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香港「股壇教父」李福兆的浮沉往事
李福兆與妻子
隱居泰國19年、香港金融界殿堂級人物、有「股壇教父」之稱的前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李福兆,於上周六(12月27日)在瑪麗醫院因胃癌複發病逝,享年86歲。
李福兆,一手建立遠東交易所,打破香港證券交易長期被外資壟斷的局面,為和記黃埔等為代表的華資企業鋪平上市之路,並促成香港聯合交易所創立,在業界德高望重,被稱為香港「股壇教父」,他浮沉一生也是香港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縮影。本期港股那點事回顧他的一生,緬懷這位大人物的離去。
1929年農曆大年初一出生的李福兆身世顯赫,為香港四大華人家族(小編註:何東家族、許愛周家族、李石朋家族、羅文錦家族)、銀行世家李佩材(石朋)後人,是東亞銀行(00023)創辦人之一的李作元(冠春)4名兒子中的幼子,亦是東亞主席李國寶及教育統籌局前局長李國章叔父。李福兆育有兩子一女,分別為李國麟、李國祥及李志行。
李福兆家族成員
家族顯赫 父親創辦東亞銀行
祖籍廣東鶴山的李氏家族,先祖輩李家成於1808年隻身赴港,李福兆的祖父李佩材白手起家,經營大米進出口、航運生意,後擴展至地產金融領域,奠定本地華人望族地位,躋身香港的四大家族。李佩材長子、李福兆父親李作元更將家族生意發揚光大,於1918年與簡東浦及馮秉芬等名門望族創立東亞銀行,成為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
在香港近百年歷史中,李家人才輩出,活躍於本港政商界,除李福兆本身是顯赫一時的股壇教父,兩名兒子分別為律師及醫生。
其長兄李福樹,即李國寶父親於港英年代曾任行政及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侄兒李國寶除為知名銀行家,亦是前立法會及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曾任教育統籌局局長;二兄李福善則是大法官,侄孫女李志喜亦是知名大律師。
6歲炒股賺第一桶金 稱投資「不要和股票談戀愛」
李福兆可以說是天生炒股票的人才,他從股壇所賺的第一桶金,竟然是源自6歲時的一宗買賣!話說他很小的時候就懂得把生日和過年所得的利是錢省下來買股票,在6歲那年(大約1935年),他已經分別持有500股「連卡佛」和「中華百貨公司」的股票。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侵佔香港,「連卡佛」受襲,他手中的股票頓時變成了廢紙。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戰爭結束後,李福兆手持的數百股「連卡佛」,竟然比戰前賺得還要多,而且派息優厚,讓他獲利甚豐,那年他只不過十六七歲。不過,李福兆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反而不斷提醒自己,投資股票就好比做生意,必須看長線,切忌急功近利投機短炒。
如今大家不時會聽到有股票分析員說「不要和股票談戀愛」,李福兆自然深諳其中道理,他建議把買股票的本錢分為3份,一份用作投資於可靠性高、盈利穩但派息較低的公司;一份投資可靠但增長較快,派息較高的股份;其餘則短炒獲利。
聯交所首任主席 87股災停市成為「千古罪人」
1969年他參與創辦遠東證券交易所,並成為主席。當時香港原本只有1間由英國人成立及經營的香港證券交易所,因屬壟斷性質,訂下的上市條件相當嚴苛,大部分華資企業只能望門興嘆;然而,遠東交易所開業後,由於透明度高,吸引愈來愈多市民參與股票買賣,加上其上市要求相對較為寬鬆,為日後長江實業(00001)、新鴻基地產(00016)等華資企業上市鋪路。隨著遠東交易所的成功,香港其後再增添兩間交易所,至1986年四間交易所合併,成為聯交所,李福兆成為首任主席。
儘管李福兆對香港股壇貢獻良多,但1987年股災一役,幾乎令他淪為「千古罪人」,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不少當年虧錢的投資者對他的停市決定憤憤不平。
事情緣於1987年10月中旬,時任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上任後宣布加息,美股隨即下跌,引發港股出現恐慌性拋售,恒生指數單日下跌420點,跌幅達11.12%。當時為聯交所主席的李福兆在徵詢財政司、金融司及證監專員意見後,史無前例宣布停市4日,以清理大量未完成的交收工作,成為唯一在股災中停市的股票市場。
不過,停市未能阻止港股跌勢,恆指重開後進一步急挫33.33%(1120 點),創歷來最大單日跌幅。期指亦受拖累下挫逾1554點,以每點50元,以及當年10月未平倉合約逾8萬張計算,按金約12億元,惟虧損逾60億元,當時大部分期指好倉客無法履行合約;而股本僅約1500萬元的期交所保證公司更難以承受,政府外匯基金及多間主要金融機構須出資20億元挽救保證公司,並由港府由股票及期貨交易征費出資償還。李福兆受盡千夫所指,同年底,聯交所改選,他只任副主席。
八七年爆發全球性股災,李福兆決定將香港聯交所閉關四天,其後重新開市,恆指大跌逾三成三,李福兆在記者會上被質疑閉市決定與其個人利益有關,李即場怒罵記者,成為經典一幕。
當年在記者會上,有澳洲記者質疑李福兆的停市決定是否涉及個人利益,以及該決定是否合法。李勃然大怒,拍枱怒罵對方:「這是誹謗!你叫什麼名字?我要我的律師記錄下來,我現在就給你一張傳票!」又高呼:「控告他,帶他到警署去,把他送到警署去。」聯交所高層職員曾勸喻李福兆冷靜,一眾記者於是把該名澳洲記者拖離會議室,記者會在喧吵聲中結束。
即使事隔多年,李福兆接受訪問時,仍堅持當年停市是正確,他說:「當年成交好大,行家之間習慣交收不準時,如不停市,大部分停市前買貨的股民,輸了會賴數,變得由經紀孭飛,經紀焗住斬倉,形成雪球效應,銀行隨時都執幾間。」坊間亦有說法,指1987年股災當年的財爺為翟克誠,他從未買過股票,當晚接了李福兆電話,問應否停市4天,翟克誠一口答應,豈料釀成巨災。
八八年,李福兆在家中被廉署以受賄罪拘捕,其後罪成,入獄三十二個月。
一度意氣風發的他,沒想過一年後會被廉署拘捕,最後更鋃鐺入獄,經過數年牢獄之苦,出獄後他避走泰國隱居。
翻查當年報道,廉署指控李福兆在1986年聯交所通過接納國泰航空(00293)的上市申請後,翌日私下致電國泰的財務顧問要求配售股份,作為他批准或不阻延國泰上市的報酬,遂獲得50萬股國泰股份。案情指李福兆在1987年初,以同樣方式獲得另一新上市公司永新企業配售30萬股的利益。廉署引用防止賄賂條例檢控,指他私下收取上述股份,沽售後共獲利近90萬元。1990年,李福兆罪成被判入獄4年,其時他剛過60歲。
堂堂聯交所主席鋃鐺入獄,李福兆歷盡32個月牢獄之苦,於1993年因行為良好獲減刑提早出獄。出獄後李福兆欲遠離是非地,惟據報道他於1994年遭加拿大移民法庭否決入境資格,同年他定居泰國曼谷。這一走,就是19年。
「股壇教父」因僅僅數十萬元貪款違法罪成,案件當年轟動全港,李遭控罪入獄的原由亦眾說紛紜,有指其遭遇涉及政治因素,政府拘捕李是藉機整頓聯交所,掌控證券業,更有業內人士直指其受害蒙冤。「好多事我不想說給公眾知」,多年來堅拒向外界講述案件始末的李福兆,2010年接受東周刊採訪時仍然守口如瓶,僅響應「政治好黑暗」,但他顯然仍耿耿於懷,曾在訪問中不諱言:「我為香港做咗咁多嘢,你掉返轉頭問香港畀過乜我呢?」
2012年7月,李福兆因胃痛入院檢查,證實患上胃癌,之後回香港進行手術,切除三分之二的胃部,並要進行化療,開始留在香港休養。李福兆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在2013年初香港證券商協會33周年晚宴。當時身為創會永遠名譽會長的他在太太勞曉華陪同下出席晚宴。李福兆人雖然明顯消瘦,但風采依舊,談笑風生。
後話:
1987年10月的股災後,聯交所徹底改革,成立了由22名成員組成的聯交所理事會以及一支強大、專業的行政管理隊伍,以保障市場參與者的利益及改善市場運作。
1989年3月,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結算)成立,為證券交易營運一個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 5月1日,香港證監會成立,聯交所繼續發展為主要的國際證券交易所。
李福兆簡歷
推薦閱讀:
※讓閱讀回歸自然狀態
※《幸福的另一種含義》讀書筆記
※魯迅的雜文應該怎樣閱讀?
※遇上一本好書——《蠅王》
※MarginNote 碎片化閱讀時代的精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