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入者》:比闖入人心更難的是闖入電影院

  原題:院線不該替觀眾判斷新片好壞

  在中國,應該沒有人會否定,一部電影要想取得好的票房,電影質量本身當然很重要,院線排片的作用同樣舉足輕重。由於排片率不到1.5%致使票房凄慘,王小帥控訴《闖入者》遭遇不公平排片。作為市場主體,院線應該不會和錢過不去,《闖入者》的排片「不公平」問題根本上來講是市場應該如何對待文藝片的問題,是在新片尚未上映前院線是否應該替觀眾作判斷、作選擇?為了國產電影的均衡發展,或許監管層應該出台政策,保證國產新片上映首日的排片率。

  評分高排片不一定高

  《闖入者》豆瓣評分7.8,相比火的一塌糊塗的《何以笙簫默》的4.1應該是一部好片,但它卻由於排片率奇低而在票房上慘敗,上映三天不到200萬元。7.8分的《闖入者》的排片率1.47%,同期4.1分的《何以笙簫默》高達29.68%。《闖入者》是嚴肅的藝術片,《何以笙簫默》是輕鬆的商業片,作為市場主體,院線應該是基於之前對藝術片票房經驗,比如對《黃金時代》的經驗,對《推拿》的經驗,才在排片上沒有給《闖入者》太多機會。

  《闖入者》和加多寶商品性質不一樣

  不同於加多寶這種普通商品,只要質量過關了,隨你經銷商怎麼賣,監管層不會管你,也不應該管你。電影是文化商品,每一部都需要經過專門的審核,這一現象本身就說明,電影除了給觀眾帶來輕鬆快樂外,還應該給觀眾帶來其他的東西,比如嚴肅的思考。帶來快樂的責任主要由商業片承擔,而帶來嚴肅思考的責任則主要落在《闖入者》這些文藝片肩上。當然,商業片和文藝片在內容上的分野有時候並不是那麼清晰,商業片也可以有很嚴肅的東西,文藝片同樣可以有商業上的考量,只是說它們的側重點及根本定位不一樣。

  不可否認,當前人們生活壓力確實很大,大多數觀眾不容易沉下心來看嚴肅的文藝片,而只想看一些輕鬆的電影哈哈一笑。院線對觀眾的判斷應該也是有根據的。從《黃金時代》及《推拿》的票房就可以看出來。

  電影不僅要有娛樂,還要有嚴肅

  但就像湖南衛視不僅有《天天向上》和《快樂大本營》,還有新聞聯播一樣,電影也應該是不僅有商業電影,還應該有文藝電影。

  為了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監管層在2010年就出台規定要求,院線「年放映國產電影時間不低於年放映時間總和三分之二」。這個規定確實帶來了國產電影的繁榮,2014年國產電影票房已經超過進口電影,佔比達到54%。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部分叫好的文藝片還沒和觀眾見面就被院線判了死刑,這樣發展下去,高質量的文藝片沒人會願意投資,文藝片自然也就會逐漸走向沒落。

  應該沒有人會否認文藝片這種嚴肅電影對社會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應該沒有人會否認小眾電影的小眾觀眾的存在,院線不該因為這些觀眾小眾就直接將他們拒之門外。娛樂至死不應該是我們的結局。在文藝片院線還沒有建起來的時候,監管層或許可以仿效「三分之二」規定,出台一個政策在制度上讓現在的院線像電視台一樣同時承擔傳播非商業電影的責任,以此來保證各類影片的均衡發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院線保證每一部電影的每天最低排片量當然非常過分,也不利於電影市場的優勝劣汰,但院線或許可以保證:在觀眾還沒有和新片見面的情況下,保證新片上映首日的最低排片量,讓所有的電影至少有個亮相的機會,讓觀眾至少有個選擇的機會。之後,院線可以再根據首日上座率自行排片。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由院線來代表觀眾作預判。假如院線一致認為《桃姐》這種文藝片沒人會看而不給它任何場次安排,那豈不是所有的觀眾都要錯過這部好電影。在院線市場競爭越不充分時,好電影的這種被錯殺的風險就越大。

  文化基金補貼

  如果院線認為即使首日的最低量排片的市場風險也不想承擔,那麼政府文化部門或許可以考慮,對首日上座情況不佳的新片予以相應的補貼,保證這些電影在最低排片情況下,在經濟上達到平均上座率的水平,以彌補市場主體——院線的損失,平衡文化發展和市場的關係。政府的文化基金這個時候可以派上用場。

  同時應該指出的是,這種基金補貼方式並不會鼓勵爛片的出現。2014年國內電影票房總量約300億元,如果以5%作為首日最低排片率計算,一部電影可以有保證的票房大概在400萬元左右。光靠首日排片大多數發行商還是要虧錢的,況且廣電總局還可以通過審核將一些粗製濫造的電影排除在外。

  有網友認為,發行方或者導演不能強迫觀眾去看所謂的好電影。發行方當然無權憑藉自認為的高質量而強迫觀眾買票進場,新片首映日最低排片率的保證,只是讓國產電影更加多元化,讓國產電影的發展更加均衡,讓那些吐槽《何以笙簫默》的觀眾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推薦閱讀:

對話名家:尋找文學創作打動人心的基因
這3大生肖女人最讓人心疼 一生勞碌沒時間享受 有錢都捨不得花!
劉若英《在一起》歌詞讓人心動
女人的哪種媚態最令人心動

TAG:電影 | 人心 | 電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