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對話國學大師饒宗頤.
編者按
饒宗頤這樣研究了一輩子國學的人,真的已經是古董了嗎?
五四以降,在如何與沉重的歷史與傳統相處上,中國始終沒有理出清晰的頭緒。在傳統文化面前,國人總體上表現出遊移和彷徨。有人棄之如敝屣,有人想從傳統中挖掘現代政治的血脈,有人甚至期待傳統文化能醫治西方現代文明之疾。
對於中國這個擁有漫長歷史的國家來說,如何與傳統相處,也關係到如何走向未來。而這一切,都取決於對傳統的真實挖掘與還原。饒宗頤的皓首窮經,即是為此。
針對當下的學術研究的風氣,饒宗頤說,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尤其是「正」,「正」就是要秉持正直、堅持正義、弘揚正氣。
饒宗頤 (南方周末資料圖)
饒宗頤 (1917年——)著名國學大師,其學問幾乎涵蓋國學的各個方面,且都取得顯著成就,並且精通梵文。和季羨林先生共稱為「南饒北季」。 1935年,任教職於韓山師範學校,旋被聘為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纂修。 1952年至1968年,任香港大學中文系講師,主講詩經、楚辭和六朝詩賦、古代文論及老莊哲學。 1972年至1973年,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教授。 1993年,獲巴黎索邦高等研究院頒予的人文科學博士學銜和法國文化部頒授之文化藝術勳章。 2000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
精通琴、書、畫,饒宗頤卻從不與人對弈。
在他看來,「下棋有輸贏,做人當平和」。
已近百歲高齡的他,依舊精神矍鑠。閑暇時間,尤喜潤筆揮毫。
饒老好客。他在家中新辟出一個房間,定名「愛賓室」。愛賓,是唐朝張彥遠的別號,饒老很贊同他的書畫思想。「另一義是喜歡大家來坐,喜歡客人來。」
「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這是饒老尤為喜歡的句子。他說,不磨就是不朽。古人所追求的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名。中流猶言在水中央、大潮之中,自在則是指獨立的精神。先立德、立品,再做學問、做藝術。立足學術主流,追求博大而深遠的大智慧。
南方周末:從鴉片戰爭到現在,西學在各個領域都是顯學。無法迴避的是,從哲學、歷史、美學、倫理學,到政治、經濟,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國家,都全方位地接受了西學。國學對21世紀的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對人類又意味著什麼?
饒宗頤:我認為21世紀應該是一個中學西漸的年代。作為現代東方的學人,應該意識到這個世紀不單只是一個東方文藝復興的年代,更應該是東方的學術與藝術思想,會對西方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尤其是在中國,不少新的資料及文物出土,使得我們更知道東方文化悠久的傳統,及它的世界性及普及性。
南方周末:您曾輾轉海內外多地任教,其中有無您印象尤為深刻、時常念及的時期?為什麼?
饒宗頤:我在海外各地任教及研究,感受最深的是在法國,他們對我國敦煌文物的保存及珍重,可以說是非常有系統及精密。在日本,對於古代及近代文物的珍視,更是值得我們效法。在日本,就算是古代傳下來的一張紙,他們都有系統地記錄及保存起來。這是對事物一個「敬」的觀念。日本人在做事上「敬」的觀念,是來自我們中國。但是,他們發展得更為盡致。
南方周末:2011年12月13日,您被推舉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您2012年夏天踏訪位於杭州的西泠印社社址時,曾題字「播芳六合」。您覺得,這個「播芳六合」應當如何實現?
饒宗頤:我覺得西泠印社在推展中國金石學,尤其在篆刻、書法幾方面,已經是做了很多。我在西泠題上「播芳六合」幾個字,是希望中國的金石學,更能進一步地推向世界,使得西方能夠知曉及更了解中國這一門獨特的學問。
南方周末:您曾數度親往考察敦煌、樓蘭、榆林等地,並著有《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等一批享有盛譽的「敦煌學」著作。「敦煌學」為什麼會引發您的研究興趣?
饒宗頤:我覺得在敦煌出土的經卷之中,不單包含了宗教上的資料,其他像中國中古時代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學、藝術等方面,都蘊藏著大量的資料。其中有待研究的還有很多很多。故此,我在這方面曾經做過不少研究,我更希望有更多現代的學者能夠繼續在敦煌資料之中,發掘出新的研究方向。
南方周末: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去世時,您曾寫過一首輓詩,最後兩句「南北齊名真忝竊,乍聞乘化重悲憂」。有人說,其中似乎蘊含著您對於國學後繼乏人的憂思。您如何評價中國的國學研究的現狀?
饒宗頤:我並沒有在中國國學研究上有缺乏後繼者這個想法。反之,我覺得現今是國學研究一個興盛的時代。因為不少新的資料像楚簡、青銅器出土,而不少專家都在研究。另外,在傳統經籍的整理及修葺上,國家也作出大量的支持。所以,我認為現在對中國國學的研究,正走向一個很正面的路向。
南方周末:您在諸多專業領域,都有開創之功。而當下,學術研究中開創者愈少,追隨者愈多。甚至出現了學術剽竊等不端行為,您認為,學術風氣的凈化,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饒宗頤:學術研究,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尤其是「正」,「正」就是要秉持正直、堅持正義、弘揚正氣。中國人自古就是最講正氣的,《易經》中是講求「正」的,佛家也講求「正」。只有求「正」,才能永遠立足於世。
南方周末:在北大百年校慶上的發言中,您曾提到,21世紀將是中國踏上一個「文藝復興」的時代,我們要重新塑造中華民族新時代的聖經,建立新經學。提出這些,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您認為「新經學」應如何建立?
饒宗頤:正如我剛所說,這一切都是基於現今的新資料,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另外,對於經學研究的新方向,亦有不少學者正在努力之中。故此,我肯定21世紀將會是中國一個文藝復興的年代。
(感謝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鄧偉雄、鄭煒明、高敏儀為採訪提供幫助)
推薦閱讀:
※國醫大師賀普仁
※相學:大師手把手教你看面相,簡單通俗!
※無著大師:修心七要略解(連載十四)
※《印光大師文鈔》第九卷 復念佛會諸居士書
※雲龍風虎 應物自然---武術大師-李經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