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崙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崑崙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這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是孕育中華文明、印度文明的大河之源。原高路險卻又並非與世隔絕,神秘而多元的西藏文化在這裡孕育成長。
本次展覽彙集北京、西藏、河北、重慶、青海五省市21家文物收藏單位,共221組件文物。其中,西藏地區文博機構和寺廟13家,提供文物185組件,這次西藏參展文物中,大昭寺、扎什倫布寺、薩迦寺、夏魯寺、敏珠林寺、丹薩梯寺、故如甲寺等寺廟提供的文物均為首次與公眾見面。
展覽分四個單元展示了西藏的歷史與文化:
第一單元-文明溯源:孕育了古老東方文明的幾條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滔滔河水蜿蜒流淌,也為雪域孕育了生命和文明。細小的石葉,質樸的陶器,透著神秘色彩的金器,默默地訴說著一個民族的由來。
第二單元-高原天路:自然環境的阻隔擋不住的是人們交往的腳步。青藏高原北接河西走廊與新疆,西南連接中亞、南亞,東與巴蜀為鄰,那些高山峽谷、河道山口自古是人們活動的重要通道。中印之間,西藏地方與內地乃至周邊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通過高原天路源遠綿長。
第三單元-雪域佛韻:許多人前往西藏,是想遠離塵世喧囂,為心靈尋找一片凈土。雪域高原上不僅有純美的自然風光,還有莊嚴的寺廟和虔誠的信徒。佛教怎樣成為藏民族的信仰,又為何呈現風格迥異的宗教藝術,佛教在西藏的傳播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第四單元-和同一家: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歷史故事家喻戶曉,唐蕃會盟和同一家,開啟了西藏與中原地區正式交往的開篇大幕。此後歷代政教僧俗往來密切,西藏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建設西藏,為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做出卓越貢獻。
此篇主要展示佛教造像。
噶當塔 11-13世紀
噶當塔為佛塔的一種,以鈴鐺形塔身為特徵。相傳為11世紀印度高僧阿底峽傳法時首次傳入。因流行於阿底峽弟子仲頓巴所創立的噶當派盛行時期,被稱之為「噶當塔」。
銅鎏金彌勒佛像 北魏和平三年(462年)
這尊彌勒佛像與釋迦牟尼像造型一致,底座背後的銘文記錄造於北魏和平三年,並寫明此尊像為彌勒。
銅鎏金四臂文殊菩薩像 明永樂
文殊菩薩是諸佛菩薩智慧的化身,是藏傳佛教藝術領域最為常見的一種題材,與觀世音菩薩、手持金剛菩薩並稱為佛教三大牯主(保護者)而受到崇拜。此尊銅鎏金四臂文殊像,身嚴大寶飾,雙目微合,眉眼細長,面部略呈方形,具有明顯的中原審美特色,其蓮座前台鏨刻有「大明永樂年施」款,為明宮廷施與西藏佛教場所之物。
銅鎏金阿底峽大師像 清
阿底峽(Atisa 982~1054),古印度僧人、佛學家。漢名無極自在,本名月藏,法名燃燈吉祥智。
乾隆款銅鎏金無量壽佛像 清
此像為紫金琍瑪造像,琍瑪即銅合金「紫金琍瑪」,是自尼泊爾引進的一種合金工藝,《藏漢大詞典》中解釋為多種響銅鑄成的器物。在藏族民族文化中認為古響銅鑄造的佛像比純金造佛像更為貴重。據清宮檔案記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二月,清宮造辦處奉旨造紫金琍瑪無量壽佛9尊,至9月造完後,又奉旨將這些佛像上原刻的「大清乾隆年敬造」款磨去,改刻「大清乾隆乙已年敬造」款。
銅鎏金松贊干布像 清
松贊干布(Songtsen Gampo ,威利:Srong-btsan Sgam-po,藏語拼音:Songzain Gambo;617-650年)。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吐蕃王朝的立國之君。這尊松贊干布像頭巾上露出阿彌陀佛佛頭,以顯示松贊干布是觀音菩薩的化身,為雪堆白生產的造像。
銅鎏金彌勒菩薩立像13世紀
銅鎏金金剛手菩薩立像 13世紀
銅鎏金蓮花手菩薩立像 13世紀
銅鎏金金剛手菩薩立像13世紀
銅鎏金毗瓦巴像 明
毗瓦巴是活躍於9世紀的印度佛學大師,薩迦派道果法的實際創始人。傳說中毗瓦巴學法多年無成就,在行將放棄時在佛母教誨下大悟。此像的蓮花座上鋪有獸皮,象徵在家修行。
銅鎏金阿瓦都帝巴像 明
阿瓦都帝巴,薩迦派道果法第三代傳承人,因為他常被看到於孩童為伍,很多造型都將他塑成帶有孩童氣息的形象。這尊像人物面部描繪精緻而生動,五官生動,眉須均為細筆描繪。
銅鎏金扎馬日巴像 明
扎馬日巴,古印度著名瑜伽士,是薩迦派道果法第二代傳承人,由他將道果法傳給阿瓦都帝巴。「扎馬日巴」意為「持法鼓的人」。此像右手高舉,應持有法鼓,今已佚。
銅鎏金扎巴堅贊像 明
扎巴堅贊(1147--1216),薩迦派道果法傳承人之一,八思巴就是從它的弟子繼承而來。扎巴堅贊出生於豪族家庭,從小跟隨父兄學習佛法,悟性極高。出家僧人穿紅衣,而未出家者身著白衣,此像應是扎巴堅贊在家修行時的形象。
銅鎏金多聞天王立像 明
銅鎏金時輪金剛像 明
從4世紀開始,布頓·仁欽珠大師的出現,使夏魯寺成為西藏境內時輪金剛的最大傳習基地。這件銅鎏金時輪金剛造像的供奉,不會是偶然的出現與一種簡單的巧合,而應該與該寺院獨特的教義傳承有著密切關係。該造像經過分體鑄造和細節設計的完美結合,造就了材質精良,體態優美自然,裝飾精美,神韻十足的藝術典範。
合金四臂大黑天像 元
大黑天藏語稱為「Mgor-Po」意為牯主(保護神),是藏傳佛教各大宗派相對共通的神靈,他有幾種化身,均屬於忿怒相。噶當造像受東印度風格影響,部分學者認為與同時期的印度佛像關係密切,造像主要用天然通與金銀合金、紫銅合金,及八中金屬合金材料澆築,質量很早,工藝精湛,將這一風格歸結為噶當金銅佛像。
銅鎏金八臂摩利支佛母像 元
紅銅鑲嵌珠石文殊菩薩坐像 元大德九年
此像底部刻有銘文:「奉佛高全信一家,舍財造文殊師利一尊,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一切眾生共成佛道,大德九年五月十五日記耳。」此像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有確定紀念的元代藏傳佛教造像,此尊菩薩像可作為元代流行「西天梵像」的參考。
銅鎏金觀音菩薩立像9-10世紀
這件觀音菩薩造型獨特、優美,胎體厚重,為紅銅合金材質,碩大的三葉寶冠及其一次性完成的鑄造工藝,都具有比較明顯的早期呢藝術特徵。
合金阿閦佛像12-13世紀
阿閦佛為五方佛之一,又稱「不動佛」、「不動如來」,為藏傳佛教金剛界五智如來中的東方如來,代表大圓鏡智,亦稱金剛智。此尊阿閦佛五蓮瓣佛冠高聳,雙目睜視,眉間施白毫,雙耳兩側寶繒與佛冠相連,衣紋簡潔,右手呈觸地印,左手呈禪定印,結痂跌坐於蓮花寶座上,眼睛和胸飾嵌銀,為典型的古格造像。
合金法贊藥師如來佛坐像 清
八大藥師佛,又稱八大如來佛,解救眾生於病痛與苦難,在大乘佛教和密教中都備受尊崇。此尊為八大藥師佛之一的法贊如來,螺發,面部鎏金,雙目低垂,鼻樑高聳,眉間施有白毫,座前以金粉書寫藏文「曲扎」,造像簡潔精美,面相完美,比例勻稱,色澤光亮泛紫,工藝精湛,為西藏中部造像風格。
銅鎏金忿怒蓮師像清
銅鎏金蓮花生大師像清
銅鎏金六臂佛母像 明
銀錯金無量壽佛擁妃像 清
在藏傳佛教中,無量壽佛與白度母、尊勝佛母統稱為「三長壽佛」。此尊為密宗本尊之一的無量壽佛擁妃像,是密宗五智如來的本尊形象。此造像頭戴花冠,衣服上用錯金工藝鏨有精美的蓮花、雲紋,結痂跌坐於雙層蓮花寶座上,造像做工精細、雍容華貴,通體嵌有松石、珊瑚、珍珠等。是一尊精美的「雪堆白」造像。
銅鎏金綠度母像 清
銅鎏金無量壽佛像 清
銅財神騎獅像 清
藏傳佛教中財神的信奉十分普遍,此像為多聞天王形象,全身鑲嵌綠松石,右手所持寶幢缺失,左手持握吐寶鼠,具有西藏中部風格。
合金銅釋迦牟尼像 元至元二年
佛像頭頂平緩,肉髻高隆,形同塔狀,面部方正,眉弓隆起,如彎月,軀體造型挺拔,衣紋寫實,帶有元代宮廷造像特徵。
合金蓮花手觀音立像 元
此尊觀世音菩薩立像面部輪廓清晰,稜角分明,身體各部位的袒露處飾泥金,合金材質呈灰褐色,寶冠、繒帶等裝飾碩大,四支粗壯,造型古樸,是比較明顯的晚期帕拉風格藝術作品。
銅四臂觀音菩薩像 清
銅度母像 10-13世紀
合金大日如來像 10-11世紀
大日如來屬五方佛之一,按照佛經,其錯出位置在須彌山正中央。此尊大日如來造像設計獨特,大日如來報身像,寶飾嚴身,雙手結無上菩提印,結金剛跏跌坐於一朵盛開的象徵著獲得佛位的蓮花之上。
合金銅五方佛像 11世紀
木雕金漆菩薩立像 清乾隆
此尊菩薩立像將漢、藏、蒙風格融為一體,此類真人大小的菩薩立像是專門供奉在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寺院及北京雍和宮和其他佛教中心而定製的。
黃金面具 公元3世紀
天珠 3世紀
天珠又稱「天降石」。在《藏漢大辭典》里天珠的解釋為:「亞瑪瑙,貓睛石,一種寶石,俗稱九眼珠。入葯能治腦溢血」 。最早的天珠為象雄天珠,象雄天珠誕生於古代橫跨中亞及青藏高原最強大的文明古國--古象雄王國,它是雍仲本教的聖物,是藏族七寶之首」。
象雄天珠由大成就者和高僧大德供奉加持裝藏供佛或者伏藏傳世而來,現存世(老)天珠皆為古人遺存,無比珍稀罕見。象雄天珠是目前有實物見證的最古老、至純的天珠,是極為稀有難得的珍寶。 象雄天珠是古象雄文明時期的產物,從醫學的角度而言:天珠是治病救命的良藥,有著不可思議的神奇功效。
獸首胡人紋銀壺(複製品) 唐(吐蕃時期,約7世紀)
展室中央展櫃里的這件銀壺,供奉於大昭寺松贊干布修行殿,內裝青稞酒。系用銀片捶揲而成。銀壺上端開有圓口,口緣飾八曲紋,口緣的下方做成空心立體羊首,羊首前端上下唇間銜有一個圓管形小流,羊首下為喇叭形的細頸,頸下部接球形瓶身。壺身鏨刻有一組生動活潑的圖像。單人彈琵琶和成組人像各二組,相間布置。其中彈琵琶者呈「反彈琵琶」的姿態,與著名的敦煌壁畫中的反彈琵琶如出一轍。另一組人像中,有一位系有「肇囊」的壯漢正在彎腰扶持一長須醉漢,另一位穿著高腰靴的青年男子屈蹲在醉漢的胯下,抱持其右足。五世達賴喇嘛在其撰寫的大昭寺目錄中,講到「dnguldamrtamgoma」,即馬頭銀聖壺,系宗喀巴大師掘藏聖物。而更多的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件吐蕃銀器。
銀朵瑪 清
朵瑪是藏語音譯,意為「食子」,其原形是以面、糌粑、酥油花等捏成。用以供神施鬼的食品丸子。是藏傳佛教禮儀供品之一。此件銀質朵瑪用於寺廟之禮儀供器,亦作灌頂加持之器物。整體為「朵瑪」形制,器身鏨刻精美的纏枝蓮、火焰寶、蓮瓣圖案。並以綠松石點綴,做工精湛,裝飾精美,為「雪堆白」之佳作。
乾隆款金釉五彩法論 清
銀鏨花座青花藏文款高足杯 明宣德
此碗為明代仿藏式器具,碗腹中一圈青花藏文:日安寧、夜安寧,日夜長久安寧,願三寶保佑安寧。
銀質龍紋八寶蓋盒 清
金剛鈴杵 明宣德
鈴與杵都是密宗法器,使用時一手握一隻。鈴分碗鈴、桿鈴和碰鈴。佛教僧人修行六度時,搖動金剛鈴和碰響碰鈴,意在宣揚法音,令眾生耳聞而得以加持。
金剛杵是用來表示般若智慧無堅不摧,猶如金剛,用金、銀、銅。鐵或硬木製成,長度一般在十幾厘米至二十多米,中間為把手,兩端有刃頭,刃頭有獨股、三股、五股,九股之別。
金剛鈴,是藏、蒙古、納西、漢等族打擊樂器。通體用銅鑄成,大小規格不一,常見者高20厘米左右。鈴身外形似鍾,下口圓,頂部及鈴身用繁複花紋裝飾。鈴身內懸有銅製鈴舌。鈴柄銅製或銀制,裝飾繁縟,多鑄有佛像。金剛鈴用於喇嘛法事誦經及佛樂中。
銀翅鏨龍鳳紋白海螺 清
法螺通常在螺號上鑲鍍黃銅或銀,稱為「鑲翅法螺」。法螺吹奏者因在佛教儀仗隊伍中引導眾僧,固有「佛號」或「法號」之稱。法螺是僧人舉行佛事活動召集僧眾或在誦經時表示佛音遠聞的號角,根據佛叫經典記述,釋迦摩尼說法時聲音洪亮,如大海螺的聲音響徹四方。法螺音色圓潤柔和,無固定音階。
雙龍戲珠紋菊瓣金盤 18世紀
此盤內部為內地流行的雙龍戲珠圖案,製作精美,但並非內地所產。盤的外壁有藏文銘文,標註該盤的藏制重量及所用之處,由此可知該盤是布達拉宮的御廚房專用。應為一件有內地圖案的雪堆白作品。
永樂款銅鎏金香爐 明永樂
香爐為佛前供器,此器雄渾大度,器形規整,頸部陰鑄「大明永樂年施」漢藏兩種文字。
粉彩纏枝花卉紋多穆壺 清嘉慶
白釉暗花藏文僧帽壺 明宣德
壺的腹部有暗花銘文,意為:「日吉祥。夜吉祥、日夜吉祥,願三寶保佑吉祥」。
【 結束語 】
縱橫在世界屋脊上的那些離天空最近的道路一端連著雪域高原一端連著祖國內地世界也因此與我們相連千百年來天路上行進著無數不畏艱險的賢者一串串腳印一行行車轍連接著人們的血脈世上本無路天路 是每個熱愛西藏的人走出來的也包括駐足在此的你和我
—————————— END ——————————
推薦閱讀:
※北京最有名的四個歷史文化名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系列(81):特殊職能型:山東鄒城
※歷史文化古跡——浙江寧波鄞縣東錢湖石刻【圖文】
※四神瓦當:蘊含豐富歷史與文化的珍貴文物
※淺議觀音信仰與觀音歷史文化?[劉丙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