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從三十五歲開始準備

養老,從三十五歲開始準備(生活漫步)

  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樂,需要我們在年輕時積極「儲蓄」健康、儘早做好財務規劃,退休後更要堅持適度理財,讓晚年生活更有底氣

  我的一位朋友今年35歲,單身、事業有成、年薪30餘萬元。這些年,她買房置業,採購名牌,生活優哉游哉,但也沒存下多少積蓄。有一天,她不知怎的忽然想到歲月不饒人,自己有一天也終會年華老去,如果膝下無子又無多少積蓄,將來自己的養老問題怎麼辦?於是,朋友痛下決心,制定理財投資計劃,開始為養老做起了準備。

  35歲就開始籌劃養老,是不是太早了點?似乎有點早,因為35歲距離退休,少說也還有20年時間,這麼著急幹嘛?似乎又不早,因為在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的情況下,幾乎每個人都要通過個人努力來解決養老問題。日前曾有研究機構做過一項調查,1/3的職場人士在平均年齡37歲時,就已經開始為退休後的生活做起準備。

  35歲就開始籌劃養老,反映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擔憂。通常來說,安度晚年要解決好三個問題:經濟上不發愁,生活上有人管,精神上能得到慰藉。三者缺一不可,但經濟問題無疑是最基礎的條件。雖說現在生活富裕了,老年人在吃、穿、住等方面一般不再發愁,但除了這些基本生活,他們在醫療、保健等方面的花銷可並不少。如果經濟上缺乏保障,將來有病了誰管?

  或許有人說,不是有醫療保險嗎,看病不是可以報銷嗎?但事實上,現有醫療保障覆蓋率比較低,只有享受公費醫療的少數人能得到較實在的保障,大多數人還處於低水平的醫保之中。一些老人患了大病、重病,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支付往往嚴重不足,老人不得不自己花錢看病,負擔沉重。

  老人看病花銷大,收入卻呈下降趨勢,大多數老人只能依靠不算豐厚的退休金、養老金生活。也有很多人希望在年輕時多做點投資、多備點積蓄,以便在年老用錢時能拿得出。但這或許只是一個美好的想法。更常見的情況是,當人們年輕時,買房、子女教育、看病吃藥……哪一項開支不削減著對養老的投入?投資渠道缺乏、資本市場不景氣……有多少現實問題不影響著對養老儲蓄的積累?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階段,越來越多的「421」家庭以及空巢家庭正在出現。實現老有所依,讓老年時光過得輕鬆,需要人們自己在年輕時積極「儲蓄」健康、儘早做好財務規劃,在步入老年後也堅持適度理財,增強生活的底氣。同時,家庭也要分擔一些責任,子女應力所能及地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

  當然,個人努力只是一方面,養老問題的解決更需要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今後,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完善養老、醫療等社保體系,並讓每一個公民都能夠享受到,解除人們的後顧之憂,讓大家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享受不同的風景,不必再為多年後的退休生活而焦慮,甚至犧牲當下的幸福。(朱雋)《 人民日報 》( 2011年11月10日 18 版)


推薦閱讀:

讀唐詩?《汾上驚秋》《田園樂》《絕句》,文學底蘊從跟孩子一起朗讀開始 [一點資訊]
中國封建王朝發行的錢幣 2(從秦開始-清結束)
一段感情的結束,往往就是從「無話可說」開始
冬季不生病,先從食物里的超級「清道夫」開始
西遞之夜 | 你若在,便是故事的開始

TAG:養老 | 準備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