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戲曲和VR會有怎樣一場戀愛?2018-02-03

配圖

一個是科學競技場上的霹靂先鋒,英武矯健,雄心勃勃。一個是脫胎於數百年世家的風流嬌娃,美艷欲滴,顧盼生輝。他們在21世紀狹路相逢,將會帶來怎樣的中國故事?「他們應該是一見鍾情的,他們可以戀愛,可以結婚,甚至可以生子!」這句話關涉的雙方,一個是異軍突起的虛擬現實技術VR,一個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戲曲,說這句話的「媒人」是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新任會長、戲曲理論家黎繼德先生。他是近日在中國黃梅戲的故鄉和京劇的發源地之一安徽安慶召開的「首屆中國戲曲表演藝術+VR產業高峰論壇」上說這番話的。

VR,別說對科技界,即使對文化藝術節界而言,也並不陌生。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VPL公司創建人拉尼爾首次提出的虛擬現實即VR技術,是一種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各種介面設備,在三維環境中生成的可交互的沉浸式感官體驗技術。在這樣的技術空間里,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運動覺等感官被綜合協調地打開。VR一開始就是一種新的傳播媒介,而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互聯網革命掀起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於接受和預想技術形態變化對整個社會生產生活的爆炸性影響。現如今,VR在工業、交通、醫療、教育、文化、旅遊、藝術等領域的應用早已風生水起。2016年被譽為是VR發展元年,據相關統計,全世界針對VR領域初創公司的大額投資超過120次,全球VR投資規模已增長至23.2億美元,增長率達236.2%。以中國而言,儘管是VR的後學者,但是卻一路埋頭猛追。2016年,中國VR領域投資增長128.4%。2017年VR關鍵技術瓶頸不斷突破,價格標準和市場預期日益銜接,VR設備已經在各種商業櫥窗像音響、電腦一樣展示和銷售。人們對VR的熱情持續升溫,以至於一款名為《2017VR》的多人合作的生存類動作遊戲近來走紅,號召玩家團結起來對付感染病毒的殭屍把人類帶到世界末日。

但是VR所面對的並不是感受中那樣春光燦爛,仍然有業內的有識之士指出:國內VR產業目前主要集中在硬體和技術領域,內容生產方面則捉襟見肘。大量的小團隊忙於複製甚至山寨,內容的呆板和粗糙隨處可見,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VR產品的用戶黏性,另一方面促使VR行業急需尋找更成熟的行業領域和優質的內容進行合作。

科學藝術的相知和默契在人類歷史上不斷地創造奇蹟。這一次奇蹟要發生在中國戲曲和VR為代表的智能技術之間了。李政道先生說:「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中國戲曲在互聯網時代的技術氛圍中,已長期心懷落寞。201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這份被專家譽為和1951年5月5日政務院下達《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即「5·5指示」意義相仿的文件,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傳統藝術領域,戲曲幾乎是傳統藝術集大成的樣式,在當前推進文化發展的大格局中,戲曲享有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繁榮文藝創作等多重政策利好。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戲曲面臨的問題,也是嚴峻的。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文化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結果是,截至2015年8月31日,全國共有348個劇種。藉助國家政策的積極調整,有一些劇種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另一些仍在奮力掙扎,有的劇種還從瀕死邊緣重新回到陽光地帶。但是危機依然明顯存在,相比於上世紀80、90年代編撰的典籍《中國戲曲志》,有60個劇種已消亡,24個或無任何演出團體、或無傳承、或無演出活動,17個無演出團體,僅存數名藝人偶有演出活動。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振興戲曲藝術仍然需要長期艱苦的多方面努力。這種振興當然需要國家的扶持和引導,並營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和藝術氛圍。但是,像VR這種具備大眾媒介品質的潮流,戲曲迎頭趕上,率性結合,實屬大勢所趨。從戲曲藝術本身的屬性和生命力來講,也不是完全寄託於外在的拯救。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原會長劉文峰認為,中國戲曲本來就是一門與時俱進的隨時代發展而發展的文化和藝術,作為綜合性藝術的中國戲曲的成長史本身就是不斷吸收新的技術手段和藝術元素的歷史。事實上在近代史上,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就是譚鑫培先生表演的戲曲《定軍山》。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廣播、電視、錄音錄像技術事實上也大大加強了戲曲在公眾生活中的流傳和普及。

張庚先生曾用綜合性、虛擬性和程式性,總結中國戲曲的三大本體特徵。北京匯界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武龍認為:傳統戲曲是基於舞台進行展示的,VR則是通過VR頭顯在虛擬空間、任何時間地點去體驗舞台,這一方面促進了戲曲表演的空間升級,吸引新生代觀眾,另外一方面,基於藝術家的真人表演,包括通過動作採集和真實記錄,將名家技術表演的精髓來記錄下來,供大家反覆觀摩,就可以更好地傳承戲曲文化。江蘇省劇協會主席、評論家汪人元先生認為:對VR技術而言,與戲曲藝術的碰撞,不僅構成藝術傳播的新領域,更要成為中國VR技術的獨特內容和精神特徵。「如果VR的核心是模擬,它真正與戲曲結合時,能否超越模擬,呈現為寫意?」

事實上,VR技術和戲曲結合已經處於不斷「攻城略地」的氛圍中,2016年4月,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中國科技藝術研究所和強氧科技,首次嘗試運用VR視頻技術對京劇《春日宴》進行視頻錄製。2016年8月30日,由北京萃取互聯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的國內首個中華戲曲VR直播平台「名角兒」APP產品在國家圖書館藝術中心發布。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正是在這種氛圍中和安慶市宜秀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首屆中國戲曲表演藝術+VR產業高峰論壇」。贊助和支持此次論壇的啟迪數字天下文化科技公司是清華大學所屬的啟迪控股集團在虛擬現實(VR)行業領域布局的重要子公司,是國內VR應用領域的領導者之一。他們創造性地提出了「R+」概念,並全力打造政府、產業園區、旅遊地產、教育等行業的啟迪R+平台的全息解決方案。作為此次活動的落地部分,他們和安慶市市宜秀區人民政府聯合啟動了「啟迪虛擬現實產業園」,並宣布「中國戲曲文化數字中心」項目正式入駐。戲曲之鄉安慶,這一次將引領性地成為中國戲曲文化數字中心、中國戲曲數字化產業聯盟、戲曲數字文創教育基地、戲曲文化數字基因系統的先行先試的高地。

戲曲文化的發展歷史和未來方向從來都離不開科技。文化為科技提供了更廣闊的領域,科技讓文化飛得更高更遠。黎繼德會長在論壇上不無深意、即興吟誦了元代詩人管道升的那首著名的《我儂詞》: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戲曲和VR的邂逅也許將編織出最醉人心魄的一段中國故事。


推薦閱讀:

女人的底線是阻礙戀愛的絆腳石
告男同胞書(一):分手時,不要說是為了你好
女孩的光榮與夢想,都來自無條件的愛
被男友撩到身體發酥是種什麼體驗?卧槽甜炸了!
解析十二星座脫單關鍵

TAG:戀愛 | 戲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