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河鄉土

「我只嫁願意照顧奶奶的那個人」

2017-02-20 大河鄉土3499評

今年18歲的黨運蘭是一名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的棄兒,一直在福利院生活,在10歲時被趙改變從山西臨猗角杯鄉孤殘兒童寄養站接到家裡寄養。8年來,黨運蘭在奶奶趙改變的精心養育下,從吃飯需要人喂的病殘兒童,成長為一名能夠自理、懂事的大姑娘。黨運蘭說,我如果要嫁人,只嫁那個願意照顧奶奶的人,否則我就不嫁。圖為2月18日,奶奶趙改變正在為吃過早飯的黨運蘭綁頭髮扎小辮。

在這個家裡,除了黨運蘭,還有一個比她大兩個月的黨運辰和一個5歲的黨運月,他們兩個都是腦癱棄兒,也是趙改變接來寄養的孤殘孩子,其中黨運蘭是目前三個孩子中被趙改變寄養時間最長的。三個孩子都叫趙改變奶奶,而趙改變則叫他們蘭蘭、辰辰和月月。圖為黨運蘭為黨運辰表演奶奶才教會不久的轉手絹。

今年70歲的趙改變是角杯鄉張吳村人,有三兒一女,都在縣裡工作,老伴去年去世,目前一個人住在村裡。趙改變是個非常有愛心和耐心的人,特別喜歡孩子,自從2009年角杯鄉孤殘兒童寄養站設在村裡後,她就最先從站里接了一個孤殘孩子回家寄養,是村裡寄養兒童第一人,截止目前已經寄養照顧了10個孩子。圖為趙改變正在為5歲的月月餵食。黨運月是一名腦癱兒童,不能坐,不會自己吃,所有的行動都需要人幫助。

角杯鄉孤殘兒童寄養站是運城市福利院下屬的家庭寄養管理服務站,主要業務是為寄養家庭和寄養孩子提供康復、醫療保健和教育等服務,負責贊助平台、管理平台的日常維護。目前,寄養站管理著寄養在幾十戶村民家中的80名孤殘兒童,這些孩子來自運城的13個縣市,大部分是因病被父母遺棄,而張吳村也被人們稱為「愛心村」。圖為趙改變為月月按摩腿和腳。黨運月因腦癱導致四肢發育不全,趙改變需要經常為他做康復按摩。

趙改變剛開始寄養孩子時,老伴和兒女們都不願意,覺得照顧孩子太累人,何況是身體有殘疾的孩子,另外她又不愁吃喝,沒必要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而將孩子抱回家養了一段時間後,看著病殘的孩子在自己家中一天天好起來,同樣喜歡孩子的老伴和兒女們也都開始支持。圖為趙改變翻看自己寄養孩子照片。「孩子寄養一段時間後,如果被哪家看中要收養,臨走時都要拍一張照片作紀念」,趙改變說。

在趙改變寄養的孩子中,有個叫黨迎春的男孩,是她寄養的第三個孩子,抱來時還不到百天,三年後,除了雙手有殘疾而其它方面都健健康康的孩子,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每次說到這個孩子,趙改變都戀戀不捨,「孩子可漂亮、可聰明了,特別討人喜歡」。圖為趙改變為蘭蘭和辰辰準備早飯,由於辰辰喜歡吃肉,她往辰辰的饅頭裡夾了不少的肉菜。

經了解,國家在農村推行孤殘兒童家庭寄養模式,目的是使孤殘兒童擁有一個健全的家庭成長環境,解決孩子們的生活、教育和今後融入社會的問題。通過家庭寄養,促使孤殘孩子能和普通孩子一樣成長,以改變他們的命運。圖為趙改變在喂辰辰吃飯。辰辰在家裡已經寄養了三年,目前能夠端著碗自己吃大塊的饅頭,但細小的食物還需要人協助餵食。

據民政部頒布的《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寄養兒童需要經過一系列程序,具備相關條件的家庭才可以寄養。一般而言,一戶家庭最多寄養兩個孩子,但由於趙改變心細有愛心,照顧孤殘孩子的經驗豐富,而蘭蘭也具備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寄養站才允許趙改變寄養三個孩子。圖為趙改變在為小月月穿衣服。月月是趙改變老人從一歲時寄養的,目前已經養了4個年頭。

家庭寄養的程序嚴格,收養的程序更嚴格,特別是國外家庭收養,需要民政系統將相關信息和資料一層層報送,最後由國務院收養中心與國外對接,收養5年後國家還要進行回訪。圖為蘭蘭和坐在椅子上的辰辰。

黨運蘭是小兒麻痹,在趙改變8年的護理和培養下,已經能夠基本自理。為了培養蘭蘭的生活能力,趙改變刻意地讓蘭蘭做一些事情,比如幫助不能自如走路的辰辰、照看月月、為爐子加煤球等,甚至讓蘭蘭管理家裡的錢物。圖為清晨,蘭蘭抱著起床後的辰辰從他的卧室到大房子里吃飯。蘭蘭和辰辰都長大了,雖都有殘疾,但腦子是清楚的,為了避免不方便,趙改變讓辰辰自己睡一個房間,她和蘭蘭、月月睡在另一個房間。

圖為蘭蘭將錢包從自己放著的地方拿出來。趙改變說:「蘭蘭雖然不認識錢的大小,但心細,也不亂花錢,錢包放哪裡我也不管,全由著她,我用錢時再找她要」。

蘭蘭在逗躺在床上的月月玩耍。長大的蘭蘭也愛美,早上梳完頭髮,她讓奶奶給自己的小辮綁上了紅頭飾。

看到房間里的爐子火小了,蘭蘭夾起一個煤球放進爐子里。趙改變和蘭蘭約定,蘭蘭負責爐子,她負責燒水做飯,等過一段時間,再教蘭蘭做飯。

辰辰看到蘭蘭玩手帕,也要玩,蘭蘭給了他一個,他雖然手不靈活,但十分的高興。蘭蘭說,奶奶對她好,家裡的人對她也都很親,叔叔姑姑(趙改變兒女們)雖然在縣裡住,但每次回來都給帶東西。蘭蘭身上穿的紅衣服和手帕都是姑姑給買的。蘭蘭表示,自己長大了一定要對奶奶好。

記過早飯後,趙改變抱著最小的月月和蘭蘭、辰辰看電視。由於寄養的孩子身體都有殘疾,特別是最小的月月身邊不能離人,為了照顧這些孩子,她哪都不能去,每天都得陪著、看護著。

圖為趙改變和她寄養的三個孤殘孩子一起拍攝合影,三個孩子都十分高興,面露笑容。如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河鄉土」(dahexiangtu)。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推薦閱讀:

【讀城】一方鄉土的敬畏與愛:川西文昌記
榕蔭茶坊:何淡如的鄉土對聯
鄉土|老宅的荒園和祖墳的野草
鄉土社會視角下矛盾糾紛解決路徑選擇研究
鄉土文化印記的楠溪江古村落

TAG:鄉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