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問題的八層境界-頭條網

所謂學問,就是對問題說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於沒有。因為大多數人的頭腦雜亂無章,人云亦云,對於不同的觀點意見,他都點頭稱是,等於沒有想法。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學問,走上現在這條路,只是因為我喜歡提問題。提得出問題,然後想要解決它,這大概是做學問的起點吧。

以下分八層來說明我走的一條路:

第一層:形成主見

因為肯用心思所以有主見

對一個問題肯用心思,便對這問題有了主見,形成自己的判斷。因執於其所見而極端地排斥旁人的意見,不承認有其他道理,可斥之曰偏見。不要怕主見不對而不要主見,就算是淺薄,那也是我的。詹姆士的哲學很淺,胡適之先生的更淺,也很行。他能成一派而大家不行,是因為大家連淺薄的都沒有。

第二層:發現不能解釋的事情

有主見乃感覺出旁人意見與我

兩樣

學問是什麼?學問就是學著認識問題。沒有學問的人並非肚裡沒有道理、腦里沒有理論,而是心裡沒有問題。只有自己先有主見,才能感覺出旁人意見與我兩樣,觸處皆是問題。自己說不出道理,不甘心隨便跟著人家說,也不敢輕易自信,這就走上求學問的正確道路了。

第三層:融會貫通

此後看書聽話乃能得益

有不同,就非求解決不可; 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自此以後乃可算會讀書了。我能發現並得到古人今人曾用過的心思,將其融會貫通。因此最初的一點主見便是以後大學問的萌芽。告訴大家一個看人會不會讀書的方法:會讀書的人要說他自己的話,不堆砌名詞亦無事旁徵博引;反之,一篇文里引書越多的越不會讀書。

第四層:知道不足

學然後知不足

用心之後就知道要虛心了,也知道當初浮淺的見解不足以解決問題。學問的進步不單是見解有進步,還表現在心思頭腦鍛煉得精密了,心氣態度鍛煉得謙虛了。從自己覺得不懂,到除去一切浮見,最後完全虛心先求了解他。

第五層:以簡御繁

由淺入深便能以簡御繁

歸納起以上四點,就是常常要有主見,常常看出問題,常常虛心求解決。這樣一步步地牽涉越多,範圍越廣,辨察愈密,追究愈深。零碎的知識、片段的見解都沒有了,心裡全是一貫的系統,整個的組織,這時才能以簡御繁凡。有系統的思想,在心裡都很簡單,彷彿只有一兩句話。反過來,學問淺的人說話愈多。

第六層:運用自如

是真學問使有受用

應對一切異說雜見都沒有搖惑,而是身心通泰、怡然自得。到此,有無受用就在能不能解決問題。如果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學問必是沒到家。真學問的人,學問可以完全歸自己運用;假學問的人,學問在他的手裡完全不會用。比如十八般武藝都學會了,表演起來五花八門很像樣,打仗對敵時卻應付不了。

第七層:一覽眾山小

旁人得失長短二望而知

學問過程裡面的甘苦都嘗過了,再看旁人的見解主張,其中得失長短都能夠看出來。這個淺薄那個到家,都知道得很清楚。因為自己從前曾翻過身來,一切深淺精粗的層次都經歷過。

第八層:通透

自己說出話來精巧透闢

每一句話都非常晶亮透闢,因為這時心裡沒有一點不透的了。此思精理熟之象也。

末了,我要向諸位鄭重聲明的:我始終不是學問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許久,我是什麼人?我大概是問題中人!

(節選自梁漱溟先生1928年在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的演講)


推薦閱讀:

喜歡思考的人是什麼樣的?
培養我的獨立思考能力
【李叫獸】你有多久,沒有死磕過一個問題?
體諒別人 換位思考

TAG:思考 | 境界 | 問題 | 頭條 |