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年教師談語文教學

和青年教師談語文教學

□湖南 吳同和

1963年7月,我從高校畢業,9月步入杏壇,先後在小學、初中、高中執教,2001年退休。1982年起,給電大、函大學員和在職教師授課,1999年夏,受聘於零陵學院(現湖南科技學院),在中文系、成教部、初高中語文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班及省市骨幹教師培訓班擔任「語文教育學」、 「語文教育心理學」、「寫作學」、「大學語文」等科目教學,兼任「西山文學社」指導老師,2004年從高校退出後,偶爾做點地方文化研究和師資培訓之類的雜活,寫幾篇詩文鑒賞、高考作文研究方面的小文……驚回首,古稀已至!

近五十年語文教學實踐和探索,如跋如涉,且行且思,教訓多於經驗;一路上,摸爬滾打,歷練不怠,修鍊未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現年逾古稀,思想頗有些僵化,知識日見得陳舊。檢視曾經履跡,深淺高低不一;瞻望當今杏壇,猶思秉燭前行。偶有頓悟愚見,乃「明日青草」,色香味盡去矣!然懷想回望,感慨系之。故為是文,冀予年輕同仁以借鑒。

努力進入「角色」

曾經說過:「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便是演員,而講台就是舞台。」一個語文教師,教學一輩子,在三尺講台上,曾扮演過多少角色,演出多少感人肺腑的活劇啊!

常告誡自己:每一次踏著鐘聲走上講台時,就意味著一出大戲的帷幕已徐徐拉開,而我,將扮演不同角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破「舊」立「新」,勢不可擋。語文教學的特質不復存在。中學教材一律是毛主席著作、「兩報一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社論及相關文章,另有幾篇魯迅作品(幾乎每冊都有,這倒頗有些奇怪)。語文課簡直就是政治課,只有講毛主席詩詞(老天保佑,中學各冊語文課本都有三兩首),才彷彿感覺自己是語文教師,但那講解必須緊扣「革命大好形勢」,周振甫、臧克家二位老先生關於毛主席詩詞的注釋和講解,絕不能搬進課堂。如《沁園春·長沙》「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句,須理解為:革命者勇於穿雲破霧,高歌猛進;反動派只能躲在水底,縮頭悲吟。在革命的洪流中,各派政治力量都找到自己的位置,盡情表演……可悲的是,如此解讀,在那個年代,連專家學者都覺得「十分到位」。作文教學則明顯政治化,學生文章也「八股」起來。無論什麼題材,都一律是三大段。開頭部分:大好形勢,一國際,再國內,三本地,千人一面,萬篇皆然。主體部分:議論為主,言必馬列,理必辯證;必須以毛澤東思想挂帥,必須引用毛主席語錄,必須與階級鬥爭緊密相連;即使記人敘事,也一定是好人好事,記敘可以輕描淡寫,議論卻一定要上綱上線,大書特書。結尾部分:聯繫自身,狠斗私字一閃念,把自己大罵一通,然後樹雄心,立大志,談理想,表決心。如此假大空的文章,現在看來,荒唐可笑;但在那個年代,卻備受推崇,誰也不敢笑,誰也笑不出來。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二年(1978),縣裡召開語文高考研討會,一位老師竟然將其精心炮製的三段式「範文」發給大家,希望全縣高三學生能背,揚言此文可「放之四海而皆準」——流弊之廣,影響之烈,可見一斑。語文走到這步田地,誰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幹了些什麼。

那段時期,我在湖南某縣公社中學教書,大勢所趨,要說修鍊,只是學會了「跟風」;言必稱馬列,文必表忠心,早請示,晚彙報,虛假空泛,滑稽之極。但我應該是什麼「角色」,懂不懂語文,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沒有答案。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清源正本,百廢待興,語文面目終於漸露崢嶸。由於思想解放,我開始自由讀書,在課堂上也敢暢所欲言:

比如說,講《泰山極頂》,彷彿和同學們一起登山,分享著沿途跋涉的艱辛,觀賞奇景的驚喜,看不到日出的失望惆悵,失而復得的歡愉愜意;品《夢遊天姥吟留別》,結合神話傳說,竟然把學生帶入那瓊樓玉宇,佛地仙山,隨著古詩意境的展開,體悟著大詩人李白的情感:輕快,緊張,驚恐,陶醉,哀怨,悵惘……

2000年春天,兼任中文系9803班「語文教材教法」的教學工作,一接手便進入了「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創設「培養未來園丁」課題,千方百計為學生提供方便。通過聽示範課、討論、評議、學生自己上模擬課等輔助手段,教他們學,教他們教,充分體現了「語文教材教法」的實踐性操作性特點,學生們的興趣大大地被調動了起來。課堂上,師生相見;課堂外,朋友相稱。辛勞、探索、關愛、給予一學期,離別前夕,收穫了全班45名同學的褒揚;臨別晚會上,依依不捨。其殷殷之情,拳拳之意,令我老淚縱橫:

老師使我堅定了當一名好老師的信念。」

「希望老師能再給我們上課!」

「老師喜歡聽我唱歌,臨別之時,我將《祝福》獻給您: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

2002、2003年度,受命給兩屆三班湖南省、市兩級中學語文骨幹教師培訓班授課,當班主任,我勤力勞心,恪盡職守,省市骨幹班老師是中學精英,給他們上課,「角色」這樣定位:既是老師,也是學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虛心學習。緊抱語文這棵參天大樹,儘可能使自己的講解具有前瞻性、時代性、實踐性、指導性、示範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同時也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由於準備充分,講課投入,終於被三湘四水青年老師接納,中文系、成教部領導都很滿意。

衡陽李少密老師這樣描述:

輪到老師上課了。因為衣服換成了一件白襯衫,似乎年輕了許多。他把兩本厚厚的教案放到講台上,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講課。也許是重溫《語文學習心理》,也許是先入為主的印象,一開始我並不積極。漸漸地,半個小時後,我對面前這位樸素平凡的老人刮目相看了。上課時全身心的投入,熱情迸發,語言幽默,內容切合我們的教學實際,有時現身說法,使沉寂的課堂頓時生動活躍起來。我們如面對一頓佳肴,一面欣賞,一面品嘗,一面感激。我目不轉睛地盯著他,解讀他。他像一個發光體,讓我為自己先前幼稚的想法感到面紅耳赤。

下午,老師帶我們到永州七中聽課,課後又領我們參觀他的書房。書房面積不大,陳設簡陋,唯四壁字畫和兩架簡易書櫃頗能引人注目。陋室不陋,因為有滿屋的書香溢出,滿屋的人文閃爍!

這就是我眼中的老師——樸實而又深刻、簡約而又豐富!

邵陽龍運璽老師寫詩抒懷:

課堂上,您手舞足蹈演繹著文山春秋

繪聲繪色把我們引進知識的殿堂

假日里,您帶領我們玩賞山水形勝拜謁柳子舜帝

談笑間教導我們譜寫智慧的華章

您年逾花甲

可步履矯健

球場上的英姿令年輕人大為驚嘆

意氣風發成為我們心儀的榜樣

尊敬的老師啊

我們常痴痴地想

多想把奔跑的時針拽住

讓我們在您身邊的時光延長

在我看來,這些詩文,比榮譽證書還珍貴。

積極提高業務水平

如果說,愛專業愛學生是師德的話,那麼,語文教師同時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時代。否則,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老師的知識結構應該是多維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一專多能」,涉獵廣泛,做個「雜家」。我是「萬金油」先生,博覽群書,已成習慣,無論精華糟粕,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餔其糟而啜其醴」,哪怕是囫圇吞棗也行。上世紀七十年代在農村中學教書,曾「瓜菜代」地教過中學數理化、政史地,甚至音樂體育。想不到,這倒給我後來的語文教學帶來了許多方便。

「學問是逼出來的。」對於中老年教師來說,當務之急是,擠時間讀書,下苦功鑽研,從中獲取自由,然後跳出來,方可滿足視野開闊、求知慾強的當代中學生之需;至於對自己的提高,自然更不用說。這是「一舉而三役濟」的好事。

在這方面,我頗有體會。

1986年上期,給電大學員輔導《文學評論的寫作》,重點分析魯迅兩篇小說,一篇是《孔乙己》,一篇是《阿Q正傳》。按說,像這類膾炙人口的作品,早有定論:孔乙己是一個被舊社會摧殘得近乎麻木的知識分子典型,阿Q則是一個落後的要革命的舊中國農民典型。但一些專家學者卻藉助於新的觀念,另闢蹊徑,重新認識,令人耳目一新!

研究者藉助美學原理,揭示了孔乙己這個藝術典型的悲劇意義:從孔乙己的生命價值(由人異化為「非人」),從作者精心選擇的最佳審美點(咸亨酒店)和最佳觀察者(酒店夥計),從作者「寓悲於美」的藝術手法等方面入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可悲可笑,集彆扭與和諧於一身的窮困潦倒卻又「潔身自大」的舊知識分子形象,提出了一個特別發人深思的命題:「孔乙己是失敗了的丁舉人,丁舉人是勝利了的孔乙己。」

對於阿Q這個形象,廈門大學青年教師林興宅提出了「自然質」和「功能質」概念,用「系統論」,比較全面系統地剖析了「不同於一般僱農」的阿Q雙重人格。讀了林興宅《論阿Q性格系統》,真切感受到,《阿Q正傳》絕不是看一兩遍所能消化的,也不是僅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幾個字便可以囊括作者全部感情與寄託的簡單事情:「看一遍,我們會笑得肚子痛;看二遍,才咂出一點不是笑的成分……十三遍,你覺得它是個鏡;十四遍,也許是報警器。」借鑒這一賞讀方法,再看其他名作時,就不至於浮在表面,滿足於一知半解,而是會深入進去,含英咀華,「用有機整體觀念代替機械整體的觀念,用多向的、多維聯繫的思維代替單向的、線性因果聯繫的思維,用動態分析代替靜態分析」(李銳《讀〈論阿Q性格系統〉》),以求「咂」出更多「滋味」。

令人興奮不已的是,當我把這些本該屬於大學生探究消化的內容融入到高中語文教學和中學骨幹教師培訓課堂時,竟激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和共鳴,老師們更是意興盎然。

理念更新了,鑽研教材能力也隨之提高。比如,咀嚼巴金《激流三部曲·家》鳴鳳之死的「精雕細刻,獨樹一幟」,認識《孔雀東南飛》技法的「窮形盡相,寓悲於美」,欣賞《琵琶行》琵琶歌女的「聲情並茂,色藝俱絕」,體味《荷花澱》情境的「如詩如畫,樂觀昂揚」,揣摩《國殤》悲壯場面的「鬼泣神怒,山河崩摧」……都比以往深刻許多。比如,講峻青《雄關賦》,找准其構思特色及主題升華這兩個切入點,進行縱橫剖析,學生便可由此及彼,用之於寫作;析《祭妹文》,抓住一個「貞」字大做文章,結合古今貞婦節女之事例進行比照點撥,袁枚文章的負面影響便昭然若揭;學習《人生識字胡塗始》,敘彼人彼事,談今世國情,學生便不會「食而不化」……凡此等等,不一而足。雖然只能獲其一鱗半爪,畢竟是進了一步——為了「教」,「逼」著我獲取了新知識,既充實了自己,也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

「書中自有新天地。」回想起來,我讀書有幾個階段:年輕時,漫無目的,全憑興趣生吞活剝;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政治氣候和工作環境所限,基本沒有讀書,實際上也無書可讀;八十年代以後,全國上下講究提高教學質量,自覺地加入到讀書大軍的行列中來;1999年後,在高校客串,面對的是中文系學生和初高中語文教師,如不多儲存「幾桶水」,在課堂上隨時會鬧「水荒」,因此較系統地讀了不少書;2006年,購置了電腦,將文本閱讀與電子閱讀結合了起來……從書中得到的養分和樂趣,一言難盡。

教學、教研、教改是三位一體的。實踐證明,教研牽繫兩頭,起紐帶作用,直接影響教學教改工作的質量。一方面,教研的深入開展,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儲備了充足的食糧,使教師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應付裕如;另一方面,教研是「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前提條件,對於教改的進行舉足輕重,意義不凡。正因為如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投身到教研活動的大潮中去;反之,如果只依靠一兩本教學參考書「畫葫蘆」,沒有鑽研教材的能力,沒有自己的見解,語文教師可就真成了「教書匠」,教學水平無從提高,教改更是一句空話。事實證明:鑽研教材,商討教法,勇於展示「公開課」,虛心聽取同行意見,設計學案、教案,寫「教後記」,聽課評課,進而寫教學論文……都是教研工作,都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

幾十年來,我潛心教研,將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整理成文字,從1983年4月發表在《語文教學》(現《讀寫月報》)第一篇中考研究小文《也談「古文新編」》至於今,已有一百餘篇文章見諸全國各級報刊。這些文章,大致有幾個類別:高考作文研究、教材分析、語文高考模擬試題、師資培訓、詩文鑒賞、地方文化研究、教學札記、指導習作等。

寫作,就好像「在游泳中學習游泳」,會吃水,會被淹,開始學游泳,會秤砣般的沉到底,吃許多苦頭;但只要能堅持下去,終將獲得水上自由:在水上游,怎麼也不會沉底;需要沉到底,十幾分鐘甚至更長時間也沒問題。

講究教學藝術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梨園子弟的經驗之談,特別適合於語文教師。幾十年來,我勤學苦練,笨鳥先飛,除廣采博取,潛心教改教研,注意學生能力培養外,還加強了語言修養,力爭使自己的語言表達依「準確簡潔—生動形象—有個性—有磁性—有穿透力」的層級逐步上升。為達此目的(後來知道,這個「目的」遠遠沒有達到),看電視,聽廣播,用心揣摩演員、播音員的語言技巧,趙忠祥、林如、馬季都成了好老師;看課堂實錄,聽公開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提高課堂藝術。因此,每到一處,上課基本受歡迎。

幾十年來,堅持努力讀書,虛心向同行學習,不怕挫折失敗。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強調現代人才所需要的品德因素和才智因素的培養,其集閱讀寫作一體,熔知識性趣味性一爐 , 寓理怡情」的教學風格;講課如談話,上下縱橫,娓娓道來,如講文學作品,為破解作品密碼,走近作家心靈,和學生一起,情感起伏:有揚有抑,且愕且疑,時憂時喜,或恐或驚……這樣教學,不但深受各層級 ( 中學、大學 ) 學生的歡迎 , 而且得到參加繼續教育的初高中語文教師和省市中學語文骨幹教師的一致肯定和讚賞。

1996年4月,地市教育局領導和專家考察我,規定在另一所中學上課。我選擇了在該校高三複讀班講作文指導。快上課了,朋友好心勸我:「還是換一個班,否則會砸鍋。這是重點班,學生極挑剔,任課老師又是我們學校作文教學方面的權威。」我說:「已經定下來了,只好硬著頭皮上。」記得那天上午雷雨交加,教室里黑壓壓的坐滿了領導師生,我踏著鈴聲上台開講,旁徵博引,上下縱橫,結合實際,貯情其中。儘管窗外雷聲隆隆,課堂內師生、領導都屏聲靜氣,聚精會神。比較有戲劇色彩的是,這節課最後一句話是:「他(作文材料中一個曾經走過彎路的青年)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剛講完「句號」一詞,下課鈴聲響了!師生們報以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下午評課,得到一致肯定。

在湖南科技學院客串,中文系學生背靠背給老師評分,我連續兩年獲全系第一;每年暑假,給參加繼續教育的初高中老師上課,大家都很歡迎。甚至有這樣的事,數理化班的主講老師下課早一點,學員們竟擁到我的課堂里來了。

……

瞎吹了一通,「我是誰」呢?「棋罷不知人換世」,我卻還痴迷於往昔的夢境而做井蛙啼,誠可羞也;而今語文戰線教改形勢一片大好:春風駘蕩,春色滿園;看莘莘學子,聞琅琅書聲,落伍掉隊之感油然而生焉!蹇驢也者,惟奮蹄,方可縮短與青年老師之差距也!

亂曰:秉燭辨路,步履蹣跚;劬勞可憶,苦樂堪享。修鍊砥礪,靜心悟禪;愚見拙識,奉諸杏壇!

2011-10-30草成

推薦閱讀:

王家衛教你8招惹毛文藝青年
北京圍城
[2017年第64號]人口青年學者論文寫作的幾點建議
台七成青年「願為台灣而戰」?國台辦回應
中國青年戀愛婚姻難:金錢 讓中國婚戀變味兒

TAG:教師 | 語文 | 青年 | 教學 | 語文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