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教師的生命方式
閱讀是教師的生命方式
——閱讀與語文教師成長研討會側記
□ 《中國教師報》記者王占偉
轉自2012年11月7日《中國教師報》
2012年11月16日
拯救教師職業尊嚴從閱讀開始
「在學校里,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地工作。因為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孩子教得不會學習。」「語文教師的課堂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他的閱讀史。讀書越多,教師在課堂上就越自在。」「目前語文教學的主要問題是語文教師自己不讀書。」
王棟生一針見血的觀點「震撼」了與會教師。
「一次跟骨幹教師座談,我問一個老師『今年讀了幾本書?』老師回答『學校沒發』。這樣的教師怎麼面對學生?」「2010年,我生病在醫院治療了10個月。出院後不久,校長來找我說,學生還想聽你的課,要不就上一門小說選修課吧。開課的那一天是早晨7∶55上課,我4點鐘就醒來了,換好衣服,靜靜地坐在那兒等天亮。我走進教室,面對陌生的學生,像以前一樣上完了課;下課了,學生們集體鼓掌,熟悉的感覺忽然全都湧上來了。我這樣一個病人,走上講台,就能『活過來』!」
王棟生親身經歷的經典故事,像磁石一樣牢牢吸引住了與會教師。
在王棟生看來,讀書是教師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種生命方式,閱讀只能是個人的追求,跟組織無關,跟學校無關,不需要誰來「考勤」,不需要「計入繼續教育課時」,因為學習是有趣的。「我跟很多人說過,我從來沒有『刻苦學習』『刻苦鑽研』過,因為我覺得『好玩』,包括教學,都是很有趣的事。每一節課都很有趣,即使上課失敗了,能找到失敗的原因,也是很有趣的;不斷地發現,就是樂趣。」
王棟生認為,教師應當比一般人更善於學習。稱職的教師要求學生去學的主要內容是「學」本身,即學會學習。「因為我是個愛閱讀的學生,所以我才成了真正的教師。我教了半輩子書,把自己教成了學生,因為我在教學生的同時,知道了怎樣去學習;所以,我把自己教成了一個比較好的學生;再進一步說,我把自己教成了兒童,我比兒童時代更有興趣地觀察這個世界。」
一些學校認為閱讀是文科教育的任務,進一步認為是語文的任務,甚至認為閱讀是為了應付考試,因而只接受徹頭徹尾的功利閱讀。
對此,王棟生認為,人的心智發展的三種基本元素——想像力、好奇心、求知慾,大多來自閱讀與思考。現在的麻煩在於,學生過早地喪失了好奇心,這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觀念有關係。「評價學生的標準應該是愛思考、有思想,而不是『成績好』。」
在王棟生看來,目前學校閱讀的具體困難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過於功利的教育觀影響了閱讀教學。從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起,學生的閱讀就處於追求功利的狀態,學生沒有自由閱讀的空間,「不考則不教,不教則不學」的應試教育不可能培養學生對閱讀的熱愛之情。「學生應該讀的不是文字,而是智慧。一個老師上課時,是帶著他全部的閱讀史來上課的。」
二是大多數學生可能並沒有文學閱讀的習慣,追求閱讀品質的畢竟只是少部分學生,大部分學生的閱讀沒有達標。大部分學生的閱讀量過低,沒能達到傳統語文教學以及課程標準所期望的下限,積累嚴重不足,低量閱讀不可能形成閱讀經驗,這是當下語文教學的主要弊端。學生閱讀量低,他對世界的認識都會有問題。由於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課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達不到預期的水平,教師在創設閱讀情境時,不免顧此失彼,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現成的「答案」。
如何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
在座談交流環節,有教師現場向王棟生提問:「在這個功利浮躁的年代,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您怎麼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支撐是什麼?」
王棟生回答說:「我不願意別人說我『堅守』,我也從來沒有遇到過什麼困難,當然你內心要足夠的強大,『人到無求品自高』,如果名和利你都不要了,還有什麼能阻礙你呢?我一直認為,不管社會環境如何,不管人們怎麼看待教師,教師在學生面前一直要像一棵筆直的樹,要讓學生永遠對教育心懷敬重。」
閱讀與應試的矛盾是語文教師的普遍困惑。針對「提倡學生多讀書,卻沒有考到高分,怎麼辦?」的問題,王棟生認為,這個現象反映一個問題,就是閱讀與語文成績不成正比,倒掛:書讀得很多,但是成績不好。這不是讀書的錯,是檢測方式有問題。其實,只要認認真真地閱讀,考分不可能會低,因為語文憑藉的「底子」就是閱讀。簡單用分數來判斷「讀書多有用,還是讀書少有用」,是沒有道理的,考試也不是唯一決定學生高低長短的標準。所以不能用高考中考來測量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果這樣做,就是對學生犯罪。所以,考試評價如何與正確的語文教育結合起來,如何讓這兩者相匹配,是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有教師提出:「有些學生平常寫的小散文非常優美,但每到考試,作文成績卻很差。我也建議學生盡量往考場標準靠近,讓學生放下自己的愛好去適應考場作文,對此我很慚愧,但是如果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同樣很慚愧。該怎麼辦?」
「學生不願意為了中考和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改變自己的興趣,這固然是好的,可是在某種情況下分數也很重要。如果為了保證興趣,分數一直很低,不能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也是問題。」王棟生回答說,「前些年,我所在學校的做法是:高一到高二上學期進行自由作文教學,高二下學期到高三上學期進行規範文體教學。」
心動催生行動
「連去趟洗手間都怕漏掉了重要內容。」是很多教師聽王棟生報告的真實感受。
「教壇風骨在,我輩何怨多。一心疑與思,不為世俗迫。」河南省實驗中學的張勝老師用一首小詩來表達聽王棟生報告的感受。
「我有做教師的資格嗎?我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嗎?很多孩子天賦很高,是我讓他們變得平庸了嗎?我會教孩子『學習』嗎?我是一個『有追求』的人嗎?我有哪些地方比學生更優秀?我有沒有誤人子弟?」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中教師卞洪建聽完報告後開始追問自己。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學校教師浮利古,在聽了王棟生的報告後有了一種強烈的「精神站立」意識:「很多教師懾於應試教育的威力,拜倒在分數的腳下,除教材和習題上的文章外幾乎沒有什麼閱讀。沒有獨立閱讀,也自然沒有獨立思考,很多教師的大腦長在了命題人和教材編者的嘴上和筆下……只要教師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學生的閱讀積累不足是語文教學的瓶頸,教師的閱讀不足是教學改革的困難。如果站著就能把分拿到,幹嘛要跪下?」
浮利古的同事曹招君沒有記筆記的習慣,整個講座就只記下了3句話:「凡是學生看到的,就是教育。」「語文教師讀的不是文字而是智慧。」「一個老師應該帶著全部的閱讀史去上課。」曹招君說:「這三句話將貫穿於我以後的教師生涯。」
河南省新密市溱水路小學教導主任趙會延回到學校後,就與全體老師分享了王棟生報告的核心觀點和精彩故事。「在召集教師商討的基礎上,學校決定成立教師閱讀俱樂部,讓一部分熱愛讀書的教師先參與其中,要求每期至少共讀兩本教育專著,每兩個月召開一次讀書沙龍,每月撰寫兩篇讀書感悟。學校為俱樂部成員提供各種學習和培訓機會,在評優評先中向會員傾斜。」趙會延說。
與趙會延相似,河南省新野縣新甸鋪鎮第二初中校長郭新也開始了行動:「農村學校開展閱讀有很大阻力,但阻力越大越體現出推廣閱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打算從兩方面開始努力:一是用校長閱讀帶動教師閱讀,用教師閱讀帶動學生閱讀。學校一方面要先購買一部分教育名著,舉辦讀書交流會,通過活動引導、推進教師閱讀,逐步形成學校濃郁的讀書氛圍;另一方面要為教師『鬆綁』,減少雜務,讓教師有時間、有精力閱讀。二是舉行各類學生讀書活動,用豐富的閱讀與網路、電視爭奪學生的時間,讓學生品味閱讀的幸福。」
推薦閱讀:
※生命,是一場深情的旅途
※生命是一個憂傷而溫暖的過程
※為什麼地殼運動可能是生命的關鍵因素?
※【生命見證】全家信主
※生命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