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賞石文學的審美精神
◆◆◆
明清時期,賞石之風達到鼎盛,作為主要賞石群體的明清文人喜歡在閑情之時為自己的愛石撰文寫字,編撰成冊,著成石譜、石錄、石說、石贊、石記、石考及石圖等。明清賞石文學蔚為大觀,明清賞石文學取得集大成的成就。
賞石文學就是以有形的觀賞石、無形的石頭意象或者賞石活動為素材或依託,表達出一定思想精神的文學作品。明清賞石文學包括主要包括以下類型的作品:一類是吟詠石頭審美特徵的石詩、石文、石說、石贊、石譜、石錄,如《怪贊》、《談石》、《十二石齋記略》、《觀石錄》等。
二是以有形或者無形的石頭意象傳遞情思的作品,如《詠石丈》、《石人》、《文石賦》等;三是以石頭意象表現人物、主旨、情結、敘事意圖的石頭戲曲和小說,如《補天記》、《補天石》、《石點頭》、《五色石》、《石頭記》等。
四是很多的題石畫詩,如鄭板橋的《竹石》、《題畫竹六十九則》等;另外,古代的造園著作、博物要覽、軼聞選編中專門設立的異石篇具有強烈的人文性和審美性,所以也被歸於賞石文學裡面。
賞石文學中的觀賞石,俗稱「奇石」、「玩石」、「靈石」、「雅石」、「水石」、「禪石」、「壽石」、「供石」等,是一種具有獨特審美特性的、已經為人所發現並成為人類獨立的審美對象的天然石體。
明清時期,賞石之風興盛,許多傳世名石被收藏家爭相追獵。觀賞石成為園林、庭院、殿堂的必不可無之物,出現「室無石不雅,園無石不秀」的說法。觀賞石身價也因此大增,寸許石子索價每以兩許,佳石價至百兩千金,甚至有人以「一石換一宅」。
明清出現一大批石頭小說、石頭戲曲和雜劇,石頭不再僅僅以其外部特徵獲得欣賞,也不僅僅出現在抒情文學中,而是在賞石敘事文學中承擔著表現主旨、塑造人物、構思情節的功能。賞石文學將石頭與社會文化相結合,通過石頭意象宣洩人生得失,這把後世賞石文學引導上以石抒情、借石言志、以石比德的道路。明清賞石文學延續了文人與石頭深厚感情,明清賞石文學中的石頭意象既是被欣賞對象,又是明清文人自身人情感和理想的投射。
明清賞石文學與其他文化藝術共同點就在於講究雅趣,它的獨特點在反對庸俗世俗規範,要「化俗為雅」、「以雅化俗」,甚至要逸脫於現實世俗世界。明清文人的閑賞生活不同於一般淡泊的隱逸,他們試圖納入現實生活中跟物質密切相關的新的內容,通過逸離世俗的生活美學和生存觀,傳達生命價值。明清文人試圖以頑石寄託情思,逸離於世俗,在文學作品中重構清新的、優雅的時空,以便在物慾橫流的世俗社會中為自己開闢出一片非世俗的「異境」。
挖掘明清賞石文學重情感、重感悟、重人文意義的審美精神,再結合當下學者對賞石文化史、賞石科學地質研究、觀賞石鑒藏研究等方面已有成熟的研究,進而綜合古今賞石文化的優勢,對於當代文學藝術、美學和文化研究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END·
推薦閱讀:
※清兵入關後仍使用明的官吏,而清維持了二百多年,由此看來明的官吏系統沒有太大的問題,那明到底為何而亡呢?
※明清各代瓷器鑒定要點
※系列藏品(13)明清「背十 一兩」錢(三)
※明清人物之王承恩,心狠手辣的太監,因忠心耿耿而得名
※清代張照行書作品《杜甫詩十五首》明清書家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