列對文意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A. 小說開頭對厲刃院子、書房的詳細描寫,交代了厲刃愛石頭的習性,烘託了人物的品行。
B. 厲刃治印,喜用漢官風格。對附庸風雅的權勢者,潤格每印四千元;對樂於奉獻的清潔工,卻分文不取。
C. 市政府辦公室主任任之 ,年輕有為,為給市長治印,彬彬有禮地滿足了厲刃的苛刻要求。
D. 任之走後,厲刃雖然覺得心裡憋得難受,但仍然以漢官印的格式鐫刻了「華陽之印」,
筆畫端莊質樸,表現出他的敬業精神。
E. 華陽的親筆信,使故事峰迴路轉,使人物性格昭然若揭,表現他從諫如流的優秀品質。
31.小說主人公厲刃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請具體概括。
32.小說命名和人物命名含義頗豐,請結合全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
【答案】
30.BC
31.(1)厲刃是一位技藝精湛、醉心於藝術創作篆刻大師。
(2)人品正直,做人、做事任何時候都堅持原則,律己、律人同樣嚴格。對待阿諛奉承、討好附庸風雅的上級的人,他名如其人,分毫不讓;對待藝術,他深知「治印必端方」,筆筆畫畫,端莊質樸;對待市長,借治印之機,行勸諫之事;
(3)有愛心,給樂於奉獻的清潔工刻印,他分文不取;對希望工程,他慷慨捐助五萬,樂於奉獻。
(每點1分,全部答對4分)
32.「治印」有兩層意思:(1)「治印」是小說的故事情節,小說情節是圍繞「治印」展開的;(2)一語雙關,治印的「治」除了刻制印章之外,還有治理的意思;「印」除了印章之外,還有權力的含義。厲刃用「治印」的行為來「治理」社會的不良習氣。(或華陽市長用手中的「印」,來「治」不稱職的幹部。)人物命名也別具深意:厲刃——厲害的刀刃、鋒利的刀刃(厲刃語言鋒利,對市長不阿諛奉承)。華陽——「華」,中華的簡稱,「陽」蘊涵著坦誠正直的品性和作風。
【解析】
30.本題主要考查文意的分析和鑒賞。B項「對附庸風雅的權勢者」以偏概全,他的潤格是社會公開價格,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如果大雪封門
徐則臣
寶來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來了。他父親來把他摟回去了。我和行健、米夢堅持待在北京。我們三個都是打小廣告的。就是在紙上、牆上、馬路牙子上和電線杆子上印上一個電話,如果你需要假畢業證、駕駛證、記者證、停車證、身份證、結婚證、護照以及這世上可能存在的所有證件,找打這個電話,洪三萬可以滿足你的一切要求。
有天中午我去洪三萬那裡拿墨水,經過中關村大街,看見一群鴿子在當代商城門前的人行道上蹦來蹦去,在歡快的人和鴿子群里看見一個人冰鍋冷灶地坐著,縮著腦袋,脖子幾乎完全縮進了大衣領子里,我走到他面前,說:
「一袋鴿糧。」
他叫林慧聰。這個叫林慧聰的南方人,比我大兩歲,家快遠到了中國的最南端。去年結束高考,作文寫走了題,連專科也沒考上,考的是材料加半命題作文。材料是,一人一年栽三棵樹,一座山需要十萬棵樹,一個春天至少需要十三億棵樹,云云,挺詩意,題目是《如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寫《如果大雪封門》。說實話,他們那裡的閱卷老師很多人一輩子都沒看見過雪長什麼樣,更想像不出什麼是大雪封門。他洋洋洒洒地將種樹和大雪寫到了一起,不知道從哪裡找來的邏輯。在閱卷老師看來,走題走大了。一百五十分的卷子,他對半都沒考到。
父親問他:「怎麼說?」
他說:「我去北京。」
在中國,你如果問別人想去哪裡,半數以上會告訴你,北京。林慧聰也想去,他去北京不是想看天安門,而是想看到了冬天下大雪是什麼樣子。他想去北京也是因為他叔叔在北京。很多年前林家老二用刀捅了人,以為出了人命,嚇得當夜扒火車來了北京。他是個養殖員,因為跟別人鬥雞斗紅了眼,順手把刀子拔出來了。來了就沒回去,偶爾寄點錢回去,讓家裡人都以為他發大了。林慧聰他爹自豪地說,那好,投奔你二叔,你也能過上北京的好日子。
二叔沒有想像中那樣西裝革履地來接他,穿得甚至比老家人還隨意,衣服上有星星點點點可疑的灰白點子,林慧聰出溜兩下鼻子,問:「還是雞屎?」
「不,鴿屎!」二叔吐口唾沫到手指上,細心地擦掉老頭衫上的一粒鴿子屎,「這玩意兒乾淨!」
林家老二在北京干過不少雜活,發現還是老本行最可靠,由養雞變成了養鴿子的。不知道他走了什麼狗屎運,弄到了放廣場鴿的差事。他負責養鴿子,定時定點往北京的各個公共場所和景點送,供市民和遊客賞玩。鴿子太多他忙不過來,侄兒來了正好,他給他兩籠,別的不管,他只拿鴿糧的提成,一袋他拿五毛,剩下都歸慧聰。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慧聰自己管。
「管得了么?」我問他。我知道在北京自己管自己的人絕大部分都管不好。
「湊合。」他說,「就是有點兒冷。」
慧聰住七條巷子以南。那房子說湊合是抬舉它了,暖氣不行,也是平房,房東是個摳門的老太太,自己房同里生了個煤球爐,一天到晚抱著爐子過目子。她暖和了就不管房客。
「我就是怕冷。」慧聰為自己是個怕冷的南方人難為情,「我就盼著能下一場大雪。」
大雪總會下的。天氣預報說了,最近一股西伯利亞寒流將要進京。不過天氣預報也不一定準,大部分時候你也搞不清他們究竟在說哪個地方。但我還是堅定地告訴他,大雪總要下的,不下雪的冬天叫什麼冬天。
完全是出於同情,回到住處我和行健、米夢說起慧聰,問他們,是不是可以讓他和我們一起住。我們屋裡的暖氣好。慧聰很想和我們一起住,但他無論如何捨不得用鴿子做見面禮,他情願送我們一隻老母雞。他還是來了。
天氣預報,要來大雪,傍晚就到。
回去的路上我買了二鍋頭和鴨脖子,一定要坐著看雪如何從北京的天空上落下來。我們喝到十二點,慧聰跑出去五趟,一粒雪星子都沒看見。夜空看上去極度的憂傷和沉鬱,然後我們就睡了,醒來已經上午十點,什麼東西抓門的聲音把我們驚醒。我推了一下門,沒推動,再推,還不行,猛用了一下勁兒,天地全白,門前的積雪到了膝蓋,我對他們三個喊:
「快,快,大雪封門!」
慧聰穿著褲衩從被窩裡跳出來,赤腳踏入積雪,他用變了調的方言嗷嗷亂叫,鴿子在院子里和屋頂上翻飛,這樣的天,麻雀和鴿子都該待在窩裡哪也不去的。這群鴿子不,一刻也不閑著,能落的地方都落,能撓的地方都撓,就是它們把我們的房門抓得嗤嗤啦啦直響。但看見兩隻鴿子歪著腦袋靠在窩邊,大雪蓋住了木盒子。行健說,這兩隻鴿子歸他,晚上的酒菜也歸他。我們要慶祝一下北京三十年來最大的一場雪。收音機里就這麼說的,這一夜飄飄洒洒、紛紛揚揚,落下了三十年來最大的一場雪。
(節編自徐則臣《如果大雪封門》)
33.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恰當的兩項是()( )
A.小說開頭以寶來被打傻的情節奠定全文沉重的基調,全文展現從鄉村來到北京的底層人物的命運,表現作者關注 底層人物命運的人文情懷。
B.小說的主人公是林慧聰。他勤勞、質樸、堅強,即使賣鴿糧也要在北京奮鬥下去;也浪漫、執著,即使苦寒仍然希望大雪封門看看雪的樣子。
C.小說主要敘述方式是順敘,也用了插敘的手法,例如交代林慧聰來北京的原因等,插敘使小說故事情節完整,手法富有變化。
D.小說中的「鴿子」有象徵意味,它們在當代商城門前的人行道上蹦來蹦去象徵著人物短暫的快樂,在大雪降臨時的死亡象徵著悲劇的必然性。
E.小說在陰暗寒冷的基調中不乏景色,如「我們」接納寒冷環境中的林慧聰同住,大雪中林慧聰充滿激情地赤腳踩雪等,這些情節增強了人物形象的藝術感染力。
34.作者在小說中寫到「我」這個人物,起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35.小說中多次寫到「雪」,有什麼用意?請簡要分析。
【答案】
33.BD
34.①情節方面: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串起情節,展現眾多人物命運;②人物方面:「我」也是社會底層人物,通過「我」的生活情態和心理活動更豐富地展現底層人物的多樣情態;③主題方面:通過「我」關注林慧聰的生活和理想來展現底層人物的善良和期望,表達作者人性關懷的主題。(答出任意兩點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給分)
35.①為全文營造一種陰冷的氛圍,「雪」是寒冷的象徵,揭示人物生存環境的苦冷;②表現人物不屈的浪漫理想情懷。在林慧聰眼中,雪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是支持他在北京打拚的精神支撐;③反襯現實生活的沉重,用雪的潔白美好和浪漫襯托底層人物艱辛的生存現實,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激發讀者關注底層人物。(一點2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給分)學¥科網
【解析】
33.本題主要考查文本信息分析及手法鑒賞。B項「仍然希望大雪封門」不當。D項「象徵著人物短
閱讀下列文章,回答文後下列小題。
隱瞞
石磊
中午時分,忽然,一輛寶馬名車停在我的鋪門口,下來一位四十多歲的貴婦人。這人我認識,住在我的樓上,叫尚海英。海英一進來就對我說:「老王,我想為我媽鑲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錢?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兩百元。」我回答海英說。
「老王,你看這樣行嗎?我想給我媽鑲一兩百元的,你當她的面說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對我說。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問:「海英,你家有的是錢,幹嗎這樣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媽已六十多歲,鑲那麼好的牙幹嗎?說不定,鑲上不幾天她就……」
海英後面的話沒有說出來,但我知道她後面想說的是什麼話。我用有點鄙視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願地說:「好……好吧!」
「老王,就這麼說,咱們是好鄰居,你可得替我隱瞞。下午,我帶她來做牙模。」海英說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樓下的夏玉瑩騎著一輛單車來了。玉瑩笑著問我說:「王醫生,我想為我媽鑲一口牙。我媽這人真是的,怎麼叫她,她都不來。好的牙多少錢?最差的又多少錢?」
我看了看玉瑩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樣?但我轉念一想,玉瑩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學教師,兩個兒子都在讀大學。於是,我還是很和氣地說:「夏老師,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來元。」
「王醫生,媽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每次看到她吃東西,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你幫我鑲一口最好的牙給她吧,我媽很心疼錢,但你得跟她說是一百來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鑲。」玉瑩十分認真地對我說。
我聽到玉瑩這話,內心很是感動,但故意用海英的話對她說:「夏老師,你媽不都七十多歲了嗎,鑲那麼好的幹嗎?說不定,鑲上不幾天她就……」
玉瑩用驚訝的目光看著我,不滿地說:「王醫生,你怎麼說這話?」
我知道我說錯了,歉意地對她說:「夏老師,我是跟你開玩笑的。」
玉瑩走時,又鄭重對我說:「王醫生,這事就拜託你了,千萬別讓我媽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會來的。」
真是無巧不成書。幾天後,尚海英帶著媽媽來了,夏玉瑩也帶著媽媽來了。尚海英的媽媽叫她尚媽媽,夏玉瑩的媽媽叫她夏媽媽。因為是同一棟樓,彼此都認識。尚媽媽問夏媽媽:「大姐,你鑲多少錢的牙?」
「我……我……我……本來不想鑲牙,都七十多了,還鑲什麼牙,可玉瑩就是不肯。」夏媽媽回答說。
「我是問你鑲多少錢的?」尚媽媽又問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塊的就行了,都這把年紀了。」夏媽媽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說,她不是錢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婦在他們的面前沒有面子。
「什麼?一百多塊的?一百多塊的還不跟紙糊的一樣,我的兒媳婦就給我鑲五千多的!」尚媽媽頗為得意地說。
海英有點用質問的口氣,對玉瑩說:「夏老師,你怎麼給夏媽媽鑲這種牙,你要是沒錢,跟我說一聲。老王,你說是不是?」
海英的話,我裝著沒有聽見。玉瑩理了理劉海,有點尷尬地說:「將、將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語說了一句:「真作假時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媽媽卻安慰兒媳說:「瑩,她們的話,你別往心裡去。她家有的是錢,咱們一百元要相當她們的五十萬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對她們婆媳說什麼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這口牙鑲好,不然,我就對不起玉瑩的那份孝心。
一個星期後的中午,天下著雨,我在房裡休息。尚媽媽和夏媽媽到我家來跟我的媽媽聊天。聊來聊去,她們聊起了牙。尚媽媽問夏媽媽說:「大姐,你的牙好使嗎?」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輕時的牙齒一樣。」夏媽媽喜形於色地說。
「這就怪了,你一百多塊的牙那麼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卻差得很。會不會給小王搞錯了?」尚媽媽有點懷疑地說。
「讓我給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媽媽對尚媽媽說。
媽媽一看到尚媽媽那口牙,就肯定地說:「錯了,這牙是便宜的牙。」媽媽說完又對夏媽媽說:
「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媽媽一看到夏媽媽的牙又說:「你這口牙可是好牙,搞錯了,搞錯了。」
媽媽走進我的房裡,把我叫了出來,當著她們的面質問我:「她們的牙是怎麼回事,會不會搞錯了?」
我本想為她們繼續隱瞞,現在看來,不說出實情不行了。於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訴她們。
三位老人聽後,都十分吃驚……
(節選自《北京文學》,有刪節)
36.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小說以樸實的語言敘述了兩個兒媳婦各為自己的婆婆鑲牙的故事,表現了兒媳婦對婆婆的孝心,反映了當前的一些社會風尚。
B. 小說善於通過人物語言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雖然海英和玉瑩的言語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達的內心情感卻完全不同。
C.說「真作假時假作真」這句話,是因為「我」實在看不慣海英和玉瑩的做法,包含著「我」對海英的強烈不滿和對玉瑩的無限同情。
D.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印證了「真是無巧不成書」這句話,文中的幾次巧合,增加了小說情節的真實性,使故事情節順理成章。
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瑩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媽媽當著兩位老人的面質問「我」原因,「我」只好違背著自己的良心說出了真相。
37.小說中的「我」在文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概括。
【答案】
36.BD
37.①小說中的「我」是小說的敘述者與情節的連接者,是小說的線索人物。②推動情節發展。小說都是從「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而展開的。③有助於展示人物性格特點。「我」的心理和語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開事情的真相。
【解析】26.BD。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最初的溫暖
鄒扶瀾
男孩小時候家裡很窮,買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時連上學的本子也買不起,這時,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裡來了位新生,是個漂亮的女孩,扎著鮮艷的蝴蝶結,背著一個讓全班同學都眼紅的書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裡裝滿了各種漂亮的筆和橡皮,還有很多嶄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裝的筆記本。男孩偷眼看,既嫉妒又眼饞。
男孩自尊心很強,怕女孩笑話,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記筆記,只靠腦子記。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問他,他說:「會了,不用記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麼,主動拿出兩個本子給他,男孩拒絕了,女孩羞紅了臉,幾天不和他說話。有一次,班裡組織看電影,每人交5分錢,男孩沒有錢,就沒有報名。女孩高興地跑到他跟前,說:「明天下午看電影,我替你把錢交了。」男孩氣惱地說:「我不去,用不著你給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說:「你長大後還我還不行嗎?」男孩沒有再說話,勉強答應了她。
第二年,女孩要搬家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個方向,只覺得有一種留戀的感覺,有一種丟了東西的感覺。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後,那一天他沒上學,而是早早地等候在一個十字路口——縣城開往外地的車輛都要經過這裡。終於,一輛大貨車開了過來,女孩跟他哥哥站在車廂兩邊的護欄里。女孩看見了他,高興地向他揮手,男孩想跟她說點什麼,跟在後邊拚命追,可車速太快,一溜煙就從眼前開過去了。
第二天上學,班裡一個女同學給男孩送來一個沉甸甸的牛皮紙包,說是他的同桌留給他的。男孩打開,是厚厚一摞沒有用的各式作業本,還有她用過的漂亮的文具盒,裡面裝滿了鉛筆,還有一支能抽水的鋼筆。筆中間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送給我最好的同桌劉兵。」
男孩哭了。他突然覺得,因為嫉妒,他對同桌太不友好了,但她沒有記恨他。也就是從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麼叫疼痛。
那個文具盒,他一直保存著。有時拿出來看看,眼前會晃動著一對鮮艷的蝴蝶結,一跳,一跳……
幾十年過去了,男孩讀完大學,又讀博士,打拚多年後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閱盡滄桑後,他越來越懷念那個當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於是在報紙上登了尋人啟事,尋找那個叫王麗晨的女孩。
電視台的記者聞訊後,邀請他做了一次訪談。面對現場的許多觀眾,他把掩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說了出來,說到動情處,他幾次哽咽,說如果能見一見當年同桌的女孩,他死而無憾了。
主持人問他:「為什麼非要見她呢?相見不如懷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為她祝福,不是很好嗎?」
他搖了搖頭。
主持人說:「王麗晨現在已經步入中年,也許已經發福,也許過得很不如意,如果是這樣,你還會執意見她嗎?」他說:「是的,我想當面對她說聲謝謝,另外,如果她有什麼難處的話,我想盡自己所能幫她一把。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想著她,甚至沒有一天忘記過她。小時候,因為貧窮,我看過太多的冷眼,但她給了我最初的溫暖,這成了我生命的動力,也讓我一直潔身自好。我經常想,如果她也給我冷眼,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那根稻草,也許我的人生就會完全改寫……」他已經淚光瑩瑩,「我想看見她還美好地生活著,跟我一樣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溫暖的陽光……」節目的最後,主持人對觀眾說:「那好吧,讓我們大家一起幫忙,讓劉總實現這個多年的心愿。」
幾天後,他收到一封信:
「親愛的劉同學,不瞞你說,那天我就坐在觀眾席上。之所以不見你,並不是因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經老了,而是越純凈越美好的記憶,越經不起現實的打攪。我很贊同主持人的那句話,有些美只適合放在心裡,就像一壇陳酒,一旦打開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對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裡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感謝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活在你心裡,並希望我能一直這樣活下去……」
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寫。劉兵所要尋找的王麗晨是她的妹妹,已經於3年前因病去世……
38.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 )( )
A.男孩拒絕女孩給他本子和替他交錢看電影,而女孩卻沒有記恨他,臨走時還留下很多學慣用品,說明女孩是一個樂於幫困救弱的好學生。
B.小說主要寫了兩件事:一是少年時男孩和女孩同桌以及女孩要離開時發生的事,一是幾十年之後男孩尋找同桌的女孩而被邀請做訪談的事。
C.小說中有關女孩頭上扎著的「鮮艷的蝴蝶結」的描寫前後出現了兩次,說明男孩幾十年來都沒有忘記他的同桌主要因為女孩給了他最初的溫暖,這成了他生命的動力。
D.小說在塑造人物時運用了多種描寫手法,如肖像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等手法;在交代同桌的女孩最後的結局時還運用了插敘的手法。
E.男孩希望他的同桌「還美好地生活著,跟我一樣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而女孩卻死了,這給男孩的心理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深深的傷痛。
39.小說中的劉兵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分析。
40.對於小說結尾一段的設計,有人認為過於哀傷,不利於小說主旨的表達,你有什麼看法?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
【答案】
38.CB
39.①自尊心強:少年時拒絕接受同桌給予的幫助。②學業、事業有成:不僅學業有成,而且經過打拚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③重感情,知恩圖報:看重和同桌之間的情意,對同桌的離開感到傷心;對少年時同桌給他的溫暖念念不忘,想方設法尋找過去的同桌,並希望如有需要的話對同桌能有所報答。
40.這樣的設計有利於表達小說的主旨。①因為有了這個結尾的交代,讀者才知道上面的信是主持人寫的,而信的內容正是小說要表達的主旨。②小說表現的是主人公劉兵對少年時同桌的一種難忘的情感,交代了同桌的去世,這份情感只能在主人公的心裡永遠保留,不會受到現實的打攪。
這樣的設計過於哀傷,不利於表達小說的主旨。①小說要表達的是一種同桌間純凈美好的情感,而王麗晨的去世便失去了交流情感的一方,使小說蒙上了一層哀傷的色彩。②主人公希望見到同桌,並希望有需要的話能有所報答,王麗晨的去世使主人公的希望落空,給人一種好人未得好報的感覺,令人生嘆。③如果去掉這個結尾,會留給讀者更大的想像空間,就使信中所表達的情感成為女孩內心的真實表白,更有利於突出小說的主旨。
推薦閱讀:
※聚點|那些真的讀了很多書的人,和「正常人」到底有什麼不同?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區別在哪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讀書和不讀書的女人,究竟差在哪?
※為什麼要多讀書,讀書有什麼好處?
※清點一下生活,多閱讀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