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父必有其子:辦理割讓台灣的人是他,但他不敢登陸台灣
中日甲午戰後,1895年3月13日,李鴻章以頭等全權大臣的名義,以美國前任國務卿科士達為顧問,帶著兒子李經方,以及百餘名隨員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進行談判。
伊藤博文
3月24日,即日軍佔領澎湖當天,李鴻章遇刺。
4月1日,雙方繼續談判。日方所提條件很苛刻,企圖讓清廷割地賠款。李鴻章將日方照會內容轉述給總理衙門,清廷在割地與否上難以達成統一意見,只是希望李鴻章能夠「反覆辯駁」。日方考慮到如果反覆辯駁,延長談判會對日本不利,於是以李鴻章傷勢未愈為借口,希望清廷能任命李經方為全權大臣與日本和談。
清廷急於求和,也就答應了日方的提議。伊藤博文對李經方恫嚇恐嚇,威脅到:「……談判一旦破裂,中國全權大臣離開此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門,恐亦不能保證。」李鴻章接到李經方的回報後,與日方約定十日繼續談判。4月10日,中日雙方舉行第五次談判。李鴻章傷勢漸愈,親自參加。
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在馬關春帆樓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5月8日,清政府與日本政府在山東煙台如期完成換約,《馬關條約》正式生效。
1895年5月20日,清政府命令台灣巡撫唐景崧與文武官員內渡,撤離台灣。同時並派李經芳為「割台大臣」,由美國顧問科士達陪同前往台灣辦理交割手續。
李經方不敢在台灣登陸,於6月2日在基隆的日艦上辦理手續,把「台灣全省及所有附屬各島嶼並澎湖列島」,以及所有的兵工廠、公物財產等全部交給日本。
當然,台灣人民對日本進行了堅決抵抗。 4月18日,證實割台消息的丘逢甲上書質問清廷,並表達了台灣民眾誓死抵抗的決心。台灣紳民向總理衙門及各省大吏發去「自主保台」的電文:台灣屬倭,萬民不服。迭請唐撫院代奏台民下情,而事難挽回,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慘曷極!伏查台灣為朝廷棄地,百姓無依,惟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為南洋屏蔽。……台民此舉,無非戀戴皇清,圖固守以待轉機。
5月25日,在丘逢甲等人的推動下,台灣官紳組成了 「台灣民主國」,年號永清,寓永遠隸屬清朝之意,並推舉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義軍統領,著名的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為大將軍。台灣民主國成立後立即向清政府表示:「台灣紳民,誓不臣倭,願為島國,永戴聖清」,同時宣示中外,「台灣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預,設以干戈從事,台民惟集萬眾御之,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
日軍經過殘酷的軍事鎮壓,最終於1895年11月宣布台灣「平定」。
推薦閱讀:
※台灣行——台大和錢穆故居
※宋魯鄭:台灣為什麼不願意和大陸共同保釣?
※一年來,蔡英文當局兩岸的「答卷」答得怎麼樣了?大陸是否還有耐心?
※《深耕台灣》——組圖之一
※【島叔說台灣】小小島內,多少恩怨傳奇(上)
TAG: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