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界的VR挑戰者——訪國內首個VR綜藝節目《終極讀心術》總策劃薛寶海

2016年可以說是VR(虛擬現實)元年,市場研究分析機構SuperData聯合開發平台Unity發布的一份關於2016年虛擬現實市場的報告中指出,虛擬現實市場在2016年總產值達18億美元,而VR頭顯設備的總銷量達到630萬台。在大量硬體設備開始進入千家萬戶的時候,用VR看什麼,變成了更為重要的問題。業界一直在不斷探索和實踐如何創作優質的VR內容,這時,國內首個VR綜藝節目《終極讀心術》橫空出世,VR節目從策划到製作有哪些難點、哪些新意,之後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進的,帶著這些問題本刊專訪了節目的總策劃薛寶海。

薛寶海

著名電視製作人、主持人、策劃人,評論人,中央電視台《星光大道》節目策劃、導演,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為什麼選用VR技術打造綜藝節目?

2016年3月,李虎躍導演和自己的合伙人王競瑤一起來拜訪薛寶海老師,正式邀請他作為總策劃來用VR技術打造綜藝節目。當時虎躍導演帶了自己的拍攝小樣,——「殺人遊戲」,這便是《終極讀心術》的雛形。選擇「殺人遊戲」作為節目的內核也正是因為「殺人遊戲」需要大家「察言觀色」,而VR技術又十分適合來洞察人,同時,遊戲本身還會帶來一定的緊張感和趣味性。

主持人紫檀(左)和嘉賓心理學家雷明(右)

薛寶海在初步看完樣片後,認為如此單純使用VR設備拍攝的畫面離一檔合格的綜藝節目還有很大距離。節目小樣中,選手們完全沒有識別度,也沒有標誌或道具。薛寶海直言,「只有當節目有一定的門檻或一定的高度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最終作為總策劃的薛寶海和虎躍導演他們商定,整個綜藝節目的氛圍和氣質要做成歐美大片的感覺,這是節目的定位,不論是配樂、視覺效果、道具,還是剪輯,都要高品質,當然這也意味著投資巨大。

定位明確之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深耕內容。作為一檔綜藝節目,內容取材要足夠吸引人,要讓人能夠看進去。薛寶海的代表作是《星光大道》。他講到,《星光大道》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它本身更像話劇,整個節目是有框架,嚴絲合縫的,主持人、嘉賓是要反覆排練的。」

VR

《終極讀心術》是國內首檔VR綜藝節目。節目核心為殺人遊戲,分為雙現場,第一現場內,採用傳統、公平的遊戲規則,18名選手循環對決,每場6名選手參賽。第二現場中,主持人與嘉賓(心理專家、刑偵專家、行為學專家等)對選手的言行進行深度解析,為觀眾提供專業信息和判斷依據。

如何做好這檔VR綜藝節目?

薛寶海在提出了這檔VR綜藝節目技術上的高標準,內容上要精緻耐看後,又和虎躍導演商量加入一個新亮點——主持人和嘉賓。主持人紫檀,是《星光大道》首位女主持,經驗豐富。嘉賓是心理學家雷明,以睿智、機敏、幽默見長,可以憑藉其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和經驗,敏銳地抓住節目重點。

VR的好處顯而易見,利用VR設備,整個空間從左到右都可以拍攝到,觀眾可以隨時從任何角度進入觀看。但當《終極讀心術》在北京昌平的一個攝影棚里開始錄製的時候,薛寶海更直觀地感受到了VR的短板——不能推拉搖移,不能切換,只能一個機位從頭到尾,選手不能自由移動,因為一旦遠了,就看不清選手的臉了。雖然一般來講,綜藝節目的場地不是很大,節目更講究戲劇性,如語言的交鋒、選手的機智和環節的巧妙設置,但是如何更好地展現整個節目,薛寶海提出了一個重大的改變——雙現場。

6個選手在第一現場比賽,主持人和嘉賓在第二現場點評,再進行合理的剪輯,將點評插入比賽之中。對於觀眾來說,本來只是看熱鬧,但是現在第二現場有點評分析,有微表情的解讀,有很大的信息量,就會使觀眾有繼續觀看的慾望。

這兩個現場,鏡頭離嘉賓或選手沒有超過3、4米的,大家的臉都可以看清楚,而且因為是VR拍攝,選手1到6是接續起來的,觀眾也會覺得耐看。兩個現場,進行切換,又增加了可視性和趣味性。嘉賓和主持人的對話也是反覆排練的,以求到達精緻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後期製作時一定要加字幕,雖然VR後期加字幕很是複雜。

薛寶海發揮自己的專業之長,用心打造,才有了現在這檔風趣幽默的國內首檔VR綜藝節目《終極讀心術》。但他同時也意識到,節目需要進一步的修改空間,比如可以設置第三現場、第四現場,甚至嘗試室外拍攝。現在觀眾只能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主持人、嘉賓、選手都不能自由移動,但是,如果換一種表現手法,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當嘉賓說到,「你們看這個選手,他把手放在嘴邊的這個動作,是人的一個復古現象。當猿人看到食物,要判斷是否可以吃的時候,經常會做這個動作,這是一種思考和判斷。」當嘉賓說完這番解釋,定住畫面,真的會有一個演員來演猿人,來表演這種表情。此時,他就可以像電影演員那樣調動鏡頭,VR鏡頭不動,但人是活的,可以前後左右移動,既可以貼在攝影機前說話,也可以邊移動邊說台詞(根據內容來設計)這樣畫面內容就豐富了。

原有第二現場的展現

另外,薛寶海還提出可以製作多個版本的節目,多個版本也契合了VR多項選擇的特質,比如一個大的演播室里包含一個小的像玻璃房一樣的演播室,選手在小演播室里比賽,嘉賓在外面觀看、點評;比如用不同的規則來比賽;比如節目邀請不同類型的嘉賓,嘉賓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分析、點評、推進比賽,增加內容信息量、可選擇程度和觀賞性。薛寶海直言,這種開發應該是以後VR內容創作發展的方向。

這次VR節目的製作,帶來的最大收穫是雙現場的設置,這個創新解決了VR拍攝時不能切換的短處,使VR節目的觀賞性大大提高了。他說:「他們找我時說這是國內首個VR綜藝節目,我就有強烈的挑戰慾望。沒人做成功過的事,我都喜歡做。」

第一現場

第二現場

未來會實現的第三現場

節目製作過程中的VR技術難點

在談到用VR技術打造節目時的技術難點時,我們有幸請到了《終極讀心術》的導 演李虎躍來做詳細講解。(以下內容根據李虎躍的回答整理而成)

《終極讀心術》的拍攝使用的是特殊改造後的GoPro攝影機。前期拍攝時,所有的鏡頭拍攝高度都是與人眼同高,鏡頭開角也與人眼相近,這麼做的原因是儘可能模擬人眼所看到的視覺效果,從而使觀眾通過VR設備觀賞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VR的後期製作和傳統節目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和挑戰,標準的VR畫面的清晰度是以往HD畫面的4倍,此外,VR畫面還要至少增加幀速率到50fps來緩解觀看者的眩暈感。所以,相同時長的VR畫面碼流是傳統HD的16倍,這對後期製作設備的性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為此,製作團隊嘗試使用180度而非360度的方式來製作後期。待製作完成後再拼接成360度的全景視頻,這種方式有效降低了後期製作的難度,提升了效率。

同時,VR綜藝節目不同於VR旅遊、冒險類節目,出鏡人數較多,而且人物的動作、表情都需要極高的連貫性。此外,節目內容的特殊性也決定了被拍攝人物離機位的距離不能過遠。這是我們在前期籌劃時遇到的最大難點。為此,我們精確設計了現場環境,並對人物離機位的距離做過反覆測試。在保證人物主題在畫面構圖中保持足夠大的前提下,兼顧了畫面拼接的完美有效性。

《終極讀心術》節目策劃案中對VR綜藝市場現狀的總結

未來VR技術會如何發展?

「VR技術會慢慢走進家庭,它的最大優點就是觀眾會有更好的互動性。隨著技術的發展,可以想像一個人坐在家裡,通過VR設備,能夠看到一個足夠真實的畫面,滿足視聽享受。或者,VR技術可以解決人類情感中無法逃避的問題——生死相隔。假使,VR技術可以使已經離世的親人朋友或是曾經的寵物影像,十分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眼前,那將是巨大的情感支持。」

一個媒體人的感想

1994年大學畢業後,薛寶海就進入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做記者、主持人,1998年辭職來到北京,開始做電視節目。他說,自己就是喜歡做節目。他一直認為,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節目承載的就不僅僅是技術或技巧,更多地應該是情懷、人文、正能量。

電視行業發展飛速,現在傳媒也進入了網站、App時代,雖然他現在已經不在中央電視台,但他仍是一名「電視人」,仍然秉持著對自己節目的高要求,仍然堅定地製作節目。

薛寶海回母校齊齊哈爾大學文學院講課(2009年秋)

如果沒有任何技術上的限制,薛寶海夢想著能去製作紀錄片!這恰恰是所需技術最簡單的節目。他說,即便做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紀錄片,而是新人物紀錄片。

2011年,中央十套的副主任叫萬未,萬主任的《百家講壇》是很出名的,在一次央視的課堂上偶遇到薛寶海,當時的紀錄片越來越邊緣化,萬主任想要打造高收視的紀錄片,所以覺得如果有像薛寶海這樣擅長互動的主持人加入,可以使紀錄片的節奏活躍起來,而且主持人恰恰也是薛寶海的興趣所在。二人一拍即合,後來大概錄製了四期這樣的新人物紀錄片,最後挑選了一期《我為滇池狂》,在央視十套的《綠色空間》播出,反響非凡。

《我為滇池狂》工作照

就像虛擬現實產業聯盟影視內容製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次虛擬現實影視內容發展峰會上總結的一樣,VR影視內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360度三維空間的沉浸式觀看體驗以及受眾自主互動式觀看節目的方式。從內容的創作思維、視覺語言、呈現手法到拍攝、製作、傳輸的技術路徑,無論從藝術還是技術的角度看,都具有很多的未知和探索的空間,帶來了眾多的發展機遇。

「VR是一種新的技術、新的創作手法,但它不僅僅屬於新的VR從業者,像我這樣一個傳統的媒體人,也應該加強VR的研究與實踐,發揮專業所長,努力創作優質的VR內容。」正如薛寶海所言,媒體人,更要敢於挑戰。讓我們一同期待VR技術體系創新時代的到來。

(轉自 數碼影像時代)
推薦閱讀:

致敬聲音的匠人——寫在《聲臨其境》的落幕之際
辛普森一家收視率如何?
《開講啦》開播到現在全部嘉賓分別的主題是?
孟非主持的節目有哪些?2018年他會主持什麼節目呢?
《非正式會談》停播 這個口碑節目會徹底消失嗎?

TAG:綜藝節目 | 策劃 | 節目 | 綜藝 | 挑戰 | 讀心術 | 國內 | 挑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