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不是佛教!消極避世,無欲無求,更不是佛教的代名詞
上海玉佛禪寺<更多內容2017-12-19 17:08:53
原標題:「佛系「不是佛教!消極避世,無欲無求,更不是佛教的代名詞
最近您被「佛系」一詞刷屏了嗎?
這可謂是繼「油膩的中年人」之後
自媒體生產的又一大標籤
用來形容目前不少年輕人的生活態度
很多人都對此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姑且不論「佛系」標籤的內涵如何
先來測一測您的人生態度
是否「佛教」吧
如果選項無法表達您的真實想法
歡迎留言互動
將有??小禮物??送出哦~
很多人對佛教的印象是消極避世的
「人生是苦」、「四大皆空」
「諸行無常」、「看破紅塵」
影視劇里,一言不合就剃頭出家
出了家便「入山唯恐不深」
「古佛青燈度流年」
生活中,也能見到一些在家居士
為了脫生死,往生凈土
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
佛教徒是消極避世的嗎?
錯!
積極、消極本身並不包含褒貶之意
關鍵要看對什麼事情
如果是對自他雙方、現在未來
都有意義的好事
當然應該積極進取
反之,從長遠來看
會傷害到自己或他人的不善之事
應該堅決斷除
佛教中那些聽上去
帶有消極、悲觀意味的概念
其實就是對那些會給我們
帶來煩惱、造成傷害的錯誤觀念
予以明確否認
而對於那些有助於提升生命品質
幫助我們走向究竟覺悟、解脫的事
則鼓勵勇猛精進
歷代的高僧大德
如玄奘、法顯、鑒真大師等等
都是積極踐行四弘誓願的最好榜樣
「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
佛教徒真的無欲無求嗎?
錯!
佛教將慾望分為三種
不善欲、無記欲、善法欲
對於會將我們導向
貪嗔痴煩惱的不善欲
應努力斷除
對於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
吃飯、喝水、睡覺等等
少欲知足,適可而止
而對於生命內在希求探索真理
解脫煩惱、幫助他人解脫的善法欲
則是佛教徒應當努力追求的
而且越多越好
無有疲厭
佛教徒更看重死後和來生嗎?
錯!
由於近現代特殊的時代背景
佛教給人們的印象
似乎和「超度」「經懺」密不可分
很多佛教徒也會專修「凈土法門」
希望百年後往生「極樂世界」
而實際上
佛法是關於人生、生命的智慧
通過轉變我們的錯誤觀念
改變不良心態
從而擁有一個真正幸福的人生
所謂「心凈則國土凈」
擁有健康心態,凈土就在眼前
無需等到來生
佛教徒只追求個人解脫嗎?
錯!
「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願
可不是人人都敢發的
在常人看來簡直就是「誇下海口」
而佛教徒通過修學佛法
明了現有生命所存在的缺陷和痛苦
從而推己及人
深切感受到其他同處於輪迴中
有情眾生的痛苦
同時,因為自己希求出離輪迴
從而願意幫助其他眾生也獲得解脫
在尚未具有足夠能力的時候
精進不懈,不忘初心
即使去往佛國凈土
也不是為求個人安樂
「進修」完成後
依然要「倒駕慈航」
兌現自己的諾言
佛教徒所說的隨緣是隨便嗎?
錯!
「隨緣」一詞可不是隨便、隨它去
而是包含了佛教
對於世界本質的深刻認識:
宇宙不存在主宰神
一切事物都是
由各種因緣條件組合而成的
處在不斷變化之中
每個人的命運、每件事的成敗
都取決於諸多條件、因素
當我們明白「因緣因果」的規律
就會懂得觀察因緣、順勢而為
條件不成熟時
也不會一廂情願地去強求
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這可不是「隨便」就能辦到的
看完上面這些
相信您對佛教徒的人生態度
已經有了充分的了解
這與喪、隨便、不較真
無欲無求、無可無不可的「佛系」
是否很不一樣呢?
「人生苦短」,是真的
「別給自己找不痛快」,是對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可以的
但人身如此珍貴
蘊含著與諸佛菩薩
無二無別的覺性和品質
在漫漫輪迴中
如石火電光,一閃而過
經不起漫無目的的虛度
許多外境目前無力改變,沒關係
從當下開始努力,創造善的因緣
在改善個人生命的同時
也能給周圍人帶去積極的正能量
也願每一個佛教徒
都不忘皈依時所發的誓言
披甲精進,不舍菩提心
早日荷擔如來家業
成為真佛子
留言互動
分享
您對「佛系」和「佛教」有何看法?
感悟
說說您心中最理想的人生態度。
截止2017年22日中午12點整
點贊數最高的3位讀者
將獲得精美禮品一份
編輯 | 普秀
圖片 | 網路
責編 | 慧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