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痛到無法呼吸?國醫大師班秀文來幫你!

導讀:國醫大師班秀文教授從醫70年,精研經典,諳熟各家學說,並將之融會貫通,擅治婦科疑難雜症,對痛經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有獨到的見解,用藥精專,施方恰當。筆者有幸參與其學術思想的整理和研究,受益匪淺,現將班老治療原發性痛經的驗案文獻整理歸納,淺析其用藥特色如下。

原發性痛經是指月經來潮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小腹疼痛,且程度較重,影響工作和生活。治病必求於本,疾病發生的原因錯綜複雜,而婦科病變主要以肝、脾、腎三髒的功能失調為主,臨證須從整體出發,審證求因,有的放矢。

1.斟酌病因病機,恰當遣方用藥

腎藏真陰而寓於元陽,為「先天之本」,「五臟之傷,窮必反腎」,不論病因起於何臟,腎在發病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沖任隸屬於腎,胞宮繫於腎,但局部癥狀往往以下焦和胞宮癥狀為主。《女科經綸》有「調經莫如養血,而養血莫如滋水養火」之說,例如經行量少而色淡,經後少腹、小腹綿綿而痛,腰膝酸軟,舌質淡,脈細弱者,此為肝腎不足,經後血海空虛,不能濡養筋脈之故,治療應著眼於腎,促經水之生化,濡養筋脈,疏肝補腎,則經痛自除。班老遣方常用《傅青主女科》之調肝湯(當歸、白芍、淮山藥、山茱萸、阿膠、巴戟天、甘草),益精柔肝並用,酌加川斷、川杜仲、小茴香之類,既補肝腎之陰,又疏肝腎之氣,葯能對症,其病自愈。

辨證論治為中醫之精華。班老認為痛經多與月經不調、帶下病並見,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注意其兼證之輕重緩急,對由寒淤引起痛經、帶下並病者,宜通過治帶以治痛,如肥胖之體,平時帶下量多,色白質稀,以致痰濕郁滯胞宮,經行不暢而少、小腹脹疼,用疏肝行氣,健脾化濕之法而收到治帶又及經之效果,常用當歸芍藥散(當歸、川芎、土茯苓、澤瀉、赤芍、白朮)加減。又如「保產無憂散(當歸、炒黑荊芥穗、川芎、艾葉、枳殼、黃芪、菟絲子、厚朴、羌活、貝母、白芍、生薑、甘草)」原為臨產催生之劑,非為治經之方,程鍾齡在《醫學心悟》對本方方解中有「腹皮緊窄,氣血裹其胞胎,最難轉動,此方用撐法焉。」班老從患者婦科檢查的初步診斷「宮口狹窄症」中得到啟發,仿其撐動之功,以撐動宮口而通血脈,療效霍然。

2.三因制宜,用藥精專

2.1 因地制宜,善用壯族醫藥

班秀文教授出生在廣西隆安縣一個民間壯醫之家,有感於壯族山區婦女勞作辛苦,生活艱難,常患經、帶、胎、產之疾,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壯鄉豐富的新鮮草藥和動物葯資源治療疾病,例如:以山羊肉、麻雀肉、鮮嫩的益母草、黑豆相互配合作飲食治療,鮮嫩益母草能補血活血,黑豆補腎暖宮,可以治療婦科疾患;而田七治療內外損傷、瘀血停留等病症。

雞血藤,性味苦、甘、溫,善治血病,補中有行,《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壯筋骨,已酸痛,治老人氣血虛弱,手足麻木,癱瘓等;男子虛損,不能生育,及遺精、白濁;婦女經血不調,赤白帶下;婦女干勞及子宮寒冷,不受胎」。過去壯族百姓經長期實踐,認為久服雞血藤膏可治療貧血、血虛肢麻,而班老認為雞血藤不僅調理沖任,補血行血,適用於各種婦科疾病。

如一20歲未婚女,經行提前,經量多,色暗紅,夾紫塊,經前、經行少腹、小腹及腰脊脹痛劇烈,按之不減。平素帶下量多,色黃白,質稠,臭穢,陰癢,肢倦乏力,嗜睡,脈虛緩,苔白厚,舌邊尖有瘀點。此病為濕瘀帶下之痛經,《血證論》指出:「凡血症,總以祛瘀為要」,治以調肝補血,健脾滲濕,佐以解毒止癢。方以當歸芍藥散加減為主,用雞血藤補中有行,攻不傷正,配與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熱祛濕解毒;益母草直入沖任二脈,涼血祛瘀,與莪術、小茴香、凌霄花、白鮮皮共奏利濕祛瘀止痛之功。

2.2 因人制宜,巧用花類葯

花類葯凝結天地之精華,如女性嬌嫩的體質,用藥適宜平和輕盈。吳鞠通在《溫病條辨》「治病法論」節中云:「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用藥多取輕清上浮,如羽毛之輕揚,才能上達上焦,葯不宜苦重。

班老認為,肝為女子之先天,體陰而用陽,藏血而主疏泄,性喜升發條達,且沖任之脈皆繫於肝,而諸花皆升,為輕清發散之品,悅肝醒脾,對沖任失調、肝鬱氣滯所致之痛經有「雖不化瘀瘀自去」之功。

如一已婚27歲女性,周期推遲10餘天,經前數天出現乳房脹痛,性急易怒,腹部隱痛,經行第一天小腹劇痛陣作,疼痛拒按,經量中,色暗紅,夾血塊,平素帶下一般,面部痤瘡反覆發作,舌質淡紅,尖有瘀點,苔薄白,脈細弦,面部散在痤瘡。證屬肝鬱氣滯,血行不暢之痛經,方用素馨花、凌霄花、當歸、白芍、雲茯苓、仙靈脾、仙茅、莪術、益母草連服7付後經行,5天乾淨,乳痛、腹痛緩解。守方用香附、玫瑰花、雞血藤、丹參等藥物加減出入調理2月,經水如期,面部痤瘡明顯減少。其中素馨花辛平,對素體陰虛火旺者,用之代柴胡既有疏肝解郁之功,又無苦寒劫陰之弊;玫瑰花味甘而微溫,香氣濃烈,補中有行,舒肝行氣活血。而因氣滯血瘀所致痛經、閉經者,常用紅花、月季花與桃仁、牛膝、王不留行合柴胡疏肝散等葯配用,取兩花色紅入血,甘溫通利,辛開苦降,化瘀止痛調經。但服用花類葯,正如《本草新編》所云:「氣味清輕,功亦甚緩,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貴以近功。」

2.3 標本兼治,因時制宜

對於痛經,班老在遣方用藥時,認為通行之品不是辛溫香燥,便是行血破血,僅用通法,若使用不當,反而損傷氣血,影響療效。他主張以沖和為貴,防其偏性,分清寒熱虛實,如血熱,則用性味甘涼的鮮荷葉、鮮茅根之類清熱涼血;如血瘀,則用甘辛微溫之雞血藤、益母草、蘇木等溫化消瘀;如氣滯,則用辛平芳香清淡之素馨花、佛手花、甘松等疏肝理氣;虛寒則用甘溫益氣之品如北芪、人蔘、桂圓肉等溫化補氣。

如一25歲已婚女,經行腹痛2年,經量稍多,經色暗紅,有瘀塊。一診:經前3~5天開始少腹、小腹疼痛,經行腹痛加劇,以刺痛、脹痛為主,塊下痛減,痛甚時伴汗出,胸悶欲吐。平素帶下正常,夜寐欠佳,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證屬氣血瘀滯之痛經,治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二診:經行,經量中等,色暗紅,血塊少,少腹微痛,腰部稍酸脹,夜尿稍頻,舌淡紅,苔薄白,脈細;三診:經凈,夜寐夢多,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緩。班老認為季節氣候對人體氣血陰陽的影響導致疾病有偏於表裡的不同,病例中患者發病節氣為夏至,屬於溫熱之時,陽氣浮於外,不主張用過於寒涼之劑,宜適當加入辛溫之品當佐葯,避免伐傷陽氣。班老還主張分經前、經中、經後,分段調治,經前一周,在治本的基礎上,兼以治標,防痛以活血為主,四物湯中白芍、赤芍同用,配以莪術、蘇木、元胡活血,香附行氣,氣行則血行。月經中期則側重治本,治痛以調和氣血為主,以祛除病因,四物湯中川芎減量,防其辛散過度,加以益母草、雞血藤、丹參等,養血調經,和血止痛。經行之後,氣血虧虛,胞脈衝任失養,四物湯加党參、黃芪健脾益氣,氣生則血旺,則無瘀滯之患。

來源:黑龍江中醫藥,作者李莉,石川,馮里,楊美春,方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智庫」即可下載。

查找微信公眾號「zk120」關注我們。


推薦閱讀:

月夜歸航的【內丹呼吸】
三句話搞定太極拳的呼吸,配合動作自然協調一致
瑜伽平腹呼吸法
內氣與呼吸
《觀呼吸-平靜的第一堂課》部分節選

TAG:呼吸 | 大師 | 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