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跟著大師學書法(執筆)

當代人為什麼寫不出王羲之那樣的字?盛極一時的寫經書法為何唐以後突然斷絕?

大家可以找出很多理由,這裡我們只說一條,就是執筆。

如何執筆?可能很多人沒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或者,覺得這根本不是個問題,拿毛筆,從小就會呀,這不是小孩子才應該學的事情嗎?

但是,執筆卻是一個極為關鍵、被絕大多數人所忽略的環節。

古法執筆失傳久矣,自唐末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先說結論,我們認為,純正的古法執筆(宋以前),應是單鉤筆法(三指單鉤或二指單鉤),筆者則更傾向二指單鉤。請看圖:

王羲之優雅生動的點畫,得益於單鉤靈動的筆法。

隋代智永,筆法繼承書聖家法,典型的單鉤用筆。

唐代靈飛經墨跡,單鉤筆法十分準確、精緻。

空海執筆圖(唐代),單鉤法。

筆者認為,唐以前,主流執筆法是二指執筆,即大指與食指合力捏筆,中指、無名指、小指參與支撐,但不接觸筆管。

為什麼是二指執筆?我們先要從竹簡說起。

二指筆法的起源,最少可上推到秦漢時期,古人使用簡冊,適於拿在手中書寫,這樣的書寫狀態單鉤執筆就有很大優勢,靈活,方便,自然成為書者的首選。從出土的古代毛筆,也可以印證這一點。

我們先來看看戰國(圖1)和漢代毛筆(圖2)

圖1 戰國毛筆

圖2 漢代毛筆

唐以前古筆一個共同特點:細。一般不超過0.5cm,比筷子還細。

為什麼要這麼細呢?這就和拿筆有關係了。

筆桿細,用現在的執筆法拿起來就很彆扭,細桿最適合兩隻手指捏著拿,即大指與食指捏筆桿。

竹簡時期,古人書寫一般是左手拿簡,右手執筆。手腕與肘懸空,兩指捏筆,手的迴旋範圍很大,寫起來既方便,又舒服。

拿在手中書寫會有這麼幾個特點:一是書寫靈活,特別是橫畫;二是對書寫的精確性要求不是很高;三是提按動作幅度大。

我們看漢簡墨跡:

武威漢簡

二指單鉤筆法,從竹簡時代一直沿用到紙帛時代。

魏晉時期,紙張開始流行,矮桌案已經出現,伏案書寫和持卷書寫共同存在,筆法也由二指單鉤發展出三指單鉤,但二指單鉤依然是主流,不同書寫方式共同存在成為一種新常態。

北齊 校書圖

到了唐代,單鉤筆法進一步完善,隨著抄經產業的興盛,寫經體也應運而生。寫經體的出現,是經過了魏晉時期幾百年的積累,形成的高度完善的一種小楷專用筆法。其特點就是二指單鉤執筆,發筆處有優雅的上鉤動作,行筆速度快,筆法精準,用筆帶有濃厚隸書餘味,寫經小楷的精美、準確程度達到書法史上的最高峰。但是,對於唐代寫經書法,至今仍未能引書法研究者的高度重視,這是令人感到遺憾的事情。唐代無名經生中的傑出者,絲毫不遜於任何一位書法大家,書法史應為他們重重寫上一筆。

唐代經生寫字圖,注意拿筆姿態,是二指單鉤執筆。

為什麼說寫經體是二指執筆法呢?

這裡有幾個證據:一是發筆的角度,起筆上鉤的小動作是二指單鉤的特徵,三指、五指筆法都很難模仿,更難做到輕鬆自然。二是快速,二指筆法的優點是靈活、準確,可以保持高速書寫,充分發揮了食指的作用,提高了精準度。三是橫筆寫的特別順暢,這也是二指筆法才能做到,因為兩個指頭捏筆,橫向阻礙最小,手指擺動幅度大且靈活,便於橫向發力。

因此,二指筆法的優點是就是細膩、靈活、準確。這些優勢造就了二王書法,也成就了寫經體,成為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峰。

不改變筆法,就難以接近古人。

敦煌寫經

五代以後,雕版印刷的使用代替了大量的抄寫工作,寫經書法逐步走入了衰落,於是經卷的木刻印刷本大量地出現了。進入宋代,隨著雕版印刷技術的推廣和運用,專業抄經也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此外,宋以後由於紙張變大,桌案變高,寫大字成為一種新趨勢,二指筆法是適合寫小字的專有筆法,對於寫大字顯然無法勝任,於是,五指執筆法開始逐漸流行,二指筆法也因此沒落


推薦閱讀:

印光大師:因緣不具足,可佛前自誓受三皈依!(附自受三皈五戒儀軌)
印光大師簡譜
小提琴大師帕爾曼演奏《如歌的行板》
關於人間佛教 太虛大師是如何對弟子印順進行糾偏的
佛遺教經論疏節要----雲棲袾宏(蓮池大師) 著

TAG:書法 | 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